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阿里巴巴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电话会议纪要

阿里巴巴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电话会议纪要

7月前

文字由中金互联网团队以下成员整理,Respect:


YangBai,WeijiaWu,QiutingWang,HongweiLiu


一、管理层业务讨论

1. 阿里CEO吴泳铭:业务总览

经过几个季度的调整,淘天集团持续提升用户体验,核心业务已逐步恢复健康增长。在本季度,集团实现了GMV同比双位数增长,国际数字商业收入同比增长45%,云业务中的核心公共云产品收入同比双位数增长,AI相关收入同比三位数增长。这些业绩表明集团战略正在产生效果,阿里正重回增长轨道。

淘天集团坚持用户为先的战略,打造了一套产品机制,使得品牌商、渠道商、产业带工厂都能高效运营,满足国内消费者多层次需求,提供好商品、好价格、好服务的购物体验。集团围绕价格力和用户体验的投入获得了消费者的积极反馈,季度买家数量和购买频次强劲增长,推动GMV实现双位数增长,反映了平台上消费意愿和用户信任的增强。同时,集团持续提升会员权益和服务体验,88VIP会员数量同比双位数增长超过3500万人。上季度分析师会议上,我分享了淘天集团三个重点投入方向:商品供给、价格力和效率、以及好服务建设。我们希望通过坚定投入提升用户消费意愿和频次,驱动增长。预计2025财年,GMV将随消费体验提升逐渐恢复健康增长,商业化产品进度也将按计划进展,下半财年将推出与新机制和算法匹配的商业化产品,提升以CMR为核心的营收增长。随着产品改进和投资策略推进,我们对持续赢得消费者信任、保持市场份额领先地位充满信心。

阿里云本季度完成面向AI时代产品策略调整,收入质量持续提升。我们聚焦于创造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在全球市场对公共云产品进行降价,核心公共云产品收入实现双位数同比增长AI产品相关收入在大模型互联网金融、智能汽车等行业需求拉动,获得三位数同比加速增长。我们认为Gen AI驱动的技术革新处于行业周期早期阶段。2024年开年后,客户对AI需求快速增长,带动了通用计算、存储、大数据等传统云计算需求增长。我们积极投资云计算产品矩阵,尤其是AI基础设施,以迎接行业机会。阿里云与多家中国大模型公司建立战略合作,阿里自研的大模型通义团队开源了1100亿参数模型,处于全球顶尖水平。展望未来,我们将深度融合通义大模型与阿里云AI基础设施,实现软硬件协同优化,为行业打造顶尖AI能力和优秀成本效益的AI开发平台,重新定义性价比标杆。基于领先的产品组合、对AI基础设施的布局及行业伙伴策略,我们相信阿里云商业化营收在2025财年下半年能重返双位数增长。

海外电商方面,本季度国际数字商业收入同比增长45%,订单量增长20%。3月,我们撤回了菜鸟的IPO申请,希望加强与电商业务协同,集团将继续支持菜鸟扩大全球物流网络。

过去一年是阿里变革之年,业务和组织调整已展现成效。新财年,阿里集团将围绕用户为先、AI驱动战略,持续投入,对公司长远健康发展充满信心。


2. 国际数字商业蒋凡

在过去的一个季度,尽管面临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的挑战,我们仍然取得了快速增长。AIDC整体订单同比增长20%,其中跨境业务增长尤为显著。我将从我们一贯专注的三个动因来汇报我们的进展。

1)商业模式和供应链服务升级方面,Aliexpress受到AE Choice的推动,持续实现强劲的订单同比增长。AE正从平台商业模式向供应链驱动的平台模式升级,结合半托管、全托管等混合型业务模式,在保持商品丰富度的同时,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到2024年4月,AE Choice业务订单在Aliexpress总订单量中占比达到70%。AE Choice与菜鸟的协同效应也使我们的物流体验持续提升。我们将继续有效投入,同时关注提升AE Choice的业务效率。

2)产品技术创新方面,我们持续为全球不同消费者带来更本地化的优质用户体验。AI和智能技术在跨平台智能铺货、商品详细信息优化、多语言搜索、精准推荐等领域不断提升效率和用户体验。此外,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使用AI服务,有1.7万中小企业订购了阿里国际站发布的AI生意助手,通过AI发布商品达上百万,通过AI优化的产品搜索量提升37%

3)重点市场的持续增长方面,我们在Aliexpress的核心重点市场持续投入,带来用户基数扩大和用户体验升级,支持这些市场继续高速增长并维持当地领先地位。我们也在积极投入跨境业务,并取得非常快速的增长。在海湾等地区,通过扩充商品丰富度、提升品牌知名度,Trendyol已成为该地区下载量最高的电商APP之一。AIDC在多数市场的用户渗透率还有提升空间,我们将通过提供差异化的商品供给和服务,获取有质量的增长。同时,我们专注于经营效率提升,包括部分业务亏损收敛,以更高效的投入方式继续在全球各个市场积极拓展。

二、财务数据

FY2024全财年

2024财年,集团总合并收入达到9,4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经调整EBITA为1,6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非公认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为1,5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摊薄美股存托股收益增长更快,达到14%。股份回购计划增强了收益,排除高鑫零售、盒马和银泰百货等实体零售业务后,集团收入增长约11%,调整后的EBITA利润率提高3.6%,达到约21%。

股东回报:在集团资本管理委员会和董事会的领导下,提高了对股东的现金回报,回购了约12.5亿股普通股,相当于1.56亿股美国存托股,总金额125亿美元。考虑员工持股计划下发行的股份后,2024财年集团流通股减少了5.1%。集团宣布派发每股美国存托股1美元的年度现金股息,2023财年股息总额约25亿美元,已于2024年1月支付。此外,董事会批准了2024财年每股美国存托股1美元的年度现金股息和每股0.66美元的一次性特别现金股息,特别股息来自某些金融投资处置收益的分配,现金股息总额约40亿美元。通过股份回购和现金股息,集团在2024财年已计划向股东返还总额165亿美元,高于2023财年的134亿美元,致力于股东价值返还,并继续实施资本回报计划。

4QFY2024

回顾2024年3月份季度的财务业绩,得益于集团加大投入以推动增长,所有主要业务基本面持续改善。本季度集团合并总收入2,2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合并经调整EBITA下降5%至240亿元人民币。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为244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1%。不过考虑到集团进行的股份回购计划,非公认会计准则摊薄每股美国存托股收益下降幅度温和,为5%。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为9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211亿元人民币,主要是由于集团对上市公司股权投资按市值计价变动199亿元人民币,投资价值变动从上年收益转为今年亏损。截至2024年3月31日,集团净现金水平为4,465亿元人民币,约合618亿美元。本季度自由现金流共计154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69亿元人民币,主要由于资本支出增加77亿元人民币,反映对阿里巴巴云智能基础设施的投资,及去年同期蚂蚁集团派发的105亿元人民币特别股利。

成本趋势方面,不包括股权激励费用,各类成本占收入的百分比如下:营业成本占总收入67%,同比上升一个百分点;产品开发费用同比稳定为5%销售和市场费用占比上升一个百分点至13%一般及行政费用同比下降一个百分点至4%

淘天集团收入9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本季度线上商品GMV实现两位数增长,主要由买家数量和购买频次强劲增长驱动订单快速增长。强劲的GMV增长驱动下,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5%,尽管整体变现率略微下降。整体变现率主要受两方面影响

1)淘宝和天猫GMV都取得强劲增长,变现率下降主要因为淘宝GMV增长超过天猫,反映了对平台价格竞争力商品需求增长。

2)新业务模式目前货币化率较低,影响整体变现率。相信未来变现率有提升空间,因为中小企业商家中付费商家占比仍相对低,且新广告工具即将推出,推出后有望进一步提高商家投资回报率,我们认为商家采用率和付费商家增量支出均有提升潜力

直营业务及其他收入为24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中国批发商业业务收入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主要是由于付费会员增值服务收入增加。淘天集团经调整EBITA为385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390亿元人民币,主要由于集团在用户体验上加大投入,从而提高消费者留存率和购买频率,及对阿里技术基础设施的投资,部分被客户管理服务收入增长抵消

本季度,云智能集团的收入达到2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集团专注于战略聚焦,通过提升公共云的采用率来获得高质量收入,同时主动减少来自利润率较低的项目式合约类收入。本季度核心公共云产品和服务,包括弹性计算、数据库和人工智能产品等,实现了两位数的同比收入增长。

本季度人工智能相关收入增长加速,继续保持三位数增长。预计公共云和人工智能相关产品的强劲收入增长将抵消项目式合约类收入减少的影响。云业务的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45%至14亿元人民币,反映出通过聚焦公共云产品服务及提升运营效率,使产品结构得到改善。

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的收入为2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国际零售商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6%,达到223亿元人民币,主要由于AIDC旗下零售业务整体订单稳健增长、速卖通Choice业务的收入贡献以及货币化率提升。国际批发商业业务收入增长11%,达到52亿元人民币,增长主要由跨境业务相关的增值服务收入增长驱动。AIDC经调整后的EBITA为亏损41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22亿元人民币。亏损同比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对AliExpress Choice和Trendyol跨境业务的投入增加,但部分被货币化率改善所抵消

菜鸟集团的总收入增长30%,达到246亿元人民币,主要由于跨境物流履约服务的收入增长。菜鸟的经调整EBITA为亏损13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3.19亿元人民币,主要原因是本季度确认的与IPO撤回相关的给予菜鸟员工的额外挽留激励

本地生活集团的收入在3月份季度同比增长19%至176亿元人民币,主要由饿了么和高德的订单增长所推动。本季度本地生活集团的经调整EBITA为亏损32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41亿元人民币,主要原因是饿了么每笔订单的单位经济效益改善和规模扩大,推动到家业务的亏损收窄。

大文娱集团的收入为49亿元人民币,下降1%。经调整EBITA为亏损8.84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11亿元人民币。亏损收窄的主要原因是优酷的亏损减少

所有其他分部的收入下降3%至515亿元人民币,主要原因是高鑫零售和阿里健康的收入下降,但被盒马的收入增长所部分抵消。高鑫零售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供应链业务规模收缩和客单价下降。所有其他分部的经调整EBITA为亏损28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19亿元人民币,主要原因是盒马亏损增加及灵犀游戏盈利率下降

最后,集团一直在为在香港主要上市做准备,预计将于2024年8月底完成转换,并将在适当时候另行公告转换日期。

总而言之,集团强劲的资产负债表使其有能力将现金流用于战略再投资,以推动核心业务增长并加强领导地位,进而提升未来的投资资本回报率。预计近期的投资将产生以下成果

1)提升国内电商平台用户体验,支撑2025财年GMV强劲增长及2025下半财年货币化率提升;

2)阿里云业务收入在2025下半财年回到双位数增长;3)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并持续提高单位经营效益。初步结果正在显现,增强了对核心业务强劲可持续增长的信心。

三、Q&A

Q:我的问题是关于CMR和GMV两者的增长关系。公司专注于完善用户体验和价格力,这带来了显著的实效。尽管面对激烈的竞争,公司还是实现了两位数的GMV增长。Toby在发言中提到了这一点。由于Toby所讲的原因,我们看到CMR的表现仍然低于TMB的增长,仅为5%。但是,接下来公司准备推出全站收费机制。那么,推出这一机制后,我们应如何理解CMR和GMV之间的差额?是否意味着CMR提高后,增长的部分会再投资于业务发展,还是说这将导致公司的EBITA提高?

A:1)本季度GMV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特别是在淘宝和天猫商家中增长尤为明显,这表明公司实施的战略正在见效。

2)公司将逐步推出商业化产品,这有助于提高投资回报率和商家渗透率,尤其是中小企业,他们在变现产品方面的投入将逐步增加,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实施。我们会逐步推出这些产品,预计在下半年见效

关于投资,1)在淘天集团投资于改善消费者体验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因此愿意进一步投资

2)所有投资都将保持高度的纪律性,确保所有投资能够带来回报。我们会继续本着这样的方式进行投资,投资的多少取决于提高客户体验和商品丰富度的速度来进行进一步部署。

全站推的进展和计划:我们主要关注如何简化中小广告主的投放流程,以促进他们的业务增长。全站推是我们目前非常重视的一个产品,目前正处于小规模客户测试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在确保客户投放的ROI的前提下,实现业务增长。为此,我们正在调整算法模型,利用更长时间来训练模型,并基于更多客户投放的数据来提高我们对客户ROI保证的效率。我们认为这将需要一定的时间,但这是一个确定性可以实现的过程。在全站推正式推出后,我们预计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增加客户,以及在不同行业和用户群体中匹配流量。因此,在正式推出后,我们预计会逐步看到全站推收入的增长,但这个阶段可能需要大约12个月。这意味着全站推广从测试期到正式期,如果我们开始做全量,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算法调整、客户和流量的匹配,以及提升客户的渗透率。我想再次强调,这是一个确定性的过程,只是运转这个商业模式和产品算法模型,我们确实需要较长的时间。

Q:云业务:刚才听到在下半年的时间可以恢复到两位数的增长,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一个消息。1)我想要知道到时候云业务的收入构成会怎么样?多少比例来自于AI相关的产品,多少会来自于公共云,多少会是来自于私有云方面的业务(这个业务的份额是逐渐在减少的)。2)在恢复到两位数增长之后,云业务中长期的利润率大概会是多少?

A:1)从我们目前的云业务收入增长来看,总体上增长主要得益于AI新产品的推动。在当前阶段,我们观察到许多新的增量主要来自AI相关产品。同时,AI产品的投入也带动了客户在公共云、阿里云上其他传统云计算产品的使用,我们认为这两部分将相互促进。

对于专有云,其中一部分项目制收入正在减少。公共云业务的双位数增长已经在本季度显现,正努力抵消项目制收入减少带来的影响。我们预计在未来几个季度,公共云和AI相关收入将带来更大的增长,这将有助于抵消我们正在减少的低毛利项目制收入。我们认为,大约在1到2个季度内,这些低毛利项目制收入对我们业务的影响将基本消失。未来,我们的主要增长将来自于具有长期业务价值和较高毛利的产品,如公共云和AI相关产品,这些产品带来的收入增长将成为我们的主要动力。

2)关于云业务的中长期利润率问题,我们认为,目前我们的公共云产品大多保持在一个合理且健康的利润率。然而,对于AI相关的产品,我们正处于一个长达十年的IT周期的非常早期阶段,因此,我们预计会维持一个健康的利润率,同时在AI早期阶段进行更持续的长期投入。总的来说,我们预计公共云的所有产品都将保持一个健康的利润率。

Q:关于国内电商,本季度的国内电商GMV回到了两位数的水平,背后是什么驱动因素来驱动GMV增速的提高,以及与其他电商平台增速差距的缩小?同时,过去这个季度我们做了什么事,来减缓市场份额的丧失?我们将会做什么来与其它电商平台竞争?

A:最核心的在于提升电商用户的购物体验,这主要体现在好商品、好价格和好服务上。

在中国,商品供应模式多样,我们采用不同的产品和经营策略来增强各类供应模式下商品的价格竞争力和转化效率。具体来说,我们区分了品牌商、渠道商和产业带工厂(白牌市场)这三种供给模式,针对每种模式,我们都会采用不同的产品形态和经营模式来提升商品的价格力和转化效率。此外,我们还注重投资于客户体验,包括物流和客服服务,以期通过这些措施,针对不同供给采用不同的产品组合,提升服务体验,从而提高客户的购买频率,吸引更多客户回流,以及吸引新客户因我们的商品力和服务而选择淘宝进行购物。

在中国电商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淘宝采取了独特的战略路径。我们认为,除了提高商品对消费者的转化率,这背后是价格竞争力和商品服务的优质性,对于淘宝而言,丰富市场供应也是至关重要的支撑点。所谓万能的淘宝对于我们来说是说现在中国电商市场的竞争对手当中,我们一个非常独特价值。我们的目标是在保持市场丰富性的基础上,针对核心且动销率高的产品,提高商品效率。

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持续改进,我们将建立起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中的独特竞争优势。

Q:全站推以及新的营销工具:市面上已经看到了友商推出了相应的产品,我们比友商的差异点在哪里?这类商品转化率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就是后面可能是流量,或者像管理层刚刚提到的这个产品丰富度?请管理层分享一下这个背后的一个逻辑。这个问题主要聚焦在全站推这个产品上。

A:每个平台的变现或商业化产品都有其特殊性,因为它们需要针对平台的流量机制、经营机制和用户构成进行设计,因此不同平台之间的可比性并不强。商家最终会根据ROI来决定资金的投放方向。尽管用户设计流程和算法模型可能没有可比性,但商家通常会通过ROI来选择投资平台。就目前而言,淘宝的整体商家投放ROI在大部分电商平台中属于最高水平。

Q:关于CMR,我们看到5%的增长,GMV两位数的增长也非常好。我想了解最新的消费趋势如何?似乎公司有一定的发展势头,就是尽管有这样的一个外部环境,我们还是能够继续提升CMR和GMV。想知道4月和5月最新的趋势如何?

A:我们的投资已经开始产生效果,具体表现在GMV的增长和提升上,我们认为当前的增长趋势是可持续的。特别是在4月和5月,我们观察到一个健康且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持续。这一部分得益于我们之前提到的结构的转移,即向更多的淘宝商家和新的商业化产品倾斜。目前,这些新产品的变现率可能相对较低,因此在未来,我们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以提高商业化水平。

我们预期在接下来的季度中将逐步推出这些商业化产品,届时CMR的增长将逐步赶上并最终与GMV持平。尽管CMR的增长可能会在几个季度内继续滞后,但最终会迎头赶上,使得两者相当。因此,我们认为未来不仅GMV会增加,公司其他收入也将有所增长。

这个问题背后还隐含一个关于宏观环境的问题。尽管3月份季度GMV的两位数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可能看似容易实现,但这背后需要考虑的是疫情后封控措施的结束对比较的影响。而当前中国消费者的家庭现金储备水平非常高,全系统的家庭现金储备可能达到19万亿美元,因此中国消费者无疑具有消费能力,问题是消费者是否具有消费信心。

在五一期间,服务业和线上平台的非刚需品类,如服装和电子产品,都表现出了增长,这表明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正在提高。然而,要观察这一趋势是否能长期持续,仍需时间。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没有问题,关键在于他们是否有消费意愿,这主要取决于他们对未来的信心。目前给出定论可能为时尚早,因为房地产市场的下滑对经济有所拖累。令人鼓舞的是,许多地方政府正在放宽限购政策。我们初步看到的现象是消费者信心在增加,但仍需进一步观察以确认。

在淘宝这样的平台上,我们认为通过投资于商品竞争力、商品效率以及客户服务体验,进而提升用户的消费体验,是实现GMV增长和提高用户在我们平台消费频次的关键。这将是我们今年的首要任务。只有当这个首要任务取得更好的增长时,提升CMR将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淘宝自创立之初至今,其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的阿里妈妈平台,我有幸参与并领导了其早期建设。我亲历了淘宝从零收入增长至亿级、十亿乃至百亿收入的整个阿里妈妈广告平台的变现过程。目前,我们正稳健地通过广告产品进一步提升CMR。这是一个确定性的过程,我们当前的工作重点是控制这一过程,以优化商家和消费者的体验。对于今年而言,我们的首要任务依然是提升消费者体验,以及通过消费者体验的提升来带动GMV的增长。

Q:在最近的季度,我们注意到AIDC的亏损仍在扩大,而淘宝和天猫的业务则保持稳定。对于AIDC目前的投入规模,我们希望能够了解更多。此外,我们了解到目前正从全托管模式转向半托管模式,这意味着商家将自行负责自己的仓储服务。您能否就这一转变提供一些介绍?

A:关于上个季度亏损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导致我们业务投入较大。1)上个季度我们在一些新兴市场进行了较为激进的投,特别是在中东地区。3月份是中东穆斯林的一个重要销售时期,这也是导致投入增加的一个因素。2)我们在海湾地区拓展业务,如Trendyol这样的新项目,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投入。此外AE Choice等商业模式的占比正在上升,但在这个切换过程中,其盈利能力还需要时间去提升,与我们过去的平台模式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我们正在快速优化效率,并预计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中,AE Choice等商业模式将实现显著的改进。随着新模式逐渐稳定,在追求增长的同时,我们也会持续关注效率。

关于您提出的半托管和全托管的问题,这实际上涉及跨境模式与本地模式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商品品类可能更适合不同的模式:一些品类由于其特性可能更适合跨境销售,而另一些则可能更适合本地发货。我们观察到商家已经将许多商品备货到海外。不同的平台都在尝试吸引本地商家,我们也在这样做,比如在中东、韩国和欧洲市场,我们正在积极拓展本地卖家。我们相信,对于某些品类,本地商家提供的服务可能更具竞争力。然而,对于其他品类,跨境模式可能更有优势。因此,我们会从消费者体验和需求的角度,以及从经营效率的角度出发,在不同品类和不同市场中选择是以本地为主还是以跨境为主的商业模式。

Q:股东回报:公司采取了非常慷慨的股东回报策略,据我们测算,股息率接近8%。然而,存在一些担忧:一方面,有观点认为当前的回购计划似乎与公司估值较低相关;另一方面,这个计划似乎需要每年宣布,并可能随时调整。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海外一些科技巨头在满足公司正常战略发展后,无论公司估值如何,都能持续以较大力度回报股东。因此,我的问题是,如何从更长期的角度理解我们公司的股东回报策略?

A:我们的股东回报计划并非是最近一两年才开始的,实际上已经执行多年,并且目前的计划已经得到董事会的批准,将持续到2027年3月。回顾过去两年,我们在2023财年进行了超过130多亿美元的股东回报,而在2024年,这一数字达到了165多亿美元。目前,我们账上还有大约290亿美元可用于未来的股份回购这笔资金我们将继续使用。因此,从股东回报计划的角度来看,这不仅仅是一个短期计划,而是一个长期的计划,它一直在执行中,并将持续执行。

作为管理层,我们在考虑未来股东回报计划和安排时,肯定会关注公司未来的现金流状况。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在核心业务上的投入需求,以及在新领域,比如最近在AI、AIDC跨境业务上的投入。在此基础上,如果我们有额外资源,我们愿意继续进行股东回报。在进行股东回报时,我们将股票回购和股利分红统一视为股东回报的两种方式,而不是分开考虑。

Q:AIDC:我们已经提到AE Choice的增长非常快,已经占据了AliExpress 70%的订单量。想询问关于这一业务在未来几个季度甚至一两年内的长期发展情况,包括从地区和品类角度的详细情况。

同时,希望能分享更多类型的数据,比如我们在哪些市场看到哪些品类的增长,哪一类用户群体最有潜力成为我们未来稳定的回头客,以及我们认为还有哪些领域有进一步的发展机会?

此外,集团也提到了菜鸟将在跨境电商领域进行进一步的投入。希望能分享一些具体的信息,比如我们将在哪些类型的投入上重点发展,以及在哪些国家或地区会是我们重点考虑的对象?

A:AE Choice目前的运营模式主要聚焦于轻小件品类,这些品类更适合进行跨境运营,并且通过航空物流方式具有明显优势,这也是AE一直以来的优势所在。我们正在根据不同的供应链模式拓展新品类。例如,在像韩国这样的市场,我们正尝试通过海运方式销售一些大件品类,并探索与本地仓库卖家的合作。

作为平台,我们首先从自身的优势品类着手,并正在构建面向更多品类的供应链。此外,我们拥有独特的差异性,即今年我们拥有多个本地平台,如东南亚的Lazada、中东和土耳其的Trendyol等。目前,AliExpress正与这些平台实现商品互通,使得商品能够直接销售至这些市场。在这些市场,我们无需进行大规模投资来建立C端品牌,而是可以利用已有的C端品牌,通过这种方式快速补充商品类型。例如,在中东,我们与Trendyol的合作使得一些品类,如服饰,可以从土耳其运过来,利用其运输优势,同时补充Trendyol当前可能缺少的品类。我们在不同市场都在尝试这种策略。因此,针对不同市场,我们会根据现有资源和市场现状来考虑在哪些品类上进行投入。

Q: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想了解我们在这一领域的主要追求是什么:是模型规模,如参数数量的多少,还是多模态覆盖,包括语音、文字、视频等?即在大模型开发的未来重点或终极目标中,我们更注重拥有最多参数的模型,还是追求最广泛的模态覆盖,包括语音、文字、视频等?

同时,我们大模型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否是创造人工智能助手(agent),如帮助消费者进行代购或帮助商家销售的助手?

A:当前,几乎所有致力于开发综合大型模型的公司,包括中国的和美国的,基本上都在追求同一个方向,即所谓的通用人工智能(AGI)。尽管如此,在实现这一终极目标的过程中,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路径选择和侧重点。我认为,虽然大家的最终目标一致,但在达到该目标的具体路径上,进展速度和选择各有不同。一些公司可能会通过专注于特定垂直领域的突破来推进。总的来说,未来所有的声音、文本、图像和视频最终都将整合进同一套大型模型中,这是我们长期的发展方向

对于阿里巴巴而言,投入大量资源研究通用人工智能(AGI)和开发大型模型主要有三个重要目标:

1)这个研究方向本身就代表着对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探索和对AGI的深入研究。

2)对于阿里巴巴来说,这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的通义大模型与阿里云的商业模式非常契合。我们计划将通义大模型与阿里云的先进AI基础设施进行软硬件的协同优化,为中国的开发者和企业提供一个AI能力强大且性价比高的大模型推理服务。在全球范围内,像阿里巴巴这样既将阿里云作为主要业务,又将大模型作为主要业务的公司并不多见,我们认为这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3)通过我们大模型的通义发展,我们能够为阿里巴巴其他业务的AI发展提供基础模型支持。这种支持将使钉钉、夸克、淘宝等其他业务拥有更强大的AI底层开发平台,帮助它们的应用更好地向AI方向转型。

我想进一步举例说明第二点,即我们的通义大模型与阿里云的结合。我们的通义开源模型目前是中文世界中最顶尖的开源模型,也是开发者使用最广泛的模型。当开发者在其开发过程中使用我们的开源模型,并准备将应用部署到线上时,他们会很自然地选择阿里云的服务。这是因为在阿里云上,我们的通义开源模型提供的性价比最高,且对开发者来说最为熟悉。这个例子清楚地展示了我们的通义模型与阿里云生态系统及商业模式结合的关系。

来源:走马财经
作者:中金互联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在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投资银行在线

相关新闻

美团24年Q1业绩会议纪要及问答英伟达公司(NVDA.US)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纪要(含Q&A)薪水透视眼 | 2024年阿里巴巴各岗位薪水(算法/数分/产品/运营/前台/数据研发/C++/设计)一周重磅日程:鲍威尔领衔全球央行年会,欧美央行会议纪要,中国央行LPR报价,百度B站小米财报重磅会议纪要暗示,美联储不急于降息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预赛试题和解析,看看你能得几分?阿里巴巴国际站:2024阿里巴巴国际站包装印刷行业趋势分析报告美中20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会议纪要重磅!加拿大央行利率会议纪要曝光,首提降息时间表!只是...九成投向新公司,阿里巴巴 2023 年的投资之路越走越宽阿里巴巴国际站:2024宠物行业全球贸易趋势分析报告央行降准!释放一万亿流动性;马云、蔡崇信大幅增持阿里巴巴;特斯拉Q4业绩不及预期;东方甄选净利同比下滑近六成|一周市场盘点联想集团最新财报:AI革命提振三大主业 Q4业绩再超预期;阿里巴巴旗下人工智能品牌天猫精灵发布X6智能音箱......高盛2024亚太宏观策略会纪要马云、蔡崇信大幅增持阿里巴巴;苹果推龙年壁纸,五爪中国巨龙;Netflix 砸 50 亿美元买「摔角节目」 | 极客早知道阿里巴巴又裁减 6729 人、两年已减少 47538 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我在阿里巴巴展区「玩疯了」 | WAIC 2024马云出手大幅增持阿里巴巴/苹果汽车发布时间或延迟到 2028 年/京东被曝重返央视春晚在阿里巴巴上批发零食的人,最能攒钱?!全国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公示:腾讯、抖音、百度、华为、阿里巴巴、浪潮、中兴、新华三、奇安信、三六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阿里巴巴与四十金牌:中国技术闪耀奥运阿里巴巴招聘国际法律人才阿里巴巴用AI为奥运做的这件事,让奥委会主席巴赫真心点赞ESG行业洞察 | 阿里巴巴、京东、eBay等电商平台提高供应链能见度以强化绿色主张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