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鼓励、放弃农村宅基地,农民进城一次奖励5万元!
作者:牲产队长
因房地产低迷,城里人基本都有房子,一些高收入市民家庭,手里还不止一套房,买房热情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加上房价不上涨,房子失去了投机价值,想要把房子卖给市里的有钱人,难度相当大,人家根本就不上套了。那怎么办呢?过剩的房子卖给谁呢?一些专家就想出了一个办法:鼓励农民进城。
江苏、安徽、湖北等多个省份,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其中,安徽凤阳县为了鼓励农民进城,凡是自愿放弃宅基地,进城购房者,将宅基地归还村集体,并拆掉原来的建筑,一次性补贴5万元。
为什么要鼓励农民进城呢?因为房子不能下乡,下乡的房子就不值钱了。你家电过剩、汽车过剩,都可以下乡,通过政府补贴,让农民花较少的钱,用上更好的家电,开上更好的车。这都是正向的,能够增加农民幸福感的。但是,鼓励农民进城,与家电、汽车下乡存在着一个天然的差异。
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是帮农民减少了消费成本,还不用负债,基本上都在农民的消费能力以内。有了新家电、新汽车,农民生活更美好。看房子的问题在于,它不仅是把房子卖给你,还要把银行的贷款也卖给你。这就不对劲了。农民本来是买不起房子的,或者说,家里有宅基地,有自建房,是不需要买房子的。这笔首付钱,可以用来当做自己的养老钱。
可鼓励农民放弃宅基地,进城买房,背上房贷,这就远远超出了农民的消费能力。这给农民带来的不是实惠,而是沉重的负担。而且,为了进城,农民还要放弃农村的宅基地。放弃宅基地以后,耕地分配权也自动被放弃了。这对农民而言,代价太大,而获得的只是一套城里的房子而已。这套房子还是城里人不要的,不愿意买的,地段不够好,周边配套也比较差的。
但凡卖得出去的,都是好房子,哪轮得到农民去接盘?你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民只要付出自己收入中的一部分钱就好了,宅基地还在,集体耕地也还有,生活环境没有发生质变,也不用去交物业费、停车费。在村里有个一亩三分地,就算生活谈不上富裕,但至少也乐得一个自在。可鼓励农民进城,整个生活模式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宅基地、耕地都没了,停车费、物业费、吃喝玩乐等各项成本都要上升,还得背上一个漫长的房贷,不敢失业,不敢断供,要供养房企,还要供养银行,这远远超出了农民的收入能力。在我们谈支出时,首先要谈收入。农民收入并没有显著提高,又如何能够承担巨额房贷的压力?市民不愿意买的房子,为什么要卖给农民?这不仅是救房企,也是救银行。可农民收入有限,怎么承担得起如此重任?
不进城,不买房,农民手里可能还有点存款,能够应付一下自己的养老钱。买了房子,农民的口袋可能就真的被一次性掏空了。全中国,抗风险能力最弱的群体,就是农民。在这个一斤麦子才1块钱的时代,一万斤麦子才能买一部苹果手机的时代,农民怎么进城买房?我们不能谈承担、谈贡献的时候,就想起农民,而谈收入,谈福利的时候,就忘记农民。
农民最大的依靠是什么?不就是村集体分配的那一亩三分地吗?没了这一亩三分地,没学历、没技术的农民,该如何养活自己?一些专家说,中国的城镇化率才60%,跟发达国家比,还有20%的潜力可以挖掘。可他们忽视了一点,这个20%的农民根本就不愿意进城。
他们已经年龄不小了,很多人都50岁以上了,外出打工,都不好找工作了。他们奋斗了一生,年轻的时候也没在城里买上房,如今年纪大了,就更不想进城了。对他们而言,回归农村,重返朴素的乡村生活,谈不上富裕,但也不愁吃,不愁穿了,就当进入半退休状态了。有工地可以干,就去干一两个月,没工地干,在家种点菜,没有贷款压力,也能乐个自在。
这批人这辈子都不会进城了,因此,所谓的“中国城镇化率还有20%的潜力”,是一个虚假概念。这个数据没有参考农民的真实意愿,除非通过诱骗的方式,把不想进城的农民,骗进城。
中国城镇化率要达到80%,关键不在于农民进城,而在于人口下降。等这批年龄大的农民,逐渐地去世了,城镇化率就自然上来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人人都向往大城市。可当经济增速放缓,乡村也不失为一个避风港。
当人们厌倦了内卷,厌倦了无休无止的工作,乡村反而会成为未来有钱人的休憩之所。房子是过剩的商品,而宅基地、耕地分配权,却正在变得越来越稀缺。要坚守宅基地,还是放弃宅基地,进城买房?这个答案已经不言而喻了。
- END -
CEO企业家微信群
扫码申请加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