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孔会成为消费主义吗?
安的舌钉是在安福路一家穿孔店打的,她做了很久攻略才找到这家店,店铺下的评价文案都是“美出高级感”和“直角埋钉,魅力四射”。她觉得这次消费体验很不错,店里氛围很好,淡紫色的窗帘和薄荷绿的沙发让她既舒服又安心。
在她事毕出门后不到二十分钟,一个男人走进店铺,对着店里唯一的师傅说:“预约好的,阉割。”
如果有什么事情比奥斯维辛还地狱,那或许是把奥斯维辛改造成游乐场,毒气室改成芭比风,然后在门口立上“洗浴体验屋”的牌子。
当电商平台上卖钉和环的店铺开始卷风格、买推广的时候,穿孔就是实打实的日常消费。很多博主在社媒上做好了穿孔攻略,用日系手写字体做成长图,罗列款式和店铺,还分了店铺消毒情况和师傅手艺的红黑榜,看起来店铺除了要在款式和手艺上竞争之外,还要顺便和美甲店争抢妆造的市场。
流行最醒目的标志就是,有人替你在乎,并且教你怎么在乎。当你看到唇环后面跟着的总是朋克、Y2K、梦核或其他好像是附会上去的tag,那么打一个唇环或舌钉就不是一个特别需要心理建设的事情。
当然,如果心理建设的还不够,Tik Tok和 Snapchat甚至都准备好了穿孔的滤镜,鼻中隔、鼻尖或者耳廓上的钉子是不同的商品。甚至在潮流时尚领域,都可以轻易地找到一大批一线时装屋给自己背书。
事情就是这样,有时算法稍稍发力,你就会觉得一夜之间全世界都在鼓励自己去穿个孔。
而一个追星的朋友告诉我,她打唇环的初始原因和她决定染发一样,因为她追的女团新专MV里造型是这样的。
“不好吗,多酷啊,女生也可以打唇钉。”
在她手机里,名为Jurin的艺人在舞台上染着视觉系的红发,眉毛和唇舌上对称的打了小圆钉——当然是贴片。
她说,“五代团都喜欢搞点亚比的,这两年蛮流行”
“无所谓啊,艺人总是要做身体管理的,但是我想试试真的,就和化妆差不多嘛。”
而对爱豆来说,穿孔与否是一个语境问题。
偶像业务过关,妆造精致,营业积极,那么他哪怕从舌头打到鼻中隔,粉丝的文案也会是“穿孔之后还是看起来太乖了。”。
马赛克处是艺人的名字
而如果偶像业务能力不精,节奏不断,那么偶像只会说“还好环已经取下来了,听说师傅手法好的话不会留下痕迹。”
这一幕像极了穿孔还没有独立成消费的时候,那时穿孔还只能和假体植入、阴部切割以及密集穿刺联系起来,对穿孔的评价也只剩下“我真不觉得这种恶心的事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曾有人提问著名哲学家金·卡戴珊为什么不在身上刺青,她的回答是“你会在宾利车上贴廉价贴纸吗?”依照这个逻辑,如果说刺青只是贴纸,那么穿刺无疑就是非法改装,对于消费主义的穿孔来说,关键点就在于对“豪车改装到什么地步还能保值”这事的理解。而更原教旨主义的“穿孔文化爱好者”,就是“我买这辆法拉利就是为了把它改成痛车”的人。
说完这句话八年之后,她给自己打了个唇环
但是,在穿孔还没成为流行消费之前,它在大众文化那里是一种纯粹的疾病,如果一个人在学生时代选择了穿孔,那基本上等同于走入不可知的歧路。
论坛的老哥们会对着刺青的女生说:“我看片都不看有花臂的。”但是对着穿刺的人却避之不及,因为他们知道比起刺青,脸上金属含量超标的人才是狠角色。
是的,比起“看起来更好”,“看起来更坏更危险”才是很多长期玩家的追求,个中区别是,如果把穿孔当成日常消费的人想的是“为了变美,我受了很多苦。”那么这个文化在此之前,是让痛苦本身变成美。
这圈子里很多人都幻想过自己是《蛇信和舌环》里的阿玛,对着茫然的乖乖女用两片舌头夹住香烟,像一个外星生物,或者拥有《毒藤》里为彼此纹身穿孔的秘密友谊。因为禁忌,穿孔是一种让爱情和友情都变得不一样的东西。
更多人把自己的穿孔形容成一种“叛逆”。小Y说,她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是学校纪律的一部分时,有种无法消解的自卑和愤怒,她决定用自己的身体去冒犯它。
就像很多亚文化,叛逆下面隐藏的是犯禁的本能冲动,多数金属和朋克乐队最后追求的,也无非是“我享受变成噪音的感觉。”另一个证据则是,几乎每个年纪不大的穿孔者,多少都有点其他相联系的亚文化爱好,有的是死金乐队主唱的梦女,有的是插画师和街头涂鸦师,有的喜欢抽象和说唱,还有的干脆就是地雷系。这些文化和穿孔之间的共同点都是“我可以在人们的惊惧里找到认同。”
而对他们来说,被认为“宜人”就是一种激烈的侮辱。不止一个人抱怨过,自己最烦的评论是:“不敢想当她男朋友多爽。”恍惚间让人以为自己不是多了个装饰品,而是多长一个性器官。
众所周知,身体是一种贞节牌坊,而被抽象粉认可比被捅一刀更难受
让我们继续延续卡戴珊的比喻,在穿刺还是非法改装的时候,它被享受的有两个部分——非法以及改装。
非法的部分通常不会很久,在毕业上班之后,大部分人会逐渐卸下了唇齿上的钉子们,开始担心起工作面试的影响,上文提到的小Y就是其中之一,现在的她现在只保留了最喜欢的两个眉间钉,并且也打算过一段时间把它们全都摘下来。
“当时打的时候疼的死去活来的,但是摘掉之后很短时间就一点痕迹都没有了。”
而有人只是单纯地对改装着了迷。改装可以为了自我修正,也可以为了自我实现。在一个有接受精神治疗经历的人那,穿孔的意义是一种安全的死亡体验。
“穿孔师可以控制这个度,比自己下手要好的多。有时候疼一下就不想死了。”
“穿完孔之后我不再焦虑了,就像本来我一直在长跑,但是现在(打完孔之后)能够休息一下了。”
另一个穿孔爱好者小丘就告诉我,她最开始打钉子是为了美,但现在,打钉子只是为了让她自我实现,钉子能让她在精神世界得到安宁。
在改装这个意义上,打孔的理由往往更不具体,玩的硬核的人最不会解释自己的动机,“还能为啥,就是为了刺激呗,有种冲动想去做。”是我最常听到的话。
事实上,在穿孔文化可以露头之前,男人就热衷于不可见的阴部手术,一个老资历的穿孔师告诉我,选择阉割、穿孔和切割改造的男性数量远远超出想象,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不是为了美观。所以,早在“亚文化”被科普之前,你在马路上晃荡一天,可能就会有三五个长着两根屌的人和你擦肩而过。
阴茎切割手术的最终效果和分舌一样,但没人分享是不是也能像舌头一样分别控制
一个搞阴部穿孔的老哥告诉我,他第一次体会到穿孔的乐趣是在十三岁,那时他右手被钉子扎穿了,去诊所的路上他勃起了一路。
他告诉我,每一次铁钉穿过肩胛的缝隙,他都感觉到一种熟悉的安全感,特难形容,用他的话来说,“穿孔就是穿孔,我已经放弃搞清楚怎么回事了。”
搞私处穿孔的穿孔师托比亚说,很多人在私处做拉伸和穿孔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在那加点东西,“裆部有东西”这种事对于尚未手术的跨性别者来说是一种什么药都给不了的安全感。
“就是不一样好吧。就像有的LGBT是因为长了(或者没长)鸡吧很痛苦才变性,但有的人变成男的只是因为他们觉得男的更受尊敬,没有高下之分,甚至有时候这两种想法是能互相翻译过去的,但它就是不一样你知道吧。”一个木桶饭用很LGBT的例子给我解释了一遍。
Hatti Rex的作品,用以阐述穿孔和性征的关系
“非法”和“改装”这两个部分,总会在最后合流,而这会成为穿孔最真诚的体验,且不能被今天的穿孔玩家理解。
举个例子就是,安全总是最重要的环节,今天做穿孔分享的博主们,会告诉打孔的粉丝疼痛就是代价之一,但是玩的极端的老哥对此嗤之以鼻。“如果这事只非得安全,那我不知道穿孔对我来说还有什么意义,”一个背后插满环的老朋克说,“就很搞笑你知道吗,你都要穿孔了还要考虑自己小市民的生活会不会受影响,挺没劲的”
在这个意义上,Fakir Musafar的故事要更有说服力。老爷子玩身体改造已有八十年,是圈子里公认的教父,四十年代他就开始猛玩穿刺垂钓,一手创造了不少圈里最硬核的工具,地下杂志和酷儿社区疯了一样地追捧他,并把他推上旗手和领袖的位置。在很多采访里,他也是这么表示的,他坚信穿刺能让人获得精神上的升华,能让人冲破身份的认知,并且很不屑于商业化的穿孔。
他总是说,“现代的‘身体改造运动’往往停留在字面,而缺少穿刺背后的更深层次的价值观。”
可是,早在他出名之前,在他发明出一连串的改造名词和哲学术语之前,在嬉皮士和朋克接连兴起之前,他只是一个习惯穿着灯芯绒裤子,带着书呆子眼镜的上班族。除了身体改造,他对叛逆的身份政治运动没什么感触。他的老朋友Patrick Mulcahey说:“他从未打算冲破社会和性障碍,他最早的束缚、感觉和灵魂出窍的实验完全是秘密进行的。他与其说是要打破界限,不如说他只是对界限视而不见。”
精神分析家热衷于说,人应该穿越幻象直面欲望,身体总是大他者的身体,欲望总是他人的欲望,符号总是展示的符号,一切都是言不由衷后的剩余。但是真正享受此道的穿孔爱好者,总会把它变成一种实用主义。这好像是一种循序渐进,打孔——平穿——穿刺——植豆——改造——阉割,然后亚文化或者消费主义的标签开始脱落,玩到最后的穿孔玩家们都有种生而为此的使命感,就像巴塔耶说过的:“我的伤口先我而至,我生来就是为了做它具象的身体。”
或许个中的差异不在于对穿孔这件事想的多牛逼多深刻多本质,而是更表面,表面到只关注穿孔这一件事,而不是去把他总结成结果。一旦接受这件事,穿孔就有了一种敞开的乐趣,而且这种乐趣对所有人来说都可以兑换。
更大的可能是,我们误解了消费主义和穿孔的关系,穿孔从来都是一个更有生命力的东西,它能找到消费主义作为一种形式,也能转化掉他。
很少有人能足够细致地回忆起自己第一次打孔的体验, 除了刺激、爽和疼的害怕之外,我最喜欢的一个回答是这样的。
“就是一个平常的下午,我坐在穿孔店的工作台跟前,眼看着一个铁钉漫不经心地穿过我的中指,我就在那里看着,好像眼前是完全不相干的另一件事。”
“那个瞬间我发现了,原来我的身体不属于我自己。”
所以,对于穿孔文化本身来说,成不成为消费主义可能根本不重要。这圈子有自己的道德:激情就是死亡的光晕,冷漠是一种下流。穿刺最终会成为叛逆者们的神圣律条,在每一个老玩家最终的幻想里,自己都像是耶稣一样,在十字架上爽的要死。
人人打孔的时代或许会到来,他们之中大部分人的伤口很快就会愈合,但是总有一群人着迷于疼痛和缺失,到那时他们会明白,身体本身,就是值得一直追索的谜语。
撰文 小舟 编辑3F王 设计3斤
tel:17269398300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