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一篇,80年代的通胀,到底改变了什么?里面提到一个观点:
人在年少时候(18-35岁)所感知到的“成就感”或者说“正反馈体验”,以及所感知到的“痛苦感”,或者说“负反馈循环”,共同构成了一个人几乎是一生的决策逻辑。因为随着随着我们大脑的逐渐成熟,我们的认识,行为方式也逐步固化,慢慢的会形成“路径依赖”。能够跳脱这个藩篱的只有极少数,能够和过往经验做切割的往往是人生中有了大机缘,或者大磨难。所以,观潮一个人少年时的经历,以及人生体验很大概率可以理解今天在这个变化时代的决策逻辑。昨天的文章有提到今天我国的政策制定者绝大多数成长于八十年代,感受过通胀所带来的恐慌和痛苦。昨天就有读者留言说:本人1993年刚好在农行某支行当副行长,当时物价每天都在涨,商店盐巴都卖光了,银行一开门都是取钱没存钱的(存款可提前支取),贷款没到期收不回,只有关门学习,客户取不上更恐慌,我们到处找钱。现在想起来都恐慌!通胀时你的工资赶不上物价上涨,感觉钱不值钱了,大家开始不存钱去囤货,商家开始囤积居奇,生产企业购进原材料不停涨价,没法签合同,生产端乱套开始停产,商品更加短缺,物价飞涨。由于物价连续上涨,大家不存还到银行取钱,银行存款发放的贷款未到期,导致银行开不了门发生挤兑。这就是1993……而这种影响现在决策的“体验”,只存在于经济领域么?并不是,在其他领域或许也有类似的事情……计划生育政策和很多人认为的不太一张,这个政策并不是一下子就一蹴而就的。建国初期,由于多年战乱后社会转入安定,政府致力于恢复战后秩序,虽然没有提出明确的生育政策。但政府文件对打胎和节育作了严格的限定,实际上执行的是不成文的鼓励人口增长政策。如1950年4月发布的《机关部队妇女干部打胎限制的办法》规定“禁止非法打胎”计划生育第一次提出,其实也是和经济有关,在三年困难时期,1957年毛泽东提出“设一个节育委员会”来“提倡节育”;“人类在生育上头完全是无政府状态,自己不能控制自己。将来要做到完全有计划的生育”。但是这个计划并没有实施,在1966年至1970年,5年间净增人口超过1亿。直到1970年,才开始有了具体的动作。1970年6月,周恩来指出:“计划生育属于国家计划问题,不是卫生问题,而是计划问题。你连人口增加都计划不了,还搞什么国家计划!”自此,人口计划便正式纳入第四个五年计划中。不过前面都还是提倡,宣传“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说法。而到了1980年,政策执行开始严肃认真起来。1980年9月,国务院宣布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正式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试行)》。指出:“在今后二三十年内,必须在人口问题上采取一个坚决的措施,就是除了在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地区以外,要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以便把人口增长率尽快控制住,争取全国总人口在本世纪末不超过十二亿。”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里面提到:中央要求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特别是各级干部,一定要关心国家前途,对人民的利益负责,对子孙后代的幸福负责,透彻了解这件大事的意义和必要性,以身作则。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克服自己头脑中的封建思想,去掉没有生育男孩子就不能传宗接代的错误观念。从此“计划生育”被列为了政府重点考核的工作之一。后面延续下来的各种围绕着“计划生育”的冲突,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在整个八十年代,违反“计划生育”的处罚是很严厉的:最直接的处罚方式就是经济罚款,也就是社会抚养费。这个标准通常与家庭收入相比,相当高昂,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而如果是在体制内,对于公职人员或党员干部来说,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还面临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甚至开除公职等的处罚。相对来说,因为这些政策城里的计划生育好落实一些(特别是在像东北这样早些年完成的工业化地区)而在农村就很难了。政策阻力大,政策执行起来也是粗暴。各种什么该流不流扒屋牵牛;一人超生全村结扎;宁可血流成河,不准超生一个等等,今天依稀还能看到。
鉴于一孩政策在农村难以为继,1984年4月以中共中央批转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关于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汇报》,即俗称的7号文件,主要内容包括:在农村适当放宽生育二胎的条件;严禁徇私舞弊和不正之风;人口在一千万以下的少数民族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二胎,个别可生育三胎,不准生四胎。
而计划生育的巅峰,大概是在1990年,这一年在中央电视台元旦晚会上表演一个》是由宋丹丹、黄宏表演的小品名为《超生游击队》的小品。该作品主要讲述了一对躲避超生检查的夫妇在城市街头流浪,经过思想斗争最后放弃继续超生念头的故事。
而贯穿于1980-1990年的“计划生育”也成为了在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的思想钢印。所以,即便“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不在执行,但是那个时代所受到的教育,接收到的宣传,却已经成为了这一代人的共同认知。这或许也是虽然数据越来越严峻,虽然改革的时间窗口越来越小,但是真正意义上鼓励生育的政策迟迟不能落地的原因……
对了,在前面那封1980年写的公开信里面有写到这么一段话:有些同志担心,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将来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例如人口的平均年龄老化,劳动力不足,男性数目会多过女性,一对青年夫妇供养的老人会增加。上述这些问题,有些是出于误解,有些是可以解决的。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时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