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对话高琳:如何增强你在职场中的气场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3485 篇文章
本文为一诺和高琳直播精华文——高琳,“有意思教练”创始人&CEO,高管教练,曾任摩托罗拉亚太区首席信息官,《不被定义》《故事力》《职得》作者。
高琳:在职场上有一个特别常见的现象,就是觉得我们做事情只要付出,就一定要有回报,然后我拿到了回报,会觉得都是应该的。老板要是没有看到我的这个付出,没有给我相应的升职加薪,那就是他有问题。我们很多人在职场上都是这样一种心态。
创业以后,我的第一大收获,就是明白了没有任何事情是应该的。你可以付出,但是别人不一定会因为你的付出买单。所有你想要的一切,都要自己去争取。
特别是像我这种知识分子家庭长大的人,对钱这个东西,又想要又抹不开面子。就像我现在卖书,想多卖,又抹不开面子去求人。但这也是我创业后的第二个收获,就是每一次都是要突破自己的面子去做。
第三个收获是最有意思的,我觉得一诺你一定也经历了这个。在平台卖书的时候,人家就只有那么多资源位,就跟我们在职场升职加薪一样,僧多粥少。你怎么能够拿到好的资源位,全靠你自己的书上去以后的表现。人家不会说因为你是李一诺,所以就给你一个更好的资源位,更不要说像我这样的素人。
你只有先做出成绩,让人觉得还行,人家才会把那些资源给到你。所以你自己要证明自己的特别之处,没有人会替你负责,这也是我最重要的收获。
但如果书卖得不好,我不会觉得那是我没本事,我高琳不好,你还不能画这个等号,要做到既投入又抽离,我觉得是挺难的。
一诺:是这样的,你讲的第一点特别对。我们一定程度上都会有这样一种预期,我做了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其实你也是会得到的,只不过可能不是升职加薪,可能是在职场之外。你得到的东西,它的时间线和它的形式,都不像在职场里面那么简单。
记得我那时卖书的时候,都算是非常有节奏的,每六个月大家会坐下来谈一谈,是不是要往下走了等等,好像我们的职业生涯是每六个月就可以往上走一步的。但这样一种节奏其实是不真实的,因为有时候,你可能做一件事情或一个新项目,你在三个月里面的成长会远远超过别人五年的成长。但你也可能做一件事情,三五年也没什么变化。
所以,其实这种公司里面的节奏,可能对职场初期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它是比较有结构的一种体验,但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种错觉,好像这才是正规的职业发展。你比 ta 慢了,你走的路不一样了,似乎你就偏离轨道了或者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失败了,其实不是这样的。你的回报一定是有的,只不过我们没有被训练出来辨别的能力——在结构化之外辨别自己的成长和回报的能力。
▲ Photo by Malachi Witt on Pixabay
高琳:其实仔细想想,我们所有的焦虑感都来自对时间的焦虑,假设我们有无限的时间去做我们想做的事,也就不焦虑了。
我现在是有一点点“虱多不痒,债多不愁”的状态,没有那么焦虑了。我第一次感受到中年焦虑是在 35 岁左右,当我走过了职业第二曲线后发现,我是 42 岁才自己出来创业的,现在不也还活得挺好的吗?我还打算干到 80 岁,一诺你打算干到多少岁?
一诺:不知道,如果不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的话,那基本上是活到什么时候就可以工作到什么时候。
高琳:对,所以一旦你不再跟时间赛跑,焦虑感就会慢慢减少。但是人在年轻的时候很难做到的。所以我的《不被定义》这本书就是写给年轻时候的大家,这本书写了很多我在做高管教练时看到的客户经历和学员经历。有一条我可以跟大家说,非常反焦虑,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他们也很焦虑的。并不像大家想象的,好像有钱有闲了就都岁月静好了。
一诺:我觉得很多人对高管是有一定误解的,可能是被那些霸道总裁剧给搞坏了。大家好像认为到了上面就可以很随便了,就可以肆意妄为,想要什么都可以,但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请高琳老师给我们讲讲这些高管都在焦虑什么,我们这些在职业上希望有建树的人,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 Photo by Patrick Sommer on Pixabay
高琳:的确是,诺言社区的伙伴都知道要内在探索和外在探索同步,我们不能天天坐这儿内在探索,跟修仙似的,我们在外在世界还有很多要去追求的东西。所以我的书里就讲到了怎么运用杠杆去撬动你现有的实力,无论你现在是在职场什么阶段。
▲ Photo by Markus Spiske on Pixabay
▲ Photo by Gerd Altmann on Pixabay
我首先要有真正的实力,在这个基础上,我也要让别人能够觉得我有这个实力。
- END -
推荐阅读
一诺:现代人最大的问题,是内心混乱
高琳:很努力,没成长?
高琳:一个 70 后对 80、90、00 后说的掏心窝的话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投稿或者商业合作的朋友,请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
记得点一下在看和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