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台湾年轻人的“第三条道路”?

台湾年轻人的“第三条道路”?

10月前
          
兔主席 20240118
          
在刚结束的台湾选举中,柯文哲获369万票(26.46%),创造了第三党在选举中取得的最好成绩。在“立法院”,柯文哲的民众党也由此取得8席,成为民进党和国民党均不得不积极争取的关键少数。          
众所周知,民众党的基础是年轻人。所以柯文哲出现的时候,往往都被年轻人包围。过去一段时间各种民调显示,在20~40岁年龄层,柯文哲拥有半数甚至更多的支持度。而作者认识的一些蓝营年轻人,最后其实把票投给了柯文哲。          
本来说国民党的选票基础早就是老龄化的,民进党比较年轻。那么现在的情况变化了:民进党也老化了,年轻人的票仓被分流到民众党。          
这样一来,对民众党所代表的趋势进行研究分析和提前预判,就变得极为重要了。
首先看看台湾的“大势”。
1.趋势研判I:从“蓝”向“绿”    
图1:意识中枢从“蓝”向“绿”迁移
民进党蔡英文在任八年,一直努力减少对大陆的依赖,减少与大陆的互动合作,推动与大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上的脱钩,这些对台湾民意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再结合台湾代际变化,与大陆有密切联系的老一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台湾其实一点点地从“蓝”向“绿”迁移,其表现特征在于,有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
——认为台湾在“实质上”(de factor)是“独立”的
——在政治上不认为自己从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不认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并不接受两岸统一的想法,也不认为两岸需要统一
——不认为两岸存在“和平统一”的现实基础
——尽管年轻人的意识中枢在向“绿”迁移,但也不认为台湾需要改变“现状”              
以下就引发了判断2,即“第三条道路”。          
2.趋势研判II:“中间道路”或“第三条道路”的出现          
图2:“中间道路”或“第三条道路”——白营/白党          
岛内岛外,民进党的标签是偏向于“独”;国民党的标签是偏向于“统”。当然这么说是比较笼统、不精确的,因为前面也提及,台湾的中枢向“独”迁移,国民党也虽然亲大陆,可能在方向上认可“统”,但也提不出能为本地民众所接受的“统”的方案。
但无论如何,在“统”vs“独”的叙事下:
——非独即统,非统即独,统和独是0和1的非此即彼关系   
——无论主张“统”,还是主张“独”,凡要求改变现状的,都属于非主流,甚至被认为是“极端”的想法,脱离中枢
——民进党形象变成美日的“代理”;国民党形象则变成了大陆的“代理”,政党政治似乎变成“代理战争”,台湾似乎是各方的“工具”和“棋子”
——“统”vs“独”成为压倒一切的大政治、大叙事及根本的政治逻辑,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党政治对本地民生问题的关注就缺位了:包括民进党在内的政党虽也提出政策主张,但政策主张往往沦为口号,难于落地。          
这可能会给本地人(特别是年轻人)这样一种感觉:即无论是民进党还是国民党,都是老一代政治:其所代表的传统政党政治,已经无法反映并服务于台湾本地(特别是年轻人)更加现实、真实、朴素及迫切的诉求。          
这就给“中间道路”或“第三条道路”创造了空间。我们在图2里所显示的,所谓白营,其实是出现在蓝营中枢和绿营中枢之间,更能代表台湾年轻一代民意的中枢。          
本质上,白营具有“反建制”(anti-establishment)及“民粹”的性质,即认为民进党或国民党已经是“老一代”的政治:自成利益体,自成逻辑,脱离现实,不接地气、充满腐败与利益,又是不独立的“外部代理”,没有把台湾带向“正确的方向”。从这个角度讲,老一代民进党国民党政党政客,在年轻人眼中可能如Trump口中的华盛顿“沼泽”(Swamp),应当被“抽干”(drain the Swamp)。              
台湾年轻人希望突破“独”vs“统”的传统叙事及传统政治。这时刚好出现了柯文哲这样一个人:看着真实、接地气、敢讲大实话,有“台客”的自傲,有点离经叛道,甚至还有些无厘头,又擅用社交媒体。无怪乎他能动员和网络年轻人群体。          
新一代人对传统政治的厌烦和不信任,以及“反建制”,“反精英”的诉求,可能是对“柯文哲现象”最有力的解释。而如果这么解释的话,就很容易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找到大量柯文哲的对标/参照了。          
这也解释了人们在理解白营时遇到的困难。为什么白营能分走绿营的年轻人?是不是绿营的年轻人都变成蓝营了?(否则如何解释他不与绿营合,而要与蓝营合)?而为什么“蓝白合”最终破局?柯文哲为什么能讲一些对大陆比较友好的话(“两岸一家亲”),为什么又明显和大陆保持距离?          
原因在于,他们既不属于我们传统上理解的“独”,也不属于我们传统上理解的“统”,而更于接近“不统不独”,而且是有较强政治逻辑自洽的“不统不独”。有的人说,“不统不独”就是“独”,这其实还是在用“统”vs“独”的概念去对其界定。实际上,到今天,用“统”vs“独”的话语对其界定、贴标签,对了解白营的诉求并无帮助。(这里也要强调,从大陆的角度,“了解”白营的诉求,只是“了解”——并不代表要接受或认可白营的主张)。
3.趋势研判3:对未来“第三条道路”主张的“画像”   
台湾新一代“第三条道路”未来会如何发展,是什么样的世界观?有哪些具体主张?以下是作者的一些预判(及猜测),仅供参考。          
1)“不独”:对边界的认知很清晰,认为台湾“维持现状”就可以了,在“独”的方向上继续迈进是没有现实操作性的。核心原因是:台湾年轻人不希望上战场,不希望台湾陷入军事冲突(所以他们也不喜欢民进党在“独”的问题上“玩火”) ;     
2)但如果有“和平独立”的条件的话,又不排斥独:人们之所以主张“不独”,还是因为有大陆的军事震慑;如果历史朝不同的方向发展了,将来具备“和平独立”的条件的话,这些人还是会主张“独”的。所以说他们有“绿”的底色。因此,大陆必须维持实现“统一”的主张,以及强调采取一切手段的可能性,把这个摆在台面上作为震慑和约束;          
3)“不统”:不认为台湾要和大陆统一,具体而言:一不认为统一具备现实基础;二不认为统一值得期待;三不认为存在统一的历史使命及必要性;          
4)去意识形态化:民进党还在积极学习照搬美国的政治话语,例如把自己的选举胜利视为“民主”对“威权”的胜利,似乎国民党(和民众党)代表的就是“威权”,民进党迫害亲大陆分子,也是为了“保护自由”了。这一方面是伪善,令人厌烦,一方面仍把世界描绘为意识形态/价值观、制度、“正义vs邪恶”的博弈与冲突。这些都是上纲上线、泛意识形态化。年轻一代对这种话术、套路及零和博弈的世界观越来越没有胃口。他们希望简单、真实的东西。              
5)怀疑美国(和日本),甚至平视、批评美国:对美国不再盲从盲信,认为台湾只是美国的地缘政治工具,真遇到冲突,美国一秒钟就会放弃台湾,不会出手援助。认为台湾变成美国的棋子,以及中美地缘冲突的一线是非常危险的,应该更加务实、冷静地保护台湾的本土利益。这种看法也适用于对日本及其他美国设立的联盟体系。
待中国进一步相对崛起,美国进一步的相对衰落,台湾可以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美国,而非一味的“哈美”,做美国的代理人。设想这样一种情景,将来的大陆年轻人和台湾年轻人可以坐在一起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与政治制度提出批评(critique)。但请注意,“疑美”、“批美”都不会自动转化为在政治上寻求两岸统一,这本质并不是一个问题。          
6)“独立自主”:从俄乌、以哈冲突看出,民进党在国际问题上的表态都是无原则地跟着美国走的,和“走狗”无异。新一代台湾人希望的“独立自主”,不是指要寻求“主权独立”,而是指在重大问题上,台湾能够更多从自己的角度与利益,独立地进行判断,既不盲从美国,也不从属于大陆,而是做某种独立的“第三人”,并希望能够得到各方的尊重。如果这一条能够实现,我们会发现台湾在许多问题上的认知和表态可能和大陆是接近的;          
7)更加接受大陆文化/中华文明:例如更加为大陆的影视娱乐文化作品、科技、生活方式等所吸引,受到大陆文化软力量的辐射及中华文明向心力的吸引,成为大中华文化圈、文明圈的一部分;          
8)文化上的“一家亲”未必会转化为在政治上寻求“两岸统一”:大陆的习惯性观点是,只要加强两岸交流,让大陆文化辐射台湾,两岸做到文化上的一家亲,自然的,就会寻求政治上的统一。这里面暗含了很强的逻辑跳跃。其实,纵观当代人类社会,“合”是少数,中国的“大一统”甚至是异乎寻常的,“分”才是常态。到现在,苏格兰和加泰罗尼亚还想独立。许多民族是分散成不同国家的(例如阿拉伯国家),或被切分为不同的“子民族”(例如德奥、日耳曼、拉丁、斯拉夫等等)。还要看到,西方选举制度的底层逻辑依赖的是细分的政治体,需要将政治体不断切小、切细,以此提高民主的问责性及有效性。两岸要有政治统一的愿景,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台湾的青少年教育,自小就灌输中华文明“大一统”的政治统序,让统一变成一种“不证自明”的东西。目前在台湾看不到这样的可能性的。              
9)回到民生,认同泛左翼/进步主义/社会主义的解决方案:“第三条道路”希望跳脱“统”vs“独”的话语,回到解决台湾基本的民生问题。我们看柯文哲民众党对民生议题给出的解决方案,许多是社会主义/进步主义/泛左翼的,譬如:
——主张能源多样化,提高其他再生能源比例
——主张“先碳费、后碳税”,实现环境保护、社会分配、经济成长三重效益的“公正转型”
——主张兴建社会住宅以抑制房价
——主张“弭平城乡发展差距”      
——主张实现“资讯平权”,重建技职教育价值等
——主张长期规划、永续经营。    
但无论如何,可以看出来,泛左翼/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在台湾是有市场的。实际上,这种思潮很有可能适用于任何华人社会,因为华人都有均富、公义及社会大同的价值追求。因此,台湾与大陆在经济社会政策领域其实是有很大的相通性的,只是碍于“统独”问题,彼此缺乏交流。但“第三条道路”会回到根本,更加关注民生问题,并积极采用进步主义/社会主义的解决方案。这也是两岸趋同的方向。但同样的,经济社会政策上的相通,并不会自动转化为追求政治上的两岸统一。          
以上,是作者对新一代台湾人“白营”“第三条道路”政治倾向的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些研判。“第三条道路”的特点,一方面是“维持现状”,“不统不独”,另一方面其实和大陆距离更近,大陆高度欢迎柯文哲“两岸一家亲”提法,已经充分说明这一点。按照这个方向发展,两岸和平交往的基础可期更深、更广、更坚实。          
4.对“白营”“第三条道路”的一点讨论 
最后,说说“第三条道路”存在的问题:
第一,“白营”的“第三条道路”非常务实,边界清楚,不会打破现状,而且与大陆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都会增加,能够为两岸和平建立有深度、有广度、有韧度的基础。
第二,“白营”的“第三条道路”因为不涉及“独”,因此可以帮助实现两岸和平,但又不能解决两岸统一的问题。并要意识到,“和平”不一定会导向“统一”。确切地说,“和平”不是“统一”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第三,如果“第三条道路”带来两岸广泛的民间交流互信,夯实两岸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合作基础,但又不指向政治上的统一,则会发展出这样的情景:到那个时候,变成别的一切都可以谈,唯独“统一”问题不可谈。这里举个可能不太恰当但形象的例子,就是两人同居了,和夫妻关系一样,交流没有任何问题,日子过得特别好,但是有一方就是不愿意结婚领证,认为“咱们这样过日子不是挺好的么”,迈出那一步没有必要。那时该怎么办呢?难道天天吵架逼对方同意么?          
目前看,当大陆划出的边界完全清晰后,已经厌烦“统独”政治的台湾年轻人将来会朝“白营”的“第三条道路”方向发展,在“第三条道路”里为台湾寻求更大的空间和可能。将来可能不是“蓝”向“绿”转化,也不是“绿”向“蓝”转化,而是“蓝”和“绿”都向“白”(“第三条道路”)转化。“第三条道路”跳脱了“独”vs“统”的两元对立,把“不统不独”常态化,且能让两岸建立更深厚的交流互信关系,但又不能解决两岸统一的终极问题,并且可能为统一带来更加复杂的内外挑战,以及更加矛盾的选择。
          
(全文结束)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tuzhuxi

相关新闻

白营:台湾年轻人的“第三条道路”?【精简调整版】在闲鱼炒到5000元的捏捏乐,是怎么“拿捏”年轻人的?“当代年轻人的消费降级??”哈哈哈哈别太真实了吧!从百元涨到上万,体检竟成高端消费:年轻人的“健康焦虑”,被精准拿捏了?城市“最亮的那盏灯”,如何温暖年轻人的生活?| 来点财经范儿“王婆说媒”为何能说到年轻人的心坎上?曾规模超百亿,拯救无数年轻人的胃:这个速食界“霸主”,为何突然凉了?「鞋王」百丽的鞋子,合不上年轻人的脚?健康化消费趋势下,辣条“凉了”?属于物理人的“铁饭碗”?这四类学生参加BPHO就是赚到!新房钥匙还没拿到,为啥装修、家具等推销电话就来“狂轰滥炸”了?“每条0.5元到10元不等”,30万条业主信息被卖!警方通报致美国每年数千人身亡!高温是如何“热死”人的?声称台湾是“国家”?黄仁勋回应了王阳明何以能成为当代人的“精神解药”?参加婚礼需遵守15条“怪规”?网友直呼:“我打死也不会去”大陆电动车要“血洗”台湾市场?韦青:如何通过驾驭技术的潮流,做回人的“本分”?爆裂破风,这个「年轻人」凭什么?台湾艺人“被迫表态”?国台办回应一天道歉两次!知名国货被曝缺斤少两?“辣条一哥”,卫龙翻车?什么样的花园,可以激发城市人的“20分钟效应”?爱长“东西”和人的体质有关?“坏”体质怎么破?出兵台湾打掉“统一”可能性?荒唐的观点冒出来了……“连扫货旅游专线都有”,深圳山姆成了香港人的「穷鬼乐园」?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