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当“五谷不分”的95后开始踏入菜市场

当“五谷不分”的95后开始踏入菜市场

1月前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文|读者:陈京
我和老公都是95后,结婚以后,新组建的小家里有了厨房,我们开始尝试逐渐减少外卖,在家做饭。

小镇做题家出身的我们,从小学到高中都有父母倾力做好后勤工作,一心只管读好圣贤书,想吃什么只需交代一声,饭做好了有人端;大学以后,赶上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几年,学校有食堂,吃烦了有外卖,下趟楼就能吃上热乎的;工作之后,公司周边的餐厅新出竹笋般一茬接着一茬,手机一点,即可送达。

即便是结婚成家了,面对着父母对外卖油大、不健康的劝告,我们开始尝试自己做饭,各类买菜软件也早已发展成熟,选择手机买菜顺理成章:不用挑不用拣不用讨价还价,更不用担心认错了菜闹笑话,选好了就有整整齐齐的蔬菜半小时内送到家门口,真乃新一代五谷不分且社交恐惧打工人之福音!况且和动辄30-40元外卖比起来,一份青菜只需要几块钱,即便是时令有机菜也基本在10块钱以下,在因结婚买房而让钱包捉襟见肘的当下,我们真正在买菜软件上实现了购物自由。在自己买菜做饭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都为自己的“勤俭持家”沾沾自喜。

一日在跟我妈电话时,我妈说:“人家都说南方菜市场跟北方不一样,服务很周到,你们现在既然自己买菜,咋不去菜市场看看呢?

菜市场?还没有互联网时代淘汰吗?确实家附近就有菜市场,但从一开始买菜我就没考虑过这个选项。一是购物习惯使然,由奢入简难,我们这一代人的耐心早已被购物软件、外卖软件养“刁”了,既然手机上就能买,干嘛要花大力气去菜市场?费时费力;二是我从来没有单独去过菜市场。小时候跟着爸妈去过,对菜市场印象就是灯光乱糟糟,地面脏兮兮,长大后又经常听到菜市场宰客、短秤的各种新闻。尤其我作为北方人生活在南方,和当地语言不通,吃的菜也有“地域隔离”,想想各种问题就应付不来。况且,在我印象里,这个地方都是些本地中老年人光顾,还真没听说身边有朋友同事经常去菜市场买菜的。

不过,确实这几年短视频平台关于南方菜市场的段子风靡,看得人心痒痒。既然家附近就有,不如当成逛街去玩玩。于是,一个周末,我鼓动老公放下手机,跟我一起去菜市场买菜。

老公的反应跟我如出一辙:“菜市场?别被宰了,听说菜市场的肉可能注水,咱们也不会看。买菜软件至少不会坑你。”

但抵不住我的软磨硬泡,我们还是向菜市场进发了。临走前老公还特意穿上了拖鞋大裤衩,可能是让自己看起来更像是经常光顾的本地人,以降低被宰的概率吧。

《我在市场待了一整天》剧

一进门,就看见门口摆着一个公平秤,老公叮嘱我说:“待会咱们买了草莓、牛肉啥的,记得拿过来称一称。”我点头,毕竟买菜软件上,草莓最少也要30一斤,属于不折不扣的奢侈水果。

大致逛了几圈,探探行情,我们终于决定在一个摊位前买点牛肉。根据我在火锅店点菜的有限知识,我装作熟练地问:“这吊龙多少钱一斤?”,摊主是个清瘦干练的姐姐,回答道:“老价格,75。”其实,即使问了,我也不知道这是贵还是便宜,更不知道一顿饭要买多少合适,只是跟着脑海里爸妈买菜的开场白有样学样。根据在家里北方菜市场的经验,我爸一般都是几斤几斤往家买,过年的时候,甚至直接买半只羊。但是眼前的摊位,牛肉被精细化地分成各种部位,感觉总共也没有几斤,实在超出了我的知识范围!

我于是扭头跟老公商量,来掩饰我的尴尬:

“要不,咱先买,一斤?”

《承欢记》剧

虽然老公比我还没谱,但这其实是句试探,主要是侧面看看摊主的态度,省的直接跟摊主对峙暴露了我的没经验。

话没说完,姐姐已经熟练地开始帮我片牛肉了,刀工精湛,一片片薄如蝉翼,片了一小堆,称一称:

“30元,够你们俩人吃了。”

我惊喜,急忙付款接过。不知道姐姐是没听到我要买一斤的试探,还是单纯觉得我俩吃不完,总之我成功买到了牛肉,并且从此在我心里就有了一个底线,以后就买30块钱的就可以了。牛肉不仅片好,还送沙茶酱,就好像偷偷算准了我俩准备周末在家涮火锅一样,并且怎么看都比火锅店一盘来的值。

作者供图

接着我们去逛了蔬菜摊位,老公惊奇的发现,他以往每次涮火锅必买的豌豆尾,菜市场居然也有。豌豆尾在买菜软件上被标注为高其他菜一等的时令尝鲜蔬菜,价格也高出一截,一包7-8块钱。介于他一直都是跟火锅店的菜价对比,所以从来没觉得贵,反而因为它的“时令”身份而高看它一眼。这次在菜场,豌豆尾被淹没在各色普通蔬菜中,平平无奇,称了一大兜,居然只要1.7元。付款的那一刻,我相信老公对互联网app的信仰开始崩塌了。

然后我们去了水果摊,这也是本次逛菜市场的主要目的之一。正值草莓季节,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手机上能买到草莓都是一颗一颗“住单间”的精致包装,一盒没几个,动辄大几十。虽然现在的草莓确实甜,大小均匀,却也少了小时候的自然风味。走到水果摊前,我和老公都惊呆了,水果摊最热销的草莓堆前插着牌子,上面歪歪扭扭写着:7.5元/斤。

小时候都是父母买草莓,没关心过价格。只记得姥爷家里的小院楼上种有草莓,到了季节大街上也有人挑着扁担边走边卖。草莓个头有大有小,形状不一,妈妈总要在摊前挑挑拣拣好久。吃起来呢,有的很甜,有的冷不丁很酸,即便是甜的,也甜的委婉,带着一股酸甜的后味,滋味无穷,但绝对是人人都能消费得起的“季节限定”。后来去一线城市上大学以后,开始自己买水果,这时候开始,草莓在我眼里就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了,学校和公司附近的水果店,大抵因为草莓都是从外省运来,费用高昂,虽然个个饱满红润,却也成了难得一吃的美味。今天来到菜市场,没想到多年来高高在上的草莓,也低下了头,这是我成年以后就不曾见过的价格。当然,同摊位也有更贵更大的外地草莓,但显然没有平价本地草莓受人青睐,在这里,性价比、新鲜才是最硬的“通货”。且相比只有精致草莓的买菜APP,菜市场至少提供了更接地气的选择。

作者供图

我毫不犹豫买了2斤,拍照给朋友炫耀,自己实现了“草莓自由”,买到了带着酸味的小时候味道的草莓,而不是个个流水线般的、甜的很直接很单一的大草莓。

走出菜市场的时候,老公再也没提“公平秤”的事情了。他的步伐也加快了,我觉得在绝对的价格优势面前,他可能已经不在乎短秤这件事情了,他此刻只想赶紧拎着他的草莓和牛肉“提桶跑路”,生怕下一秒摊主就反悔了。

从此以后,我便时时光顾菜市场了。

相比于手机上买菜,一开始,我要做不少的“额外功”。

比如手机上想买什么,直接搜索,加入购物车就可以了,而在菜市场买菜,常常要左顾右盼,多家对比,为了买一个菜满场乱窜,一排摊位路过几次,就为了找到看起来最新鲜,价格最便宜,老板也最善良的菜。

并且,头脑里要做不少组合规划,比如买一包豆芽,称一包只要几毛钱,在一家摊位只买几毛钱的东西,常常让我不好意思,因此我总是一遍一遍致力于寻找能满足我2种以上买菜需求的摊位才下手;

再者,虽然菜不贵,但还是总担心被宰,因此我总是找那些电子秤朝外放、明码标价、且老板看起来年轻会说普通话的摊位。

《暮色心约》剧

但时间长了混熟了,发现此前是杞人忧天,根本不需要那么多限制。

菜场里看起来那么多摊位,卖各种菜,随季节更替,杂乱无章,其实又有规律可循。有些摊位专门卖根茎类蔬菜,胡萝卜、沙姜、生姜、芋头个个灰突突、白胖胖;有些摊位专卖绿叶菜,甚至专注于一种绿叶菜,致力于打造“大单品”;有些摊位专卖玉米,兼卖南瓜,这大概属于粗粮类蔬菜?每次去摊主姐姐都在专心致志剥玉米;还有些摊位专门卖小葱,一块钱一捆,摊主阿姨手脚麻利,一秒一捆。我猜这种独属于菜场的分类方式可能跟不同蔬菜的进货、储存机制相关吧,必定是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出的赛道分类智慧。

摊位看似大差不差,却也内藏玄机。有些摊位菜永远码的整整齐齐,一看摊主就是强迫症,另一些摊位就粗犷许多,还常常找不到人;有些摊位喜欢在蔬菜上洒水,有些摊位却明晃晃摆出“干水”的牌子,我也是买过琢磨过才弄懂其中的意思。

所以逛得多了,想买什么蔬菜,就能直接锚定我的内心最佳摊位,再也不需要满场乱窜了。

《平原上的摩西》剧

并且,相比于我丰富的内心活动,摊主似乎也没有那么在意我只买一块两块的东西。在一个摊子前买二十几块钱的大蒜生姜,摊主也不见得多跟你说一句话,跟一个大叔买2块钱的粿条,大叔也可能随口跟你打听几句今天的天气。相比于格子间里看人脸色的打工人,这些摊主似乎随性得多。在菜场门口新开的点心店,我曾经犹犹豫豫要不要只先买半斤尝尝鲜,毕竟在老家这种点心店,大妈都是成兜成兜往家拎,正觉得开不了口之际,前面排队的大姐说:“称两块!”,我的心理包袱一下子就放下了,这种店里居然是可以论块买的吗?真刷新了我对南方买东西量的认知。

我一开始的识人鉴人机制也没那么奏效。我曾经执着于优先在一个摊位上买东西,只因为这家摊主两口子身材高高大大,一看就是北方人,我的理由是,至少摊主讲普通话,不会因为我是北方人而多收我钱,可是买了多次,从来不抹零,也没有老顾客福利。反倒是隔壁的本地小姐姐,不仅记得我喜欢买哪种鸡蛋,还每次都找我聊几句,抹零更是不在话下。

当然,我来菜场之前曾经担忧过的“不认识菜”的窘境,时间长了也终于应验。小时候妈妈常常给我讲有人小麦和韭菜分不清闹笑话,我想我现在也算常常做饭,不至于犯这种错误。一日,我在一个摊位前拿了几棵小葱,递给摊主称重时,摊主姐姐说:“靓女,这个不是小葱噢!”我一愣,我多次买葱,总不至于连葱都不认得,并且,摊主怎么知道我原本要买葱。姐姐看我疑惑,笑着解释:“我看你拿这么少就知道你认成葱了,这个是藠头,之前有个靓女也是认错了。”我这才明白过来哈哈大笑。不过我想,我这个错误也算情有可原,毕竟在我们老家,从来没听说过藠头这种蔬菜,我们只有葱,且只有大葱,我特意拍了照片发到家族群里,连亲妈都鉴定为葱。

作者供图

我之前期待过的南方菜市场的种种服务,也在逐步深入体会。除了见识过的牛肉分部位,片薄片外,一日我突发奇想,热心摊主会不会能帮我片鱼呢,这样不就可以在家吃鱼火锅了吗?但转念一想,牛肉好片,片鱼肉的话要麻烦不少,是个技术活,如果客人多,怎么来得及呢?但我还是决定试试

我特意寻了个不忙的摊位,挑了条黑鱼,问能否帮我片好,摊主爽快答应,然后迅速斩鱼、剔骨,两人分工,一人半片鱼身,刀平放,动作丝滑迅速,不到十分钟,一条鲜活的大黑鱼便片成了鱼片和鱼骨,分类装好。我又问,这条鱼有鱼籽吗?摊主说没有,不过指着摊位,说这些是鲈鱼籽,送你了,然后把摊位上一堆鲈鱼籽都一股脑装给了我。原来线下不开通买菜会员也可以有免费送菜的待遇,这是我许久没有体会过的人情味。从此以后,我又陆续解锁了免费处理小鱿鱼、处理扇贝、处理小龙虾等多项待遇,要知道,在买菜软件上,三去小鱿鱼和普通小鱿鱼可是不同的价格。

作者供图

我在菜市场也有一些“奇遇”。比如正在买菜,身后突然出现一辆巨型挖掘机,几层楼高,犹如电影中的擎天柱,似乎想要穿越整个菜市场。这个庞大的钢铁巨兽声音巨大,动作缓慢,赛博朋克一般的气质和菜市场熙熙攘攘的人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种割裂感,而菜场的人们神态自如,买菜依旧,似乎只有我的内心被这一画面深深震撼,脑海中闪现起无数电影末日场景。而这台巨兽还真的从拥挤狭窄的菜市场里面安然穿过了,让我不得不佩服司机的勇气和技术。

相比于买菜软件的的“明规则”“确定性”“商业社会”,我想菜市场更多的是一些“暗规则”“不确定性”“人情社会”。

买菜软件的选品相对固定,货源稳定,而菜场有些菜,今天可能有,明天可能就因为种种原因摊主没进,但常常也会有些小“彩蛋”。比如偶尔能在菜场买到细细的山韭菜,让老公赞不绝口,怪我买少了,其他所有软件上都只能买到粗的大韭菜;比如偶尔卖绿叶菜的摊子,今天进了点大无花果或者百香果,就像是在生活的柴米油盐里点缀了一首清新的诗篇。比如偶尔在菜市场门口来了辆大车,卖10块钱2个的小吊瓜,或者卖5块钱一堆的玉米,至于一堆究竟有多少,可以跟摊主小伙子根据实际情况商量。

买菜软件里,你和商家之间永远是买和卖的商业关系,而在菜市场里似乎又没那么明晰。买菜时摊主大姐会突然夸我随手在便利店买的雨衣好看,或者跟我抱怨我从她那买的玉米一棒都划3块钱了,越来越贵了,让我一时不知道如何接话;鱼滑摊前我问大叔两种鱼滑有什么区别的时候,大叔直白地告诉我区别就在于其中一种更好吃,听他的没错;当我问摊主有没有豌豆时,摊主虽然没有,但还是会热心地跟我指旁边哪个摊位有卖。

作者供图

但我也没有因为菜市场而完全放弃买菜软件,毕竟对于个别商品,的确手机买会更划算,比如软件上可以买到1块钱一袋的金针菇,被老公戏称为“引流品”,线下的品质和价格皆不及。偶尔买菜软件清仓打折时力度巨大,且品质较好。并且有时人也懒,实在不愿出门去菜市场,这时还是要科技代劳了。

我曾经以为菜市场是时代洪流中注定要被互联网取代的“弃儿”,是上一代人的购物方式,而当我真正拥抱菜市场时候才发现,菜市场里也有年轻人在卖菜买菜,更有互联网取代不了的“人情味”和“接地气”,这个世界永远需要菜市场。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桃桃 / 审核:杨逸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征稿要求



本刊对投稿的真实性有严格要求,个人故事必须为本人亲身经历,真实可靠,保证作品中不存在任何虚构内容。对于文章内容,作者应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图片、视频均可),且愿意接受核实(如职场类话题中将被核实本人真实职业信息、行业、公司等)。稿件需能打动人心,或者具有现实意义,逻辑严密,文笔流畅,以第一人称叙事,字数不低于5000字。

征稿长期有效,投稿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将投稿与【作者投稿原创承诺书】一同上传至附件,并在邮件主题标注【标题+字数】

详细征稿要求请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长期征稿


稿件示例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相关新闻

中国编剧狂奔进入“短剧”市场,但“前提是能当生产队的驴。”确诊脑癌后进行“自疗”,澳男当自己的“小白鼠”意外痊愈!成全球首例尝试新疗法的病例菜市场里的这种肉可能是「假肉」,别随便买给孩子吃为帮妻子还百万赌债,受贿190万元!年薪近百万的“85”后“大厂”员工称“家里拮据”,获刑三年十个月,当庭认罪认罚初中辍学当保安,竟考上北大!轰动全国的“北大保安第一人”,30年后怎样了?当我懂得“费斯汀格法则”后,儿子青春期的叛逆、冲动就消失了……私董会的秘密:专割有钱人,“卖圈子”变现,00后入场当创业导师北京第一批吃“国际教育螃蟹”的孩子,在400亩校园当农民,玩遍所有体育项目,8年后怎么样了?杨伟民最新演讲:“先立后破”不是针对企业,不是针对消费者,也不是针对市场的,而是对政府经济治理而言教训深刻!官方通报“怀胎7月女大学生被当肾病医治后死亡”!网友:患方隐瞒病史引发悲剧……需要反思的只有医生吗?当二手车贩子们开始疯狂卖起了“资源新车”,留给合资车企求生的时间不多了愿意给男人当“情人”的,多半是这3种女人,很准!儿子班里半数娃都躲不过的“劫”,当爸妈的不操心不行!外汇商品 | 美债期货市场的“共生”关系——美国国债月报2024年第二期愿意给男人当“情人”的女人,身上有三处很“大”,一眼便知万亿级市场 “飞的”如何落地?业内研判来了“菜市场20分钟”,治愈我的周末老蒋孙子这市长当的真“孙子”“80后”都当大学校长了!公立高校“80后”校长崭露头角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婚姻市场”里的终极鄙视链当我开始“秘密”地写作金域、燃石之争,肿瘤NGS市场“权力的游戏”大曝光!龙井市场的“小秘密”,是噱头还是真香?!争当“穷鬼”的百万年轻人,正在被9块9套餐“收割”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