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吉利27年深耕,产教融合绘多方共赢教育蓝图

吉利27年深耕,产教融合绘多方共赢教育蓝图

作 者吴苏
华商韬略出品ID:hstl8888


这个夏天,吉利学院将迎来迁址成都后首届普通本科毕业生。


5月24日,“张朝阳的物理课”首次走进吉利学院,课后,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物理学博士张朝阳进行了一次关于“逐梦”的对话,谈论到人才教育理念,并向毕业生送出了寄语。


李书福表示:“只要心中有梦,你就有持续奋斗的动力!”他还特别提到,千万不要放弃梦想,“要像逆流而上的鱼一样,持续奋斗”。张朝阳则提出“三个终生”,即终生学习、终生努力、终生折腾。


这是吉利学院迁址成都的第四个年头,这段时间里,学院紧紧围绕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重大战略,实现了校地共赢。与此同时,吉利学院也成为吉利教育高质量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


结出盛大的“果”,源于此前种下的不同寻常的“因”。


1997年,吉利作为中国第一家民营企业,深感汽车行业人才匮乏之痛,在浙江台州临海成立了第一所吉利学校。


27年来,吉利不营利也要办学,创办吉利学院、三亚学院、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院校,不断提升办学品质和办学层次,形成了从中高职到研究生的多层次培养体系,塑造了教育新模式,打造出中国民企办教育的独特标杆,并由此让业界和社会看到了中国教育未来的多元发展。可以说,吉利教育持续深耕背后,藏着中国民企办教育的进化密码。


渴望改变人才匮乏的状况,无疑是吉利深耕教育的“因”,吉利学院实现高质量产教融合,则是吉利教育的一枚硕果,第一批本科毕业生正是这枚硕果“含金量”的展现。


四年时间里,在产教融合新模式下,吉利学院毕业生学到了“真本领”,练就了“硬功夫”。深入了解吉利学院办学理念及相关成果后,张朝阳发现:“产学研结合,这是吉利学院的特点,学以致用。”



正因如此,给学院学生上物理课之前,他开门见山:“你们是在一个代表未来、代表教育方向的学院,祝贺你们!”



对话环节,面向吉利学院学生,张朝阳首先抛出一个问题:“大家毕业以后,工作都是有保证的?”


很快得到答案:“绝大多数是有保证的,而且学生的价值越来越高。”


这一问一答的社会背景是,这个5月,不少年轻人遭遇“就业难”,另一方面,人才紧缺同时成为热门话题。


5月21日,“上海集成电路行业产教融合就业育人联盟”成立,其援引《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称,我国相关人才缺口高达30万。


这之中,上海作为我国集成产业产业链最完整的城市,产值占全国近四分之一,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缺口却有10万之多。


在汽车行业,人才紧缺也备受关注。


5月初猎聘发布的《汽车行业人才趋势报告》显示,2022年以来,汽车行业人才紧缺指数(TSI)高于全行业水平,招牌难度相对更大,进入2023年,“智能型”汽车人才供需矛盾也逐渐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汽车行业新发职位分布城市TOP20,还是汽车行业求职者投递城市人才分布TOP20,成都、重庆均榜上有名。


上述两个热门赛道,正是吉利教育持续发力的关键赛道。以集成电路为例,吉利学院重点建设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还特别聚焦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万亿产业。


据电子信息教研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称,以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吉利学院着力深化产教融合,推进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教学改革,努力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而在汽车人才领域,吉利教育更是深耕多年。2023年,吉利技师学院的新能源汽车专业入选首批浙江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


这方面,吉利学院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另一个万亿产业——汽车产业,重点建设汽车相关专业,创办了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学院等二级学院,也开设了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智能车辆工程等本科专业。


扩展来看,凭借新能源、芯片设计、储能、电控电视、人机交互等前沿学科建设,和与此相关的人才培养体系,27年来,吉利为社会累计培养包括汽车行业人才在内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18万。其中,80%以上的毕业生进入全国相关行业的各类企业就职。


通过长期的人才培养和“外溢”,吉利教育既不断培养、输送着人才,也驱动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升级的正向循环,促进了汽车制造、电子信息、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多个产业的升级。


毫无疑问,这正是吉利教育的毕业生“工作有保证,价值越来越高”的底层逻辑。



上海集成电路人才紧缺,为此,成立“上海集成电路行业产教融合就业育人联盟”。这意味着,填补人才缺口,产教融合是“密钥”。


这也契合教育学者熊丙奇的观察。在他看来,我国确实存在“企业人才荒和学生就业难”困境,要破解这一困境,必须推进产教融合,并形成长效机制。


之所以强调“长效机制”,是因为有些产教融合停留于形式。


熊丙奇表示:“当前,不少高校推进的产教融合,浮于表面,很难深入,如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到学校任教,基本只是开一两次讲座,而不是带教学生。企业、技能人才、高校三方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怎样才能避免“浮于表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教融合?


吉利教育的战略是,充分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从市场需求出发,以培养一批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为目标,聚焦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


这背后,企业作为办学主体,吉利对经济转型与产业变革的感知能力更强,让吉利教育的学校能够先于其他院校感受到“春江水暖”,也更有探索和尝试破解高等教育领域困难和挑战的紧迫感。


具体策略是,将学校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得更接近市场和产业的需求,为师生创造“真题真做”的机会与平台,进而“打破人才规格与企业需求错位、院校人才培养跟不上经济转型和产业变革的困境”。


这些年来,坚定走产教融合之路,吉利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已经发展到了3.0版本。


简单来说,1.0版本的校企合作,即校企共同制定人培方案、共育人才、共建双师型队伍,共享校内外实习场所等。


2.0版本的校企合作,是建立现代产业学院,由企业提出胜任关键岗位人才标准,学校用作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指南,校企将学生高价值岗位就业,作为人才培养结果的评价标准。


3.0版本的校企合作,是吉利各本科院校开始逐步融入所合作的头部企业的科创体系,学校自带“干粮”,即自筹相应的研发人才和相应的研发资金,加入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系统。



从产教融合3.0版本不难看出,吉利聚合教育链和产业链资金、资源,使吉利教育成为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系统的关键力量,最大程度为社会进步、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需要说明的是,不只是产教融合持续进化,不断培养应用型人才,脚踏实地的同时,吉利教育也在仰望星空。


事实亦是如此,吉利学院以工学为龙头,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文学、法学和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去年,吉利学院获批四川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而今年,吉利学院第一届本科生将毕业。


三亚学院则拥有旅游管理、社会工作、电子信息三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且是国内唯一拥有3个院士工作站(院士创新平台)的民办高校。


李书福曾说:“吉利办学是在自由探索,要把塔基做大,塔尖做高。塔尖做高,即办学层次要不断提升;塔基做大,是指教育要产生规模优势,使学校能够持续发展。”


做大塔基,做高塔尖,实现高质量产教融合,不断推动人才升级产业升级,吉利教育仍然在不停进化。



“上大学,就是为了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判断能力和自由探索能力”,2020年,李书福在吉利学院开学典礼上的一席话,道出了吉利教育的核心思想,即“千人千面”。


这也不难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梦想,如何“助力每一个梦想”,无疑是当下教育模式下一种迫切的社会需求。


和张朝阳对话时,李书福介绍称:“吉利的教育改革就是要实现每一个学生一个学习大纲,每一个学生到学校里,要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千人千面,因材施教,而不是千人一面。”



张朝阳颇为认同,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得非常好,生动且很有兴趣”。他还表示,学生“一定要有理想和追求”,这样才更有创造性。


而要实现学生个人的理想追求,达到“千人千面”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吉利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


这方面,吉利教育设立可以灵活调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设置课程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打破传统的、固定的教学计划,代之以灵活的、可调整的课程体系,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来选择课程,构建符合自己需求的课程体系。


学校开设有辅修专业,学生修读主修专业之余,还能跨专业类修读辅修专业,取得辅修证书,为自身发展和就业提供更多方向。


其次,设置模块化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企业岗位的需要,将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模块,突出思维方式教育,明确专业方法教育,进行精准专业的技术教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学习,同时可以实现跨学科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再者,实施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举个例子,在4月底举行的2024“蓉漂”人才成果展上,吉利学院学生展示了“松露猎人”“高原上的致富果”“蓉东果汇”“吉刻到达”等多个项目,其中,“吉刻到达”瞄准低空经济,希望以无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开发为核心,推动绿色航空产业发展。显而易见,这些项目立体化展现出“千人千面”的教育理念。


此外,吉利建设和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建立数字化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学生行为展开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更重要的是,吉利教育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吉利、百度、京东、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盛宝银行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打通从学校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更好地走向社会。


梳理至此,我们看到,吉利教育为学生成长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式、系统化、多维联动的培养体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核心竞争力,而“千人千面”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助力更多人实现更高价值。


如今,这批毕业生将带着“真本领”,奔向自己的理想。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毕业生走向社会,吉利教育也将坚持公益办学,继续落实“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教育理念,推进与地方、产业、行业的协同发展,在持续进化中,加速成为产教协同创新和聚焦人才战略发展的非营利民办教育全球品牌,不断深化中国教育的多元发展,同时有力、有效地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THE  END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衷心感谢您订阅《华商韬略》,为了便于您及时收到我们的最新推送,敬请星标华商韬略公众号,感谢支持,期待长久伴您同行。

华商韬略出品

主编:毕亚军  责编周怡

美编宋晓昱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图虫创意、东方IC,未能核实版权归属的,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华商韬略旗下公众号,欢迎关注


投稿、约稿、商务合作及建议
敬请联系:010-65580525

[email protected]  周总监

◆◆◆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成长计划】
签约账号【华商韬略】原创内容
◆◆◆

点赞”是喜欢,“在看分享”是真爱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华商韬略

相关新闻

让科技赋能家庭健康管理,轻松集团携手头部医疗企业共绘健康蓝图携手共绘AI时代新蓝图,联想集团与锐捷网络战略签约龙年必入小金龙!九大龙年吉利祝福,新年礼物还能这么送?!吉利高管回应比亚迪新车2.9L油耗;贾跃亭FF两年亏10亿美元;钟薛高创始人首日红薯销售额8000多元...2024年全新启航!政府工作报告描绘上海新蓝图,小布陪你一起探寻!一年注射2次,吉利德HIV药物的预防有效率达100%,可口服或皮下给药钉钉宣布对所有大模型开放,构建中国最开放AI生态;联想“一体多端”战略蓝图初现,全设备AI无缝连接时代来临......外国留学生,一毕业就能“自动”获得绿卡!川普提出的“蓝图”,到底靠不靠谱?重磅!艾滋病预防药,一年两针,100%有效!吉利德公布艾滋病预防药物三期试验数据,股价大涨AI Trust案例|吉利vs威马判赔6.4亿,附二审判决书恒大汽车或被责令停产停售,iPhone16将砍掉实体键,欧盟对中国电车加征关税,吉利旗下枫叶汽车拟注销,这就是今天的其他大新闻!我们正从“过河模式”,切换到“蓝图模式”吉利硬刚比亚迪,混动还没大结局吉利李书福:“汽车狂人”变得韬光养晦英伟达市值较苹果仅差1000亿美元;吉利高管回应比亚迪新车2.9L油耗;OpenAI已启动下一代前沿模型训练丨邦早报吉利科技旗下沃飞长空全球总部及生产制造基地等落地成都高新区;vivo将推出新一代硅碳负极电池丨智能制造日报时代认知分享(十)从蓝图、人口、AI、社会主义到未来社会一季度214家CVC出手,联想创投活跃度居首;吉利控股、比亚迪各收获两个IPO|2024Q1中国企业创投CVC发展报告蓝图: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第一代中国建筑师|即将开展vivo X100 Ultra 首发的「蓝图影像」,到底强在哪?吉利血统,新能源起家,这家网约车行业阿三要IPO了极氪IPO:电动靠吉利,智能靠自己本周消费圈最重要的十件事:吉利旗下极氪赴美上市;阿里 618 取消预售…| 刀法周报新重庆的未来蓝图是如何描绘的?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