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关税的本质是什么?关税由谁承担?

关税的本质是什么?关税由谁承担?

5月前

文丨古原
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一系列产品加征关税后,引发了一个有意思的争议。
这个争议,涉及到对关税的理解问题。
先是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说:
“我要强调的是,美方继续将经贸问题政治化,进一步增加对华关税,是错上加错,只会显著推升进口商品成本,让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更多的损失,令美国消费者付出更大的代价。”
他表示,据穆迪公司推算,美国消费者承担了加征对华关税92%的成本,美国家庭每年增加开支1300美元。美方的保护主义举措也将对全球产供链的安全稳定造成更大破坏。“
然后就开始有网民评论了,网民们说,既然加征关税的后果让美国消费者承担最大的大头,那美国加征关税,岂不是对美国的伤害最大,那中国不是应该庆祝吗?
应该说,外交部发言人的经济学水平太低了一点,这种回应其实是不够准确的。
今天,我就来把关税到底伤害了谁来讲清楚。

关税是由谁承担的?

这个问题,其实我写过几篇文章了,但今天还是需要将一些道理复述一次。
关税的本质,依然是一种环节交易税。
美国的进口商,向中国的企业下了订单后,在这个产品进入美国时,需要交这一笔税,这是在两方交易环节交的税。
中国古代这种税收也是常见的,那就是商税,就是派出税官在城门口和码头,对外来的货物进行征税。
那么环节税是由谁承担的呢?
美国的进口商是中国出口商的消费者,其征税的对象,就是中国的出品商。
因为任何税收,只能向生产者征收。
川普在他的个人竞选网站上批评拜登是个卖国贼,说拜登只知道向本国的民众征税,而对外国的公司不征税,这是欺负本国人,讨“洋人”之欢心。
川普说的并没有错,关税的承担者,就是中国的出口商。
为了简单理解这个复杂的经济学问题,我举一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假设,有一批海盗,在半途中打劫了一条从中国前往美国的货船,并抢走了总货物中27.5%(美国对中国两千亿美元商品征的关税)的货物,那么,是谁被抢劫了?
是买货的人吗?当然不是,如果这么理解,你马上就能判断出来,是货主被抢了。
这个故事,也可以这么设计,这艘货轮遇到了风暴,丢失了27.5%的货物。不管怎么设计,都是货主损失了这些货物的价值。
那么,这个货主继续把船开到美国去,他这时想挽回损失,想把这一批货物高价卖给美国的商人们,能做到吗?
不能。
美国的进口商并不关心你是遇到了海盗,还是遭遇了风暴。
他只按照市场的价格来进行采购。
有人说,一定会加价卖的,不加价卖,他就赚不到钱了。这是对企业经营的无知。
一家餐厅开了一个月后,发现房租太高了,收入太低了,月月在亏损,你会怎么办?
你认为,你的亏损,只要提价就可以让消费者接受吗?
如果只要提价,就不亏损了,这个世界上哪有企业会倒闭呢?
因此,中国的出品商把货物运到美国口岸时,他哪怕中间损失了27.5%的货物,但他并不能将他的损失转嫁给美国的进口商。
市场上依然存在竞品,有越南的货、日本的货、印度的货、墨西哥的货,你的价格如果没有竞争优势,那么美国的进口商马上就换一个供应商了。
他根本不会在乎你是否亏损。
所以,请记住这一条无数经济学家都会犯的错,那就是关税这种环节税,其实就是所得税,其承担者,就是中国的出口商。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说的观点,并不是他的观点,而是美国经济学家的观点,他们认为美国的消费者承担了92%的关税。
这当然是错误的观点,关税是全额由中国生产商承担的。
但是,美国的消费者的利益,有没有受损呢?一样受损。
比如,中国突然出现水灾,把你所在城市周边所有的菜地都毁灭了,这时,菜农们是天灾的承受者,他们辛苦种的菜全部消失了。
但你作为消费者,也有损失。因为菜的供给变少了,菜价就会上升。你就得花更多的钱去买菜。
但你有损失,并不是你分担了菜农的损失,那些菜农的菜全部淹没了,损失的几千块,你哪怕以更高的价格买,并没有补给那些颗粒无收的菜农一分钱,他们依然是全额损失了。
那么,关税是如何影响美国的消费者的呢?是按以下的链条影响的。
由于加征27.5%的关税,导致中国很多以出口美国为目的的厂商,在这种成本下,无法盈利,于是他们破产倒闭,从而减少了整个市场的供给。
供给减少了,需求量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升了,因此美国的消费者也因此受损了。
关税首先让中国的生产者受到伤害,接着再伤害了美国的消费者。
加征的关税,无法转嫁到美国的消费者身上。美国的消费者是受到了连带的影响,导致损失。
美国对中国加征的关税,最终的损失者还有中国的劳动者和土地拥有者,因为他让中国更多的企业倒闭了,从而降低了对劳动力和土地的需求,使得他们的收入下降。
之所以在特朗普加征关税后,中国企业依然向美国大量出口产品,原因是中国的劳动者收入被迫降低了,土地租金也下降了。企业是可以将关税转嫁到劳动者和土地拥有者手里的,但转嫁不了消费者。
这个我写过几篇文章了,还搞不懂,可以看这篇:
税收能转嫁给消费者么?
接着我们再来谈,关税这种税为什么成为各国常见的手段。

关税到底是什么?

在古代社会,关税只是普通的环节税,他不针对任何特定的对象,他仅仅服务于政府获取税收的需要。
但在现代社会,关税与其他税收就开始有一个巨大的区别了。
关税的本质是,政府为了保护本国企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而设立的贸易壁垒。
如果是为了增加税收,那就不会搞不同产品不同关税,也不会搞不同国家不同关税。
现代关税是在通过限制或完全禁止外国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赋予本国企业一个政府许可的准垄断地位,允许它们享受垄断定价的好处。
简单来说,这是一种行政垄断制度。
关税这种行政垄断制度,当然对本国消费者是不利的,因为他们无法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外国生产者制造的、可能质量更高的产品。
同样,这也损害了效率更高的外国企业和所有地区的消费者,因为它阻碍了全球资源在价值生产力最高的地区的自由流动。
大多数经济学家热衷于讨论什么“国际贸易理论”,但在一个自由市场环境中,“国际贸易”理论是完全不必要的,因为市场本身就是跨地区和跨国界自由流动资源和商品的场所。
对于关税的辩护,往往是在证明他有利于本国某一部分生产者。
这种辩护,只要碰到最为广泛的消费者(人人都是)的利益时,就是一种不值一驳、随便一个普通人都能驳斥的言论。
因为,哪一个消费者不想增加可以选择的商品呢?哪一个消费者不想买到更加便宜的产品呢?
我接下来用一个小故事来讲清楚关税的危害。
大美有一个农场叫“大美庄园”,而小由是为他干活的工人。
受了支持关税的言论的蛊惑,大美劝说小帅“购买大美庄园的农产品”,“把钱留在大美庄园”,“大美庄园以外有更廉价的劳动力,这些人生产的商品将大量涌入,千万不要受他们的剥削”。
两个人都把这类格言当成座右铭。为确保达到目的,大美决定对从“外部”(即庄园以外)进口的物品和服务征收1000%的关税。
结果,大美和小帅发现他们突然变得很忙了,两个人必须整日劳作,努力生产自己需要的所有物品。
许多物品他们无法生产;而其他一些物品尽管能够生产,却要花很长的时间。
的确,他们获得了贸易保护主义者许诺的“自给自足”,尽管这是远离舒适生活的可怜的“自足”。货币被“留在内部”了,他们能支付对方很高的货币工资和价格,但他们发现,用商品衡量,自己工资的实际价值急剧下降。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当大美和小帅将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小的庄园里时,他们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这种情况与一个国家实行高额关税,限制外来商品和服务的流入是类似的。虽然看似保护了本地产业,但实际上限制了资源和效率的最大化利用,导致整体生活水平的下降。
所以,即使是本国某一部分生产者,他们依然有着消费者的身份,关税这种贸易壁垒,一样会损失他的消费利益。
关税实质上是一种对自由市场的攻击,其最终逻辑是推向个人生产者或国家之间的自给自足,这一目标若实现,将导致普遍贫困,文明社会的倒退。
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国家,实施的任何一种关税政策,都是向着贫困方向的一次推动。
贸易保护理论实际上是说,人们应该退回到更原始状态的“自给自足”。
除了政府以外,市场中没有任何人可以从关税这种东西上受益。
贸易保护主义中,有一个腐败名词,那就是保护。
保护的意思好象是在保护国内的产业,其实保护就是阻止贸易。
贸易保护不是为了防范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而是限制人们之间自愿的交易活动。
贸易的本质是互惠互利的,阻止贸易的真正对象不仅是中国人,还包括美国人自己。
从长期来看,关税并不能为其受益者确立持久的收益。
因为关税阻断的是贸易,他并不能阻断投资。
受保护地区的企业最终面临的是外部企业的大量涌入,这会导致垄断收益的消失。

关税来源于什么理论?

关税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来源一种叫作幼稚产业保护的理论。
这个理论,在中国也很流行,甚至是WTO这种全球贸易协议中的核心思想,因为在WTO规则中,发展中国家是可以实施更高的对本国产业的保护手段的。
这种保护手段的意涵,就是保护本国的所谓幼稚产业。
不得不说,WTO一边是促进了全球的贸易,但另一面却伤害了全球所有的发展中国家,让这些国家以为保护本国的产业是天经地义的事。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是由美国政治家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于1791年最早提出的,但是真正把他理论化的是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
这一种对某些产业采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措施的理论,是国际贸易中贸易保护主义的基本理论。
其基本内容是:某个国家的一个新兴产业,当其还处于最适度规模的初创时期时,可能经不起外国的竞争。
如果通过对该产业采取适当的保护政策,提高其竞争能力,将来可以具有比较优势,能够出口并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就应采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政策。主要运用关税保护之类手段来实现。
他在184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保护幼稚工业的贸易学说。
这个幼稚,其实就是一种比喻,将刚发展的产业比作婴儿,其实也可以理解为竞争力不够强的企业。
事实上,如果新产业的长远前景是有把握的,那么寻找有利可图投资机会的私人企业怎么会视而不见呢?
原因只能是企业家认识到这些投资是不经济的,也就是说,将会浪费资本、土地和劳动力。如果这些资源用到别处,反而可以满足消费者更迫切的需求。
之所以中美出现贸易战,最最重要的原因,不是什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而是美国的社会主义化越来越严重,导致美国本地产业的竞争力不断下降。
正常的国际贸易,应该是美国企业生产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中国企业也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相互交易,让彼此的财富增加。
而关税,阻断了这一进程。
不管是中国的关税,还是美国的关税,都是一种对市场的破坏。
如果出现了贸易战,那唯一应对的方式,不是对等征收,而是取消关税,因为对外国的生产者征税,同时会让本国的消费者倒霉。
而消费利益,是全民所有人的利益。
交易是双赢的,阻断交易,必然是双输。
上一篇:六年级的学生看小黄片,性教育该怎么跟孩子聊?
蒋豪老师在我这里开的私塾课,欢迎大家支持:

↑ 识别二维码购买线上课程 ↑

↑ 识别二维码购买线下面对面授课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奥派经济学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