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见于未萌——我们对“风控”的理解
来源:荒原投资凌鹏的策略随笔(ID:lingpeng_80)
最近很多机构过来尽调,一个共同的话题就是“风控”。关于风控,我有三个阶段的认识。最初的时候,我认为我可以把握风险,我出身于卖方策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拍点位”。如果我能预知未来,那自然无风险可言。但过了很多年,我必须承认“市场在短期甚至中期都无法判断”,非但我不能、巴菲特和索罗斯也不能,所以这种方法不行。
既然“预知”不可行,那自然的结果就是“事后应对”,于是我设计了各种风控指标,比如净值回撤多少止损、行业和个股集中度如何,甚至加了很多技术量化指标。实践下来,确实亏不了什么钱,但也赚不到什么钱,净值永远在一个狭小的范围波动。此时若是熊市还好,因为相对收益明显、可以躺着赚管理费;可一旦牛市来临就露馅了,净值起不来。究其根本,这种机械的方法没有风险暴露、指望什么代价都不担就攫取收益,天下哪里有这么好的事?
既然这种方法也不可行,那我们就要回到问题的根本。什么是风险?投资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什么?就像芒格说的“知道哪里是死地,不要去就好了”。于是乎我们把过去25年指数、行业和重要个股的“大跌”都做了深度复盘,把主要的风险列出来,我们还分析了国外的经典案例和一些投资大师的滑铁卢(有本书叫做《BIG MISTAKES: THE BEST INVESTORS AND THEIR WORST INVESTMENTS》)。这样,当我们有了这个Checklist后,做任何重大决策就参照这个Checklist、逐一排除,只有确认没有这些隐患后才下重注。
马上有人问“如何确保不发生Checklist上的风险,或者下一个风险会不会不在Checklist中”?当然没法保证!《孙子兵法》说打战之前要“六察”以使自己利于“不败之地”,可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战之必胜”。但不能以此为借口去掩饰下注前的懈怠,不能简单来一句“唯一的确定就是不确定”了事。我认为最好的“风控”就是事先的“察”和对照Checklist打勾,而所谓的“事后风控”只是雕虫小技、最后的补救而已!
坦率而言,大部分人对“风控”的理解都停留在第二个阶段、并且设计了一套话术体系,按照这个话术体系才能一步步完成整个尽调流程,这让我想起多年前的一段面试经历。当时我快要硕士毕业,拿到一些外资投行的面单,当年复旦的BBS上会有很多“面经”教你如何应答。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错过上级布置的DEADLINE,你该如何”?“面经”上的标准答案是“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承认错误,然后采取弥补措施···”但是我的回答是“对于重大任务,我从来不会错过DEADLINE,因为除了领导给的DEADLINE,我自己会有个更加严格的DEADLINE,确保不会MISS”。我自认为这是一个更好的回答、并且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确实是这么干的,这是我多年的习惯。但此回答一出、HR不知所措,感觉面试无法持续下去,就跟现在很多尽调员的表情一样。
《商君书·更法》有句话“智者见于未萌,愚者暗于成事”,意思是说“聪明的人在事情还没萌发前就有所觉察,而愚蠢的人对于已经成了的事实还昏昧不明”,就是这个道理!很多人的“风控”类似在思考“贩毒如何不被抓,或者抓后如何刑法最小化”,而我们的“风控”是根本不去“贩毒”。并且,我们不“贩毒”的原因不是“怕被抓”,而是该行为根本不合理。就像我们2020年不参与“茅宁”不是因为它们马上会跌,而是那个位置上的风险收益比根本不合适。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