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C的人生也是值得一过的
注视是有温度的。总有人自嘲是世界的NPC,不被关注,只是主角团的背景板。但其实,有时仅仅是来自陌生人的一次关注、一句肯定,就足以消融这种虚无和焦虑。
普通人也可以鲜艳地活。我们在小红书上,找到了几个被折叠又重新打开人生的故事。一个温暖的网络社区,就像一道赛博回音壁,相互凝视和守望的人们,确认了彼此的人生价值。
就算普通人也会发光呀
带着家人的合影登上春晚,是叶巨能骄傲一辈子的事。
98年出生的他是个摄影发烧友,没受过什么专业训练。3年前,他偶然把一篇理光相机使用攻略发在小红书上,没想到竟然获得了30万的浏览量。
他被震惊到,便想多分享些内容。然而,他在摄影圈没有人脉,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模特。
他便把镜头对准了自己的家人。
前几年,叶巨的父亲大病一场,衰老了很多。父亲节那天,他特意给父亲拍了一组搞怪的照片。一只螳螂爬到脸上,受到惊吓的父亲大张着嘴巴,眼睛都瞪直了。照片里的父亲戴着粉色、绿色的帽子,穿着大红大蓝的衣服,笑得肆无忌惮。拍完后,父亲一边说“你拍的什么东西,怪里怪气的以后再也不和你拍了”,一边转头把照片偷偷保存了。“就像他对我们的爱一样,只是嘴上不说。”
图 | 叶巨镜头里的父亲
这些照片引发了许多网友的感慨:叶巨的照片提醒了大家,羞于表达的中国家庭需要一个沟通的契机和通道,而给家人拍照就是爱的另类表达。
叶巨笔记下的评论区,因此成为年轻人分享家庭照片和家庭关系的树洞。有的网友晒出自己身穿戏服、精神抖擞的外公,有的网友称买了第一台相机就给妈妈拍了好看的汉服照。也有人发不出照片,说和家人关系不好,即便想拍照记录也羞于面对。
图 | 叶巨的小红书评论区
2023年8月,叶巨偶然在网上看到了一位罹患白化病的少年。
普通人也可以闪闪发光——叶巨冒出灵感。他尝试着发出邀请,对方爽快地答应了。
少年告诉叶巨,此前的拍摄经历里,摄影师往往会为他佩戴翅膀,或通过后期处理在相片中加入翅膀的元素,把他塑造成天使。
叶巨觉得没有必要。一个普通人不是非得成为天使、明星或者网红之类超越“平凡”的存在,才能散发出光芒。因此,他在拍摄当天,只准备了白色针织衫和一条蓝色的格子裤。
拍摄前,他花了时间去了解白化病。知道白化病病人畏光,叶巨安抚对方:别怕,我们不在外面拍。对方领了他的好意,却说不怕,甚至可以挑战自己,在阳光下拍照。
镜头里,少年抬头迎向阳光,眼泪不由自主流了下来。叶巨旋即按下快门,捕捉到了这个凝结着人物勇气和决心的时刻,少年雪白的眉睫和浅色的瞳孔剔透非凡。
图 | 叶巨拍摄的作品
影像是会说话的,即使没有翅膀的元素,依然有很多网友留言,像是看到了一位天使。“简直能呼吸到那种美。”
这套照片,成为“闪闪发光的你们”系列人像影集中的经典。
一度,各界名流拍摄的一系列大片,以穿梭在人潮中为灵感。在人潮中,明星的面庞冷峻清晰,而作为衬托的普通人身影模糊,作为时尚大片的背景、点缀存在。
与之相反,在叶巨的相片中,普通人的形象总是清晰而深刻地出现,建构起美的含义。在如今年轻人调侃自己活得像个NPC的时代,叶巨的创作像是一句箴言,提醒着因普通而自嘲的年轻人:没有一个人,理所应当被当做这个世界的背景板。而在小红书,人们跟随叶巨的镜头,为每一个普通人身上的光芒而感动、欢呼。
被打捞的一种可能
大理洋人街门口的小摊贩都知道,撤离的时候,别忘了帮阿奶张萍收拾东西。她上了年纪,视力也不好,戴着厚重的近视眼镜,摊位上摆满了自己钩的编织饰品,衰微的身体收拾起东西来没年轻人利落。有人搭把手,会方便很多。
这是一群普通人身上普普通通的生活。每天,他们汇入人潮之中,并不起眼,嬉笑怒骂无人凝视,但对于他们自己来说却别有滋味。
一头花白麻花辫的张萍更为特殊。“大理漂”的生活对她来说是治疗病痛的药。
2014年,张萍被确诊为直肠癌中晚期,开始了饱受摧残的治疗过程。手术前,医生告诉她说,可能保不住肛门,那就得人工造瘘。幸运的是,手术很成功,她避免了余生都挂着粪袋生活的痛苦。但后续跟进的6次化疗,严重透支了她的健康,体重只剩下70斤,头发也脱落殆尽。一度,张萍无法进食,也难以入睡。
一个治疗期结束,是继续住院,还是回家养着?原本乐观开朗的张萍,当时才50岁出头,很难接受自己在疾病侵蚀下日渐衰微的模样。她决定离开医院,做点自己开心的事,到外地去走一走,看看世界。
儿子刘浩明(化名)是个背包客,徒步走过国内很多地方。他盘算了一下,云南大理是个休养的好地方,空气好、日照充足,自己还可以开家客栈糊口。于是,一家人便集体搬离了老家湖南耒阳。
定居大理后,为了打发时间,张萍开始做些钩花编织的小物件,送给来儿子客栈住宿的客人。这是她从13岁起就学会的手艺。渐渐地,张萍和她的针织成了客栈的“活招牌”。后来身体转好,在刘浩明建议下,张萍在大理街头摆起了摊位。
因癌症纠缠而日渐暗哑的生活,在大理的阳光下重新生发出枝丫。随着体内的化疗药物代谢殆尽,张萍头上又长出了花白的发丝。她蓄起长发,学着母亲年轻时的模样梳成细细的麻花辫。出发去集市时,骑上电动车,油门一拧,一路上两根花白的小辫子迎着风摆来摆去。
图 | 张萍在编织中
随后,阿奶陆续出现在很多人的照片里。她编织的帽子、马甲,各类娃娃,被很多时髦的女孩当做饰品,戴着去各地打卡拍照,而后自发在小红书上发布买家秀。
在儿子儿媳的建议下,62岁的张萍开设了自己的小红书账号,就叫“开心阿奶编织”。这个账号,成了远方的年轻人和阿奶互动的桥梁。评论区里总是排满了询问张萍当天是否出摊的留言。
“我在奶奶家买了一顶帽子,超级好看。”“真的太美了太美了。我也去了奶奶的摊位。真的好喜欢。”
在张萍的主页,年轻人总是留言并不吝啬于向往来的陌生人“安利”张萍的作品。时常有人在摊位购买了张萍的作品,又特地回到她账号下留言买了什么物件,再夸上几句“太美了”。
虽然对网络还不太熟悉,但张萍也知道,远方有很多年轻人看见了她,喜欢她的作品,也支持她、欣赏她。每次有粉丝找到集市的摊位,要合影,给手工作品拍照,她都一一配合,有人买了东西,张萍都会说一句“谢谢你喜欢我的东西呀”。
每每看见年轻人戴上她编织的帽子或耳环,对着手机自拍,是让她心里荡漾甜蜜的时刻。
图 | “自来水”粉丝们帮阿奶宣传她的手工编织作品
被年轻人关注和喜爱这件事,触动、鼓舞着张萍。她性格内敛,很少去说因为被关注而开心、激动之类的话。但是,为了这些喜爱她手艺的年轻人,张萍开始学着上网,去学习新的流行趋势。年轻人喜欢看什么,当下什么款式流行?她开始“进修”,编织出更加时尚的花样。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张萍接触了更为广阔的外部世界,还学会了自己拍照、发小红书。
如今,在云南大理,阿奶的摊位仍然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有的孩子内敛,不好意思跟阿奶打招呼,只是默默地挑选阿奶的新作品。也有的孩子活泼张扬,不仅热情地打招呼,大方坦承是慕名而来,还会开心地和阿奶合照,充满好奇地试戴阿奶做的各种饰品,还要在摊位前自拍,打卡。
图 | 开心阿奶的编织摊
最近的一次复查,身体各项指标都正常。
这个热热闹闹的人间,成功地把阿奶打捞了回来。
填埋垃圾的荒野,只是珍珠蒙尘
47岁的叶琴阿姨还不会熟练地说普通话,总是带着浓重的方言口音。
她是浙江安吉夏阳村小杭坑人。过去,她的生活主要围绕家务和毛竹展开。夏天,凌晨三点就要起来奔往竹山去。冬天虽然天亮得晚些,五点也要出门干活了。毛竹运输,时间就是钱,叶阿姨和丈夫就靠着人力把毛竹一根根地背上三轮车,一车必须在四个小时内搬完。忙完一天,腰板都直不起来。
如今,叶琴从没想过自己能跨界接触互联网,成了小红书乡村文旅公益项目的一名员工。现在,叶阿姨每天也习惯给自己做上一杯香浓的咖啡,开启新的一天。她在小红书公益的工作不用写文档,而是研究生活方式——利用家乡在地的食材做面点。
2021年,小红书公益团队来到安吉小杭坑,与村集体合作开办了乡村文旅社会型企业小杭坑生态营地。叶琴通过面试和培训成了营地餐饮部的主厨助理。很难想象,她如今的一大工作是做手冲咖啡。以前,她对咖啡的所有了解来自雀巢的电视广告,不知道咖啡师还需要学习手冲、拉花。最难的就是拉花,一开始她怎么都学不会,又心疼那些牺牲于她练手之下的咖啡液和牛奶。后来,咖啡师跟她说,可以用酱油和洗洁精代替咖啡和奶泡练习拉花。那之后,她天天得空就躲起来偷偷练,当她第一次拉出一片漂亮的“叶子”时,开心坏了。
真正让她感到开心的事,是觉得自己也变年轻了。来小杭坑露营的年轻人,会把她做的餐品拍成好看的照片发到小红书,她也跟着学拍照,用滤镜修图。前阵子,《一起露营吧》来小杭坑录制节目,陈伟霆、尹正这些明星也在,叶阿姨和年轻的粉丝们一样去合了影,还要到了签名,“追星这种事,对我们来讲都是很遥远的,没想到现在也能梦想成真了。”
图 | 叶琴在小杭坑制作咖啡
在浙皖交界绵延的山谷之中,小杭坑是夏阳村外的一片天然台地,鲜有人至。和众多偏僻的村落一样,村里400多户人家,留守的多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用村支书鲍鑫的话说,是一处“落后的空巢老人村”。
村支书鲍鑫原本是上海上市公司的高管,回村上任后,烧的头把火就是搞卫生。小杭坑深藏大山,风景秀丽,平时能引来一些自驾族,可由于村里都是老人,不懂运营,收益没带来多少,环境却毁得厉害。村支书带着村民花了3个月时间,清理出53卡车垃圾、7车酒瓶子、填埋了40多处火堆痕迹。
改变始于一场意外的相遇。
小红书公益部的左左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到小杭坑的情景:从上海驱车到安吉,又走了半个小时没信号、没路灯的山路,才到这个藏在山坳里的小山村。当时,小红书计划发挥平台擅长的线上种草、线下引流的模式,开展和乡村合作,帮助乡村地区实现振兴。急需被外界“看见”的小杭坑,因此走入了小红书公益部的视野。
小红书公益和鲍书记一拍即合,希望开展一次乡村建设实验,用年轻人喜爱的生活方式链接城市与乡村,让小杭坑成为小红书上最流行的户外、自然生活方式的落脚点。起初,村民们不相信这群陌生人能帮忙开发小杭坑,还有老人直接对左左说:村子不欢迎您。
为了推进项目,左左和村支书决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给全村人介绍乡村公益项目的设想,怕大伙儿不愿来开大会,承诺村民只要参会就能免费领一个保温饭盒。村民熙熙攘攘地来了,很多老人第一次听说,原来小红书不是书,而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一个大叔在现场说:“虽然看不懂为什么年轻人愿意来村子草坪搭帐篷,但每天看着这群大城市年轻人在村里忙了几个月……要不咱就试试吧。”
图 | 小红书公益团队与小杭坑营地村民
事实上,作为一个走过了11年、关注普通人的社区,小红书每天都在发生温暖的普通人的故事。8月2日,在11周年的司庆日上,小红书组织了一场面向3000多名员工的内部拍卖会。叶巨的专属大片拍摄、阿奶的手工钩针帽和小杭坑的露营体验,都成为了特殊的拍品。阿奶的作品受到追捧,落槌价超越售价10倍。拍卖募集的善款,将捐献给云南山区的小朋友作为“去远方”的游学基金。
- END-
往期回顾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