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正在进行,广大考生将迎来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关口。警车都选择了“985”“211”车牌的,希望考生们能够考上好学校、好专业。经济学讲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因果关系。家长和考生在选择学校、专业、城市的时候,都遵从的是这个规律。上985、211的目的是,将来找一个好工作。
是目标的价值,决定了手段的价值。人们现在之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了大量资本,是因为对未来的预期很高,觉得孩子未来将取得更高的收入,以覆盖当下投入的成本。预期未来的产出越大,当下的投入越多。“价格决定成本”这个经济学基本原理,在教育问题上同样是适用的。但是未来总是充满不确定性。投入巨资和时间、精力,送孩子上了一所好学校,未来孩子进了大厂,年薪20万起,就会觉得心理很满足,“盈利”了。如果上了985,未来回县城考了个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就会觉得“亏损”了。尽管宇宙的尽头是编制,但利润和亏损是主观的。因为你如果就当个公务员,考那么好的学校干啥呢?公务员又不需要文化,不需要学历,初中生就完全能干。所以论考公,985跟三本没啥区别,三本以后给985当领导的可能性倒是比较大。说到目的与手段的因果关系,现在的大学生都是很欠缺的。因为他们几乎没有受到过什么经济学训练,即便学了一点,那也必然是马牌和凯恩斯主义的胡言乱语,所以他们根本不知道,实现未来有一个高薪的好工作的终极手段到底是什么。而这个手段,只有经济学这门理解人类社会的基础科学,才能揭示出答案。让我们从哈耶克讲起,对大学生和家长们说说资本与好工作到底有什么因果关系。
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给哈耶克的颁奖词是,“对货币理论和经济周期的开拓性工作”。这个理论是由哈耶克的老师米塞斯阐述的,哈耶克对此做了阐释。在《价格与生产》中,哈耶克画了一个通俗而基础的图形来解释这个理论,后世称之为“哈耶克三角”。图形会有各种变体,但是基本的要素就是上图这样。核心就是生产阶段理论,即奥地利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庞巴维克提出的“迂回生产”概念。我们知道,迂回生产,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什么是资本主义?
在这个“哈耶克三角”中,生产是分为5个阶段迂回进行的。“1”,就是最终消费品产出(低级财货),“2-5”,就是资本品产出(高级财货);最终会追溯到原始的生产要素,即土地和劳动力。土地和劳动力,加上生产所必须的时间经过,创造了资本品。资本品一级一级转化,形成了可直接满足人类欲求的消费品。生产的阶段越多,即迂回程度越长,最终的产出就越大,也就是,人类可以享受的物质财货越丰富,实现目的的手段越多,生活水平就越高。很明显,鲁滨逊若是徒手抓鱼(直接消费品),每天只能抓5条,“全年无休”还不够果腹;现在他不徒手抓鱼了,而是先生产了一个渔网(较低等级的资本品),这时候每天可以生产50条鱼。后来他又生产了一条木筏,可以到较远的水域捕鱼了,每天鱼获达到500条;再后来,有了远洋捕捞机器动力船,每天的鱼获达到了5万条,而且收获了过去从来没见过的鱼。他不是直接去抓鱼,而是先生产远洋捕捞船,我们称之为迂回程度提升了,生产结构延长了,由此取得了更大的产出,既造福了自己,也造福了他人。延长生产结构的基本条件就是储蓄。他必须先积累下足够的鱼获,够他在生产渔网或者渔船的过程中消费,才能启动迂回生产的过程。否则没等渔船生产出来呢,自己就先饿死了。而在市场经济中,分工比起自给自足能够带来更大的产出,所以鲁滨逊就不用自己去生产衣服,而是和星期五合作,他专注于自己有比较优势的捕鱼作业,星期五则专注于做衣服,二者相互交换,产出最大化,福利都得到了增进。现在我们把它拓展到整个社会,也是一样的。总的储蓄增多了,储蓄转化为资本投资,才能不断延长生产结构,使迂回程度提高,提高生产效率,带来未来的更大产出。原来是每个人都自己抓鱼,自给自足,有了资本的积累后,职业分工出现,有专门做渔网的人了;然后有做木筏的、渔船的、远洋渔船的;而做这些资本品,又需要更高阶段的生产,需要伐木、钢铁制造、采矿、交通物流;为了制造采矿设备和交通工具,又有了令无数人艳羡不已的芯片制造。
生产阶段的每一次延长,都意味着新的高级工种出现,就业不断增加;越是在高级财货的生产阶段,工资率就越高。互联网大厂为什么工资高?因为他们生产的就是远离消费端的资本品。大学生要想有好工作——工资高的工作,就取决于生产结构是否延长,迂回程度是否更高,也就是,资本主义的程度更高。我们说“经济好”,其实就是指生产的迂回程度高,所以物质产品丰富,每个生产阶段都能吸收大量的就业,高薪工作多,工作也好找。
因为人的时间偏好必定为正,他要消费。不可能把所有资本都投入到无限长的生产中,时间偏好的利率,决定了能够把多少储蓄转移到较长时间的生产阶段中。(这就是商业周期理论的雏形,这篇文章我们不讲这个问题)若资本积累变少,就只能缩短生产结构,因为你根本拿不出来资本投入到较长时间的生产中,只能“徒手捕鱼”,先满足温饱了。用“哈耶克三角”来表述,就是“5、4、3”消失了,只剩下2和1这两个生产阶段,而且,2和1的圆柱高度会直线下降(产出直线下降)。我们称之为生产结构的“扁平化”,也就是,更加靠近直接生产消费品、产出很低的自给自足的方向。
这种情况下,高级阶段的生产就消失了,原来需要20年的积累才能生产出来的芯片,不会发生了;需要5年的机器生产阶段,也消失了。所以,高薪的工作岗位消失了,这些人失业了。失业之后,都加入了低级的消费品生产者行列,增加了这些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所以消费品生产行业的工资率也降低了,没有好工作了。所以,学历很重要,但是资本积累更重要、更根本。如果资本积累减少或者消失,你本身就上不了好学校了,因为教育是投入很大的;即便你上了好学校,但是没有高级财货的生产阶段,985出来去工厂打螺丝,成为光荣的劳动人民的一员。改开初期,几乎没有资本积累,那时候大学生很少,毕业了出来如果能进入农业机械化工厂,那就是非常高级的工作。能进运输公司当一个司机,那简直就令人羡慕不已。
综上,是资本积累水平,在决定你到底好不好找工作,能不能有更多的高薪岗位。但资本积累不是随随便便发生的。人类几千年来,都处在几乎没有资本积累的扁平化生产中,都处于仅够糊口的低水平生活状态。由此,无法逃脱马尔萨斯陷阱,一旦人口增多,迎来的就是资源的争夺战,定期的清盘。战争、瘟疫、自然灾害,消灭大量人口,才能维持剩下的人可怜的生活水平。只有人们认识到,等级制和奴役是错误的,必须平等保护产权,人们的时间偏好才会降低,对未来的预期提高,才会更多地积累资本,投入到面向长远的生产中。这时候,生产结构延长,迂回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同样的土地和资源,就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同时,工作也好找了,高薪岗位就会更多出现,每个人的生活水平就会不断提升。他们要整顿职场,反对大企业,反对收入差距,要把马云挂路灯;他们反对企业与员工的自由契约,反对996,期望企业缴纳更高的社保税;他们爱国主义高涨,采取的手段却是反对自由贸易,一切都要“国产”;他们甚至呼吁战争。这种观念之下,产权就没有保障了,人们就会倾向于满足现时消费,而不是面向长远的资本积累。由此,生产结构不断地趋向于扁平化,工作岗位减少、好工作消失。
把大厂都消灭了,或者要“反垄断”,把大厂都变成小作坊,你又怎么指望能好找工作,能有更高的工资呢?出现的状况就是现在这样,大学生毕业了,没有很好的就业出路,因为离自己的期望值太远。然后开始与其他人竞争工作岗位,硕士生开始送外卖。这又拉低了外卖员的工资水平。最终就是全社会一块儿贫穷。然后,雪上加霜地,都开始挤破头考公了。985的去云南的街道办事处了。问题是,资本减少了,生产降低了,又去抢谁呢?本来生产就少了,不事生产的还更多了,所以要加强税收监管。这时候,资本又进一步变少,民众的痛苦感越来越高,未来社会治安和官民冲突,会越来越多的。上一篇:周末北京,主流经济学与奥地利学派的思想碰撞
推荐一本书,吕思勉的《中国通史:一部公认的国史入门书》,豆瓣3500多人打出了9分的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