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独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这个,谁爽谁知道
点击上方蓝字 KnowYourself > 右上角 ··· > 设为星标 ⭐️
晚上好!
在开始之前,先做一个调查:
之所以做这样一个小调查,是因为前不久我关注到这样一组数据:
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我国的一人户(one-person household)家庭数量超过1.25亿,达到总家庭数量的四分之一。
并且可能与许多人想象的不同,在这1.25亿「独居」人口中,老年人并非核心群体,20-59岁的人口占比超过63%。预计到2030年也就是6年后,仅20-39岁的独居青年将增加到约7000万。
图片来源:澎湃号&复数实验室
除去跨地区流动就业等人口迁移因素,晚婚、单身主义等独立思潮背后,与父母辈之间巨大的代际观念差异,被认为是推动独居青年不断增长的关键因素。
所以,「独居」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对千万年轻人来说,真实的独居生活到底香不香、值得追求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唠唠吧。
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独居
因为实在太香啦
尽管开头我们提到,年轻人独居最初主要是为了避免与父母产生摩擦,逃离催婚、催生的日常噩梦。但实际上,越来越多年轻人爱上一个人生活,是因为体验到了实打实的好处。
具体来看:
01 一个人住,生活品质更高
此前风靡一时的「房子是租来的,生活不是」,抛开消费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的渲染不谈,的确是许多青年的独居写照。
在 ta 们的观念里,一个人居住,意味着有更大的空间按照自己的需求自由自在地生活,而不用因为顾忌同住人的感受,委曲求全地将就。
图片来源:小红书(左右滑动查看)
02 一个人住,社交生活反而更充实
独居带给人的漂泊感与边缘感,在一定程度上,恰恰是一种反向推动力,激励人们更主动地去发展社交,获取陪伴。
相关研究发现,独居者参加团体活动的频率,比与他人一起生活的人更高兴[1]。
图片来源:电影《孤独的阿曼达》
03 一个人住甚至缓解了代际冲突
独居生活也被证明,并不会影响年轻人与家人的联系,反倒能加深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连结。
一方面,远距离可以规避不同代际的差异和矛盾;另一方面,我们仍然可以在网上及时、灵活地互相联系,可以更有效地维护和推进关系。
图片来源:电视剧《恩珠的房间》
总而言之,一个人住是一种令人无比享受的生活状态,还代表了一段宝贵的向内求索、充满自洽的人生经历。与独居的自由比起来,即便偶感孤独也是享受。
而这份独特的自由感,还主要源自于,在步入成年的关键时期里,年轻人们通过独居的方式实现了与原生家庭真正的分离,获得了作为独立成年人在经济和精神上对自己人生负责的双重掌控感。
图片来源:电影《在京都小住》
更重要的是,通过独居
你会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并尝试为自己负责
与此同时,一个容易被广泛忽视的现象在于,许多年轻人事实上还在独居的过程中,完成了从“半自治(semi-autonomy)”到“自治(autonomy)”的重要转变。
在心理学的定义里,自治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我们能够觉察到,是自我真实的意愿和价值观在驱使自己决策和行动,自己也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2]。
通俗的说,就是自己为自己的行为买单:能够自己进行决策,并且自己为结果负责。
18岁前,大多数人都和父母一起生活。大学期间也是一部分时间在校、一部分时间回家。心理学家将这个阶段称为“半自治”状态,也就是说:人们承担了一部分独立生活的责任,同时,把另一些责任留给了父母和其它成年人。直到离开学校独自生活后,需要完成向“成年人”的转变,即达到完全“自治”。
更具体地讲,完全的自治状态通常包含以下三方面的特质:
01
与(真实的)自我保持一致
(Self-Congruence)
当一个人处在自治下时,ta的所作所为,与内心真实的需求和意愿是一致的;ta不会一味根据外部标准或他人的眼光过自己的生活 。
举个例子:一个人住,你将拥有大把的时间去探索自己独自生活会是怎样的状态,同时也有机会去想一想,如果以后遇到了彼此喜欢的人,有没有可能接受这个人闯入你现在的生活。
而当你日后面临诸如:选择怎样恋爱、是否结婚这类问题时,以上独居期间的思考,都可能为你提供来自内心深处的回应(相当于你早就有了底气十足的参考答案)。那时,你对于情感的选择将不再来自于外界的捆绑,而是你亲身的体悟。
图片来源:纪录片《孤岛之歌》
02
拥有掌控感和效能感
(Control & Efficacy)
能够自治的人相信并且感受得到,生活可以由自己掌控,也相信只要自己行动起来,就能有效地推动目标的实现。
放到独居生活里,很常见的一个对比是,当一个人租房住被房东通知要卖房子,临时得搬家:
能够自治的、拥有掌控感的人,会快速采取应对办法一边和房东积极协商,争取合适的退房日期,另一边发动中介、周围的朋友,通过各种渠道找自己理想的新房源。
而不自治的人,常常会陷入心烦意乱,不仅和房东容易产生摩擦,工作也不能集中精力,唉声叹气地和朋友抱怨,最后在紧迫的期限内搬去一个自己不满意的新住址。
图片来源:电影《四月的长久梦》
03
开放地反思
(openly reflection)
要知道,根据自己的意愿做的选择,并不必然带来好的结果。而不好的结果恰恰是对一个人能否坚持自治的考验 [3]。
一个自治的人,对于由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无论是)正面、负面的体验,都能做到接纳,并保持全面的反思——以此更充分地探索和了解自己[4]。
好比独居时不小心租到了一个返潮的房子,自治的人会反思是哪些因素导致自己当时看房时,忽略了这个bug,以便在下一次做出更好的选择。而不自治的人会认为自己就是倒霉,一个人租房总是容易踩雷,下次还是得找有经验的朋友陪着。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自治看起来是一种围绕自我意志展开的独立状态,但真正健康的自治并不意味着:
1.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平衡考虑了那些「生活中必须要做的事」和「自己有可能做的事」之后的选择。
2.完全不参考外界的意见。而是在接受外界的影响时,进行了充分的反思,并选择接受了其中你认为是对的、好的部分。
图片来源:电影《时时刻刻》
换句话说,自治是一个灵活、开放的状态。它让我们感到,自己拥有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和空间,并让我们能够根据当下的状态,做出符合真实自我的选择。
也正因如此,只有在自治的状态下,人们才能感觉到掌控着自己的生活,并形成稳定的自我认知[5]。从而使我们确信,自己不用依附于某段关系或某个人,而是能在这个世界上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着[6]。
所以在实际生活中,自治能够有力地帮助我们更平和地回应外界的看法。
面对“催婚”、“催生”时,自治的人的反应会是:做到或做不到,都不影响我存在的价值,所以不妨听听那些催的人具体有哪些考虑,也许会有对我有意义的信息。
这种既不迎合、也不抱有敌意的态度,才是我们实现与世界和谐相处的根本底气。
图片来源:小红书
如果你正在打算一个人住
这些建议可以帮到你
虽然我们说独居给一个人走向真正的独立,创造了合适的环境。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我们真正开始选择独居,总是不可避免地碰上各种各样的问题。
以我自己为例,刚毕业那会儿一个人租房子经常跟朋友抱怨,一个人住真不容易,遇上马桶堵了、灯泡坏了、出门忘带钥匙就会很恼火自己干啥啥不行,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足够的自理能力独居。
每天下班回家也没人说话,就窝被子里刷手机、追剧,周末唯一跟活人的对话就是和外卖小哥。要是再生个病更心酸,没力气起来拿药,在床上干瞪眼,直接晕睡过去也没人知道。
直到后面经历多了,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才慢慢体验到自我独立和成长的快乐。
因此,要想更深入地通过独居来了解真实的自我需求,并在此基础上锻炼和强大自我负责的能力,掌握正确的独居打开方式非常有必要!
那具体怎么做呢?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三组建议卡片。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状态进行自查,也可以将它保存下来,作为日常生活的小指南来参考。
自我提问和自我对话
✔如果不考虑外部条件,我理想的工作/感情/生活状态是怎么样的?
✔我现在的选择,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我的预期?
✔是什么让我接受了不符合预期的部分?是我当下真实的需要、某些思维定势,还是他人的期待?
✔二十年后,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成为怎样的人?
养成积极的的生活习惯和技能
✔保持阅读习惯,例如一年看2-3本书。
✔定期储蓄,学习基本的理财知识。
✔制定健身计划,每周不少于一次锻炼身体。
✔定期整理房间,不妨按季度做必要的断舍离。
✔掌握简单的烹饪,尽可能地减少吃外卖次数。
✔发展兴趣爱好,并在生活中多多践行这件事。
把容易被忽略但重要的小事支棱起来
✔按时进行一年一度的身心体检和复查。
✔定期如每周和父母电话、视频,交流彼此近况。
✔主动维系社会支持,每周、每月线下见一见朋友。
✔积极拓展并参加集体活动,保持结识新朋友的可能性。
✔记录自己的小突破,如:我学会了拒绝别人/我今天解锁了新技能。
10 款和安全、便利相关的好物
希望这些物理的存在,能够减缓独居朋友们心理上有关安全的负担——
当心里踏实了,我们才能更放心地享受独居带来的一切美好。点击《10个让独居更有安全感的方法,实用!》阅读FeelBetter的独居好物推荐吧!
最后,我们想和大家说:
自治并不必然带来愉悦,它常常意味着我们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全部责任,不再有他人可以去作为借口。自治的过程也是复杂的,它需要我们在主动做选择的同时,有勇气直面所有可能的后果。
但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倡导自治。
因为在更长远的未来,唯有自治能推动人们的觉察和反思、去思考我们正在做的,并在这个基础上学会自我满足,拥有掌控生活的可能性 [3]。
当你敢于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也许会发现,生活也在协助你走向你希望的样子。
图片来源:电影《弗兰西斯·哈》
今日互动
你拥有独居的体验吗?
你又是否通过独居实现了更好地自治呢?
References:
本文关键词:独居、自治
欢迎大家在 KY 账号内搜索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没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
作者 / 47、七条
监制 /Emma
编辑 / KY主创们
排版/乌龙
我们同时提供以下服务
欢迎搜索FB公众号关注,下载知我心理或月食APP
点点 在看,一起享受独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