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中式教育让孩子变聪明,但离创新越来越远

中式教育让孩子变聪明,但离创新越来越远

1月前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获取更多北美的精彩原创文章。

大家周末好!


今天推荐一篇美国学者的文章,“科学研究中的愚蠢的重要性”,希望跟家长们探讨一点教育上的疑惑。


譬如孩子要不要刷题?要不要多参加各种竞赛?某种教育和考试模式是不是好的?哪种教育制度和模式更好等等。

这几年接触很多海内外孩子和家长,一个感触是,整个氛围越来越累,越来越卷。家长和孩子们都很无奈。


但慢慢的,我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部分人把这种无效的,至少是低效的教育和学习模式“合理化”,为其辩护。


譬如,盛行给残酷的GK唱赞歌等等,把中式教育环境下学生的刷题考试能力,拿高分和所谓各种竞赛得奖,当成吹嘘和鄙视欧美教育的一种“制度优势”。


ta们可能忘了去问,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这篇短文回答了这个问题:科学研究的核心是在未知中摸索,但现在的教育模式的核心却是在已知中去找标准答案。


普遍的做法是通过大量的重复练习,刷题,考试。帅选出“聪明人”,选拨出可能适合科学创新的人才。


这跟科学创新是相悖的。


我们这代人是在高中时期,才频繁刷题考试。但国内现在已经提前到了小学阶段。孩子动不动就被抓去做几套试卷,家长和孩子们都觉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这不正常。


这种风气也传到了海外。海外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中式化。不仅仅是补课、竞赛盛行,而是家长和整个族群的这种思维模式。


刷题——成绩好——名校 = 成才


北美的教育也有刷题和考试。但跟中式教育环境下的强度是没法相比的,尤其是中小学阶段。从教育到科学创新的这条道路上,断裂感还没有这么强烈。


而且整个社会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反制这种反创新、反科学的教育模式。就像弗吉尼亚大学这位学者和这篇文章(文章发表于2008年)。


但在中文环境中,这种趋势是越来越显著。


原文在这里:


最近,我遇到了多年前的一个老朋友。我们曾在同一时间是博士生,研究领域不同,但都在科学领域。


她后来退学,去了哈佛法学院,现在是一个主要环境组织的高级律师。谈话间,我们聊到了她为什么离开研究生院。


令我极为惊讶的是,她说,因为在研究生院让她觉得自己很愚蠢。经过几年每天都感到愚蠢的日子,她准备去做些别的事情。


她的话让我很不安。因为我一直认为她是我认识的最聪明的人之一,她之后的职业生涯也证明了这一点。


我一直在思考这件事,直到第二天,我终于明白了,科学也让我感到愚蠢。只不过我已经习惯了这种感觉。


实际上,我在积极寻求新的机会来感到愚蠢。如果没有这种感觉,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做。我甚至认为搞科研的本该如此。让我来解释一下原因。


对所有人来说,我们喜欢高中和大学科学课的原因之一是我们擅长它(这不能是唯一的原因——对理解物理世界的着迷和发现新事物的情感需求也必须考虑在内)。


高中和大学的科学意味着上课,而在课程中做得好,意味着在考试中答对问题。如果你知道答案,你就会做得好,并觉得自己聪明。


而到攻读博士学位时,当你必须做一个研究项目,这完全是另一回事。


对我来说,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怎样才能构建出能带来重要发现的问题?如何设计和解释一个实验,使其结论绝对令人信服?如何预见困难并找到解决办法,或者在遇到困难时解决它们?


我的博士项目是跨学科的,一段时间内,每当我遇到问题时,我都会去找系里的专家。我记得有一天,亨利·陶布(他两年后获得诺贝尔奖)告诉我他不知道如何解决我在他研究的领域遇到的问题。


我当时是研究生的第三年,我认为陶布知道的东西保守估计至少是我的1000倍。如果他没有答案,那就没人有答案。


这时,我才意识到:没人有答案。


这就是为什么它是一个研究问题。


而解决它是我的责任。一旦我面对这个事实,我在几天内就解决了问题。(实际上并不难;我只是需要尝试一些方法。)


这件事对我的关键的教训是,我不知道的东西范围巨大,实际上它是无限的。


这个认知不仅没有令我气馁,反而让我感到解放了。如果我们的无知是无限的,唯一可能能做的,是尽我们所能去摸索前进。


但我们的博士项目在两个方面常常对学生不利。


首先,学生没有被明确告知做研究是多么困难。做重要研究更是非常非常难。这比那些非常有挑战性的课程还要难得多。


科研的困难之处在于,要让自己沉浸在未知中。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们不能确定我们是否问对了问题,或做的实验是对的,直到我们得到答案或结果。


当然,争取资助和在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的竞争让科研变得更加困难。但除此之外,做重要研究本身就是困难的。改变部门、机构或国家的政策无法减少其内在的这种难度。


第二,我们没有足够好地教会学生如何高效地愚蠢——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感到愚蠢,就意味着我们真的没有努力。


我不是在谈论“相对愚蠢”,即有的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并且成绩考得很好,而你没有。我也不是在谈论聪明的人可能在不适合他们才能的领域工作。


科学需要面对的是我们的“绝对愚蠢”。


这种“绝对愚蠢”是一种存在的事实,内在于我们努力探索未知的过程中。


博士论文预答辩和答辩的这种做法是合理的:答辩委员会不断push 学生,直到学生出错,或放弃了,说出“我不知道”。


考试的目的,不是看学生是否答对所有问题。如果他们都答对了,那是教师的失败。


考试和答辩的目的在于找出学生的弱点,部分目的是为了看他们需要在哪些方面投入努力,另一部分是为了看学生的知识水平是否足够高,是否准备好做一个研究项目。


选择性的无知意味着主动选择无知。专注于重要的问题使我们处于无知的尴尬境地。科学的美妙之处在于它允许我们跌跌撞撞,一次次犯错,只要每次我们都学到东西,就完全没问题。


毫无疑问,对于习惯于答对问题的学生来说,这可能很难。


毫无疑问,答对问题对建立自信心和情感韧性有帮助,但我认为科学教育应该可以做更多事情来缓解这一巨大的过渡:


从学习别人曾经发现的东西,到自己去发现。


我们越适应这种愚蠢,我们就越会深入未知领域,我们就越有可能取得重大发现。


原文标题:科学研究中的愚蠢的重要性

作者Martin A. Schwartz,弗吉尼亚大学微生物学系

原文地址:https://web.stanford.edu/~fukamit/schwartz-2008.pdf





END


我们在这里分享美国加拿大的工作生活经历。对北美教育生活有兴趣的朋友,欢迎关注。

欢迎家长们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加我个人微信,可以加带娃出海交流群,了解国外实情,探索教育国际化潮流,分享各国资源和经验。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美加双城记

相关新闻

崩溃!加拿大妹子乘坐航班起飞,行李却被孤零零落在停机坪上!眼睁睁看着自己离行李越来越远...渡十娘|华人离暴力最远,但离残忍并不远华人离暴力最远,但离残忍并不远【荐】豆瓣9.2分!《写作能让孩子走多远》不只是教孩子阅读和写作斯里兰卡|五星级酒店里的"意境"中餐厅:中式点心超好吃,但让人破防的居然是川式炖羊腿!马斯克的Neuralink完成首例人体试验!但他们的脑机接口离大家还很远!当你用中式教育对待父母:用魔法打败魔法当我用中式教育对待妈妈搭邮轮房门上贴"颠倒凤梨"?她好奇记录旅游趣事,被网友狂劝:离远一点....氛围感拉满!他让中式婚礼火到了西班牙离鸟远点!我去...好危险啊【案例合集】期末学术大危机,这些倒霉事请离我远点!!!神童妈妈,制造「中式恐怖教育」离水远点儿!这东西接触10秒即可感染,严重了会肝肿大……巴黎和郊区房价跌成这样了!但房市远未复苏!全法召回这些奶酪!17%求职者不积极找工作挨罚把养生落实到每一天,疾病离得远重庆“疯狂母亲”扔3岁孩子事件,远不止一句“不配为人”就够了……吵起来了!加拿大人扎堆去美国买牛奶!当地人怒了:离我们远点!出现这七个征兆,文明就离死不远了“美国梦”远去?越来越多美国人不买房当“永久租客”法国女星为女儿的衣着辩护,“离我女儿远点”【文化】法国女星为女儿的衣着辩护,“离我女儿远点”一直以为这种骗局离我很远,没想到居然发生在了自家人身上.....多维创新,笃行致远丨通心络最新《共识》助推冠心病综合防治新征程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