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觉得内耗太多,不妨读读王阳明
内容来源: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帆书 原樊登读书(readingclub_btfx),笔记侠经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授权。
责编 | 金木研 排版 | 二月 第 8416 篇深度好文:3085字 | 7 分钟阅读
思维方式
面对越来越卷的当下,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困惑:
是选择“躺平”?还是选择“继续”?
有人说,自己是既“躺不平”,也“卷不动”。
很多时候,我们无从选择,是因为内心失去了平衡,没有了方向。
王阳明说:
汝未来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汝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汝心之外。
花开花落,虽由花自己决定,但能否触动你的心弦,却取决于你的内心。
如果你正内心不定、焦虑内耗,不妨读读《心学的诞生》。
王阳明悟道前,也曾迷茫、失落,不知何去何从;悟道后,方向明确,内心平静坚定,不被外界所扰。
心是万物的主宰,试着在心上学,在事上练,或许能让我们在内卷中,看到前行的方向,找到行路的方法。
一、在心上升维,定自己
爱因斯坦说:所有困难的问题,答案都在另一个层次。只有当你的心智提升后才能解决低层级问题。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当一个人拥有高纬度的视角,就会对当前困境有不同的认知,能够内心坚定、坦然面对。
王阳明少年时曾三次参加科考,二十八岁才考中进士。
前两次未能考中,同学因为落榜而感到羞耻,他却安慰道:“世皆以不第为耻,我以不第动心为耻”。
他认为考不中了心就会动,才是应该羞耻的。
后来做上官后,王阳明又因得罪宦官被流放到贵州龙场驿,一片破败和荒凉,连房子都没有。
但就是在这里,他从经历病重、见过生死、艰苦生存,到与当地人和谐共处,生活越来越好的转变。
同时也明白了:遇事根本不需要外求,解决的方法就在每个人的心中。
在这个过程中,他得到了快乐,忘记了忧愁,丰富了精神,最终悟道,创立了“心学”。
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以何种心态面对,决定了不同的结局。
京东集团原副总裁蔡磊,人生前半程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谁能想到命运急转直下,让他意外确诊了渐冻症。
命运把他高高地托起,又重重地摔下,而他不愿意静静地等死,他要抗争,要为全国2000多万渐冻症患者寻找生的希望。
他一边忍受病痛的折磨,一边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资源,搭建数据平台,推动药物研发和临床实验,成立信托慈善基金。
有人说他像一只扑火的飞蛾,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但我却看到了他用生命在照亮茫茫的夜空。
他的内心超越了个人生死,迸发出顽强的生命力,用行动在实现心中的理想。
正如王阳明诗中所写:“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人生中最大的困难、绝境,往往能给予内心最大的滋养。
一旦内心超越了,心就定了,现实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当内心强大、坚定、超脱,就不会摇摆不定、慌乱无措,就能从容应对。
二、在事上降维,接底气
《道德经》中有句话: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无论什么大思想、大计划,都需要靠一个个小的行动去实现。
王阳明在龙场栖身之后,面临最迫切的问题是断粮,没饭吃。
为了生存,他开始一点一滴地开始学农、亲自耕种。
后来,看到自己种下的作物终于茁壮成长,他内心感到快乐的同时还增添了一份笃定。
悟道之后,王阳明还修建了“龙冈书院”,并身兼数职:招生、讲学、组织考试、进行教改。
此后,“龙冈书院”从无到有,再到名声大振,也让他拥有了强大的自信和底气。
当时有位知州不怀好意,指使手下扮成地痞去书院捣乱,被打跑后还向上级告黑状,要王阳明磕头道歉。
王阳明却坚称自己没错,绝不道歉,也正是因为这份大义凛然和强大气场,让对方此后不敢再找他的麻烦。
人生就是不断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专注、认真地做好当下的事,才会在面对刁难、阻碍和困难时,有底气面对,迎接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企业家曹德旺18岁开始学做生意,倒卖过香烟、木耳,做过果苗推销员。
有次跑业务时,他发现整块玻璃价格便宜,做成水表玻璃却很贵,便打算做水表玻璃。
厂子建成后,因属于国有企业,曹德旺只能在厂里做个小小的采购员。
后来随着政策出台,他抓住机会承包了连年亏损的玻璃厂。实行计件工资,促成行业标准统一,仅一年玻璃厂就扭亏为盈。
1986年,他又发现汽车玻璃因依赖进口售价昂贵,认为这是商机,开始建厂生产汽车玻璃。
仅用8个月生产出的汽车玻璃,价格是进口玻璃的1/3,第一年盈利100万。
为了扩大生产,他又一年后成立了福耀集团,逐渐发展世界最大的汽车玻璃制造商。
正是因为不怕吃苦,踏实肯干,在小事上不断积累的信心和实力,他才能在发现机会时,有底气敢于尝试,不断突破。
人生种种事宜,细说到底,不过是一件件小事的累积。
身处困境,踏实做好眼前的、手下的每一件小事,才能最终干成大事。
在完成小事上不断积攒内心的掌控感和自身的实力,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一切、突破瓶颈。
三、要胸怀沟壑,更要低下头做事
作家路遥曾说:既要脚踏实地于现实生活,又要不时跳出现实到理想的高台上张望一眼。
唯有向下扎根,方能向上生长。
面对内卷的当下,不妨重温一下王阳明心学的智慧,找回内心的力量:
1.知行本为一体,不空想不盲动
王阳明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但生活中,我们经常将“知”与“行”分开来看。
有的人做事不经思考琢磨,随着性子去做,这时要强调“知”才能行得正确。
有的人只是漫无边际的想象,不肯踏实实践,必须强调“行”,方能实践出真知。
想要避免“空想”和“盲动”,需要知行合一。
比如做一件事,首先要明白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做。
如果这件事是自己应该且必须做的,就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这件事上,愉快地去行动。
在做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心不在焉,马上把心思集中到当下的事情上;发现自己不愿意思考,只是蛮干,就停下来,想清楚再去做。
寻找“知”的过程,就是行动的办法;而实践的过程,又是对“知”的提升。
知行相融为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即要心怀理想,又要踏实肯干。
2.去除心中杂念,专注做事过程
很多时候我们想做成一件事,最大的阻碍就是杂念太多。
做事前,先找秘笈、捷径;不论是投资还是创业,都想马上挣到钱;刚开始行动就想要有收获……
这些杂念导致了我们常常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只看结果忽略过程。
而高手认准一件事,只想把事情做好,没有抱怨、内耗和算计,最后收获满满。
去除杂念,专注于做事的过程,需要我们多思考:
做好这件事需要什么条件?哪些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应该从哪里开始?……
根据这些思考,制定出可行计划。
不论计划是否完美,开始行动,在行动中不断总结、修正、完善。
3.内心平静坚定,不受外界干扰
《庄子》有云: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变乎荣辱之境。
一个人对自身与外物的区别有深刻的认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就会将内心与外在的烦扰分开。
人一生会面临很多选择、变故与得失,如果不能坚守内心的信仰和追求,就会迷失自已,患得患失。
有志者自有一种定力,不会因外界环境而影响自己,一心在修炼自己、提升自已上下功夫。
你的心是怎样的,看到的世界就是怎样的。
看淡荣辱得失,内心宁静坚定,把握正确方向,才不会受外界影响。
面对机遇,敢于尝试;面对困难,敢于挑战;面对怀疑,敢于坚持。
写在最后
很喜欢一句话: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
人生有两条路,有限的是脚下的路,无限的是心里的路。
脚下的路要走的至实至为,心里的路要修的至诚至善。
实现内心超越,提升认知水平;坚持脚踏实地,增强底气自信,方可走出内卷的困境,找到生活的方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