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如果公司再不能完成IPO上市,我们可能就要完蛋了”

“如果公司再不能完成IPO上市,我们可能就要完蛋了”

10月前

截至2024年1月14日,国内A股仍有超过520家企业排队等上市。

    

来源 | 钛媒体

作者 | 林志佳

出品 | 资人说(touzirenshuo)



“当前公司正在科创板IPO进程的关键时刻。经历三年的等待,如果(此时)公司再不完成科创板IPO上市,我们真的可能就要完蛋(倒闭)了。”一家国内硬科技公司员工吴江峰(化名)近日对我们表示。

吴江峰所在的硬科技公司,已经在上交所“排队”超过1000天。

无法上市的原因之一是关联交易方出现一定问题。

而过去三年,由于迟迟未上市,吴江峰的公司经历了推迟发放年终奖、多轮裁员、业务缩减等,而且公司估值过高导致其无法再融资,投资人急切“退出”。

如今,该公司仍未完成挂牌,上市具体日期尚不可知。

实际上,吴江峰面临的情况并非个例。

据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官网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国内A股IPO排队企业共计534家。

其中由于财报更新等因素,中止企业达271家,占比50%以上;

去年全年终止企业达286家(12家审核不通过终止,274家主动撤回终止)

同期国内完成上市企业仅313家,低于2022年的424家,同比下降26.18%。

据统计,截至2024年1月14日,A股IPO排队企业高达514家左右。

如果加上完成上会、处于注册结果阶段但尚未挂牌的IPO企业,如小方制药、合合信息等,实际上目前A股排队IPO企业数量将超过520家。

另外,包括全面终止上市在内,未上市IPO数量累计为1358家。

A股IPO数据统计
(来源:钛媒体App整理,数据仅供参考)

如今,很多冲刺IPO的企业仍然等待证监会、交易所的最终上市批准。

中国证监会方面似乎也意识到了IPO不断收紧等情况。

1月1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发行司司长严伯进表示:

2023年8月底以来,证监会加强逆周期调节,阶段性收紧IPO,合理把握新股发行节奏。

“市场能感受到,去年9月到12月,月均核发批文和启动发行数量明显下降。下一步,证监会和交易所将继续把好IPO入口关,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做好逆周期调节工作,更好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严伯进表示。

01

超520家企业等待上市

VC对硬科技投资已经转为“只看不投”


总结过去一年,无论是二级市场,还是一级市场,远低于市场预期,投资人则已经感受到了变局之下的资本“寒冬”:

二级市场难上市、难回报,一级市场难募资、投资、退出。

二级市场方面,股票发行注册制实施近一年,IPO不断收紧,超520家国内企业等待上市。

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A股首发上市企业数量达313家,同比下降26.18%。

其中,创业板110家、北交所77家、科创板67家、沪主板36家、深主板23家;

另据证监会披露的数据,2023年,沪深市场核发IPO批文245家,启动发行237家。

但与此同时,2023年包括中止、暂缓上市等因素导致IPO排队的企业共计534家,高于同期上市企业。

另据统计,截至今年1月14日,A股IPO终止企业共计842家。

其中仅2023年,A股IPO终止企业达286家。

包括12家审核不通过终止、274家主动撤回终止,整体数量略低于2022年终止IPO的295家。

不止是国内,去年美股情况也并未出现“报复性反弹”。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美股市场共迎来162只新股上市。

其中,纳斯达克上市133家,纽交所上市29家,累计募集资金239.86亿美元。

其中有36家中概股,占总上市新股22.2%,累计募集资金超9亿美元,数量、规模均远低于2019年。

不仅排队企业数量不断攀升,上市周期长,也是去年IPO市场的重要“特点”。

如今,一家硬科技企业想要IPO上市,至少要做长达一年IPO“冲刺”的准备。

据大象IPO统计,2023年,创业板IPO上市企业受理到上市平均时长达689天

其中,仅受理到过会平均用时就高达340天;

过会到提交注册平均用时145天;

注册成功到上市平均用时65天。

科创板方面,去年冲刺上市的IPO企业,从受理到上市的平均时长为397天

其中,受理到过会平均用时184天;

过会到提交注册平均用时42天;

提交注册到注册成功平均用时106天;

注册成功到上市平均用时65天。

北交所方面,IPO上市企业受理到上市平均时长高达265天

其中,受理到过会平均用时178天;

过会到提交注册平均用时17天;

提交注册到注册成功平均用时18天;

注册成功到上市平均用时52天。

然而,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即便被投企业成功上市,但美股港股大环境不佳。

股票破发、股价大跌成为“常态”,致使希望通过上市退出“赚到回报”的风险投资(VC)机构逐渐失望落空。

以Keep(03650.HK)上市为例。

2023年7月12日,“运动科技第一股”Keep成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首日报收29港元/股,涨0.62%,总市值达152.44亿港元。

然而,随后股价逐渐下跌、市值缩水,远未及IPO前最后一轮融资的估值,因此投资人“疯狂逃离”。

今年1月1日、1月12日,Keep两次解禁超过八成的限售股,首发股东里有26名股东的股份解禁,解禁股数达42745.43万股,占总股本的81.32%;

第二轮涉及2位股东,解禁数量为8873.04万股,占总股本比例16.88%。

有分析指,Keep C轮之后的投资人可能“血本无归”,即账面回报(MOC)接近0,或为负数。

而Keep IPO上市时只发行了1083.86万股,融资约3.13亿港元,占总股本的比重2%。

极低的发行量导致了流通盘稀少,日成交量较低,限售股解禁后,Keep向二级市场释放了大量的流通股,导致股价受影响。

截至2024年1月12日收盘,Keep股价跌至5.86港元/股,总市值降至30.8亿港元,市值缩水近三分之二。

因此,包括软银、Coatue Management等Keep投资方可能都受此影响。


不止是Keep,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科技去年12月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按照发行价计算,优必选市值达380亿港元。

但从投资人角度看,如果上市解禁,优必选科技C、D轮投资机构的MOC值仅为1.1左右,也就是赚了百分之十几。

按未来港股环境,D轮之后的投资人很可能无法获得账面投资回报。

另外,2023年2月,“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禾赛科技在纳斯达克上市,打开了今年美国中概股上市序幕。

上市首日报收21.05美元/股,涨10.79%,市值达到26.21亿美元。

然而,上市12个交易日破发,股价持续下跌。

截至今年1月15日,禾赛科技的股价跌至7.71美元/股,市值仅9.68亿美元,比上市首日市值缩水高达63%,多个投资人几乎被“套牢”在这个股票中;

而速腾聚创上市后,按发行价计算,E轮投资的回报MOC为1.97,F轮为1.49,G轮之后的投资人MOC接近0。

这一两年我们和LP沟通下来,最主要的是二级市场跌得太多了。

很多基金有一级二级市场配比,二级市场比例跌了很多,一级市场的比例相应抬得太高了,所以一级二级的错配问题很严重。

这种情况下,必须要等到二级市场回来,才会重新配一级市场。

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最近公开表示。

而二级市场“跌跌不休”,逐步传导到一级市场,募、投、管、退变得越来越难。

如今,VC对AI、芯片等硬科技领域的投资,已转为投更早期、更小、更短期、更细分、更下沉的领域,“多看少投”甚至“只看不投”。

同时,企业估值体系全面转变,部分投资人纷纷转换到光伏、储能等出口市场增长型赛道的早期项目中。

据清科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募资端,中国境内新募集基金数量5344只,同比下滑2.1%,基金规模超过1.35万亿元,同比下降20.2%。

其中新募集外币基金数量达57只,募资规模约为917.55亿元,同比下降分别达45.2%、59.0%;

投资端,去年前三季度中国投融资案例数量6510起,同比下降25.9%,投资金额5070.94亿元,同比下降31.8%;

退出端,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2251笔案例,同比下降35.8%。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币和国资基金的投资规模,已经占整个市场投融资比重超过两成。

而截至2023年11月30日,A股市场千亿市值企业数量仅为美股的1/6,中国每年募资金额约为美国的60%,A股市场百亿市值企业数量约为美股的70%。

随着VC/PE的投资和退出变得越来越难,最近一年,为了满足LP(有限合伙人)的回报指标,部分VC/PE机构在项目上“动起了手脚”:

老股换新股、“左手倒右手”强制回购、急切退出、找产业投资托底等乱象频出。

盛景嘉成董事总经理刘迪曾对我们表示:

目前国内硬科技投资大部分开始做杠铃式投资,要么是天使轮,要么是Pre-IPO。

因为这“两头”投资风险相对最小,投入的资金成本足够低。

另一家汽车半导体企业CEO此前在合肥的一场圆桌活动中甚至表示:

“投资人并不能陪伴创业者持续走下去,他们要的是退出,而企业做的是持续增长。

所谓的‘坚持价值投资理念,以长期主义和研究驱动发现价值’,如今来看这成了一场‘骗局’。

一位 AI 领域的创业者对我们表示:

“投资人有时候听风就是雨,都在追热潮,不适合投资 AI 这样一个长达10年且持续‘痛苦’的赛道。

投资人不是创业者的亲密朋友,也不是合作伙伴。

02

政策加码、投资转向

最快2025年市场或将回暖


2024年,随着中国加大“拼经济”和高质量发展,上海开始在股权投资行业布局,推出了一份利好政策,促进投资回暖发展。

1月10日,上海市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共九个部分三十二条。

包含优化股权投资机构设立服务和行业管理、引导投早投小投科技、支持企业风险投资发展、畅通股权投资退出渠道等内容。

若干措施中提到,大力推动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发展。

同时,通过提升并购重组退出效率、畅通被投企业境内外上市通道、提升基金份额转让平台功能、推动S基金发展、开展实物分配股票试点等,为股权投资退出拓宽通道,发挥股权投资在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功能作用,从而全面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联动发展。

不止是上海,据证券时报报道,北京近期成立了4家产投基金,规模高达500亿,投向机器人、人工智能、信息产业、医药健康等热门领域。

另外,深圳、广州等地也加大硬科技投资力度,畅通“募投管退”。

当科技成为城市产业升级重要动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很多城市的共识。

通过基金招商的形式实现产业跃升、资本集聚,地方政府引导基金也通过承担产业引导功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建设提供资本和弹药,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合作,为产业发展助力。

当前,很多机构都希望二级市场尽快恢复高位。

朱啸虎认为,至少到2025年以后,市场才会开始回暖。

有分析认为,VC/PE机构项目需要探索开发新的项目孵化及组建模式,而这对行业机构的产业认知水平、资源整合能力和投后赋能实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长期来看,在新一轮经济周期之下,中国股权投资行业还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耐心。

同时,并购也将是投资机构未来考虑的重要方向。

上海科创集团董事长傅红岩近期表示:

目前科创板已经发行超500家企业,基本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六大领域的龙头企业。

而高科技行业又基本上是赢者通吃,市场只能容纳前三名,很多企业如果只在重复前人走的路,将有可能无法单独上市。

“未来,大部分重复创业的企业都不再具有单独上市的机会,一个并购重组的时代已经来临。”

傅红岩认为,未来初创企业要么通过行业并购重组,纳入到现有的上市公司的体系;

要么通过横向拓展,寻求新的空间;

要么就像欧美、日本等地的企业通过精耕细作,去做一些深度的技术创新服务,能为股东带来现金流的分红回报,不一定要往资本市场去挤。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1月6日表示:

强大的资本市场不是说有多少家上市公司,5300多家已经很多很多了。

如何让市场稳定下来,这是当前政策最重要的重点,缓一缓IPO让市场喘口气,没什么不可以。

君联资本总裁李家庆近期表示:

投资行业,还是要用一种相对长期的持久战心态来做事情。

面对短期的起、伏,得、失,还是要把时间跨度拉得更长一些来看待。

我们相信这几年的时间,是一个很好的孕育阶段,可能在2027、2028年,行业会迎来一波新的浪潮。

今天不必过于在意短期的波动,该来的都会来。

所以更多的还是要用持久战的心态,有韧性地往前走,把该做的事情做好。

“2024年,我的期待是企业家的信心能恢复,这点非常重要。”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创投集团总裁、管理合伙人贺志强直言。



  ·   END   ·  



近 期 活 动


----------------------------------------

----------------------------------------


阅 读 推 荐


· 从8位大佬在乌镇互联网大会的演讲中,我看到了这个趋势

· 沃衍资本魏斌:制造业投资大有可为,选对方向才是关键

· 雷军小目标:做世界TOP5,每年至少1000万辆

· 沈南鹏:15年投了上千创业者,我发现这样的CEO能成事

· 张一鸣:为什么我不赞同控制人力成本?


视 频 推 荐



合 作 对 接


寻求报道、商务合作、投融资对接媒体互推、开白、投稿、爆料等……

扫码添加投资人说运营者微信,备注「商务合作」详细沟通。



超 级 社 群


【投资人说】正在组建超级投资者社群、超级创业者社群、超级读者群、超级媒体群等,目前总人数已超1000人。


关注【投资人说】微信公众号,发送信息「进群」,与各行业精英直接交流,共同进步。



旗 下 媒 体


发现在看了吗,戳下看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投资人说

相关新闻

出货量全球第二,亏损近2亿,「协作机器人第一股」再冲上市|IPO观察95后高颜值“天才少女”再获5.8亿融资,父亲是上市公司实控人!5.8亿元!95后高颜值“天才少女”再获融资,所创企业估值超30亿元!她被评“近乎完美”,曾轰动A股,父亲是上市公司实控人普华永道裁员背后:客户流失涌向“三大”,上市公司密集解约又加息?经济学家警告:澳联储可能“至少”再加息两次!澳人房贷压力或将进一步上升…上市公司“退钱”了!上海金融法院公告:2032名亏损股民获赔3.29亿元是谁在对上市公司“指手画脚” | 经济学人财经好公司能让你赚钱,“差公司”可能让你更赚钱日本Web3安全公司「KEKKAI」完成2.3亿日元种子轮融资|36氪首发AI数据服务公司「整数智能」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业务拓展至全球范围|36氪首发濒临“面值退”,多家上市公司“花样自救”!“天才少女”姜萍的争议,阿里巴巴和达摩院不能再当“缩头乌龟”了人形机器人公司「加速进化」完成新一轮数千万融资,源码资本领投|早起看早期人形机器人公司「加速进化」完成新一轮数千万融资,源码资本领投|36氪首发大几千万买的房,办不了产权证,还被查封了!俩上市公司踩“雷”!开发商系知名房企,拖欠银行贷款还被施工方起诉在旧金山这家“美得不能再美”的餐厅,能吃到多少有趣的appetizers呢?一句话生成丝滑的二次元视频,AI视频生成公司「鹿影科技」完成天使轮融资|36氪首发“5000+”A股上市公司大数据:哪些行业和城市最具发展潜力?“夜宵顶流”跌破10元/斤,摊主直呼“不能再低了!”100%合成数据实现99.9%抓取成功率,通用具身智能技术公司「跨维智能」完成战略轮融资|36氪首发一季度中国一级市场「汽车交通」行业融资事件同比下降30%;新增5个大额融资事件;5家中国企业完成IPO丨「汽车交通」投融资季报AI教母李飞飞首次创业!成立“空间智能”公司,已完成种子轮吴清调研再强调正确“上市观”「联想系」大模型公司「诺谛智能」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武岳峰科创领投|早起看早期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