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去父留子”,是最终答案吗?

“去父留子”,是最终答案吗?

6月前

《钛》


近日,关于未婚女性能否使用精子库辅助生育的问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核心集中在婚姻与生育是否应该相互绑定,以及未婚生育是否会造成伦理困境。
 
人工受精、代孕等辅助生育技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产活动中,给人们的文化观念造成很大的困扰,这些困扰关乎过去,也牵扯到现在与未来的可能。
 
人类学家同样也在关注生育与辅助生育技术。在人类学视角下,生育不仅仅是生命的诗学,同时是一种深嵌在结构当中的政治学。

比如,在女性主义的人类学视角下,能够发现那些受困于辅助生育技术中受剥削的代孕工作者,以及那些因为宗教或法律规范无法堕胎的女性。
 
生育绝对不仅仅是纯粹的生物性的事情,也不仅仅是男性和女性、精子和卵子简单结合的问题,它是一种结构性的、政治性的社会过程。


讲述 | 黄剑波

来源 | 《成人及成为人类学家:人类学60讲》

 
01.
卵精结合的性别成见浪漫史
 
先从辅助生育技术出现之前,“受精卵”的故事脚本说起。
 
科技馆里有模拟卵子和精子结合的装置。长条形的屏幕,最顶端的图像是大而圆的卵子,卵子静静地悬置。最下端的图像是两颗精子,精子小而形似蝌蚪,尾巴飞快颤动。
 
孩子们站在机器前,用手指快速搓动触碰板,操控自己这一方的精子。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两颗精子你追我赶,先撞向卵子的那颗为胜,由此得以结合而成受精卵,形成新生命。落后的那一颗则会缓缓衰亡。
 
同样,书本描绘的也是这样的画面:无数崭新的精子被生产出来,活力十足,向着卵子冲刺,它们与彼此竞争,而最快速、最有力的那颗,会穿透(penetrate)卵子的壳,结合为受精卵。
 
这两种类似的描述,都可以让人联想到童话书里最常见的爱情脚本:王子执剑,怀着决意与勇气,勇猛而强健,踏上冒险的旅途,克服重重艰险,拯救荆棘中沉睡的公主。

《使女的故事》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生命结合的故事,是人类生产出来的知识,知识里隐含着性别意涵,又通过知识再生产,加固所谓自然的性别关系。这种主流的受精卵故事脚本背后,掺杂着想象、譬喻以及刻板印象。
 
于是“受精卵”,作为某种意义上生育的端点,不仅仅是一个生物性的过程,而成了一种性别与权力的社会结构叙事。对此,我们从人类学的视角,了解这种结构化的叙事是如何被文化形塑的。这些看似自然化(naturalize)的隐喻、有毒的刻板印象,如何伤害人。
 
02.
卵子和精子,谁有选择权?
 
二十年前的美国医学教科书,如此描述精子的成熟:“相较于女人每个月排掉一个卵子,输精管每天都要生产好几亿个精子。”“在一个成人男性体内,输精管从头到尾拉直了竟然几乎长达三分之一英里,这么庞大的工程是如何完成的。”
 
在这样的科学知识里,精子竟然被如此厚待、赞美和惊叹。
 
而排卵的过程则被描述为:“与男性截然不同的是,这个新生女婴已经拥有了她这一生中所有的生殖细胞,其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在她有生育能力的时候成熟的,其他都会在过程中退化。”
 
对精子的描述是新的细胞不断被制造出来,对卵子的描述则是旧的细胞逐渐退化,态度与立场如此鲜明。
 
当然,新的研究早已出现,只是旧的想象过于根深蒂固。在数十年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发现,精子最强的移动倾向是“逃离卵子”,而非主动侵略。反之,是卵子表面的物质把精子牢牢抓过来,从而实现结合。
 
诸多科学家以不同的方式诠释了这一结合的过程,然而从被征服的、不断衰退的卵子,到危险的侵略者,事情并没有发生变化。

《使女的故事》

人类学家艾米莉·马丁(Emily Martin)指出,对精子与卵子的各种解释,似乎一直都没有脱离旧有解释的从属关系图像。即便有解释在赋予卵子更强大、主动的角色,也仍旧是在从另一个方向介入另一种文化层面的刻板印象。换言之,“女性作为危险的侵略者”,也是一种厌女。
 
马丁以生物学的神经机械模型(cybernetic model)和生殖生物学研究来想象了一种相对平等的诠释方式,希望能够去除前两种刻板印象。所谓神经机械模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等学科的模型,具有协调、适应、演化等特性,有潜力把负面的图像转化为正面的。
 
比如,如果用神经机械模型来思考女性的生殖系统,就会发现,怀孕和停经可以被视为对环境的回应,体现为一种有弹性的生命阶段。1972年海特曼(J.F.Hartman)的生殖生物学研究还演示出,假若卵子被针刺而亡,精子将没有办法穿透死亡卵子的外层。
 
马丁将这个发现作为论证卵子和精子平等互动的证据。她也谨慎地指出,这些领域的话语和图像少有中立。
 
03.
自然科学就是中立客观的吗?
 
然而,像马丁这样去刻板印象的诠释方式,并未成为自然科学的主流语言。
 
人类学家大卫·哈维(David Harvey)对此有一个观点,他认为,自然科学语言是将社会图像介入了对自然的描写,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社会现象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也就是作为社会现象的自然解释。
 
简单来说,我们对社会图像的解释诉诸了自然,会从自然里去找看似毫无破绽的合理性,比如自然是优胜劣汰,于是社会是赢者通吃等等。其中,自然科学语言就是让逻辑合理化的桥梁,它的工作是将自然按照社会图像的需要去做解释,或者说,将社会图像进行自然化的说明。

《正发生》

卵精结合的童话故事就具备这个特征,古老的性别刻板印象被写入了我们的细胞层面。意识到这一点就意味着,我们对人类思考的可见度,可以向生命原点无限推进。
 
艾米莉·马丁会不安于人类社会对技术发展的接受度,以及那些来自新形式的检视和操控,因为在她看来,这是新时代、技术化的“作为社会现象的自然解释”。举例来说,我们为了保护胎儿而对怀孕女性进行的法律限制,是否就是一种作为社会现象的“自然解释”?
 
因此,对于生育、辅助生殖技术等生命诞生的问题,思考的关键或许正如马丁所言,“它不在于我们选择给予细胞何种人性,而在于我们为什么要给予细胞人性”。后者所涉及的,就是一种社会现象的解释。
 
04.
生育禁忌
 
生育这个看似生物性行为背后,蕴含了性别政治意涵,比如生育禁忌。各个民族和文化传统中,都有与生育相关的一些禁忌行为。
 
比如,谁可以和谁发生相应的性关系,谁可以产生后代,这实际与婚姻有关。在禁忌叙事里,这本身也成了有讲究的、不是随意的事,特别是现代婚姻,会特别强调近亲不能结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会产生不健康的后代。
 
还有一个由来已久的禁忌,就是乱伦。几乎所有社会都严厉禁止直系亲属之间的性关系,特别是父母与子女;而多数社会中还会严格限制同一家庭内的兄弟姊妹之间的性关系;不过,直到如今还有一些社会存在表兄妹之间的婚姻或性关系。也就是说,乱伦禁忌本身有着相当多的差异,并不具有普遍性的一致标准。
 
生育禁忌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背后的意涵是相同的。生育既是重要的,又是被各种观点、权力、宗教、文化传统所限定的。“禁忌”的意思,就是不可以做。或者说,要特别留意哪些可做,哪些不可做。

《使女的故事》

还有一种现代的生育禁忌,计划生育family planning,更具有社会性和政治性。这个词本身最主要的意思是生育节制,常见的方法是生育控制,增加生育的间隔时间,从而减轻人口压力和家庭负担。
 
这个话题可以追溯到1798年马尔萨斯发表的人口学原理。他提到,只有自然原因、灾难、道德还有罪恶,才能限制人口的过度增长。如果资源是有限的,而人口的无限增长会带来诸多问题,包括人类的战争和灾难,因此需要对人口进行控制。
 
历史上有类似逻辑的传统,虽然不一定有现代人口学意义上的理论。比如说,古罗马或者中国古代就有溺婴的恶习,其中特别针对的是女婴。这也是一种生育控制的方法,而且是一个非常罪恶、不道德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在相对比较晚进的时候,仍然在西非实行。
 
计划生育看似是一个自主的,特别是会注重女性生育权的人口控制措施,事实上并非如此。以避孕方式为例,除了避孕套这一类外用方式,口服类的避孕药品主要针对女性。此外,男性结扎的比例非常低,主要针对女性进行节育措施,比如节育环。
 
目前,全世界佩戴节育环的女性,有三分之二都在中国。直到今天,还有很大一部分年轻女性使用节育环作为避孕手段。但是,上环会导致很多妇科疾病。很多女性上环后都出现了出血、腰酸、腹坠等不良反应,严重的人还会子宫穿孔、感染病变。
 
生育,特别是在现代意义上,是一个国家权力和政治运作的问题,生育政策总是跟随国家发展情况一同变化。生,亦或不生,涉及到的问题都不仅仅是两个个体,也不仅仅是单纯的生物学或生理学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一个社会问题,并非纯粹的生命诗学。

《钛》

尾声.
科技如何影响亲属制度?
 
去年春天,西班牙资深电视主持人阿娜·奥布雷贡(Ana Obregon)宣布收养了一个女儿。收养本身自是无可厚非,但在这个案例中令人疑惑的事实是,这个孩子是由阿娜已故儿子的冷冻精子代孕而生的。也就是说,从血缘意义上来说,这个孩子算是她的孙女。
 
这个案例所呈现的正是科技发展对传统亲属制度的挑战。传统上以男女发生性关系才能完成的生育行为,现在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例如,可以在体外受精的试管婴儿,以及可以与父母任何一方都没有直接关系的代孕。
 
现在的代孕服务,在同性群体中日益流行,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国际性的产业。
 
这些新的辅助生育技术所挑战的不仅仅是亲属制度本身,还涉及到何以为人的一些基本设定。例如,传统上所谓的“父精母血”这一概念所想象的人的生物性质和社会性质,在这个时代,需要被重新定义。
 
生育从来都不仅仅是生物性的事件,而是带有复杂的政治、社会背景和社会过程。我们需要关注这种结构所带来的影响与伤害。

*本文整理自看理想音频节目《成人及成为人类学家:人类学60讲》第5期,有编辑删减,完整内容请移步"看理想"收听,点击最下“阅读原文”。



音频编辑:hyl、香芋
参与撰稿:张可煜
微信内容编辑:布里
策划:看理想新媒体部
封面图:《正发生》

 商业合作[email protected]

投稿或其他事宜[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看理想

相关新闻

刚怀孕就敢“去父留子 ”,这个女星好大胆!“去父留子”、丧偶式带娃,2 个妈妈组成的“新式家庭”,却被无数网友怒赞神仙日子!“穷则不婚不育,达则去父留子”明星的终极愿望都是去父留子吗,她已经公开征集继承人了?!“预算30万可以送我爸出国留学吗?”这届留子出息了,开始反向鸡父母……「越长大,越难交到真心朋友?」是真的吗?看过他们的答案,我悟了……还以为“当律师不如去擦边”是段子,你来真的啊?“家里有箱牛奶过期了,我看网上说留子流行吃这个要不给你留着?”留学生父母过于前卫是种什么体验?用“说话按钮”交流的狗子们,是真的学会说人话了吗?华裔大叔“去母留子”花$36万生3个混血娃!听了他的理由,网友评论严重两极化华裔大叔“去母留子”花$36万生3个混血娃!网友评论严重两极化特朗普是“魔鬼”吗?对华政策泄密!这次他憋了个大损招……离婚后“彩礼”要不要还?最高法明确!“彩礼”的英文是“gift”吗?IBDP重修3门SL课程,申英本美本会被“区别对待”吗?是的!特朗普中枪是“苦肉计”吗?QS排名大变,PSW政策动荡,这届英国留子“要疯了”?二代做网红“子承父债”?老爸斥巨资养鸽子,花40亿“豪赌”并购郭碧婷这是“整”了吗?怎么突然美成女团门面...“如何一眼辨认出「浓淡留子」”???网友评论好真实!“如何一眼辨认出「浓淡留子」”???英国热门景点莎士比亚“出生地”,是真的吗?清明烧纸,这是“封建迷信”吗?你知道过好一生最重要的两个“决定”是什么吗?为什么南北方的小年相差一天?“小年”是“little year”吗?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