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清华大学药学院王霞课题组及其合作团队揭示原发肿瘤中转移种子转移的起源和机制

清华大学药学院王霞课题组及其合作团队揭示原发肿瘤中转移种子转移的起源和机制

5月前

最新科研速递

精准医疗的新靶向

——原发肿瘤中的转移种子之奥秘

背景介绍



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进步,肿瘤治疗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全球众多药企、医院和高校课题组纷纷投身于类器官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期加速肿瘤治疗的临床转化。在这场宏大的科研探索中,清华大学药学院王霞课题组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骞主任、汪红英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的赵方庆团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生的希望之光!
       传统的二维肿瘤细胞系虽然简便易行,但建立新的细胞系却是一项耗时且效率极低的任务。更为重要的是,它无法真实再现原发性肿瘤的多样性,因此难以满足个性化精准医疗的需求。然而,肿瘤类器官技术则能在体外高度还原体内肿瘤的原始特征,为药物研发、患者治疗反应的预测以及个性化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研究内容



王霞课题组及其合作团队,成功构建了高效稳定的结直肠癌二维肿瘤细胞系与三维气液界面肿瘤类器官培养体系。这一创新的二维和三维联合培养系统(2D&3D 模型)不仅精准地再现了原发性肿瘤的特征,更捕捉到了肿瘤间和肿瘤内药物反应及致瘤性的异质性。这一研究成果已在2022年的《Advanced Science》杂志上发表,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在此基础上,王霞及其合作团队进一步突破了技术壁垒,成功建立了结直肠癌原发肿瘤组织中单个肿瘤细胞来源的肿瘤细胞系。他们深入鉴定并表征了原发肿瘤组织里的转移种子细胞,揭示了转移的起源和机制,这一重要成果于2024年3月19日在线刊登于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JEM)杂志上,其标题为Distinct molecular profiles drive multifaceted characteristics of colorectal cancer metastatic seeds。
       尽管癌症治疗领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但转移性疾病仍然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我们对原发性肿瘤内具有转移能力的细胞特性和分子驱动机制仍知之甚少。因此,识别并确定这些具有转移潜力的亚克隆的特征,成为了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挑战。王霞及其合作团队凭借先进的二维肿瘤细胞系和三维气液界面肿瘤类器官培养体系,成功地从三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原发肿瘤组织中构建了多个由单个肿瘤细胞来源的肿瘤细胞系。这些细胞系在形态特征、类器官组织结构、基因突变图谱、基因表达谱等方面均展现出显著的异质性。通过体内体外转移实验,他们进一步验证了具有不同程度转移潜能的肿瘤细胞系,即原发肿瘤组织中的转移种子。这些转移种子在分化潜能、药物敏感性、进化轨迹和临床预后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的肿瘤间和肿瘤内异质性,为我们深入理解肿瘤转移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研究团队还发现了不同患者的转移种子对转移器官具有选择性。通过比较分析特异性肝转移和特异性肺转移的细胞系,他们深入探究了转移器官选择性的机理。研究表明,肺转移的肿瘤细胞系与肝转移细胞系相比,表达更多的受体和配体基因,与肺部成纤维细胞等多种细胞具有更强的细胞通讯和互作潜能。特别是一些特定配体基因的显著高表达,能够激活血管内皮细胞的表面受体,从而促进肺转移的发生。

通过对转移种子分子特征深入剖析,研究团队不仅揭示了转移种子的特征基因,还鉴定了一组可用于预测和评估原发肿瘤转移风险的标志基因。这一重要发现为肿瘤精准医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癌症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全面系统地描绘了结直肠癌原发肿瘤组织中转移种子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特征,揭示了其转移目的器官特异性的分子机制。同时,还确定了可以用于评估原发结直肠癌转移风险的策略。这项研究不仅为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也为未来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向。我们坚信,随着肿瘤类器官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应用探索,癌症治疗领域必将迎来崭新的篇章。肿瘤类器官技术将成为癌症研究、药物筛选和个性化治疗等领域的得力助手,助力人类战胜癌症,迈向更加健康的未来。


致谢

清华大学药学院的赵媛媛博士、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张冰博士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马怡茗博士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清华大学药学院的王霞副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刘骞主任、汪红英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的赵方庆研究员共同担任了通讯作者。感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清华大学智慧医疗研究院、CAMS医学科学创新基金项目资助、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资助。


科学家

小档案

 


王霞 清华大学药学院


2001年和2004年分别在大连海洋大学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4-2009年,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取得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2009-2012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随后在杰克逊实验室基因组医学研究中心从事副研究员(associate research scientist)工作(2012-2015)。2015年至2016年,作为高级研究学者(senior research scientist) 和研究经理(research manager), 先后在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和休斯顿大学进行科研工作。王霞博士主要从事成体干细胞和人类疾病的相关研究,截至目前,已在权威期刊(如Cell, Nature, Nature Communications 和 Stem Cells)上发表SCI论文28篇。

会议推荐
RECOMMEND

王霞教授将受邀出席8月30-31日由北京大学药学院、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和生物谷联合主办的2024(第四届)类器官大会—类器官与新药研发(北京站)欢迎业内产、学、研、医界专业人士共襄盛会!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生物谷

相关新闻

Nature子刊 | 范高峰和王皞鹏课题组揭示T细胞发育调控基因THEMIS作用机制上海科技大学周智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溶酶体功能缺陷对睾丸衰老的调控机制朱帆团队和关武祥团队合作揭示乙型肝炎病毒通过调控宿主m5C修饰逃逸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的作用机制GUT MICROBES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陈宇团队揭示阿尔茨海默症中肠道菌群驱动的外周-中枢代谢调控机制清华大学郗乔然课题组与天坛医院合作开发针对H3.3K27M突变型弥漫内生型脑桥胶质瘤的治疗方案夏宁邵团队首次揭示去泛素化酶OTUB2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神药”减肥的机制明确了!连发两篇Nature,二甲双胍抑制食欲,竟与运动殊途同归?IF=67.7分!清华大学团队再发高分综述!免疫学顶刊!肿瘤免疫不愧是国自然宠儿……浙江大学赵烨课题组在mBio发文揭秘微生物环境适应新机制昼夜颠倒,慢性病风险飙升?JPR|科学家揭示夜班工作增加机体患糖尿病和肥胖症背后的分子机制今日Nature: 江颖、王恩哥等揭示冰表面原子结构和预融化机制首医大王伽伯/宣武医院张兰团队合作发现传统中药何首乌改善造血干细胞衰老机制Science | 科学家揭示癌症免疫疗法诱发患者出现结肠炎的分子机制Nature Communications | 北京大学苗成林课题组发现海马CA1细胞编码社交对象位置的新机制肺癌细胞如何逃脱放射治疗?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人员为肺癌细胞耐辐射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李丕龙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李增鹏合作开发利用降解凝聚体的蛋白质靶向降解“垃圾桶”马斯克宣布正式开源大语言模型Grok;人体避免多个精子使一个卵子受精的机制揭示 | 环球科学要闻平安证券:数字化激励机制如何提升团队效率和挖掘人才刚刚!IF=16.6!清华大学团队用信号通路发文!进来免费学信号通路要怎么写....李向阳:韩中日领导人会议机制本身就是合作恢复的积极信号揭秘COVID-19新防线!Cell | 新研究确定了SARS-CoV-2及其变体的免疫逃避机制术后房颤怎么办?一文掌握术后房颤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人为何会反反复复过敏?Science Immunology 揭示过敏的具体发病机制2024耶鲁中美峰会 | 清华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学院王宏伟教授专访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