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韦青:无限游戏的时代,活出人的味道

​韦青:无限游戏的时代,活出人的味道

10月前
文/混沌课程主任 汤向阳

一米八的个头,方正的脸型,眼神温和地看着你,嘴角时时带着笑意。说到有趣的地方,会有大大的笑容。

第一次在微软中国位于北京海淀的办公楼里见到韦青的时候,他很不像我传统印象中的外企高管——很少有人拥有如他一般阳光灿烂的笑容。如果考虑到当下的时代——黑天鹅事件频发,不确定性增加,人工智能以迅雷之势崛起,每个人似乎都被裹挟着勉力应对——这份笑容,就更为难得了。

相处久了,慢慢发现韦青真正异于常人之处:他的知识更新速度太快了!从2022年第一次被邀请来混沌开课,到2024年年初第三次录制,他每次录课时间都超过10个小时,且内容基本没有重复。他的课程,涵盖认知与实践,穿插着中外历史、哲学、文学,兼容思想实验、实践细节与最新影片。每一次在现场听他讲课,都能深刻地感受到——人之为人,可以让我们发展的维度实在是太多了!至少,我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个世界上有两个完全不同的韦青:其中一个韦青,是AI时代的企业技术官、管理者和实践者,他躬身入局,去探索、去思索、去沉淀,以全身心的能量拥抱这个时代;另外一个韦青,身心皆在万千世界的风花雪月之中。每一缕阳光都曾照拂他的眼眸,每一朵鲜花都曾令他驻足欣赏,每一片绿叶都是他的心之所向。

我想,这便是韦青从不消失的笑容的来源。那是经年累月的阅读、思考、学习、实践,是常年坚持第一性原理去透彻理解这个世界,所带来的从容之气。他所走过的和正在走的道路,或许也是这个时代一个真正拥有坚固自我的人的必经之道。


新人机时代,意思是“每天都是新的”

韦青投身亚洲移动通信、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等领域三十余年,2003年加入微软,服务至今。

作为一位典型的理工男,韦青是一个遇到任何事情,都会用“第一性原理”去思考其本质的人。在2023年的混沌课程里,他曾说:“面对实践的千万种可能,当你的知识不够丰富、逻辑不够完备、认知的第一性原理不够深刻的时候,很容易被喧闹的世界所误导,动辄几十亿、几百亿就砸没了,这种事情随处发生,这种人间闹剧,随时在上演之中。事后细想,人生完全可以过得更加从容一些,快乐一些。”

第一性原理,英文First Principle,是一个计算物理或计算化学专业名词。广义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指的是一切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计算。因为这种计算能够从根本上计算出来分子结构和物质的性质,很接近于反映宇宙本质的原理,所以被称为“第一性原理”。后来,人们也将事物本质的、坚定不变的原理称为它的“第一性原理”。这种信念坚信,只有找到事物运作的根本原理,才有更大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也才有可能真正获得人生的自由与快乐。

第一性原理在商业上应用的一个最佳的例证是,马斯克研究了制造火箭的第一性原理,然后据此层层拆解成本,逐一降低,才找到了比之前的市面价格便宜百倍、千倍的火箭制造技术,这就是SpaceX背后的运作原理;同理,特斯拉一再降价,也是因为马斯克找到了电动车价格的根本瓶颈因素——电池,然后层层拆解其成本构成要素,再逐一降低,从而使得先是电池、然后是电动车的造价一再刷新市场纪录。

具体到这个时代,韦青在2024年的混沌课程里,是这样说的:人工智能的时代,是一个范式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文明重塑的时代。当我们发现,2023年发生了太多让人觉得此生“活久见”的、爆炸性事件,那么新的一年和往后的岁月,也许我们还将见证更多的变化和动荡。一切思维的范式、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模型都将以摧枯拉朽的速度瓦解。所以,所谓“新人机时代”,这个“新”字是首先要破掉的。它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一个动词,“每天都是新的”。

然而,也不是没有好消息。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像是造物主对世界的全新改造。曾经先进的,不见得有多少优势;曾经落后的,也许奋起直追还能换道超车。这是一个“一切都被重新刷新”的世界。

一个令人尴尬的后果是,知识更新太快了,世界变化太快了,造成了普遍的迷茫,焦虑。人们都怀疑自己能不能跟上,于是内卷与躺平,非左即右,成为了这个时代几乎唯二的选项。有鉴于此,韦青反复说,在新的时代下,“我们如何重新获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定位,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思考和贡献的话题。”换言之,开卷考试的时代已经来临,唯一不缺的就是标准答案,难的是每一个人都需要从中选出适合自己的答案。你如何定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变得前所未有地重要。因为没人知道未来确切的样子,未来的路需要每一个人用自己的脚走出来。

作为一名讲者,韦青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阐述何为“每天都是新的”。

在2023年三月的混沌课程里,他把当下这个时代企业和个人的事件过程描述为小马过河和盲人摸象。前者的意思是,数字化、人工智能的潮流来了,你得亲自实践,才能知道这条河究竟是深是浅,自己该以何种方式过河;后者的意思是,在一切都快速变化、尚无定型的世界,唯有一点点去探索,才能逐渐拼出大象的全貌。然而,仅仅不到一年之后的2024年年初,他就在新的课程里亲手破掉了自己之前的认知框架。

“这两句话是极度不完备的。第一,盲人摸象,请问大家,他们能知道它是大象吗?他是不知道的。更完备的话应该叫盲人摸四不像,你认为他摸像的话,你已经预判它是象了,所以说我们只能拿我们已知的去形容未知的,我们不习惯把未知形容成未知。那只有在实证之后,你才会把原来以为很先进的应对确定性的方法再破掉。”人类的思维方式特别擅长形成一个概念,这也是非常正确的做法,能够简化人类的认知过程,但我们要知道,一旦形成概念,它一定会把某些特征给抽象掉。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大家争论为什么大语言模型有些事情能做,有些事情不能做,就在于它必须是一种抽象。而抽象的结果再来指导实践,必然会产生一些误差。所以,我们就必须在抽象能力之外,形成一个更加超越现有认知层面的观念,也就是爱因斯坦一直说的,“你不能够拿形成这种问题的思维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跳出来”。而跳出来的第一步就是,承认自己摸的极有可能不是象,而是四不像。

小马过河也是如此。“万一过的是海呢?万一过的是江呢?万一从此之后我们要变成水生动物呢?万一以后陆地就不存在了呢?那你看,如果你想着小马过河,你会怎么想?语言的暗示,它就不用再去准备口粮了,我就游过去最多半小时、一小时。但是万一是一年甚至十年呢?这个想着小马过河的这匹马肯定死了。”所以,在面对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的时候,我们时刻都需要警惕,我们的思维方式极有可能是不完备的,甚至可以说,一定是不完备的。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才有可能耐着性子,去找出那个可能的最优解。

点击下图,立即预约韦青老师AI系列课!




真正的答案,也许是“人类文明的重生”

很多人会把AI带来的世界命名为人类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但韦青更愿意相信,“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他认为,这一次极有可能是人类文明的再次重生。在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上一次的这种重生被称为“文艺复兴”,同样是因为新的技术使得人类在信息面前获得了平权,进而产生了人类知识体系与思想的重构与再造。当古登堡印刷术在欧洲大陆普及后,读书识字不再是贵族的特权,由知识到政见的解读也逐渐大众化,从而促使人类文明迈入一个新的科学理性时代。

“所谓的文艺复兴,其实是人类知识一个Rebirth,一个重生,就是把信息的这道门打开来了。开始以为只是印几本《圣经》,结果发现社会价值观的解读权因此放开。平民也能变成科学家、商人、资本家,有机会获得这些以纸张为代表的知识,愿意去学习,愿意放下原来的包袱,用审辩思维去思考。这批人变成了全新社会价值观的描述者和定义者。同样的,这一次数字化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智能机器能力的不断提高,将在人类历史中第一次通过智能机器的能力,将我们每一个人置于全人类所有知识的巨人肩膀之上”。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文明的发展会经历不断的“破-立”过程。新的信息文明必将到来,它只不过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迭代演进,尤其是近十几年来日益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一个新的信息时代已经初露端倪。随着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涌现,我们最终会认识到原来以为已经完成的信息化、正在进行的数字化和即将到来的智能化,可能都是一个新的信息文明的前奏。

正如控制论的创始人诺伯特·维纳在他的《人有人的作用》一书中所强调的,“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中,能把信息储藏起来而不使其严重地贬值,这种想法是荒诞的……信息,更重要的是流通。”人类肉体赖以生存的要素是物质与能量,但是信息对人类思想所产生的作用可以影响人类使用物质与能量的能力。而信息的载体是数据,信息的产出是知识,人类又是通过知识与实践而获得智慧的增长,因此,数据、信息、知识与人类智慧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构成了这一轮信息文明的核心要义。

具体到当下的商业社会,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AI与大模型参与到企业的业务流程、与原有的公司内部知识结合之后,将会极大地解放“打工人”的生产力,也将不可避免地重塑职场文化。那些善于利用AI工具的人,与那些还没有利索使用的人,将会形成完全不同的命运。那工作与人的关系、工作于人的价值,也将无可避免被重新塑造。

点击下图,立即预约韦青老师AI系列课!



一切的底层逻辑,都是“实证”

世界如此复杂,变化太快,旧的传统已经崩塌。身在其中,人该如何去应对?韦青认为,一切跟人有关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思想的问题。

他回忆了ChatGPT在2022年年底横空出世时,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是“石头里突然蹦出了一只孙猴子”——也就是说,人们对它的认知非常的“非线性”。但所有的事情本身一定是一个日积月累的“线性过程”所以,“我就在想,为什么?事物的发展长期来看都是线性的,但在某些特殊的厚积薄发阶段,它会展现出非线性的特征。关键是人们如何看待这种短期非线性与长期线性之间的关系。”我们是否真的相信猴子是突然从石头中蹦出来的,还是说意识到在它突然蹦出来之前有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那么对于大众所看到的突然出现的某种技术现象呢,它是一个突发现象,还是一个本就会出现的长期孕育结果?“打个比方,如果你真在水中的话,大概率你对水的起伏波浪不会有那么大反应,因为你知道波动的来龙去脉。所有对水的状况有这么大反应的人,都是些什么人?一般都是站在岸上的人。我们当然可以选择站在岸上,但是如果我们又想知道怎么回事,又想站在岸上,这个其实才是矛盾。”

正因为这种矛盾的心态,使得人们在内卷与躺平之间来回纠结。用韦青的话说,“活得不安心的人,往往是一知半解的人。”真正参与其中的人,慢慢会理解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任何固化的思维,都会被自己的实践不断地打脸、纠偏。然而,正是这样痛苦的“思想重塑”的过程,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对世界更为辽阔的认知和更为成熟、稳固的自我。

一个显著的例证是,实践中的AI与“朋友圈AI“有明显的差异。”朋友圈AI,大部分都是宏大叙事,或者说的模因叙事,给你描述的都是技术的超常能力或者超常副作用,听起来都非常正确,但是它由于篇幅和读者的阅读习惯限制,它经常会缺失很重要的一块——就是实现的前提,它的约束条件。比如在什么情况下,不同的人、财、物、文化、文明、国度、政策、法规、习惯、种族、时代等等各个约束条件下,技术所能够实现的边界在哪里,你应该如何应对才是合适的。这一步很少有人去讲,泛泛而言,什么都是有可能的,在具体前提条件约束下,所有的可能性都有边界。对于AI的实践者来说,技术实现的前提条件和约束边界才是最关键的,是技术落地时必须明确的话题。”

明略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数据营销和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公司。近两年来,明略将业务重点拓展到了帮助企业拿到AI与大模型的船票,已经有了数个成功案例。其创始人、CEO吴明辉也认为,AI与大模型落地企业,其实主打一个“适配”。很多企业也许不用做自己的大模型。在自己的资源、能力等诸多条件之下,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AI化的工具和方法才是最为合理的。

另外一个需要“实践出真知”的点在于,传统企业AI化的重要前提是,企业内部知识的数据化。没有这些数据,AI就好像是一个品质与能力兼备的名牌大学生,来到了一家企业以后,由于完全不懂企业的内部知识与流程,一身本事完全使不出来。然而,企业内部知识数据的得来并不容易。第一,它需要时间的积淀,第二,它需要人员的配合。第二个问题更为关键。想象一下,你如何能让一家公司的顶级销售把他的潜在客户的资料全部都贡献出来,成为公司数据资产的一部分?这背后就不是单纯的业务问题了,这是一个组织问题,涉及到对人的妥善安置和有效激励。

最后,对于帮助企业实现AI的公司而言,韦青认为,做好的AI工具拿给客户用,后者是不是买单,其实很难说。因为从根本上来讲,客户要的是解决具体问题,无关技术是否先进或落后。如果看不到效果、无法解决客户的问题,技术再先进,也是白搭。

所以,韦青据此总结了一套“技术落地次第论”。第一步是找到合适的技术,确保公司每个相关的人都要“用起来”。但是这一步也一点都不简单。“拥有不代表有用。因为‘用’是要改变习惯的,是要接受培训的,是需要每个参与者跳出自己的舒适圈,但是从人性而言,没有人愿意主动跳出自己的舒适圈。为什么?你的客户、你的用户不在乎你有没有用任何先进技术,他们要的只是把活儿干了。”在用种种办法解决了组织内部技术的普及和使用之后,花费大量财力、人力和精力获得的技术才能发挥效用去解决组织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也就是技术从“有”,到“用”,最终到“有作用”。

韦青据此提出了一套企业AI技术实用性的评价的标准,叫做“听其言,观其行,审其效,验其果,知其心”。简单来说,不是技术或者工具到位了,一家公司就是AI化了。工具有没有与人的具体工作无缝连接,员工们是否心甘情愿使用工具,是否真的从工具中受益,是否真心接纳工具作为自己日常工作最得力的帮手,以及最重要的——工具的引入,有没有真正帮助企业提升生产力、便捷生产关系?唯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正面的,这项工作才算是真正落到了实处。

“也因为如此,在人工智能领域,在大语言模型,在多模态,在基础模型领域,我们每个人都要先祛思想上的这个魅。什么魅呢?要么就是神化,要么就是妖魔化,要么就是拟人化,觉得机器像人了。”韦青把这三种看待人工智能的角度称为“横亘在实践者面前的三个陷阱”。要跳出这些陷阱,唯一的秘诀只有一个:躬身入局,亲身实践。

为了让大家少走弯路,韦青提出要重视“方法的方法”,而不仅仅是满足于找到一个只适用一时的“妙招”。方法的方法,就是找到新方法的方法,也就是能够找到新方法的思维逻辑。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去想这个问题的根源究竟是什么。比如,头痛的时候,人们可以去吃阿司匹林,这是一种“一阶”的做法;“二阶”的做法则是去探寻头痛产生的真正原因。也许是睡觉太少,那就应该去睡觉;还有“三阶”,那就是去思考,人为什么会需要睡觉?不睡觉行不行?这种从how到what再到why的思维方式,可以让人们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比方说,你昨天要追Web3.0,刚追完又要追人工智能,然后又要追大语言模型,又要追ChatGPT,天呐,哪追得完啊!这里面一定有不变的地方。不变的是什么呢?我的总结就是人性,人的需求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这才是方法的方法。所有的技术都是满足人性的手段。”他认为,我们或许都习惯了闭卷考试的思维,但人生和社会一定是开卷考试的。“方法的方法”就是在开卷考试时代,我们所必须拥有的思考方式。

韦青还提到了一个思想实验:登山。假设我们一辈子都住在一个山脚下。这座山可能是全球最高峰,也可能不是。但是我们这辈子只在这山脚下生活,没有走出过这座山的阴影范围。但人都是生而期待向上的。我们或许会希望此生能够登上地球上的最高峰。这时候,问题来了:你如何判断面前这座山就是最高峰?

唯一的方法只有自己亲自攀登上去,亲眼看一眼这到底是不是世界上的最高峰。也许真实的情形是:你所在的这座山,既不是世界上最高的,也不是最矮的,而只是无数山峰中的一座,并不起眼。类比到我们面对人工智能的心态:ChatGPT来了,大语言模型来了,各种应用工具都来了,你不能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也不能捡到什么是什么,你得去实践,去摸清楚自己的真实状况和需求,再去与市场各种工具进行合理匹配。但无论如何,这个探索、匹配的过程,你是唯一的行动主体,也应该是最重要的决策者。

“大概率会发生的是,我们或许是无法在一座山脚下看到所有山的全貌,也看不到后面的山有多高有多低。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搜寻全局最优解和避免过早陷入本地最优解。整个的探索过程,就是在找人生全局的最优解,达到最高的地方或成就最大的地方,或最安逸、最舒适、最幸福的地方。”

点击下图,立即预约韦青老师AI系列课!



开卷考试的时代,学会提问,
永远“学而时习之”

AI时代的来临,给人最大的震撼就是:技术的进步变化太快了,快到我们靠肉身没法及时应对。一个崭新世界的门就此打开,挑战真的很大。当我们知道机器的知识吞吐能力之后,我们才发现自己知道的东西太少了。我们需要努力学习、实践、探索,扩大人的认知圈,做回人的本质,成长成为机器的主人翁,也就让自己能够拥有更大的概率进化成为新一代的人类。

韦青说,“这是对我们每个人的自勉。我们的后代能否保住地球的球籍?是由我们对于文明的贡献所决定的。这种贡献可以表现为对于人类知识的贡献,这种知识贡献可以是语言、行为、艺术等等以各种方式沉淀下来的知识。在机器提取人类文明的时候,它如何提取你的文明、你的知识,变成它整个的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一瓢水或者一汪水?机器的算法背后有它的价值观,也有它的方法论。我们怎么应对?如何贡献?如何防止知识的污染与侵害?需要我们每个人去考虑,因为这会关系到我们所在的组织将来会怎么样被机器所提取到它的知识,以及如何反过来被我们所利用。”

在2023年的混沌课程里,韦青提到了AI时代,人类必须具备的几种能力。

第一种能力,就是要学会向机器提问,向机器“抄取”全人类的知识。机器如此擅长记忆和提取知识,对于它擅长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不去抄已经有的现成答案?我们真的以为人类的记忆力有多伟大吗?人类的长处是记忆力还是想象力?这里不是说人类的记忆力不重要,而是人类如何与机器协同而增长人类的综合能力。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我们能否提出一些机器无法回答、学生也没办法抄的问题呢?正如凯文.凯利在《未来的5000天》一书中提到的,能够提出真正有价值的问题,将是这个时代最为稀缺的能力。这不仅因为ChatGPT的使用需要用到“提示词”,而好的提示词其实就是用好的问题与机器互动;更因为,人类每一次的文明的巨大进步都是由真正的大问题的推动——正如对海洋尽头和地球形状的持续追问,促使了大航海的爆发,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人类思想和文明的变革。所以,当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文艺复兴时期,紧接着而来的,就极有可能是持续几百年的人类思维的再造。学会提问,是这种思维再造中的最重要的一环。

在2023年中的课程里,韦青老师提到了一个思想实验:假设有三个人,都已经知道了这种新的机器能力,都想用机器的能力去革新,发明一个更好的电动车。第一个人有非常完备的知识,但正因为他知识很完备,所以着重于End-point(终点),所以他直接就问机器:怎么做一个更好的电动汽车?机器当然可以给出现成的答案。但这种答案的创新性本身就被问题所约束,再怎么给答案,也跳出不了问题所规范的范围,答案的张力就没有了。

第二个人貌似知识储备没有那么完备,只是对电动汽车有一些基本的理解,知道这是一种交通工具。那他会怎么提问呢?大概率他会问机器:怎么发明一种新的交通工具。机器给他的答案的外延就扩展到所有可能的交通工具的构造原理。

第三个人,不管他的知识储备如何,在向机器提出问题时,不受任何过往知识和经验的约束。他只想着一个大概的目标,就是我要从A点到B点,机器告诉我应该怎么办?这个时候,机器就能给出一个非常宽泛的选择项,它可能是一种全新的交通工具,安全、及时、顺利、可靠、低成本、舒适地从A点到B点。

所以,未来会有这三类人来利用机器。人类知识的储备依然很重要,不然人类无法根据机器给出的答案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判断。但这个思想实验是要告诉人们,与知识储备同等重要,甚至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因为技术将会成为每个人的Copilot,辅助导航员,它能够帮你开车,但是面对现实生活中种种复杂的、突发的状况,你要永远具备作为人的判断力和主观能动性。

美籍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理查德·费曼在讲科学时候,特别强调“猜”——通过猜测的方法解题,其根源就在于此。基于已经有的知识和信息去做高效地猜测,是人类一个很大的、独有的能力,集中体现了人类的创造性灵感,这是机器所不能完全具备的。

所以,未来的工作面试,更常见也更有效的方式也许就是开卷考试:要么给面试者一个公司面临的难题,看看他是否能够有效利用各种技术工具,搜集到所有信息,给出一个解题方向;要么就是在学历之外,增加面试者数字足迹的考察,看这个人是否是一个能够积极接触最新信息、与数字时代紧密拥抱、同时还能给机器提供有益反馈的人。

第二种能力,牢记孔子的教导:学而时习之。学习就是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馈,不断地完善。为什么?因为当下的生活和工作,已经是无人区的探索,没有人有标准答案,只能靠自己一步步去实践,一步步去探索,在实践中得到反馈,因为反馈而修正自己的道路。这一点,很像混沌学园创办人李善友提出的“一思维”。它本质上就是要教会人们用第一性原理思考问题。“一思维”一共三个问题:什么是一(本质)?如何击穿?如何进化?其中的第三个问题“如何进化”靠的就是不断在实践中得到正负反馈,从而修正自己的行为、措施,改进事情的结果。一边做,一边学,一边总结经验,再把经验、思考投回到实践之中加以检验,将会是未来我们做重要事情的重要方法论。

“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无人区。没有人可以再通过study(学习现成的知识)成功,你只能不断learn by doing(做中学), learn by mistakes(在错误中学)。”一切的行为结果都要靠实践来证明,所以,我们只能确定大概的方向,而不能确定具体的目标——因为,你连目标的对错,其实都没有十足的把握。

韦青坦诚,自己也会经常出去学习,也参加很多课程。他选择导师有一条重要的标准:如果这个导师经常说,对不起,世界变化太快,我不可能全知全能,我也有很多不知道的方面,但我始终在学习中进步,我会把我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与大家分享,供大家借鉴。他就会认为自己大概率找到了对的老师;如果这个导师上来就告诉你,跟我走有饭吃,不跟我走你就完蛋了,那这个课八成就不用上了。“为什么?因为当你真正了解了现在这个时代特征的时候,你会发现,‘不知道’三个字才是事实;‘试试看’才是求知的态度。就是我不知道答案,但我在学,我始终往前走,随时可以改,随时可以变。”

第三种能力,不要害怕,要行动。韦青认为,当下的时代,有一种弥漫四周的“煤气灯效应”,就是一切都变得模模糊糊,看不清楚。正因如此,一切行为的后果都变得不可预测,无人区里潜藏的危险也会令人举步不前。然而,世界的未来终究属于那些勇敢前行的人。凯文凯利说,“凡事先动起来,困惑就少了一大半”——在当下,这句话尤为重要。无论是个人做人生抉择,还是企业做经营决策,都已经没有标准答案——所有的答案,都在人心生出勇气之后的实践里。

点击下图,立即预约韦青老师AI系列课!



接受“无限游戏”,活出人的味道

“大家还记不记得开春时,地上的小草刚刚发芽是什么感觉?在农业时代,当大地回春,嫩苗钻出泥土,作为一个人来讲,应该很欣喜的,因为又春暖花开了。这种春暖花开的感觉,机器是不会有的,只有人才会有。如果人的记忆与计算能力不如机器,又不去享受生活、思考人生,那不就完全卡在里面了吗?那就不是人跟人之间卷了,是人跟机器卷了,而且卷的是恰恰是我们远远不如机器的那部分特质。”所以,你想活成一架机器,还是希望活出丰富的人生,选择的权力,其实是在自己手里。

韦青提到了一本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永恒的终结》。这本小说讲的是,人类在24世纪发明了时间力场;27世纪,人类掌握了时间旅行技术以后,成立了一个永恒的时空组织,在每个时代背后,默默守护人类的发展。通过纠正过去的错误,把人类所有的灾难扼杀在摇篮里。人类似乎因此获得了永恒的安宁。然后,这种“绝对安全”所形成的因果链日积月累,天长地久,却变成了最大灾难,即将吞噬整个人类。在小说的最后,主人公选择了终结人类自创的“上帝之手”,让一切回归正常的演化逻辑,人类世界才重新获得了持久的安宁。

“所以,人生是以终点作为驱动,还是以持续的游戏作为驱动?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叫作永恒的终结,无限的开始。有限游戏讲的是我赶紧把这盘游戏玩完了,然后我赢了,你输了。但实际上还有一种游戏,就是无限游戏,它压根儿不认为这场游戏会有一个终局。在巨变的时代,确定性消失,人们对未来的方向没有把握。这时候,一个只有有限游戏思维的个体和组织,跟一个接受了无限游戏规则的个体和组织,哪一种存在会更加持久、更加快乐?”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从宏观的角度来说,人类的发展其实取决于我们能否在现在基础上,发展出更高级、更富有生命力的文明;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每个人的生命质量都取决于你能否运用技术工具,为自己构建更为便利,也更为开阔的生活。在一个无限游戏的时代,也许人们才真正具备了潜能,去活出一个前所未有的、自由舒展的自我。

点击下图,立即预约韦青老师AI系列课!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混沌学园

相关新闻

斯坦福史上最颠覆思维的教程:​如何在两小时里用1块钱赚100块?每日原则:​自然的一项根本法则是,为了赢得力量,人必须努力突破极限短剧市场上演“赌徒们的江湖”:​50万成本,投放500万才能盈利波士顿/昆西出发-白山1日游:​走进迷失河谷的自然奇观,探索溪涧峡谷的鬼斧神工,5-10月 BB1陈东升:中国老百姓​70%的财富都在房地产上面,但今天遇到了巨大的挑战陈东升:中国老百姓​70%的财富都在房地产上面,但今天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中国经济的新动力在哪里呢?​提前退休的90后:无房无贷,用利息生活​你所不知道的美国:带着自家车坐火车旅行​刘培基:我记得的,比遗忘的,多得多官宣了!安省中小学生在校禁用手机:​是让你上学的,不是去上网的!柳岩公开自曝被羞辱,细节流出​:她的胸,毁了谁的意淫梦?​刘雯「北京千万豪宅」火了!内景曝光后,全网沸腾:每一坪都有RMB的味道!干货分享|​​​一张图读懂:战略的前世今生(专业收藏文)房市突然转变,经纪:疲软的公寓市场突然​火爆,2024是抢offer年​OpenNLPLab提出新一代注意力机制:无限序列长度、恒定算力开销、更高建模精度重回10元时代!网友:卖不动了?​从136到106斤,我深切地体会到:减肥,就是自己与自己的战斗​王现敏案:一个理想主义者的风波亭​暑假两个月:​名企实习证明,真实有效的工作经验!北大教授苏彦捷:社会环境已经变化,​面对今天的孩子,我们应该考虑他们的特点​从农田到它:红高粱的化学反应​美媒预测:这些大家喜欢的连锁超市商店将在2024年倒闭消失!Albertsons、Safeway、Family Dolla唯一​靠“屎”暴富的国家:曾是全球第一,人人不上班,跑车遍地!如今全民讨饭,刚与中国复交​​火爆全网的伦敦钢琴战:为何没赢?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