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甄嬛传》最招恨的女人,看哭无数人:这3种家庭的孩子,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伤?

《甄嬛传》最招恨的女人,看哭无数人:这3种家庭的孩子,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伤?

8月前
直播预告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观看直播↓

来源|张德芬空间(ID:tefenchangpublic5)


亲子关系,或许是世界上最难解的关系。


大明星也不例外。


前阵子,《是妈妈是女儿》热播,几对明星母女轮番登上热搜,最触动我的是这一幕。


当节目组问:“小时候挨过揍吗?”


陶昕然在镜头忍不住留下了泪水。


事业上,她凭借《安陵容》一角火爆全国;生活里,她成家立业,已经是一位妈妈。


然而回首童年往事,40岁的陶昕然仿佛还是一个无助的小女孩。


不得不承认,不管我们多大年纪,多么的光鲜亮丽,很多人还是无法摆脱原生家庭的阴影。


这份痛从何而来,又该如何消弥?从这几种家庭关系里,我们或许可以得到答案。


“这点小成绩,有什么可骄傲的?”


如果你看了陶昕然妈妈陶跃娣是如何带孙女的,就能感受到陶昕然成长的不易。


为了奖励孙女何陶,一家人带着她去超市挑礼物。孩子一会儿想要积木,一会儿又被画画的东西吸引。


陶跃娣左看看右看看,拿起了一本练习册游说孙女,说这个挺有意思的。


潜台词显而易见,“学习才是正事。”


这个举动其实很典型,一些家长总能把学习和各种娱乐挂上钩。


何陶小孩子心性,当然不为所动,说要买娃娃,姥姥使出第一招:“家里娃娃太多,不要买!”


姥姥又开始发挥第二招,一个劲儿催孙女回家,说自己要做饭了。


在陶跃娣眼里,这些都是和变优秀无关的事情。过去,她也是这么对待女儿的。


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陶昕然拿着98分的成绩单回家,本以为会受到表扬,却遭到一顿毒打并且禁止她哭泣。


理由是:“那两分怎么丢的?”


在当教师的妈妈眼里,女儿不能不“完美”。


陶昕然回忆这一段往事的时候,极力控制着脸上的神情,想要展现成年人的体面和释然,但是眼睛里的泪水出卖了她。



看着成年的女儿回忆痛苦,陶昕然妈妈的强硬的心理终于被撬开一丝缝隙:


承认这样对待女儿,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自己的虚荣心,因为老师的孩子理所应当成绩占据班级前几名。


但是和所有批评型父母一样,陶昕然妈妈不觉得自己是错的,认为女儿能有今天,都是自己严厉管教的结果。


多么典型!


孩子在等父母一句道歉,父母却在期待孩子的一句谢谢。


批评型的父母从不认错,因为承认“我错了”,就是对自己的巨大否定。


为了回避“我错了”,从而习惯性指责别人。


而在这样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虽然会感到反感和压抑,但是不知不觉也会在内在养育一个“批评家”。



要么对自己完美苛刻,要么不自觉地挑剔别人。


一直反抗母亲的陶昕然,尽管极力改变,身上还是会有母亲的影子。


她强势、不敢放松,在自我认同方面,一定度过了一段很辛苦的时光,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正如一位网友总结:


在批评和指责的家庭氛围中长大,机灵的孩子都将撒谎,勇敢的孩子出走,聪明的孩子抑郁,愚笨的则在痛苦之中活回平凡。


“你人都是我生的,管你怎么了?”


你的童年阴影是什么?听朋友分享过自己小时候的一件小事。


小A说,自己从小挑食,八九岁的时候,最讨厌吃肥肉,每次饭桌上有一点肥肉,都会避之不及。


她妈妈对此十分恼火。


有一天,小A放学回家,发现家里包了饺子,兴冲冲吃了一大口,结果尝出是里面有肥肉,直接跑到卫生间呕吐。


看到女儿反应,妈妈当时的神情竟然有些得意洋洋,觉得自己计谋得逞。


甚至后来顿顿做肥肉,逼着她吃下去。


回忆这一段故事,小A还是会条件性反射似地感到恶心,肥肉在嘴里化开的味道,留在她心里好多年。


“我其实不明白,我只是不吃肥肉而已,为什么非要逼迫我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成年后她这样问母亲,得到的回答却是,“这么小一件事至于么,我早都忘了”。


比反驳更让人无力的事,没有回应。




忘记,成了不少父母逃避指责的借口。


小A的妈妈,实际上就是典型的“直升机式”父母。


随时在孩子上空盘旋,用“为你好”的方法,强制安排他们的人生。


小A从小到大,吃什么、穿什么、几点回家、和谁出门,甚至是升学谈恋爱,全都在妈妈的“监控”下。


在外人看来,她是温室里的小公主,只有她自己知道,时刻要回应父母的要求,是多么疲惫。


直到结婚远离原生家庭后,她才获得“独立”的机会。


其实,控制型的父母,内心常常是焦虑不安的。


“孩子长歪了怎么办?”

“不听我的话,将来肯定吃亏!”


他们害怕孩子会离他们而去,恐惧不可控的一切,所以只能不停地抓取一切能给予他们安全感的人事物,包括他们的孩子。



为此,他们潜意识里还会尽量维护孩子的“无力感”,所以在这样家庭成长里的孩子:


有一部分会习惯性讨好,变得胆小和患得患失,无力面对真实的现实。


还有另一部分,习得了父母的控制,把这份愤怒转嫁在其他人身上。


操控型的父母强势,直接;而还有另外一种父母,他们的控制是“无形”的,比如“牺牲”。


“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


前几天,一段父亲教育孩子的视频上了热搜。


9岁的男孩打游戏充值几千块,理该教育,但是视频里父亲却举动惊人。


“子不教父之过,我儿子玩游戏十分钟充值了6000多块钱,我今天就把他送到派出所,今天我先甩我自己十巴掌。”


说完这段话,这位父亲就狠狠打了自己好几巴掌,脸上顿时通红。


在一旁的儿子吓坏了,边哭边阻止父亲。


显然,这样的“惩罚”带给孩子不小的心灵震撼,下一条视频里,这位父亲质问儿子“还玩不玩游戏了?”,儿子连忙摇头。


不少人在评论区里称赞父亲良苦用心,但是我却在男孩惊恐的眼神里,看到了“牺牲式”“愧疚式”教育的威力。


这位父亲的行为向孩子传达了一个信息,“看,我多痛苦,都是因为你啊。”


表面看是用心良苦,实际上是用诉苦、示弱甚至自虐的方式,情感绑架孩子,让孩子感到愧疚,从而达到让孩子听话的目的。


一次这样的“极端行为”,换来孩子的巨大心理阴影,这份羞耻感甚至会伴随终身。



在牺牲式父母养育下长大是一种什么体验?


“我妈妈每次都把剩菜留给自己吃,说了几次也不听,现在坐在一起吃饭像上刑”;


“父母关系破裂,我一直支持妈妈离婚,但是她总说是为了我有个完整的家,明知道不是自己的错,有时候还是会感觉自己是个罪人”;


“出来工作几年了,想到父母还在省吃俭用,出去玩还是有愧疚感。明明家里不穷,配得感还是很低”。


不敢恨,因为享受了这份父母给出的“爱”;也无法爱,因为这份付出是沉重的,是提醒自己需要回报的。


这份难以化解的内在冲突会演变成对自己的攻击,“都是我的错”。


即使成年后,也习惯性地不敢快乐,因为这意味着对辛苦父母的“背叛”。


哲学家罗素曾在《幸福之路》中谈到:


“做父母的不是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多做些事情,凡是自我牺牲的父母,往往对孩子极端自私,会从感情上掌握住孩子,过分的牵挂往往是占有欲的伪装。”


牺牲式家庭里的父母和孩子,都不快乐。



批评、控制、牺牲,我们分析几种有毒的家庭关系,并不单单是为了控诉父母,因为我们都清楚,抛开父母身份,他们也只是有局限的人,也是代际遗传的受害者。


如何自救,才是我们应该聚焦的功课。


一个想要自由的人,该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阴影?


脱离父母,走自己的独立人生


其实陶昕然的经历已经给出了答案。


很多人在高压环境下成长,要么就是顺从,要么就是走向另一个极端,用毁掉自己来证明父母是错的。


陶昕然没有,她很小就养成了自己要“独立”的意识。


学会反抗,至少在心理层面拉开与父母的距离。


中考那年,陶昕然还是个小女孩,她母亲执意让她走普通高考的路子。


然而抱着必须要离开家,给自己生活找到一个新的出口的信念,她和母亲大吵一架,最后赢得了读艺校住校的机会。


这次反抗仿佛是一个分水岭,让陶昕然更能看清楚自己的处境,同时也给了这段焦灼的母女关系一个降温的契机。


再后来《甄嬛传》安陵容角色大火,证明了陶昕然的演技,也宣告自己独立于母亲的安排,也能活得漂亮。


所以,面对不舒服的家庭关系,我们首先需要意识到,我们有选择的,是可以为自己的人生担负起责任的。


积极的心理暗示,能让我们更有力量与原生家庭剥离。



其次,学会自我同情。


心理咨询师黄仕明曾说:“不要疗愈你的原生家庭,而是疗愈你的内在家庭。”


陶昕然做的最好的一点,就是不在伤害过自己的人身上找认同。


为什么很多不被爱的女孩,反而长大后却是最孝顺的?


因为她们会执着于被父母认可,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向对方证明“你错了”。


《是妈妈是女儿》节目里,陶昕然的一段话让人感动,她说:


“从小我妈妈就要求我,去做第一名。我要慢慢告诉她,其实我特别普通。


我觉得人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是,我可以不去做最好的那个,但是我可以做独特的我自己。”


不再执着于让父母认错,也不责怪自己不够优秀,而是把目光放到自己的未来上。



从源头看见自己匮乏的原因,看清家庭关系的症结,在自己的位置上好好做自己、好好爱别人、好好接受爱,活出自我生命的本质模样。


共勉。



懂点积极心理学的父母,不仅自己活得更幸福快乐,而且教出来的孩子,抗挫折能力也会更强,更加豁达和优秀

如何培养一个高自尊高自信的孩子?

推荐清华心理系主任彭凯平:《给父母的积极心理学课程》。

课程大纲↓


你不必上清华
也可以收获清华教授带来的
心理学专业课程

《给父母的积极心理学:培养积极自信的孩子》
原价198元
限时钜惠129
限时秒杀仅限3天!

不到一顿快餐的钱
   那些困扰你许久的育儿问题
 
或许在这里你就能找到答案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订阅课程↓↓↓


作者介绍




张德芬空间(ID:tefenchangpublic5),由知名作家张德芬女士创办,分享自我负责的个人成长理念,倡导心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读者产生积极转变。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尹建莉父母学堂

相关新闻

《甄嬛传》里那个最招恨的女人,今天却让我狠狠共情!央视热播剧《玫瑰的故事》爆火,刘亦菲一句话惊醒无数人:请告诉孩子,结婚千万别找这3种家庭!热度不输《甄嬛传》的古早国民剧,如今人设“大翻车”?网友:当年的真心竟然错付了央视热播剧《玫瑰的故事》,揭露残酷婚姻真相:请告诉孩子,结婚千万别找这3种家庭​十几年了,为什么大家还在看《甄嬛传》?【今日十大0318】英国王室果然放大料了;第一次感受到《甄嬛传》的杀伤力;火星哥因赌博欠债5000万美元!火了13年的《甄嬛传》,竟要翻拍了?《庆余年2》最火的7句台词:人这辈子,最怕突然听懂一句话《甄嬛传》12年后,再出神作,这才是历史真实的传奇!央视热播剧《庆余年2》大结局:人这一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深度好文|《BBC全球问答》中文特别回放:AI时代的年轻人如何求职?今晚莫言为何突然发表《什么是真正的悲悯?》:我们到底应如何自渡和渡人《BBC全球问答》中文特别回放:AI时代的年轻人如何求职?2024高分爆剧《我的阿勒泰》大结局,引无数人热议:一生最该看透,这5条生活真相单位里,如何跟小人领导相处?就用这4招:1、凡事留一手;2、用小人的伎俩应付;3、提供足够的价值;4、谨言慎行从《甄嬛传》的埋梗手法,掌握剧本创作新技巧放松一下!10部替代《甄嬛传》的电子榨菜,唯美治愈又下饭!全网最牛,《甄嬛传》续集开拍了陈建斌的花期,比《甄嬛传》还长比《墨雨云间》《甄嬛传》还过瘾的“大女主剧”是它!《甄嬛传》是演艺圈最大的一场「赌局」比《甄嬛传》早了8年,这才是国产真神剧如何避免生出有缺陷的孩子?这3个阶段的警惕要点在这里!《玫瑰的故事》启示录:这三种男人不能碰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