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谷中的中国足球,能触底反弹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体育产业生态圈 (ID:ECO-SPORTS),作者:杨雨蒙,编辑:宋鑫宇,原文标题:《面对亚洲杯,中国球迷需要松弛感》,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世界杯”级别的亚洲杯
2022年5月14日,亚足联官宣,原定于2023年6月16日至7月16日在中国举行的亚洲杯“易地”,同年十月,卡塔尔足协在与韩国足协的竞争中胜出,获得亚洲杯主办权。
卡塔尔继1988年和2011年之后,第三次举办亚洲杯,同时也意味着卡塔尔在1年之内连续举办世界杯、亚洲杯两项国际足球赛事。
虽然因为主办国的气候原因,亚洲杯不得不从原定的夏季改为冬季,但卡塔尔刚刚举行了世界杯,将沿用世界杯时的宝贵遗产——本届亚洲杯比赛的9座球场中,有7座承办过2022年世界杯的比赛,这一“由世界杯到亚洲杯”的模式,也让本届亚洲杯赛事在规格上变得与众不同。
图源:亚足联官网
在商业层面,亚洲杯虽然不能和世界杯相提并论,但作为亚足联旗下最重要的赛事,也拥有了10家各级赞助商,其中不乏卡塔尔航空、沙特旅游局、伊利等国际知名企业。亚足联也对本次赛事自信满满,在亚洲杯揭幕战当天公布,多达60家转播商在全球160多个地区和国家转播本届亚洲杯。
图源:亚足联官网
此外,2026年世界杯改制后,亚洲区名额更改为8.5个,亚洲杯就成为了对于正在进行的世预赛来说最重要,也是最具有实际意义的“磨刀石”。同时,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实是,在世界杯上有着不错甚至出色表现的几支球队,最少的日本已经13年未曾染指冠军,沙特上次卫冕也在遥远的1996年,韩国和伊朗甚至需要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本次亚洲杯,日本韩国更是召回了几乎所有留洋球员,孙兴慜、金玟哉、黄喜灿、三笘薰、久保建英、远藤航等等五大联赛主力球员,将本次亚洲杯的竞技水平,拉到了几乎是“世界杯”水准。
亚洲杯历史上,从来没有在决赛上演过日韩对决,志在夺冠的东亚双雄,要在2024年改变历史了吗?
图源:日本足协官网
国足显然不能与留洋军团回归的日韩相提并论。不过,由于亚洲杯扩军至24队,小组赛难度已经进一步降低。
本届赛事,中国男足与中国男足和东道主卡塔尔、黎巴嫩和塔吉克斯坦分在一组,理论上来说,除了卫冕冠军卡塔尔实力较强以外,其余二者FIFA排名107、108,相比之下, 排名79的国足出线理论上并不困难——Opta大数据模型也预测,国足亚洲杯出线概率为74.4%。
虽然如此,从中国队近期踢的多场热身赛表现来看,中国队的状态并不是很好,不仅输给阿曼,还输给本次亚洲杯最不被看好的中国香港,据著名记者马德兴在文章中透露,在多场比赛中,中国队的体能似乎有问题,球员们在场上显得很疲倦。
要知道,根据德国转会市场网站统计,中国国家队平均年龄达到了29.7岁,是亚洲杯24个参赛球队里面平均年龄第二大的球队。一系列因素影响下,中国队就算小组出线,恐怕也很难在淘汰赛更进一步。
二、国足的低迷,会成为“常态”
回顾上届亚洲杯,功勋队长郑智在八强战惨败伊朗后的眼泪,让无数球迷动容,也让我们期待着本土亚洲杯国足的改变。
然而世事难料,本土亚洲杯惨遭易地,国足也每况愈下,无数次球迷眼中的“谷底”,国足依旧能“更进一步”。
此前,氪体统计过,根据足协官网信息,目前中国之队赞助商只有5家:耐克、中国平安、怡宝、蒙牛和鹏来制药,甚至男足的合作伙伴只有东山壹号一家。而其中耐克、中国平安、怡宝三者最晚的也是在4年前就跟足协签署的赞助协议,甚至都是长约。
对于品牌而言,如今深陷假球和腐败风波中的国足,并不能为品牌提供足够积极且正面的加持。
可以预料到,无论这届的成绩最终如何,对于国足的形象而言,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球迷和大众对国足的刻板印象短时间内无法扭转,这种情况将是未来一段时间里的常态。
但即便如此,此前世预赛对阵韩国时,球迷依旧坐满了整个体育场,为国足加油助威。退钱哥何胜本次亚洲杯也飞往了多哈,现场为中国队加油,他向氪体表示,“现在就是平常心吧,能走哪算哪,再差也是自己的国家队。”
即便国足深陷泥潭,我们也不能如此悲观,在纪录片播出前,新足协在低期待值中启程,开始了新的变革:青训和本土联赛成为了现阶段足协最关注的部分。
中国足协新任主席宋凯在履新之后第一次在公开场合露面,就是在中青赛前,他表示,中国足协新一届班子将会把青训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此外,中国足协还与德甲进行了“逐梦德甲”项目,2024年2月至3月期间,中国U16男足的优秀年轻球员前往德甲俱乐部学习。
在本土联赛方面,足协也公布了2024年开始实行的新制度,进一步完善本土联赛,推动各俱乐部社区化和商业化。
总的来说,展望中国足球的未来,足协的改革举措和对青训的重视也为中国足球带来了一线希望。同时,我们对国足的关注和支持仍然是重要的,因为只有更多的关注和努力,中国足球才有可能走出目前的困境。
毕竟,他们身上穿的是“中国”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体育产业生态圈 (ID:ECO-SPORTS),作者:杨雨蒙,编辑:宋鑫宇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En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