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一诺对话辛格:看穿自我,抵达真相

一诺对话辛格:看穿自我,抵达真相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3449 篇文章

题图:Photo by Gerd Altmann on Pixabay

本文整理自一诺访谈迈克尔·辛格《活出不羁的人生》,整理人:老姜。


写在前面

一年前,一诺与《臣服实验》作者迈克尔·辛格的对话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喜爱,一年后,在辛格最新作品《活出不羁人生》简体版上市之际,再次接受了一诺的访谈(精华文整理《迈克尔·辛格:这一天的目的是我和自己玩游戏》),这次对话同样是字字珠玑,让人不时有醍醐灌顶之感。
你是谁?你把自己定义成什么?怎样才能看穿自我从而抵达真相?在今天的对谈精华文中,或许我们能够找到答案。
另,迈克尔·辛格《清醒地活》诺言 21 天读书会正早鸟优惠报名中,详情可见文末海报~


1

你是谁?


一诺:关于“自我”与“自我的觉知”,您在书中用了巧妙的比喻照镜子,我们看到面前的镜像。通过谈论不同层次的“自我”,您试图让读者理解什么?

辛格:假如我问一个人,你在那里吗?我从来没听过谁回答说,不在。但是,当我问,在那里的你是谁?大多数人的回答只是在描述他们的经历,比如我是一个 26 岁的女人,比如我住在芝加哥或是东京,比如我结婚了或是未婚……

我们继续问,谁拥有这些经历?如果你没有过这些经历,你仍然会在那里。


为什么你要描述一些有过的经历?这不是真的“你”。你是 26 岁的女人,接下来你就是 27、28 岁,所以 26 岁并不是你,我们仅仅是使用了这些词汇,却没有注意它们的深层含义。


接着,坐下来看着镜子,你看到什么?你看到的是镜子里的身体,你看不到“你”,你不会看到“你”在那里面,对吗?是“你”通过眼睛向外看,看见镜子里的你的身体。


▲ Photo by Nicola Giordano on Pixabay


如果昨天你照镜子,是同一个“你”吗?如果是五年前呢?“你”一直在那里,但是你看到的镜子里的你是不同的。你看到了不同的身体,但你仍然是你。


当你 10 岁照镜子时,你的身体看上去可不像现在。当你 75 岁时,你的身体看起来也不会像现在。但不变的是,仍是你在照镜子,在这整个时间里你一直在那里,不是吗?每个人都说,是呀,我同意。


你开始明白你是谁了。“你”不是指你的身体,因为你的身体一直经历着变化。“你”是那个能察觉到变化的人,“你”是那个注视着镜子的人。


“你”也不是你的想法。为什么?因为你的想法时刻在变化。比如十岁时,你有一些想法,你还能记起当时的想法吗?


通过感官,你接收着外部世界。你注意到脑海中思绪纷杂,试着让它们停下来。


是谁在试图停下这些想法?如果“你”看到那些想法,“你”显然不是那些想法。你是那个注意到它们的人。


有人说,我快被自己的想法逼疯了。我提了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你怎么知道你的想法快把你逼疯了?”他跟我发火说,“因为我在这里。”“好,那太棒了。所以,你还没疯,你正在看着你疯狂的念头或想法。”我回答。


还有人说,天啊,自从他离开我,我的心就碎了,或者我遇到一个人,我的心灵都绽放了,这太美妙了。


那么是谁注意到这些呢?你怎么知道你的心灵是关闭了还是绽放了?


所有灵性的本质是,谁在那里?这个灵性的你在那里,没有年龄,就像不管是什么年龄的你,照镜子的那个人都是“你”。那个在一生当中有很多不一样想法的你,也是“你”。


实际上,每时每刻你都有想法,并且是变化的。比如你以为自己爱上了某个人,但有人告诉你这个人杀过人,一下子你就感觉不再爱他了。


你可以在一秒内改变想法,但仍然是“你”在注视着这些变化。最终,你会意识到“你”(灵性的你)一直在那里,“你”没有年龄、甚至也没有性别,“你”是纯粹的觉察和意识。


▲ Photo by Rudy and Peter on Pixabay


2

你想把自己定义成什么

一诺:正如您书中所言,你是主体,其他的都是意识的对象。您用了很多日常生活的实物打比方,比如,这是我的杯子,但这不是我,我的杯子不是我,我的房子不是我……我觉得这些人们可能容易理解。然而一旦说到我的身体,比如我是生活在东京的 46 岁女人,我有白头发……这就很难区分开,因为我们认为它们不一样,我的杯子,我知道这是外在的,但是我的皮肤,“哦不,这是我……”所以真的很难区分。


您一语中的地指出,我们容易将我等同于我们的身体。我认为我们的痛苦正来自于此,很多的自我评判、自我觉察、自信都来自于身体。您有如何区分开我和我的身体的建议吗?


辛格:相较认同你的身体,你会更认同你的心灵和你的自尊。


举一个例子,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与阿龙·伯尔展开决斗的故事。他们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上等人,一个人侮辱了另一个人,他们就选择决斗,背对背站着,各向前走十步,转身,用步枪朝对方的脸开了枪。“您侮辱了我,过来杀了我吧,我宁可去死,也不愿意被侮辱。”那时的他们,不是把身体当成我,而是把自尊当成我。


当你的自我认同你的身体,比如我是长得好看的 23 岁男人,当你长出白发的时候,你会染发或者拔掉它们,你会做拉皮手术……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因为你有了一个自我概念,关于你想让你的身体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你的身体本来是它原本自然变化的样子,但你的自尊希望它看起来不是这样。


再举一个例子,有时参加会意,一些嘉宾会用人像图片显示,我认识当中的一些人,而他们用的图片是他们 40 年前的样子。这样做的背后是自尊在寻找自我认同。


总的来讲,“你视你自己为某物”与“你就是某物”,是有区别的。你不会视你的车为你,因为车不会总是伴你左右。你也不会视你的咖啡杯为你,因为它不会总是在那里。但你容易视孩子为你的一部分,然而孩子的身体和你的关系,与咖啡杯与你的关系,其实并无不同,这些底层是关于认同的问题。


意识可以集中于某一事物,或者可以更广泛。正如我可以专注于一本书,或者我可以看整个房间。我可以看着你的脸,或者我可以后退,注意到还有其它事情发生……所以意识聚焦于意识对象。如果意识一直专注于这个东西,意识就成了这个东西。起先它只是我注视的东西,后来我认定这个东西是我。但你要明白,你只是认同了它。


心理上有一个自我概念,不是你是谁,而是你对自己是谁的概念。如果你在某件事情上停留的时间够长,它就会成为你的自我概念的一部分。


和你的身体在一起很久了,身体是一直在变化的,然而你不认为身体是一直变化的。这就是为什么老了以后会有麻烦,因为你不想让你的身体看起来衰老。你并不真正认同自己的身体,你认同的是你的身体概念。


在你的自我概念里,身体的形象是自我的一部分,是想法的一部分,是你在想法里创造出来的一部分。


一诺:类似我们有一个自我认同的光谱,有容易区分的,比如马克杯或者车,有难一些区分的,比如我的孩子,更难区分的是我自己的身体,其中最难区分的是我的思想、我的想法。


辛格:有些人把车内化为自我的一部分,把车当成定义自己是谁的一部分,而不是当成外部物体。比如有些人是车的发烧友,他们有一台法拉利,他们会紧张保护它,“别碰我的车,别过去。”而对于一些有辆破车的非发烧友,他们根本就不会去想它。


现在问题变成了,你是否在用一个物体进行自我认同、自我定义?如果你用一个物体来定义你自己,那么你就会做出相应的举止。比如你太太不是你,但你的自我认同对她占有,比如有人会大叫,“这是我的太太,请停下跟她跳舞”。


一诺:是的,我觉得这很有趣。我现在在日本,我作为一个外国人,来到新的文化,当你身处边缘,它能让你观察到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说,在日本,一切都非常拥挤,空间非常小。因此,如果我的公寓面积超过100平方米,那我就是富人,意味着我有地位。当然,随之而来的是,你有停车位吗?你有……


在这个文化背景之下,东西不知何故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自我认同感。比如你的卧室具体面积,当你把它展示出来,它就变成了一件大事。


当然,我明白置身于文化之中,它就是那样的。我很感恩我不是日本人,我不是来这里竞争或者加入竞争游戏的。但是,当你身处其中,你非常容易陷入到比较之中或者自我认同里。我想您的书里也提到过,这需要一种超脱。


辛格:自我认同会这么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刚刚从身体谈到思想。这不是你真实的身体,而是你的大脑对你身体的看法。这不是你的车,而是你的大脑这么认为。这一切都归结于你在大脑中建立的模型,你想把自己定义成什么。


所谓的解放,灵性的解放,就在于让你停止跟你“不是的那些事物”进行自我认同,而是与你的本质认同。


▲ Photo by Mohamed Hassan on Pixabay


3

看穿自我,抵达真相


一诺:所以,归根结底,重要的是我们的内心体验。我记得您讲了这样一个例子,如果我想在夏威夷毛伊岛举行婚礼,我希望婚礼是这样的,我的房子是这样的,然后我的衣服看起来像那样……因为我觉得如果这些都实现,我就会很开心。您问了一个问题:如果幸福是你想要的,你为什么要通过这些,为什么一定要花钱去毛伊岛,把钱花在衣服上等等?为什么不直接幸福?


您在书中提到“三环马戏团”,即外部世界、思想、情绪。您能说一说,您是如何区分三环马戏团的,我们应该如何从它们身上看到自己?


辛格:正如我在“三环马戏团”这节结尾部分写道,当我们理清一切的时候,你就会意识到真正重要的不是思想、不是情绪,也不是外部世界,真正重要的是身在其中的你……身在其中的你高于你所拥有的任何经历。能看到这一点的人是整个宇宙中最美的存在。


那我为什么不觉得自己很伟大呢?因为你被干扰了,这就是关键。你的意识可能会被一些事情干扰,难道不是吗?旁事、噪音、思想、情绪都可能会干扰你。


“干扰你”是什么意思?它们把你的意识从本该在的地方拉到干扰你的事物那里。你被外面进来的世界干扰了,或是一声巨大的噪音,或是别人说了什么,或是你被自己的想法分散了注意力,或是被自己的情绪所干扰,这些都让我们分心。


所以,当如“马戏团”般琳琅满目的纷扰捕获了你的意识时,你一生都处于被干扰的状态里。像多动症,就是极端的案例,被干扰得不能看书了,甚至无法正常上学了。


我们需要弄明白“干扰你”的事物究竟是什么?外面的世界是什么,它从哪里来?我为什么要为它分心呢?什么是思想,思想从何而来,它们为什么是这样的?情绪又是什么?一直追问下去,直达科学的底线,用深奥的形而上学或是科学,去明白发生了什么,来帮助你解脱出来。


比方说,科学已经告诉你,你看到世界上的单个的事物都是原子,“万物皆原子”。这个你知道,但你没有践行。它们就是原子,数十亿、数十亿个原子漂浮着,穿过虚空。它们看起来确实不那么有趣,它们都一模一样,这些原子怎么能打扰你,你怎么能被它所烦恼?


你肯定见过元素周期表,你知道 108 个元素,那么这一切从何而来?你要问这个问题。


谈论真实,谈论真正的真理,每门科学都会告诉你的真正的真理。我鼓励人们敢于看穿自己,抵达真相。


对,最终到了量子物理学,说那里什么都没有。只是振动和能量,它只是一个能量场,从里面蹦出一些原子、夸克、电子、玻色子等“粒子”,它们拼在一起,这就是发生在这里的一切——什么都不是。所以,你愿意从真相的角度来看待它吗?


这么说吧,如果我手里拿的是水,问你一道选择题:A. 我手里的是水 B. 我手中有 H₂O 分子 C. 我手中有氢原子和氧原子 D. 我的手上有电解质 E. 我有核心电子玻色子 F. 我手上有量子燃料。哪个是对的?没错,答案是这些选项同时都是正确的。这就是在无形与有形之间的深层灵性教育。


你愿不愿意、敢不敢回顾自己的想法所做的荒唐事,直到看到真相。因为那就是真理,它能让你解脱,没错,真相会让你自由,立即使你自由。比如你对自己的小我说:“新车被划了,只是一堆原子在车上移动,那你还会为此生气吗?”这就是我在书里描绘的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我们身处地球,一个太阳的体积约等于 130 万个地球,而银河系里有 3000 亿颗恒星,我们置身于这样一个小小的星球上,有什么大不了的困扰呢?更何况你只能活短短的八九十年到一百年,而地球已经存在了 45 亿年。


▲ Photo by Michael  on Pixabay

如果你自己允许,你可以是世界上最幸福快乐的,但你自己却不允许,因为你会说:“如果事情是这样,只有这样……我才能幸福。”你预设了事情如何发展,你也预设了想要的事物……就像车上的那条刮痕困扰着你。类似的事和情况还可以有很多,比如“哦,天啊,我在公共场合打了个嗝”“哦,天啊,我牙齿间啥时候有菠菜碎,有谁看到了?”


一诺:因为我们在日本,我的孩子们动静不小,这在日本社会可不受待见。所以, 11 岁的鲁迪回家和我说:“妈妈,出大事了。”我说,“怎么了?”“我在地铁里打了个响嗝,每个人都看我。”我就说:“哇,这得有多吵,是吧?你要不要再来一次?“然后我们都笑了好久。


这就是您刚刚提到的,每个人都很紧张。有趣的是,当你处于这样的文化环境中,集体意识认为这是不好的。我就想:“难道你们不打嗝放屁吗?”“但它就是让人社死啊。我们在意这些事,也会有情绪化的反应。”


辛格:与之相对,在印度,饭后打嗝被认为是一种礼节,意味着你告诉做东的人你很享受这顿饭。


一诺:我得告诉我的孩子们,下一次说自己是印度人哈哈。


辛格:所以底线是,有一个外部世界,它运行它的,就像我说的,如果你想自由,那就记住一点:太阳里面能塞进约 130 万个地球呢。你在地球上占了多大的份量,只是虚无中的一个点。地球都不算什么,而你却坐在那儿,东想西想,毁了自己的生活。


但为什么它还会困扰你?因为你的脑海中有各种概念、观点、意见、偏好、希望、梦想……在你的脑海中,如果外界的一切不能如你所愿,你就会很痛苦。但是如果都如你所愿,你也会飘飘然,失去重心。所以,有一种可以让你保持平和、喜悦和幸福、健康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超然状态。


这不是虚构的,不是让你坐在那里压抑想法,而是对一切都有更深刻的理解。还以打嗝为例吧,我有一个超我概念说,你不能在公共场合打嗝。而自我概念的意思是,人们都在看着你。但你可以抽离出来,观察内心想法,这个情境就不会再困扰你。你是自由的,你有爱的自由、表达的自由,你可以自由地度过余生,享受生活的每一刻。





诺言新一期的读书会将一起共读迈克尔·辛格的《清醒地活》,这本书将带你探索内心,觉察束缚你心灵成长的阻碍,为你正经历的烦恼、压力、焦虑、纠结、痛苦找到一味良药,从而收获平静、丰盈而幸福的人生。


在本期读书会,我们邀请了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华章老师、国际同理心教练左芳老师、脑神经科学家&人生教练师碧老师和亲密关系咨询师&心理能量管理师陈历杰老师四位嘉宾,带我们解读这本书。


《清醒地活》共读营一共 21 天,除了嘉宾老师线上答疑之外,还有自主阅读、认知写作、交流讨论等环节的设置,亦有静心冥想、线上辩论的特色活动,更有一诺两次对谈辛格的采访视频分享,全方位为你搭建从知道到践行的脚手架,真正让改变发生。你只需纵身一跃,相信越参与越收获,抱着臣服、投入心态,开启你的 21 天共读之旅。


共读营原价 ¥499,限时早鸟价优惠仅需 ¥349~更多详情请查看下方海报↓(注:诺友可在诺言社区-言值商城兑换 ¥50/¥99 优惠券,数量有限~)




-  END  -

推荐阅读

一诺:  终于,中文世界等到了这本书


一诺对话辛格(一):亿万富翁50年的内在之旅


一诺对话辛格(二):做什么才能获得完全的幸福?


各位读者朋友,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投稿或者商业合作的朋友,请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


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奴隶社会

相关新闻

一诺对话中学生:面对未来持续有用的5种能力一诺对话高琳:如何增强你在职场中的气场一诺对话金惟纯:怎样才能活好?一诺对话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成为超级个体的底层能力——人人可创业的思维方式今日直播丨一诺对话周轶君:如何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一诺对话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如何用全新思维决胜未来?今日直播丨一诺对话火箭科学家奥赞·瓦罗尔:如何唤醒自己的内在天赋?一诺:家长最不缺的,就是又一本育儿书一诺:从现在开始重新审视生活今日直播丨一诺:寻回生命活力——遇见无限能量的自己一诺:转眼10年水陆大会背后的阴谋?唐僧被捧杀的真相:一场精心策划的上位之路?一诺的日本观察:特别创新,特别僵化2024年阿贝尔奖得主塔拉格朗:从“一连串小概率事件”至数学巅峰华尔街见闻对话戴康(一):如何击穿投资的底层逻辑?正在招募|整本书阅读工作坊:由岳乃红一诺等10位导师参与带领扎克伯格甜蜜宠妻:为她一整尊雕像神似罗马女神!钱花刀刃上了...对话面壁智能李大海:AGI是一场马拉松,我们不急于当破风者吴晓波×季克良:一场关于“跨越”的对话直播预告| 一诺对谈玛丽莲·阿特金森:觉醒和英雄之旅“小时候没有一顿打是白挨的”:原生家庭的颠覆真相,90%的人看后释怀大笑8.04《一和多》广州点映专场&导演映后交流:歌声来自青海玉树,穿过FIRST率先抵达这里揭穿这轮造谣抹黑董宇辉的真相:有一种沉默振聋发聩最残忍的社会真相:穷人互害,中产互卷,富人互抬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