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医生Alex:「孩子病了,需要治疗的是整个家庭」
Alex 是一位 B 站 up 主,同时也是一名精神科医生。他在 B 站上的频道名叫「Alex 的精神小窝」,我们邀请到他来讲讲对心理咨询的看法和个人体验。
他说:「这个世界没有奇迹。你无法逃避你所遇到的痛苦,心理学也不能提供任何幻想,但不要忘了,世界上也有这样的地方,有这样一些人,可以直面这个无处可逃的、困惑的、痛苦的你。你们坐在一起,随便谈谈。你可以言说真实的你,而这就是心理咨询的奇迹所在。」
01
某人:「最近精神状态不太好,总是容易生气,上周还跟好闺蜜吵了一架。也许...」
路人甲:「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路人乙:「不对,你该去找精神科医生。」
甲:「找心理咨询师!」
乙:「找精神科医生!」
甲:「心理咨询师!」
乙:「精神科医生!」
...
找心理咨询师还是精神科医生,为什么这会是个选择题?
心理咨询适合什么人呢?
1.心理咨询的来访者要有主动改变的动机
心理咨询这个事情强迫不来,有很多人说想让自己有精神疾病的家属患者来做心理咨询,但是患者本人顶多也就愿意吃药,不愿意和另一人进行深入谈话话疗,这种情况我们也不建议患者做心理咨询,如果实在要做,那就需要患者家属亲自去。
在心理咨询的领域里,我们认为「谁想要改变,谁就先付出努力」;
2.病情比较重、不稳定的病人也不适合做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会涉及相当多的自我探索,在这个过程当中会引起比以往更多、更强烈的情绪波动,我们经常说「深度的心理咨询是心理层面的手术刀」, 因此病情比较重、不稳定的病人也不适合做心理咨询;
3.涉及严重人身风险的情况绝不适合先找心理咨询
其实也是第二条的一个延伸,心理咨询不能救急,它的作用不像药物那样疾风骤雨的显现出来,相较之下更加润物细无声,改变的发生、感受的修通是很难描述出来的,关于心理咨询是怎么起效的,我建议大家去看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
言归正传,如果作为来访者的你有强烈的、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冲动,都马上要把想法付诸实际了,这个时候言语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需要马上精神科就医。
02
光说这些就很生硬,接下来大家听我讲个复杂一些的例子。
曾经有个高中生来到我门诊,跟我说他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感觉不到自己的情绪了」,但是每周都有那么几次情绪爆发,我问她什么叫情绪爆发,她说就是控制不住流眼泪、忍不住用头撞墙。我说,这些不都是感受到了自己情绪,由情绪引发的行为吗?她说不是的,发生这些事情的时候自己什么都感受不到,觉得就是「生理反应」。
然后我捋了一下孩子的袖子,发现她胳膊有好几道划痕,问这是发生什么了,他说只有在划自己的时候才能稍微有一些「活着的感觉」。
到跟家长聊的时候,家长觉得这不是生病,认为「青春期的孩子都是这样的」,而且跟我补充说孩子是学校心理社的成员,就是那个社团让她变得神经兮兮的,孩子没问题,觉得精神科医生都是江湖郎中,根本没有心理疾病这回事。孩子一听这话,眼泪就又开始往下流了。那屏幕前的小伙伴,你们觉得这个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呢?
毫无疑问像是这种情况,药物的治疗和心理方面的干预都是必不可少的。光看这个孩子的表现,其实是一个带有解离特点的抑郁状态,解离在心理动力学上也叫隔离,这些情绪太痛苦了,自然就被我们的大脑排除在了意识之外,成为了潜意识的一部分,老话说得好,宜疏不宜堵,这些被隔离起来的负面情绪破坏性是很大很大的。
从这个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来看,我们可以发觉他们之间互动其实是非常让人窒息的:你情绪不好,也得我做大人的说你不好你才不好,你什么感觉不重要,我觉得你什么感觉才重要,医生看到的也不算。像是这种情况,光从医学上干预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心理咨询必不可少,而且他们需要的是家庭治疗。
我后来就建议孩子住院了,住院可以采用更加综合的治疗手段,也可以稍微和父母先保持点距离,免得病情继续恶化,不过被孩子家长拒绝了。
03
简单心理「首次咨询」评估
点击下方图片预约「首次咨询」👇🏻
更多博主故事👇🏻
作者:Alex的精神小窝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