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街上站满了游荡的外婆奶奶
老肖今年65岁了,这几天她忙得团团转。三周前,儿媳妇刚生了老二。还没出院的日子里,儿子在医院陪护,她留在家里照顾4岁的孙女。再次当奶奶她有高兴,但更多的是压力。带一个孩子的时候,她就已经累到失眠,现在又添了老二,真不知道自己的身体还能不能吃得消。4年前,老肖来到北京照看孙女。“老都老了,还要到一个新地方‘重新上岗’。”老肖不时感慨,4年了过去了,她并没有适应在儿子家的生活。
老肖所在的小区不大,总共300来户,经常和她一起带孩子的老人有十多个。这是老肖在北京唯一的社交圈。
这十多个人中,宋姐和老肖的想法很不一样,她喜欢在北京带孩子的生活。2013年她来到北京,今年整十一年,孙子十一岁。孩子是她一手带大的,宋姐很有成就感。除了带孩子的因素,宋姐本人也更喜欢在北京生活,她的口头禅是,要不是借着孩子们的光,我怎么能有机会来首都呢。
对于来北京带孩子,李建华大姐的心情有点复杂。她就这么一个女儿,在事业的上升期生了小孩,人生正需要人帮忙的时候。李建华自认为这是她的责任,不能袖手旁观。但是照顾孩子的辛苦确实比她想象中更大,她一直在咬牙坚持。在她的心里,她和孩子永远都是不能分割的一家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的7.2%,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老肖、宋姐、李建华正是这其中的组成部分,他们被称为“老漂一族”。
他们离开家乡,来到子女所在的城市,重新接受一线城市的节奏与洗礼,甚至开启一个全新的人生。
是完全的自我牺牲?还是享受天伦之乐?或者是一场我帮你小,你养我老的代际互惠?不同的个体、不同家庭往往会面临不同的现状;相同的个体也会面临种种不同情况的交织着。走进老肖、宋姐、李建华等等老漂族的故事,你会发现事情远比想象中复杂……
老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在北京生活。她的大半辈子都在山东的县城生活工作。那个小县城半小时能够转遍,闭着眼睛都走不丢。随便到哪十几分钟,甚至到现在都没有公交车。
刚到北京,到了儿子家的小区时,老肖是懵的。她从儿子嘴里听过,这里是不光是北京、也是亚洲最大的社区,老肖根本不信,但是真的走进来,这个小区好像比他们县城还大。
望着小区里一栋栋相似的高楼,老肖只觉得晕头转向,有好几次她在小区里迷路,愣是找不到儿子家。“住了整整一年,都没能分出东西南北四个门的位置。孙女出生的头一年,基本没有出过小区。”
用了将近一年时间,老肖才学会了乘坐公共交通。后来儿子给她办理了老年卡。让老肖高兴的是,在北京使用老年卡乘坐公交车是免费的,可惜地铁不免费。
从那以后老肖出门就是再绕的路,都首选公交车。有一次去超市买菜,老肖乘了绕路的公交车,结果接孩子下幼儿园迟到了。儿媳妇埋怨她,犯不上这么省钱,老肖心里很委屈。
不管是交通、购物、还是其他生活方式,都和老肖的老家有了太大变化。六十多岁的老肖不得不适应。她形容自己:老了老了,还要重新考试。
如果说这些习惯都可以随时间而适应。那么最让老肖郁闷的就是,她和儿子儿媳育儿观念的严重冲突。
家里老大出生后,因为母乳喂养的问题。老肖和儿媳妇差点闹翻。老肖觉得儿媳妇的奶水并不充足。摸着儿媳妇软塌塌的乳房,老肖如此判断。
不想到这么一个动作,让月子里的儿媳暴怒。老肖懵了。她是来帮忙的,得不到儿子儿媳的感谢,反倒被“嫌弃”。
夜里,老肖偷偷给孩子喂了奶粉。这让她和儿媳的矛盾再次升级。儿媳妇说,孩子哭不一定是因为饿。老肖偷偷喂奶粉,打乱了她纯母乳喂养的计划。
老肖实在闹不懂,她是孩子亲奶奶,不会害孩子。看着孩子吃不饱,嗷嗷大哭,她实在是心疼。
孩子添加辅食的阶段,她因为带孩子的细节问题又和儿媳妇争执不休。比如老肖觉得孩子应该吃鸡蛋羹,有营养。儿媳说孩子太早吃鸡蛋容易过敏。老肖觉得孩子应该吃点盐,儿媳说一岁之前不需要吃盐。
孩子七个月的时候得了严重的湿疹。因为痒得厉害,小孩整晚整晚地哭闹,老肖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感觉自己就要撑不住了。她埋怨儿媳妇对孩子不够关心,而儿媳妇却怀疑她是不是又偷偷给孩子吃什么东西才导致湿疹。俩人互相争吵,家庭气氛越来越差。
老肖在观念里,是她帮助儿子带孩子的,儿子儿媳应该有感谢,至少有最起码的尊重,尊重她养育孩子的方式,毕竟儿子也是她一手带大的,到现在也是健康优秀的人。
可是儿媳妇却说,老肖不能代替她做母亲的角色,孩子怎么养,怎么教育,必须得听她这个当妈妈的。两个人似乎陷入了养育孩子的权力之争。
现在老二出生了,老肖生怕之前的矛盾卷土重来。就在她紧张的时候,儿子建议她回老家休息一段。他们已经请了阿姨照顾孩子。老肖委屈,当年孙女小的时候,她疲惫不堪,每天都想回家。就想在自己家里待着,做做自己喜欢的事。可是儿子却让她一定留下来。
如今,儿子让她回去,她并没有开心,而是有一种被儿子儿媳撵走的沮丧。老伴儿七年前去世,老家的房子也已经空置了好几年了,还能不能住?她自己一个人回家还适不适应?儿子从来没有考虑过。
四年了,老肖没有适应北京的生活,更可怕的是,她好像也不能适应回家老家的生活了。前一步是老漂,退后一步是“空巢”。老肖颇为伤感。
同在一个小区的宋姐,是老肖在北京为数不多的朋友。她觉得老肖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想管的东西太多。
宋姐十一年前就来到北京帮带孙子。今年孙子已经小学五年级了。看着一手带大的孩子,宋姐很有成就感。
时间回到11年前,宋姐才55岁,她是一家企业的会计,要过几年才能退休。当时儿媳妇怀孕,身体有些不舒服,儿子想请妈妈来过来陪陪儿媳妇,做做饭。但是因为当时的工作很忙,挣钱也不少。宋姐拒绝了儿子的要求。
九个月后,孙子出生了。亲家那边有老人要照顾,儿子在大厂工作特别忙。是儿媳打电话来,一定请她帮忙照顾孩子。宋姐说,她实在是没法拒绝,这才不得已提前退休。
刚北京的时候,宋姐也很不适应,因为她并不会带孩子。儿子以为她是过来人,有照顾婴儿的经验。但是宋姐说,其实带孩子一个年代一个理念,她的那些育儿经验早就过时了。况且年轻时作为妈妈,她也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细心人。
本来以为毫无育儿经验是带孩子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没想到却成了儿媳妇眼里的优点。“自己经验不多,也没什么底气对晚辈的育儿方式指手画脚。只能老老实实一起学。”
宋姐说,因为真的不会带孩子,儿媳妇照书养娃,她觉得也挺好。几个月吃米粉,几个月吃蛋黄,什么时候吃水果,什么时候加盐。儿媳妇信书上说的,她就信儿媳妇的。这叫科学育儿。
当然宋姐也有不理解的地方。孙子小时候感冒发烧到快四十度,她按照自己带孩子的经验就是要给孩子盖上厚被子,发发汗。但是儿子儿媳却坚持不给孙子盖被子,还给孩子洗澡散热。宋姐心里特别着急,马上就要发脾气。
宋姐的心得是,想要和儿子儿媳的育儿理念一致,孩子们看什么书,你也得跟着看。她经常翻看儿媳妇看的育儿经,确实也看到了“婴儿发热,如果散热不好,会导致昏厥甚至有生命危险”。她才知道老一辈的经验也要改一改了。最关键是,她只是奶奶,不能代替父母的责任,毕竟陪伴孙辈更长的还是父母。
在儿媳妇眼里,“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完全可以放在自己婆婆身上。婆婆不但会看她常看的育儿书,手机也用得非常熟练。一般老人使用生疏的智能机,宋姐操作流畅。这也成了她在大城市生活便利的一大原因。
之前宋姐用的是媳妇淘汰后的智能手机,后来孩子们又给她买了最新款的。儿子儿媳妇都说她智能手机学得很快,宋姐说那是因为她不想老麻烦孩子们,每次都提问,她都要认真地拿笔记本记好,然后在手机上反复实验。
宋姐学会了网上购物,有时候不用去菜市场,直接在一些app上下单。疫情期间,她还能在小区群里抢菜,抢多了还会给小区里手机使用不熟练的老人们。
她也学会了使用打车软件和手机地图。她吃过在路边拦车半天,也没有出租车的苦。她也知道,在大城市没有打车软件,不会地图导航真的是寸步难行。
因为手机用得溜,宋姐还被社区街道的工作人员邀请,给小区的老年人上了一堂手机使用的讲座。宋姐讲得明白,她知道老年人用手机的困难点在哪。这也让宋姐在社区里特别受欢迎,宋姐变得越来越自信了。
随着孙子慢慢长大,宋姐的空余时间越来越多。其实,宋姐最能体会“老漂“”一族,他们之所以难以适应新生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苦于自己没有朋友,社交圈子太小。还有的人因为自己不是当地人,而很害羞和大家说话。
宋姐说,她刚来的时候,也有这个顾虑。后来她发现,老年人好像比年轻人更渴望交流,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宋姐说,她曾经鼓起勇气和一个带孩子的老人聊天。本来宋姐以为这位老人不善言谈,没想到是对方先打开了话匣子,一打开就刹不住了。后来这位老人成了宋姐的好朋友。渐渐的,宋姐的姐妹团又有更多人加入。
孩子上学的时候,她们就去公园,去古迹。宋姐说,每天都是错峰出游。当然,想要生活丰富,老年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爱好。宋姐最爱跳舞,广场舞,交际舞,她都喜欢。她最喜欢北京的地方就是,总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宋姐的另外一个好朋友,就是因为跳舞相识的。宋姐说,北京这地方真是卧虎藏龙。跳广场舞的时候,她一眼就发现一个老姐姐的舞姿不一般,熟悉之后,宋姐知道人家是解放军艺术学院退休来的专业舞蹈演员。
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宋姐还参加了很多社区的活动。最隆重的一次,还去了人民大会堂表演。
宋姐早就习惯了在北京的生活,她说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能在北京找到自己的舞台。这也是托了儿孙的福。
对于李建华来说,“老漂”没有老肖那么难过,也没有宋姐那么潇洒。
给女儿带孩子有很多复杂的情感掺杂在一起,不是一下子能说清楚的。
其实在女儿和女婿最早的规划里,两人是准备独立养育孩子的,两个人也曾经夸下海口,谁生谁带,不能把育儿的事儿转移到老一辈身上。
女儿怀孕后,女婿早早钻研带娃妙招,女儿也读了很多育儿书。就连如何换尿片、多久喂一次奶、判断孩子冷热等实操问题,俩人都预演了好多遍,好像一切育儿问题都已经了然于胸。
当初李建华是支持女儿女婿自己照顾孩子的。她和女儿说,自己上了一辈子班,终于退休了,也想好好享受一下生活,为自己活一把。
但其实李建华早就为带孙辈做好了万全准备。她知道养育孩子的辛苦。年轻时候,丈夫在外地工作,母亲帮助弟弟带孩子,婆婆年事已高,李建华一个人把女儿带大。李建华到现在都怪自己没有现在的妈妈们有育儿经验,没把孩子带好,小时候孩子老生病,大半夜发烧,她一个人抱着孩子去医院,经常是孩子大哭,她也一边哄孩子一边流眼泪。
作为过来人,李建华知道带孩子没有女儿想象的那么轻松。
女儿的月子度过得很顺利,她和亲家婆婆都来照顾,还有一个24小时负责抱孩子的月嫂。然而照顾孩子最困难的,就是出了月子之后。
李建华的女儿小张说,现实确实给她上了一课又一课。孩子是天使,也是恶魔,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别看孩子小,精神头不少,最喜欢深夜开嗓大哭。你要猜测她是不舒服还是饿了。好不容易哄好了孩子,水池里还攒了一堆的碗筷必须刷,客厅一地玩具没法下脚……经常是她哄孩子,老公收拾家务,两个人忙得脚打后脑勺,这还是在白天雇佣了阿姨的情况下。
因为睡眠不足,她和老公抱怨,好几次在开会时被抓包打瞌睡。丈夫说他也很苦,哪天下班后不是一下班就冲出办公室,在领导面前成了现眼包。生活的无可奈何,让小张把求救电话打回了老家。
刚接到电话,李建华二话没说拎着大包小包正式进城入住这个小家。
老妈来了,这其中的好处不言而喻。小张说,有了妈妈的加持,生活一下子轻松了。再也不用每天着急下班,加个班也毫无压力。不管多晚回家都又现成饭吃。周末时间还能撇下孩子,和老公过一过二人世界。
但是小张也感觉到,自己的小家似乎完全由李建华女士掌舵了。
李建华说,他们小夫妻就应该把主要精力就应该放在工作上。家里面的事情,不用他们操心。不仅给女儿女婿安排得明明白白,李建华还给亲家公亲家母也安排了“任务”。
李建华退休前是语文教师。孙女的学习都是她一手抓。她说她的方式都是寓教于乐,和孩子玩的空隙就让孩子背会了很多古诗。孩子刚会握笔,她就教外孙女写字了。
亲家公退休前,是当地有名的高中数学老师。轮流带孩子的时候,李建华让爷爷务必给孙女开始数学启蒙。
女儿有时候和她争论,用不着教这么早。但是事实是,已经上小学三年级的小外孙女,是班里成绩数一数二的孩子。
孙辈的成长,她出过力,这让李建华很有成就感。
在李建华看来,大部分老漂族都是带着使命感在儿女家生活的。他们想让自己有用,年轻时候养大照顾子女,老了以后照顾孙辈,这在老人看来是一种成功。
李建华知道,养儿防老在当下的语境已经是非常落后的词。但是事实上是,女儿女婿都是独生子女,将来双方老人的养老重担都落在他们肩上,现在都要尽全力帮衬这个小家,是在帮孩子,也是在帮自己。
前几个月,李建华生病做了一个小手术。期间挂号看病都是女儿女婿跑前跑后,住院的时候,小孙女还来探望过她。李建华觉得,她收获了两代人的支持。如果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她得到了很多情绪价值。
女儿小张说,她曾经羡慕西方子女和父母关系,那么的自由和互不干涉。但是自由的代价是,西方孩子在遇到人生困境时,得到的似乎只有父母说出的轻飘飘的“我爱你”。不论主动还是被动,中国很多子女都得到了父母的很多援助,有金钱也有感情。这也让中国的父母和子女牢牢捆绑。
小张想到自己,有一天女儿也会长大,如果女儿将来结婚生子,她也是姥姥。她也会如此深度地参与到女儿的生活里,把代际之间的照料和反哺也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把中国的孝道文化和隔代抚养文化混合在一起吗?
小张觉得,也许很难了。那“老漂”现象会在她这一代终结吗?“或许吧?”小张并不坚定地说。
22 / Jul / 2024
监制:视觉志
编辑:理想
微博:视觉志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来微博找小视玩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