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会时最招人烦的动作,它排第一
点击上方蓝字 Knowyourself > 右上角 ··· > 设为星标 ⭐️
你讨厌朋友、伴侣跟你在一起时,总是玩手机吗?
即使不去翻阅研究和调查,相信我们都会同意,玩手机是一个容易损害关系质量和满意度的行为。
但另一方面,我们常常会在一些时刻,跟身边人不约而同陷入沉默、玩起了手机,而这些时刻不会带来任何负面感受,反而让人感到轻松和愉悦。
你会发现,有时候,「允许各自玩手机」又会成为一段关系加分的原因。
所以,玩手机这件事情其实蛮复杂的。啥时候可以玩手机?啥时候不该玩手机?
不久前,我们针对这个问题向读者发起了征集,并收回了200 多份回答。
相信这些答案会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参考。
Chapter 1
啥时候不能玩手机?
在进行「主题性活动」时
我劝你别玩手机
在我们发起的征集中,我们设置了一个问题:「在哪些场合下,你觉得玩手机是最不可接受的」。
得到的答案是 ——
占比最高的是
「观影观展」、「就餐喝酒」和「聚会」
在收到的留言里,也以吐槽这类场景的居多 ——
有次邀请男朋友在家里共同欣赏一部电影《花束般的恋爱》,他对内容和题材不感兴趣,就一边看电影, 一边玩手机。而我喜欢边看边讨论,让我觉得没有高质量陪伴和被尊重,当时很生气。
@ Lydia
朋友在一起吃饭的时候直接把手机架起来看起了电视剧,感觉我们其他人与她无关。
@🍃
朋友们约出来喝东西,但是中间有5-10分钟大家都沉默玩手机。这件事是会传染的,无论你想不想聊天,当几人中的任意两人开始刷手机,你就会变得没那么想讲话,甚至也开始低头刷起手机,直到最后大家都拿起手机。当然,只要有一个人打破局面放下手机同时开启话题(哪怕是说一个无聊的新闻),聊天还是可以继续。但如果玩手机超过10分钟,就意味着没有人重视这场见面。这才是最令人郁闷的。
@丸
终于攒够信任和热情想和朋友说一件事,眉飞色舞坦诚相待期待回应的时候,对方在玩手机,呵呵。
@nehsiac
朋友约出来见面聊天,对方却不停看手机。拜托,真的这么忙的话何必约出来?
@昆崙
「喝酒吃饭」、「观看电影和展览」、「聚会」,这三个场景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它们都属于「主题性活动」。从字面上就不难理解,这种场景一般都是有核心主题的场景,这个主题有可能是关于情感沟通和交流,也有可能是关于某个更为聚焦的话题、文艺作品等。
主题性活动一般自带强烈的社交属性。当人们参与或组织起这样的场景来时,往往都会带着沟通和交流的预期而来,这种沟通可能是当下的 —— 比如吃饭喝酒或者聚会时,会期待在过程中聊天、说话。
在观影看展场景下,这种沟通的可能是事后的。也就是说,我们会期待对方认真看完这些东西,然后我们一起来聊聊。
观影看展除了有沟通预期以外,它比其他两个场景更特别,当对方主动邀请你一起看某部电影/某场展览时,这其实是一次自我披露 —— 披露自己的趣味审美,同时也是一次自我空间的让渡 —— 我本来可以自己看、或者和其他人看,但我邀请了你和我一起。
这种场合往往会被当成是「精神层面是否一致」的试金石。
显然,人们最无法容忍的,就是在主题性活动中,自己的社交期待与他人不一致、或者说干脆被违背了。
当我们今天是由于一个明确的预期或主题相聚在一起时,我们希望在座的每一位不仅肉身在场,精神也是在场的。
很多研究已经确证了在这种场合玩手机,会损害关系。2014年美国一所大学就曾做过实验,研究人员召集了68对相识的人,让ta们进行聚会,并设置条件诱使人玩手机,再进行观察。[1]
观察发现,个体对这次聚会质量的评价,会显著地因为对方玩手机而变差。
其实,除了这些「主题性活动」中大家会明显期待旁人的「精神在场」以外,还有一些特定的场景,大家也会有相似的期待,也会特别无法容忍身边人在此时玩手机 ——
- 自己开车,身边人坐副驾一直玩手机
我们去自驾,开车要6个小时,我朋友坐在副驾驶一直玩王者荣耀,玩累了就睡觉,是一句话不跟我说,我跟他说话他还很敷衍,我当时就后悔来这趟了。
@建业
去外地我开车,她一直在和暧昧对象在手机里聊天,后来直接打电话了,我觉得我像个滴滴司机。
@ly
「坐副驾驶的人有义务陪开车的人聊天、提神」在部分人眼里,是不成文的乘车礼仪。当然,也许不是所有人都认可、或者知道这件事,需不需要真的教条式地遵守它,其实也不一定。
然而,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旁边人玩手机,会让开车的人有不好的体验。
学者Paulus Kaufmann曾提出一个名为「使用人」的概念。在其论述中,「使用人」涉及三个条件:互动、互动目标不涉及被使用者本身、使用者相信被使用者有助于实现目标。[2]
这个概念可以精准地嵌套在开车的场景中:司机和乘客确实都在车上、共同去往一个地方,这是「互动」;但这种互动和司机本人无关,因为乘客并没有回应司机、关心司机;而乘客很放心地玩手机,因为ta知道自己最终会抵达目的地。
这样一来,司机感觉自己仅仅是一个驾驶工具,而不是一个被尊重的个体,这就可能构成了一种「使用人」的情况。
- 性行为以后,一直玩手机
和暧昧对象滚床单...我以为早上起来之后会卿卿我我,这个傻逼一直在刷手机...瞬间被恶心到了
@Rh
事后,他穿上裤子,坐起来,就一直玩手机,我让他当晚就走人
@kkkk
其实,性行为后玩手机本质上和开车时坐旁边一直玩手机有点像 —— 都是忽略了情感的交流,让对方感觉自己像个工具人。只不过,开车的工具人起的是道路运输的作用,性爱的工具人起的是泄欲的作用。
另一方面,研究发现,在性活动之后,个体的催产素会增加[3]。催产素的释放增强了个体的情感联系需求和依赖感。
而且,人们通过性高潮达到性满足时,会体验到一种直接的紧密感,在这一刻你不再是一个人,而是「我们」。[4]
因此,如果对方在此刻玩手机,这无疑会造成心理落差,甚至开始怀疑这段感情。
假如上述场景里
对方还是你的恋人
玩手机就更是火上浇油
我们还在调查中设置了「谁玩手机你最无法忍受」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是 ——
占比最高的是
「恋人」和「暧昧对象」
很明显,如果在刚才提到的「主题性活动」里,你还是作为一名恋人在玩手机的话,就很难怪对方爆炸了。
事实上,如果是恋人,甚至不需要在「主题性活动」中,在其他很多场景里,顾着玩手机也是不被接受的 ——
异地恋即将又要分开,在送我回程的大巴上,他却全程在编辑秀恩爱的朋友圈,我觉得很失落。
@雲翳
当和男朋友聊一些自己心里话时,他在看手机,就觉得非常不重视,很生气。
@Sukie
两个人单独相处时,我在说话另一个人一直低头刷短视频,回复敷衍。真的很想用他的脑壳碎了他的手机屏幕。
@王大力
为什么比起其他关系,人们尤其难以接受恋人和自己在一块儿时玩手机呢?
研究者Robert W. Fuhrman等人曾经做过一项研究,主题是人对于异性朋友、同性朋友和恋人的行为期望。[5]
结果发现,人们对恋人的行为期望是最高的,研究文献还特别指出,人们对浪漫伴侣的情感亲密行为的期望,总是高于对朋友(包括跨性别和同性别朋友)的期望。情感亲密的行为包括情感支持、开放、真实,和连接。
人们之所以会在恋爱关系里更注重情感交流的深度和质量,其原因首先与传统的亲密关系脚本有关,文艺作品、现实生活以及旁人的规训,都赋予了人对关系的认知和期待。
除此之外,处于恋爱中的恋人,其关系仍处于主动选择、需要相互维持的阶段,并无任何血缘或契约维持,这要求恋爱双方投注更多精力。
而使用手机在共同在场的互动中,创造了一种身体在场但精神不在场的情况。这种面对面的互动被认为是「缺席的存在」或「一起独处」,会降低对话的体验质量,进而破坏关系满意度。[6]
可以说,恋爱关系本身就是空中楼阁,所以双方必须付出更大的力气,才能让这关系不坍塌、并逐渐建筑地基。
Chapter 2
啥时候可以玩手机?
跟家人和朋友在一起时,
可以相对放心地玩手机
除了问谁玩手机最受不了之外,我们也问了,谁玩手机你最无所谓,得出的答案是 ——
占比最高的是
「家人」和「朋友」
我和我最好的朋友认识十几年了,确实感觉把所有的天都聊完了,我们现在见面更像是两个人约出来一起发呆摆烂,感觉只要对方在就好了,我觉得蛮好的。
@阿斯顿
和爸妈在一起,我从未思考过他们玩手机是否有问题这件事....
@噗噗
我觉得,亲情是能容纳最多「社交雷区」的关系。我和妈妈对彼此玩手机唯一的顾虑都是:别玩坏了眼睛。
@文ii
朋友关系和家人关系,相比起已婚伴侣或恋人来说,比较显著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关系预期。
你很难说出你希望和你的朋友变成怎么样的朋友,也很难说想和家人处成什么样的关系。
我们似乎很少讨论这个,不像恋人有许多关于「深度交流」、「亲密连接」、「甜蜜无间」等大众普遍追求的标准,朋友和家人,似乎只要稳定地存在和陪伴、并各自独立,就足够了。
而且,恋人总有一根「分手」的弦,朋友则通常不会时刻思考着「绝交」这件事,家人也很难真的断绝关系。所以,相比起来,朋友关系与家人关系,更稳定,有着相对坚厚、甚至是无意识的信任。
有心理学家认为,无论是父母或是部分的已婚伴侣,互动都更注重日常生活的共享和习惯的维持,而不是持续的情感投入。而且,婚姻存在契约关系,父母则是天然的血缘维系,这些事情都像某种框架,让这段关系显得更坚固一些。
在坚固的关系中,人们容易对瑕疵稍显宽容,又或者说,是麻木了。
正在移动中或没事干时
可以玩玩手机
同样地,我们也调查了在哪些场景玩手机,大家觉得最无所谓,结果是 ——
占比最高的是
「在家无所事事中」和「交通途中」
跟对象在家很累的时候,各自在一个角落玩手机。
@Joy
逛街、排队或者游玩累了,休息的时候,只是放松一下疲劳奔波的身心,小伙伴可以随意一些,没必要强行交流。
@雨青筱苔
和爱人吃过晚饭,依偎着坐在沙发上,电视开着但仅仅作为BGM,两人都各自刷手机,偶尔给对方分享一个刷到的搞笑视频,挺好,很真实,很自在
@Cindy
一起坐公交、地铁等交通出行过程中;逛街中途我去试衣间试衣服;晚上睡觉前,如果没有约好要一起做什么事情的话,各自玩手机也是一件挺好的事情。
@小梨小梨
和朋友一起等车等飞机的时候,就是也没什么可聊的或者大家都有点累了。还有聚会聚到后面有时会进入一个“贤者时刻”,关系很好的家人朋友在一个房间里一起玩手机,虽然不说话也很放松。
@Estella
被允许玩手机的时刻,通常有这么两个特点 ——
- 通常是比较疲惫的时刻
我们可以看见,在留言里,出现得比较多的词,就是「累」。无论是下班回家还是旅行来回途中,这些通常都是身心比较疲惫的时刻。
在这些时刻,我们要么是体力消耗过大,又或者已经认知过载 —— 一天下来已经接收了很多信息、说了很多话、或者思考了一整天之类的,我们确实需要让大脑清空一下,做一些完全不用动脑子的事情。
另一种情况是,此时我们正在经历心理资源枯竭,原因可能是一天里做很多决策,也可能是面临着一些压力、经历了许多情绪上的起伏,无论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此刻需要让自己内心休息。
清空大脑、让内心休息、提高心理效能的方式,不一定是玩手机,也可以是发呆、去运动、去做饭之类的。但在现实生活里,如果你恰好手边就是有一台手机,你想玩一玩,这也确实是合理的。
而生活中有些矛盾,来源于两个人对疲惫的感知不一致。也许一个人很累了,但另一个人却没有。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发生在某个人下班只想发呆、玩手机,而另一个人在家等了一天期待着能有亲密交流和互动时。
这时候,就需要大家多沟通一下,相互了解彼此的感受。虽然累了,但说多两句,分享今天自己经历了什么、此刻的感受是什么,应该还是不会花费太多力气。
- 通常是偶然出现、没有主题性的时刻
除了「疲惫」以外,被允许的时刻的另一特点,是「偶然而无主题」,也许是某个地方需要排队、或者需要坐车去某个地方、又或是饭后大家坐在沙发上。
允许在这些时刻玩手机,本质上,是我们允许生活中会出现无意义的时刻。
这是一种对真实生活的接纳,生活不会时刻都呈现理想中高情感浓度、高价值的样子,也会有许多很多看起来比较没价值、比较匮乏的空隙。
接纳这些空隙存在,意味着一个人拥有了「真实感」,不那么追求不切实际的「理想状态」,这对自己和对身边人,都是一种解放。
有人还会因为这些时刻被允许玩手机,而感到愉悦,其实也很好理解。前文提到,在更稳固、更坚定、信任感更强的关系里,人更可能允许身边人玩手机。反过来看,当自己被允许放松地玩手机时,相当于是收获了一次确认 —— 我们的关系,已经到达这个地步了。
ENDING
总的来看,如果身边人是自己在乎的人,那么玩手机有点像是关系的进一步确认 ——
如果我很在意你玩手机,这或许意味着我对我们的关系与相处还有更多的期待,我仍期望我们能进行更亲密、更聚焦的互动与相处;
如果我们可以允许对方玩手机并觉得很放松,这则可能意味着,我们的关系已经有了比较坚固的信任根基,用时髦的话来讲,就是到了 Next Level 了。
你和你在乎的人,目前更多处于什么状态呢?转发 给ta,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如果以上你也有同感,或者你有更多的看法,也欢迎 转发,一起来讨论和表达你的观点啦。
今日互动
你最讨厌身边人在什么时候玩手机?
你会怎么提醒ta们?
References:
本文关键词:玩手机、社交、亲密关系
欢迎大家在 KY 账号内搜索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没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
作者 / 卢舫
描写阵风
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监制 / Emma
编辑 / KY主创们
我们同时提供以下服务
欢迎搜索FB公众号关注,下载知我心理或月食APP
点点 在看,不做低头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