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躺赚的日子过去了?
面对产业链价格下滑,多家光伏产业公司采取加速技术迭代、提升高毛利区域收入占比、淘汰落后产能等方式,以期平稳穿越行业周期
文 |《财经》记者 张建锋
编辑 | 杨秀红
经过几年黄金期后,国内光伏主产业链步入调整期。
A股光伏产业公司业绩在2023年四季度大幅下滑后,2024年一季度延续颓势,光伏头部公司如通威股份(600438.SH)、隆基绿能(601012.SH)在当季甚至录得亏损。
万得(Wind)数据显示,2023年四季度,A股84家光伏公司归母净利润总额为9.69亿元,同比下滑超96.75%,创近四年新低,季度环比下滑97.33%。2024年一季度,A股光伏行业公司归母净利润合计97亿元,同比下滑超七成,创近三年新低。
近几年,随着光伏行业的持续向好,部分原本面临市场淘汰的企业开始恢复生产,加之大量资本涌入及产能快速扩张、释放,中国光伏产业产量迎来一波大幅增长。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达到143万吨、622GW(吉瓦)、545GW、499GW,同比增幅均超六成。
在供给端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2023年光伏产业链价格却出现大幅下跌。全球领先的再生能源与科技研究顾问公司InfoLink Consulting数据显示,2023年四季度硅片、电池、组件价格均触及历史新低,让相关企业业绩受到波及。
2023年营收破千亿元的晶科能源(688223.SH),四季度在收入高于其他季度的情况下,归母净利润远低于其他季度。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财经》,近年来光伏产业竞争较为激烈,2023年全年组件价格整体呈快速下降趋势,且四季度中国区出货占比较多,对行业整体利润水平影响较大。
数据来源:《财经》根据万得数据整理
通威股份财务总监周斌在5月15日投资者交流会上表示,因一季度属于光伏传统淡季,需求阶段性转弱,公司下游电池、组件环节开工率环比下滑,产业链价格进一步下行,叠加公司部分PERC电池产能处于升级改造阶段,公司一季度经营呈现亏损。
业绩低迷令股价承压。万得数据显示,2024年5月15日,上述A股光伏公司总市值(证监会算法,下同)为1.66万亿元,相对于2023年初的2.85万亿元,蒸发1.19万亿元。期间,53家公司市值蒸发超三成,25家公司市值腰斩。
行业低迷之际,光伏主产业链中硅片、电池、组件公司采取多种措施减少价格下跌对业绩的冲击,包括加速技术迭代、提高毛利率相对较高的海外市场收入占比、淘汰落后产能、布局储能、谨慎扩产等。
自2023年起,光伏产业链已经进入以N型电池技术(以N型单晶硅片为原料的太阳能电池)为核心的产能扩张周期,其中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技术)技术路线依靠更高的性价比、成熟的产业链配套等优势,率先进入规模量产元年,已经成为市场主流。
通威股份董事会秘书严轲在5月投资者交流会上透露,目前公司N型硅料产品的产量及销量占比均在90%以上。阿特斯(688472.SH)预计,2024年公司N型组件出货量占比将超六成。
对于未来前景,长期来看,行业内仍持谨慎乐观态度。
阿特斯管理层在4月的投资者交流会上表示,2024年下半年,行业总体供需关系和利润水平会得到改善。
在天合光能(688599.SH)董事长、总经理高纪凡看来,光伏组件价格目前处于低位,继续下降的空间有限,未来随着光伏行业需求的提升,供需关系有望逐步改善。
严轲的判断相对谨慎。其表示,短期来看,光伏行业部分库存水平较高环节仍面临较大压力,仍需关注下游需求强弱变化。“长期来看,光伏装机增长空间依然广阔,行业先进产能有望持续穿越周期,并在未来分享行业高速发展带来的红利。”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国光伏产品重要出口市场的美国,近期宣布将对中国多行业关税进行调整。2024年起,对太阳能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组件)的关税税率从25%提高到50%。
对此,方正证券表示,国内企业主要依靠东南亚产能实现对美出口,多家头部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在美国本土或者邻近地区的产能,进一步避开贸易壁垒,总体来看基本不受此次关税调整影响。
在经历前几年红利后,2023年光伏主产业链价格开始下滑,行业步入业绩低迷期。2023年四季度开始,产业链价格下滑开始明显影响行业内公司业绩,且在2024年一季度该影响仍在持续。
万得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晶硅光伏组件月均价格为0.09美元/瓦,相对于2023年一季度的0.17美元/瓦,跌幅达47%。2024年4月,该价格进一步下滑至0.08美元/瓦。
价格下滑之际,光伏行业公司业绩普遍惨淡。万得数据显示,A股84家光伏产业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总额、归母净利润总额分别为1.47万亿元、1200亿元,其中营业收入总额同比有所增长,但归母净利润总额同比有所下滑。2024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的公司共计51家,占比超六成,26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出现亏损,亏损金额超亿元的公司有11家。
而在2018年至2022年,上述公司营收总额由3889亿元增至1.28亿元,归母净利润总额由222亿元升至1250亿元,增幅分别约为220%、463%。
从头部企业来看,上述光伏产业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超500亿元的有10家,其中9家公司2024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6家公司跌幅超五成,TCL中环(002129.SZ)、晶澳科技(002459.SZ)、隆基绿能、通威股份跌幅超100%。
连续九年保持单晶硅片全球出货量第一的隆基绿能,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0.39%至1295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7.41%至108亿元。2024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38%,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65%,亏损24亿元。
隆基绿能在一季报中表示,组件、硅片价格下降,联营企业投资收益下降及存货等资产减值增加,导致公司净利润出现下滑。
2023年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产品出货继续蝉联全球第一,组件出货进入全球前五(InfoLink Consulting 数据)的通威股份,在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超四成后,公司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109%,亏损7.87亿元。
公司在一季报中表示,经营数据同比下滑,主要受光伏产业链价格大幅回落影响,公司主要产品价格相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2023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超四成的阿特斯,2024年一季度营收、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跌幅均超18%。公司管理层在近期的投资者交流会上表示,一季度,综合考虑市场价格水平和全年出货目标指引,公司在价和量之间做了平衡。“一季度产品价格较2023年同期大幅下调,光伏行业整体利润空间收窄。”
2023年光伏组件出货量排名行业第一(InfoLink Consulting数据)的晶科能源,业绩也受到波及。2024年一季度,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超八成,而在2023年该数据增速超150%。
晶科能源前述负责人告诉《财经》,一季度行业整体光伏组件价格同比下降较多,且不同市场之间价格差异较大。
实际上,2023年四季度,光伏主产业链公司业绩已受产品价格下滑拖累。
近年来,随着光伏终端装机需求快速提升,大量资金涌入光伏行业,产能加速扩张,随着行业产能集中释放,2023年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快速回落。
InfoLink Consulting数据显示,2023年末高纯晶硅、硅片、电池、组件平均售价较年初分别下降80%、58%、60%、45%,四季度硅片、电池、组件价格分别触及历史新低,组件价格进入“1元”时代。
主要产品包括光伏组件、光伏系统产品的天合光能,2023年四季度营收323亿元,高于其他季度,而当期公司归母净利润仅为4.54亿元,其他三个季度公司净利润均超15亿元。
面对行业低迷,多家公司采取措施以提升盈利能力,包括提升盈利能力相对较高的N型组件产能占比、减少低价中标、增加毛利率相对较高的境外区域销售量、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等。
降本增效一直是光伏行业持续努力的主要方向,随着传统的P型PERC电池转换效率接近理论极限,行业进入了向N型电池技术迭代的阶段。2023年,N型技术凭借高效率、低衰减、低功率温度系数等优势迅速起量。TOPCon、HJT(具有本征非晶层的异质结电池技术)、BC(背接触电池技术),是目前N型电池技术的主流技术。
产业端,据InfoLink Consulting 统计,2023年电池新建产能中N型电池产能占比超95%,其中绝大部分为TOPCon电池产能,至2023年末,N型电池产能占行业总产能比重已达58%,较2022年提升39个百分点。
SMM(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2023年N型组件招标量高达104GW,占国内总招标量的37%,且月度定标量占比由1月的14%,快速上升至12月的67%,N型技术全面替代P型技术已势不可挡。
在上述形势下,提高N型电池、组件产能及出货量占比,成为多家光伏产业公司的共同选择。
天合光能2023年推出新一代N型i-TOPCon技术。截至2023年底,公司拥有硅片/电池/组件三个环节产能,分别为55GW、75GW、95GW。其中,75GW的电池产能里有40GW是N型TOPCon产能。
2024年一季度,阿特斯组件出货6.3GW,按N/P类型分布,N型出货量占比接近一半。2023年,公司N型组件出货量占公司全年总出货量的比例为10%左右,公司预计2024年该比例将提升至60%以上。
相对于P型电池(使用P型半导体硅片制成的电池),N型电池及组件价格相对坚挺,也是多家企业重点投入该领域的原因之一。
晶科能源前述负责人告诉《财经》,2023年全年组件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公司N型组件相对P型保持合理溢价水平。“2024年一季度,一线企业报价及N型组件价格相对较为坚挺,公司组件出货同比大幅上升,同时已经减少低价中标。”
市场嗅觉较为灵敏的晶科能源,是业内较早转向N型组件的企业之一。2023年上半年,公司光伏组件出货量中,N型组件占比约53%,全年公司N型组件出货量提升至62%。
晶科能源上述人士表示,公司现有P型产能占比相对同业较小,未来将结合市场及公司经营情况逐渐退出,争取早日成为行业首家全N型产能公司。
通威股份在2023年报中称,公司N型产品月度产出占比已超过90%。
与多家企业选择主攻TOPCon不同,隆基绿能将BC作为产品技术升级的主攻路线。
“相信TOPCon技术会过快地陷入同质化,而BC技术将是下一代光伏技术的方向,所以我们在TOPCon的投资上非常保守。”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公司2023年报中表示,未来五年内BC技术将成为市场主流。
隆基绿能在年报中表示,公司已成功研发HPBC二代产品,可实现组件功率比同规格TOPCon组件高5%以上,提升电站全生命周期发电量6.5%-8%,新产品计划2024年下半年推出,将为公司穿越行业周期,持续高质量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而阿特斯管理层3月对外透露,近1年-2年一线企业都重点投入N型TOPCon,所以预计短期还是以这个技术和产品为主。“后续HJT、BC和钙钛矿等应该均会有其应用场景和发展空间,各技术路线上的经济性,也是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除加快技术迭代,提高毛利率相对较高的境外产品销量占比,也是光伏产业链公司2024年的重要策略之一。
从2023年区域毛利率来看,多家光伏产业链公司境外市场盈利能力高于境内。
从头部企业来看,2023年隆基绿能中国境内毛利率为16%,欧洲地区、亚太地区、美洲地区均超20%。同期,天合光能中国地区毛利率为12%,欧洲、日本、美国地区毛利率分别为16%、21%、34%。晶澳科技、阿特斯、晶科能源情况类似。
数据来源:《财经》根据各公司年报整理。
一位光伏产业公司负责人告诉《财经》,中国区项目招标参与企业多,竞争较为激烈,导致公司2023年中国境内毛利率低于境外。
提高毛利率较高地区的收入占比,是多家光伏产业公司的共同举措。
2023年,天合光能在美国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9%至108亿元。公司管理层4月对外透露,2024年公司在美国市场的出货目标为7GW以上,有望继续实现高增长。“欧洲市场今年一季度需求较好,尤其是分销市场,库存水平有所下降,目前欧洲区域库存已经处在正常水平。”
天合光能管理层表示,公司作为全球化企业,采取多元化市场策略,可以通过将资源向利润较高地区倾斜,以增强竞争优势。
阿特斯管理层透露,公司2024年一季度组件出货6.3GW,按地区分布,由高至低为中国、美国、欧洲以及亚太等地区,其中美国占比超20%。“对外分销渠道回暖,高价市场恢复很快。公司在全球市场挖掘高价市场、抓取高毛利订单的能力会很好的发挥。”
产业链价格下滑之际,多家光伏行业公司对后续光伏产品新增产能扩张,保持谨慎态度。
价格迅速回落,企业盈利能力下滑,部分光伏企业率先出现经营亏损,市场融资收紧,中小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在此背景下,光伏行业面临落后产能加速出清、新产能规划无法按时落地风险。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内已有近十家光伏产业链上市公司相继发布产能延期投产或终止的公告,其中不乏跨界追“光”的企业。
2023年7月,亿晶光电(600537.SH)终止2022年定增事项。公司原计划通过定增募资13亿元,其中7亿元用于常州年产5GW高效太阳能组件建设项目。
拟向光伏转型的国晟科技(603778.SH,原乾景园林),于2023年3月发布定增方案,公司拟通过定增募资4.69亿元,用于“1GW高效异质结电池生产项目”及“2GW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组件生产项目”。7月底,公司终止上述定增方案。
2023年,多家公司延期光伏项目投产时间。2021年12月,大全能源(688303.SH)与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政府签订协议,约定20万吨/年高纯多晶硅项目和2.1万吨/年半导体多晶硅项目,分两期建成。该项目二期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原计划于2023年底建成投产。
2023年10月,大全能源表示,受市场环境、供需关系等客观因素以及公司实际建设进度的影响,上述二期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整体实施周期有所放缓,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延期至2024年二季度。
2023年3月,晶澳科技(002459.SZ)募投项目“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中试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由2023年1月延期至2023年12月。2024年4月30日,公司再次将上述项目使用状态日期延期至2024年12月。
项目延期仍在继续。2024年4月,阳光电源(300274.SZ)表示,将公司“年产100GW新能源发电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的募投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由原定的2024年4月30日延期至2025年6月30日。
同月,福斯特(603806.SH)发布公告称,公司年产2.5亿平方米高效电池封装胶膜项目拟建成时间,由之前的2024年6月延期至2025年12月。
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2024年4月对外透露,一季度光伏市场竞争相对激烈,产业链价格出现波动,预计没有竞争力的产能、没有市场能力的产能、没有技术迭代能力的产能,会加速淘汰。
部分头部光伏产业链公司,在谨慎扩产的同时,开始加速淘汰落后产能。
晶科能源上述负责人告诉《财经》,2024年,公司将保持谨慎的扩产节奏,优先聚焦山西大基地等优势产能落地,同时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山西项目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在技术、低碳、效率、智能化方面领先,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供应链韧性、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
天合光能管理层表示,公司会密切关注光伏市场价格动态,适时调整生产和库存策略。“在价格波动时期,公司可以灵活调整外购和自产硅片比例,同时加快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确保盈利能力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对于光伏行业前景,多家机构持有谨慎乐观态度。
“展望2024年,光伏行业有望逐步走出回暖趋势,行业目前的问题是产业链大幅扩张带来的供给过剩风险和电改大背景下新能源接入电网的需求风险,前者导致产业链价格通缩,后者导致光伏上网电价下降,进一步压制需求。”东方证券在报告中表示,随着头部企业技术持续进步,成本将会下降,同时无赚钱效应的市场自发调整让落后产能逐步出清,供需得到优化,再加上目前正在强化对电网进一步升级扩容,增加光伏接入能力,上述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在通威股份董事长兼CEO刘舒琪看来,短期随着光伏主产业链价格持续探底,竞争加剧,行业优胜劣汰不可避免,落后产能面临逐步出清,而头部企业凭借多年来对光伏产业周期的深刻理解、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及在供应链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有望在本轮行业洗牌后进一步扩大经营优势,巩固市场份额。
广发证券认为,电池、组件、胶膜、玻璃、硅片、粒子行业已进入行业底部,有望逐步出现盈利拐点。
长江证券称,眼下光伏产业链似已陷入困境,但需求的长期增长依然赋予优秀企业以丰厚的价值。“能源革命的浪潮远未止息,真火之中必会淬炼出龙头。”
责编|张雨菲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