Bendi新闻
>
大佬蜂拥而至,自媒体对普通人来说还有机会吗?

大佬蜂拥而至,自媒体对普通人来说还有机会吗?

5月前


最近,周鸿祎、雷军等一众商业大咖,集体开做自媒体的消息,相信你一定有所耳闻。
“实在不行,我也去做自媒体吧”,这样的声音,这些年并不少见。
确实,随着大环境变迁,许多工作受到影响的年轻人,开始寻找新的职业方向。
“做自媒体”,一下子成了许多人的第一选择,因为它看起来真的特别美好。
做旅游博主、边玩边拍;做美食博主、以吃为业;做搞笑博主,给人带来欢乐...
一部相机、一台电脑,甚至最极简状态下,只用自己的手机,直接就能开干,进入成本趋近于0。
同时,时间自由、话题自由,随着自己的兴趣,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再也没有老板PUA,还能接广告赚钱。
然而,自媒体这个行业,究竟是不是看上去的那番好风景?它真的是普通人的机会吗?做自媒体对普通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前段时间,我们《进化者》栏目请来了两位非常年轻的自媒体创业者:梓泉和斯斯。
梓泉是公众号“小声比比”的创始人,专门分析各类互联网商业热点内容,我自己就特别喜欢看他的文章,有一种溢出屏幕的才华和幽默。
同时,梓泉的公众号,基本每篇文章都是10W+,他在公众号这个被很多人认为已经“日薄西山”的自媒体赛道,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法论。
斯斯是女性采访纪实节目“闪光少女”的创始人,她立志采访100位各行各业的优秀女性,用她的话说,她立志“给所有中国女孩找到女性偶像”。目前,斯斯在全网有累计600万粉丝,节目累计播放量超过3个亿。
当然,之所以同时请到他们两位,是因为他们还有一层特殊的身份:他们是一对夫妻创业者。
和他们聊完,我对他们的一个观点,有特别深刻的印象,也想分享给你:
未来,自媒体虽然不一定会成为每一个人的生意,但它很可能会成为每一个人的能力,一种必不可少的基础能力。
此话怎讲?今天,我就把对聊中的内容整理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只有独特的人,才能抵抗算法
我问梓泉,现在想做自媒体的年轻人这么多,如果让你总结一下自媒体相比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你觉得是什么?
梓泉笑着说,我给你说个故事,说说自己当初是怎么想到去写公众号的,你就明白了。
这是一个有些“悲壮”的故事,一个他被自己喂养的“怪兽”逐渐吞噬的过程。
大学毕业后,梓泉进入了一家头部媒体的体育分部,负责足球版块新闻撰写。
体育新闻的特点,一个字,就是“快”,快就是一切。
一场90分钟的比赛,最迟在60分钟时,就要对比赛走势有一个基本预判,开始撰稿。
写的怎么样,虽然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一定是:在比赛结束时稿子必须得完成。
为什么?因为足球新闻的传播节点非常明确。
比如中国队1:5输给泰国队,终场哨吹响的那一刻,是球迷情绪爆发的顶点。
对球员、对教练、对足协、对整个中国足球体系的愤怒,会在那一刻集中爆发。
对媒体的要求,就是你必须要在那一刻,能拿出一篇合格的稿子,“接得住”整个球迷群体滔天的愤怒,内容才能获得良好的传播。
如果等比赛结束后才开始写,等稿子出来,黄花菜都凉透了。
哪怕一模一样的内容,发布时间相差10分钟,效果很可能就是0和100的差距。
虽然辛苦,但是也很好的锻炼了他追热点的能力。梓泉说,后来他一直对热点保持着极强的敏感度,就和这段工作经历有关。
这么做了一段时间。后来,一位搅局者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整个行业的运营逻辑。
这个搅局者的名字,叫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可以聚合各个平台内容、内容供给几乎无限量、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定制化推送。
这些优势,是几大门户网站完全无法比拟的,一下子就抢走了大批流量。
那之后,梓泉和整个公司的内容逻辑,就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公司开发了一套“鹰眼系统”,实时抓取互联网上的自媒体文章,并邀请自媒体来写600-800字的“小豆腐块”文章。
而他的工作,从原先的“写稿子”,变成了给这些内容“改标题”和“打标签”。
我问,改标题很好理解,“打标签”是什么意思?
梓泉说,就是给每条新闻打上不同的话题标签,比如一条梅西的新闻,打上“梅西、巴萨、阿根廷”。一条C罗的新闻,打上“C罗、曼联、皇马”。
当然,这件事最终是会交给AI来做,但当时梓泉在做的事情,就是教会这些AI软件“打标签”。
梓泉说,他当时的感觉,就是他在“喂养一头怪兽”。
这头怪兽每天都在你的喂养下,变的更聪明、更强大,等这头怪兽喂养完毕的那一天,你也就失去了价值。
你明知道它会最终取代你,但却只能做这件事。
梓泉说,今天很多人面对ChatGPT时的那种迷茫,他在六七年前就曾经历过。
慌,太慌了,怎么办?
一开始,梓泉想,要不,我成为一个能操控算法的人?
于是他找了一本Python书籍,开始学习编程。
然而,没有任何计算机基础的梓泉,看着满页的编程语言,如读天书。
只学了一个礼拜,立刻光速“从入门到放弃”。
学不了技术,那该怎么办?后来在和许多业内人士交流后,梓泉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
如果你不能抵抗算法的力量,那就只能用一种独特的风格,让人记住你。
于是,梓泉注册了自己的公众号“小声比比”,用自己独特的文笔风格,对各种互联网商业热点内容进行分析与点评,没想到大受好评,并一直写作到了今天。
所以,梓泉说,如果今天你问他,自媒体相比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或者说魅力是什么?
他会说:风格。
什么是风格?风格其实就是你这个独特的人,你自己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才华。
在传统媒体中,大家看的是CCTV的新闻栏目、是《华尔街日报》的文章。
传统媒体的信任感,最终会投射在机构上,而不是人的身上。
所以很多知名记者,在脱离机构“单飞”后,都会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因为读者信任的是这家机构,而不是你这个人。
但自媒体,是直接将你个人的风格与才华,投向整个市场进行检验。
你并不需要专业机构的背书,能决定你价值的,只有用户。
举个例子,B站有一位头部UP主叫“手工耿”,本职是一位乡村焊工,但他利用自己的电焊技术和超凡的想象力,做出了许多“看起来很厉害,却似乎没什么用”的无厘头作品。
随便举几个例子,他做过“夜里看恐怖片不害怕的地下钢铁安全屋”,做过“一边弹钢琴、一边烤羊肉串的钢琴烤串车”,做过“27000000毫安的超大充电宝”。
27000000毫安的超大充电宝 图片来源:手工耿
这种创意,在传统机构,估计除了王多鱼这样的老板,根本不可能被立项通过。
但在自媒体平台,他就可以用这种独特的个人风格,向大众肆意挥洒自己的才华。
哪怕再冷门的才华,只要有受众,有人喜欢,就能获得认可。
只有独特的人,才能抵抗算法的力量。
不要把自己困在自媒体的雪国列车
“只有独特的人,才能抵抗算法的力量”,这个总结真是精彩。
我接着问,那这是不是意味着,一位有才华、有风格的年轻人,去尝试自媒体,就很容易获得成功?
梓泉和斯斯异口同声的告诉我:不是。
他们说,才华和风格,只是做自媒体的基础要素。
在如今这个时代,你想在自媒体领域走出自己的一条路,你需要的能力早已更加多元。
斯斯说,我给你说个故事吧。
斯斯早年曾在一家MCN公司工作,负责情感方向的自媒体博主挖掘与运营。
那个时代,情感自媒体博主“起号”极其之快。
有失恋经历的女生,发一发吐槽渣男前男友的系列。或者有相亲经历的人,发一发相亲中遇到的奇葩油腻男,立刻就能收获大批流量。
但是,那些博主都是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他们整个人生的社会经历,仅止于那么三五年。
或许他们有风格,有才华,能将吐槽做的妙语连珠,让你忍不住就想点赞。
但问题是:当你的人生阅历、你所有的社会经验,都被掏空之后,然后呢?
那段时间下来,让斯斯意识到了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
这个行业,经常是在攫取那些最年轻、最有活力、最有才华的年轻人。
然后,用一年的时间,快速榨干他们的才华。
一年之后呢?丢掉,换下一批年轻人。
为什么是一年?因为对于任何一个善于观察生活、有表达才华的年轻人来说,其实产出三五条可以火爆全网的内容,都不算太难。
但哪怕再有才华,因为人生阅历所限,在周更乃至日更的状态下,一年,基本就是一个年轻人的极限。
一年之后,如果无法找到新的内容形式,要么粉丝会觉得无聊,离他而去。要么只能走向“虚构内容”的不归路。
对,前段时间因为虚构“小学生秦朗丢寒假作业”,而被封禁的搞笑博主猫一杯,其实就是这样。
斯斯说,她给这个情况起了一个名字,叫“自媒体的雪国列车”。
《雪国列车》是一部经典电影,讲述一场气候灾难,让全世界绝大部分人灭亡,只剩一辆“雪国列车”,载着最后的幸存人类,在没有终点的铁轨上无尽的行驶下去。
雪国列车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妙。
这让我想到,之前和吴晓波老师对聊时,他也说了一个类似的见闻。
那天,他来到中国的“直播之城”杭州,和几位自媒体创业的年轻人组个局,吃个饭,聊一聊。
吴晓波老师说,真是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
最年轻的一个,当时才大学一年级,吴晓波问他有多少粉丝,他说“吴老师,我有2000万粉丝”。
剩下的年轻人,也基本都是千万级别的粉丝量。
吴晓波老师说,当时他甚至觉得有点“惭愧”,自己做了那么多年财经媒体,有时候还赶不上这些年轻人的零头。
但是,没错,但是来了。
仅仅一年后,当吴晓波老师再去杭州,想把这几位年轻人再叫来一起聊聊时,才发现,绝大多数人都已经消失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另一批同样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一见面的自我介绍就是“吴老师,我有2000万粉丝....”。
速生速灭,对,就是这个词。速生速灭。
有风格、有才华,固然重要。但只有这些,一定不够。
那让你引以为傲的才华,真的足以让你一年、三年、五年的持续产出吗?
所以,斯斯说,做自媒体,一定要有“商业逻辑”。
不要把自己困在无尽的雪国列车中。
别把广告做的像内容,而要把内容做的像广告

我接着问斯斯,能不能说说,你说的这个“商业逻辑”,具体是怎么一回事?
斯斯问我,你有没有想过一件事:网红和IP,有什么区别?
我当时一愣,网红、IP,虽然经常听到这两个词,但还真没细想过有什么区别。
斯斯说,网红,可以只有流量。
比如今天你在很多平台,都能看到一些身材很好的年轻女孩,唯一的内容就是在镜头前左摇右摆。
或者一些在我们眼里有些“油腻”的中年男人,靠着一些我们无法理解的动作,却能在中老年群体里大受欢迎。
斯斯说,这些就是只有流量的“网红”。网红,一定是速生速灭的。
而一旦你想做的更久,你想成为一个IP,那就有两项至关重要的东西,一是能穿越时间周期的作品。二是商业模式。
用作品留住用户,用用户构建商业模型。
为什么一定要有作品?
斯斯说,因为有些内容看似流量很高,但其实只是在做一件事情:帮平台给用户“打标”。
通过各类博主的交叉“打标”,最终平台就能对用户有一个极其精准的判断,最终商业化的利益,大部分由平台分享。
听起来有点抽象?我给你举个例子。
比如一位汽车测评博主,发布了一条如何挑选爱车的视频,有60W人看完了这条视频。
请问,这些人会有什么特点?
没错,他们大概率对汽车有兴趣,甚至已经有了买车的意愿。
假如另一位育儿博主,发了一条如何照顾新生宝宝的视频,又有60W人看完。
请问,这些人会有什么特点?
很简单,他们大概率是准备备孕,或者已经有了自己宝宝的家庭。
假如再有一个旅游博主,发布了一条自驾郊游攻略,又有60W人看完。
请问,这些人会有什么特点?
大概率会是一群喜爱自驾旅游的年轻人。
好,关键来了,这些数据,在一个博主那里,只是单一维度的数据。
但别忘了,平台那里有完整的用户行为大数据,平台可以看到用户的每一步行动。
假如,这3个60W里,竟然有1000个人是重叠的。
也就是说,他们既看了选车视频,又看了育儿视频,又看了郊游视频。
请问,他们会是一群什么人?
你可能意识到了,非常大概率上,他们是准备或者已经有了孩子,希望买一辆车,带着全家人去郊游的那群人。
这时候,如果你向他们推送家庭用车,比如理想汽车的广告。这个转化率,是不是一定会高到吓人?
这个数据,只有平台能拿到,任何一位博主都不可能拿到。
也就是说,流量网红,无论做到多大,本质上都是在帮平台给用户“打标”。
斯斯说,有一个特别形象的比方,这就像一群“赛博佃农”。
佃农,是旧社会那些没有土地的农民一样,只能租地耕种。
“赛博佃农”,这个比喻太形象了。只不过如今不是有形的土地,而是无形的网络平台。
没有作品的自媒体,就像无根之草。天雨虽大,却不润无根之草。
只有能穿越时间周期的好作品,可以吸引用户跟着你而走。不然,就永远是在帮平台耕地。
在有了自己的用户群后,你还要有自己完整的“商业模式”,才能从平台手中抢回收益的主导权。
什么叫商业模式?梓泉对我说,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如今,自媒体的广告模式,和以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以前做一条广告,总是希望千方百计的“藏住”。哎呀,千万不能被观众看出这是广告,感觉一旦被发现是广告,观众转头就走。
如今这样的自媒体,日常内容和广告内容之间的效果,通常差异极大,注定不可能有高的收益。
比如一些搞笑博主,每天发布自己在网络上收集的糗事,虽然大家看的很开心,但一旦发的不是搞笑视频,而是广告,观众立刻就会离去。
一句话说:没有商业模式的博主,流量可能很高,但商业价值却可能很低。
但现在大部分成功的自媒体,用户看见自己喜欢的博主接到了广告,心态都是“开心”,自己喜欢的崽儿终于有广告接,能赚钱了。
甚至出现了一种流行文化,叫“感谢甲方催更”。感谢广告主投了广告,博主才去生产出好看的内容。
这种心态,就像是博主和用户联合在一起,赚走品牌方的钱。
最终,品牌方获得推广、博主获得收益、用户获得喜欢的内容,三赢。
但这就需要,你为广告主策划出既符合品牌调性,也符合自己用户喜好的内容。
本质上,这做的已经不单是一个内容生意,而是一个广告策划公司的生意。
举个例子,梓泉说,他的公众号最喜欢接的广告,是一些投影仪、扫地机器人这样的复杂产品。
为什么?因为这样的产品有足够的“信息差”,通过介绍信息差,哪怕用户没有买投影仪的需求,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读的津津有味。
至少,不会得罪已有的用户。
怎么做到这一点?梓泉说,这需要你在设计日常内容的定位时,就想到要对接怎样的商务需求。
换句话说。
不是把广告做的像平时的内容,而是把平时的内容就做得像广告。
完成了这一步,有了能穿越时间周期的作品,有了自己的商业模式。你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IP,一个自媒体创业者。
每个人的事业
访谈的最后,我问梓泉和斯斯,你建议年轻人去做自媒体创业吗?如果让你们给这些想尝试自媒体的年轻人提一个建议,你们会说什么?
他们说,自媒体创业,和其他所有创业模式一样,想爬到金字塔尖极难极难,有着极高的失败概率。
但他们依旧建议,每个人都可以尝试一次自媒体创业。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自媒体创业,可以在几乎没有任何成本的情况下,帮你体验一次商业逻辑的完整闭环。
而这种经历,对每个年轻人的成长、对个人的长期发展, 都至关重要。
先说成本,自媒体已经是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的低成本创业模式。其他方式,哪怕是开个小店,也需要几万块钱的启动资金。
但自媒体创业,它不需要你投入多年积攒的心血,更不需要贷款拉融资。
只要你别一上来就租个工作室、弄各种十几万一套的高档设备。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其实就已经足够。
哪怕你嫌注册公众号太过麻烦,就从自己的朋友圈写起,都是在用自媒体思维打造个人品牌。
甚至你不用辞掉本职工作,只用自己下班回家的时间,就可以开干,成本几乎为0。
那什么叫体验商业逻辑的完整闭环?
梓泉说,当你加入的是一家公司时,无论大小,你负责的,一定都是公司里的很小一部分工作。
换句话说,只是一颗“螺丝钉”。
而自媒体创业呢?所有事情、所有流程,都只能靠自己。
你第一次做内容,第一次和客户对接、第一次写刊例、第一次走合同、第一次帮客户执行内容、最后完成闭环收钱回款。
这是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只要你自己亲自走完这一趟,就能看到此前工作中,许多根本想象不到的思维模式。
用梓泉的话说,自媒体创业会帮你改掉“打工思维”,训练“老板思维”。
什么叫打工思维?就是你是我的老板,你付钱、我收钱;你给我派活,我给你交活,咱们其实没交情。
近年来有一种观点,刚进职场的年轻人,很喜欢“整顿职场”,觉得这不顺眼那不顺眼。
但几年之后,知道了很多,才理解,哦,原来我的老板这么想是有苦衷的。有的人把这种叫做“接受了社会的毒打”。
梓泉说,其实做自媒体创业,就是一次特别难得的机会,去“自己掌握自己的剩余价值”。
经历过了,你就会有共鸣,明白老板当时为什么要那样想、那样做,这就是“老板思维”。
哪怕这个过程会很艰难,你不一定会爬到你预想的那个高度,甚至可能会灰头土脸的失败,但是这个过程里,本身就会有所得。
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份特别难能可贵的人生体验。
重要的并不是我们是否抵达了终点,而是向终点前进的过程本身。
同时,自媒体是一个极佳的商业能力试验场,你的内容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都会在这个过程里,得到极大的锻炼。
举个例子,写公众号文章的过程,本身就锻炼了你的逻辑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发小红书攻略的过程,本身就锻炼了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从读者的视角,知道什么才是他们想要的内容。
拍短视频的过程,本身就锻炼了你的构图能力、编导能力。
未来,自媒体虽然不一定会成为每一个人的生意,但它很可能会成为每一个人的能力,一种必不可少的基础能力。
当你把自媒体变成了基础能力,它将成为你做更多事业的敲门砖,为你打开一扇完全不一样的未来大门。


与斯斯和梓泉聊完,我真的是感慨,现在的年轻人,太了不起了。
两位如此年轻而有朝气的自媒体创业者,却能对自己的行业、自己的生意,有着如此透彻的理解。
其实,回头来看,自媒体的崛起,就是遵循那些最基本的商业规律:
1、稀缺性意味着议价权。
算法横行的时代,稀缺性最终会回归于独特的才华与风格。
2、标准化大于昙花一现
产出三五条高质量内容并不难,难的是找到持续产出的方法。
3、商业化的才是可持续的
用户并不反感商业本身,只要你在让用户受益。
4、机会永远存在
谁说我们这个时代没有机会,机会一直都在,只是形式变了。
而机会,将永远属于那些爱思考,能看透行业本质的人。
感谢斯斯和梓泉。
也祝你,通过自媒体的故事,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事业。
*文章为梓泉和斯斯独立观点,仅供参考。

观点 /梓泉、斯斯  主笔 / 歌平 编辑 / 二蔓  版面 / 黄静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2249篇原创文章



推荐阅读:

《谈业务,要有逻辑、有结构》
《中国的酒店业,就是5篮水果》
《协作提升攻略:团队协作的五大法则》

品牌推广 培训合作 | 商业咨询 | 润米商城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刘润

相关新闻

太魔幻了!曼大环发学院突然通知:取消带雅思申请要求!5月捡漏曼大还有机会吗?加拿大近期变政一览!移民收紧!下半年普通人还有哪些机会?美国既然在衰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蜂拥而入?今天,普通人还有必要读经典名著吗?内娱还有比他更自恋的人吗??AI大模型来了,低代码还有机会吗?赶紧自查!5000万纽币彩票大奖还有2人未兑奖,是你吗?昨夜的绚丽极光,你看到了吗?湾区极光美照大赏!今晚还有机会看到哦!都2024年了,还有人在用充电又慢、块头又大还重的充电宝吗?!AI将抢走谁的工作?背后居然还有大机会?看看王老师的独家分析2024年,那些管理不善的律所还有机会吗?搞定视频任务泛化,VLM 还有机会吗?UCLA和UCSD狂发Waitlist,转正机会大吗?不挣钱还做自媒体吗?B站什锦区UP主LKs的创作思考政策驱动A股收复失地,现在上车还有机会吗?|智氪“后悔没有早点买”,洗地机真的这么值得买吗?来说说大实话!【广发资产研究】金价再创新高,还有上车机会吗?被耽误多年,她还有机会红吗?标志性切换?对冲大佬涌入阿里等中概股,减持美股“七姐妹”都这么惨了,金融人还有哪些机会?这是美国6个最安全的居住地,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太贵了台湾地震,那些归于尘埃的古建筑还有机会见到吗?惨!1368家跌停,3206家跌幅超过8%,还有大招吗?绿卡身份对留学生来说重要吗?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