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繁花》,可能是最懂上海人的“美食剧”

《繁花》,可能是最懂上海人的“美食剧”

9月前
《繁花》大火,也顺带让许多一度被遗忘的老上海食物,一夜之间红到发紫。

排骨年糕大排长龙,黄河路老字号成打卡圣地,许多饭店还趁势推出“繁花同款套餐”……

但你可能不知道,除了万众瞩目的几道经典菜式,其实在剧集一闪而过的镜头里,以及金宇澄老师的《繁花》原著中,还藏着许多鲜活动人的饮食细节。

金宇澄《书名》

有弄堂里充盈的“煎咸黄鱼味道、咸菜炒毛豆味道”,也有蟹脚尖尖处最宝贵的“蟹人参”,还有时髦的蛋糕,“奶油香草气味”的面包……工笔铺陈,处处是上海市民生活风貌的细致还原。

金宇澄《繁花B》

来,趁电视剧收官之时,我们也拿一双筷子,掀起《繁花》一角,品品剧集和原著里的吃喝细节——

从市井吃食到浮华盛宴,字里行间,都是旧日生活滋味

繁花里的上海平民美食
满满烟火气
《繁花》堪称上海平民小吃大赏,汪小姐和阿宝同吃的排骨年,不过是冰山一角。
汪小姐最爱的早餐粢饭团,大概在剧里吃了三四次吧。就是糯米饭团包油条呀,几乎每条马路上的早餐店都有做,加糖加肉松可甜可咸,上海人的碳水套娃。
范总等三羊牌上市前,在路边吃的也是碳水经典油墩子
印象最深就是大家在夜东京一起吃早饭,对上海家常早餐文化呈现得很自然:
油条!葛老师一根筷子插着四根油条就进来了。
陶陶顺手就一个大饼夹油条
葛老师一口塞个煎馄饨(撒芝麻粒蘸康乐醋最香)

13集,陶陶去看调到郊区工厂的汪小姐,还给她带了上海人夏天最经典的冷馄饨(地位不输冷面,一到夏天,各大馄饨面馆、蔡先生or老盛昌这些老字号连锁餐饮店,都会有冷面冷馄饨专柜,提前煮好冷好,塑料膜包好)

原著里,沪生同小毛一起去“四如春”吃冷面
剧里,玲子初回上海,阿宝跟她在夜东京吃的也是冷面。
夏天的光明牌棒冰、冰砖,怎么少得了?

还有振鼎鸡的白斩鸡(原著里,小琴买了振鼎鸡拿去夜东京吃):这大概是上海最如雷贯耳的白切鸡连锁店,1990年开业,现在全上海有30家左右分店,就几个单品白切鸡、鸡血汤、鸡粥、鸡汤面,如此做了30年,上海爷叔阿姨到年轻白领都吃成食堂,真 · 全民鸡店。(虽然但是,我们还是想说:泰煌鸡的鸡,even better)
泡饭更是出名了。电视剧中宝总的泡饭很豪华:接近九宫格小料配菜。
但13集葛老师生病时的极简泡饭才是真正的“泡饭”吧:邻居送来的冷米饭+开水+半块腐乳

还有一些老上海人,比如本人(大半)的阿娘阿伢会微波炉3分钟牛奶泡饭(因为老人觉得牛奶有营养,但直接喝牛奶会拉肚子,然后实践发现牛奶跟米饭一起就好消化一点......)

还有汪小姐跟魏总、范总谈工作,就近选择的打工人快速午餐:辣肉面、烤麸面

都是很经典的“预制浇头面”——煮好的面加一勺提前预制好的浇头(辣肉、大排、烤麸、素鸡等),是很上海的日常。
有时只是一碗光面:只要开水+酱油+灵魂猪油+小葱,就是江浙沪最经典的阳春面。
虽然简单朴素,但跟烂糊面一样,在家常味道里有着不可替代的治愈感,诠释着上海话里的“落胃”二字。
阿宝在至真园点完菜还要特地追加的肉丝炒年糕——要单独拎出来讲,原著里也反复出现,足以显得这份碳水在上海日常饮食里的地位。
虽是“炒”,但讲究最好带点微稠的汤汁(不用淀粉水勾芡,年糕自带淀粉,炒的时候加点水,自然收汁到微稠)最好是最嫩的娃娃菜(上海人喜欢叫“黄芽菜”),清鲜,叶子又比青菜细嫩,可以柔嫩得融入汤汁,粘裹上年糕。
跟江西湖南的爆炒不同,这是属于独属于上海的镬气,落胃又妥帖。

静安区小食店:敬食。

在这些广为人知的菜式之外,原著的字里行间,剧里的短短几句台词中,还藏了许多更细致的本帮小菜,有些现在已经少见,但一提起名字,都是贯穿在老上海人记忆里的经典味道。

比如原著里:

菊芬讲到厨房间烧小菜:剪螺蛳、腌咸肉、做鳗鲞
厨房飘来“糖醋味道、煎咸黄鱼味道、咸菜炒毛豆味道”

小毛在莫干山路老弄堂:“吃了半瓶黄酒,吃一点水笋黄芽菜肉丝年糕”

电视剧里:冬天,夜东京厨子仅仅是作为背景,手里也拿着江浙沪最为灵魂的冬笋,细节到位。
又比如剧里,服务员推荐的三鲜砂锅。22集,李李被警察局带走后至真园生意涣散,阿宝亲自来捧场吃饭,让服务员推荐,但服务员明显培训不足,连一道贵菜都推荐不出来(“因为没吃过”),阿宝就让她推荐点家常菜。
三鲜砂锅,真是本帮菜小馆子里的经典菜——预炸好的肉丸、泡发好的肉皮、鹌鹑蛋、百叶结,客人点菜后砂锅煮一下就能出餐,是街头冬天里最快速可得的温暖,三鲜里其他食材可以换,但一定要有灵魂肉皮!
阿宝点菜时,服务员随口还说了个豆瓣酥。这细节也很妙——也是个老上海才懂的暗号。
“豆瓣酥”乍一看是个酥酥点心,其实是指蚕豆泥,很多上海人从小吃到大的回忆,但现在做这个菜的店已经不多了,只有一些高端淮扬菜和老派馆子有做。

豆瓣酥并不是炸的蚕豆(炸蚕豆上海话叫出屁豆cepidou)


除了平民美食
繁花里的上海饮食细节
处处透着讲究
《繁花》刻画上海饮食,不仅有亲切的市井气息,也处处体现老上海的精致讲究。

青鱼秃肺,指鱼的肝,一条鱼只有一小块。

比如原著里,汪小姐同李李一行人去常熟,徐总和苏安设宴款待,八冷八热,派头十足。
吃的还都是功夫菜:出骨鱼球、芙蓉蟹斗等。文中特别详细介绍了一道很复杂的西露笋尖“笋皮切了卷刀片,包鱼肉,虾仁,加一点网膘,上笼蒸透,再加笋丁,菜梗丁,金腿丁”。可见当时的有钱大户吃得多精致考究。
比如上海有不少私房菜:很多讲究的大户人家会专门请人上门做家宴开小灶。
原著里,玲子在夜东京开玩笑:“葛老师要培养亭子间小阿嫂做私房菜”。——过去大户人家做菜有大厨房和小厨房,大厨房的师傅常跳槽,所以老爷要培养身边人偷师学艺,在小厨房烧私房菜。
现如今,坊间这样的上门家宴厨师仍不少呢👇。

至真园招牌黄鱼面用的雪菜、鱼,对产地都有讲究。

雪菜黄鱼面在浙江上海很是经典,剧里的黄鱼面看着是整条小黄鱼烧的(宁波烧、海宁一带的烧法)现在上海大部分黄鱼面则是去骨剔下来的黄鱼肉(代表:顶特勒、阿娘面馆、明呈黄鱼面馆)

甚至同一种鱼,不同季节叫法还不一样:比如川乌和马鲛鱼之分👇。

“川乌”:清明前后洄游至象山的蓝点马鲛鱼,一年只有两个月能吃到。因为宁波象山港是咸水与淡水的交界处,在这里经过淡水冲刷的马鲛鱼,肉质会发生变化,比一般马鲛鱼肉质更鲜嫩,堪称马鲛鱼之王。

也不只大户人家和高级饭店讲究,普通人吃饭,也注重细节。
比如至真园饭局上聊到上海人买菜,不吃葱,但烧鱼一定要买葱;吃小菜,要吃嫩嫩的,越嫩越好。
经典家常菜红烧划水(划水就是鱼尾),至真园烧的是版本只有鱼尾,夜东京老板娘玲子则是红烧头尾(有头有尾),即使是这么简单的区别,上海人都要跟你掰扯一下的👇。
不过最能反映上海人饮食考究的,还是大闸蟹,这件包邮区人民的心头爱,在《繁花》里多次登场,尽显江南食俗的精巧雅致
陶陶就是卖蟹的,他讲“江南人爱吃大闸蟹,独尊蟹黄;外国人吃海蟹不要黄,只把肉斩好做成罐头。”
大闸蟹送礼也讲究:“如果是送江南和港台的客商,一定要白肚金毛的清水蟹;而送北方等地客商,一般品相即可,但须配书、苏州的吃蟹工具、镇江的香醋、鲜姜
像常熟徐总这样的老饕还提到:吃蟹最宝贵是蟹脚尖,一只蟹八根细脚尖,像黑纱线一样的肉,是蟹人参,因为蟹爬行全靠这八根细肉的力气。”
除了本土饮食
繁花里还有不少
外来融合饮食
上海的饮食里,其实很多其他菜系、西洋饮食融合进来的痕迹。《繁花》里也表现得不少:
比如剧中反复出现的热气羊肉,就是北方传过来的涮羊肉。

那么多北方传过来的食物,独独涮羊肉在上海扎根成为一种本土饮食现象,细想也挺有趣的。

剧里反复点名的涮羊肉老字号“洪顺兴”,就见证了涮羊肉在上海发展普及历程:

原型是上海最早的涮羊肉之一“洪长兴”,京剧大师马连良的二伯马春桥在1891年创立的,起初只是马春桥给自家回民兄弟建的“清真食堂”,民国初期发展为涮羊肉火锅,红极一时。

李李和宝总谈生意去的则是云南路涮羊肉云南路当年盛极一时,是与黄河路、乍浦路齐名的美食街,至今仍有不少老字号,小绍兴、小金陵、大壶春等等),不知道是燕云楼,还是月圆。

而且“热气羊肉”这名字也很有意思——涮羊肉是北方传过来的,但北方不会管涮羊肉叫“热气羊肉”。

而在上海话里,热气羊肉最本来意思是新鲜现杀还冒热气、未经冷冻的羊肉——剧里指代“涮羊肉火锅”,但菜场里肉摊的生鲜羊肉也叫“热气羊肉”,夏天周浦、松江叶榭一带用现杀羊肉炖的烂糊羊肉(炖到酥烂再白切吃的)也叫“热气羊肉”,这似乎是上海独有的名词。

所以很多上海涮羊肉用的并非北方的羊,而是浙江的湖羊,一是膻味轻,二是就近取材,新鲜现杀手切。

还有苏州糕团,原著甚至会用苏州糕团比喻人物,可见苏州一些老字号糕团在上海的普及率,相当“脍炙人口”。

剧里,也专门设置了小阿嫂这个苏州女人角色,刚搬过来时,给葛老师送的就是苏州糕团。
要数上海最热门、扎根最深的外地菜系,也是繁花里笔墨最多的,当属粤菜
粤菜在上海扎根有多深呢?
上海甚至有粤菜老字号——新雅粤菜馆(开于1926年,现在仍是老上海爱买的半成品熟食品牌,新雅的广式月饼还是“上海市著名商标”),算是粤菜和本帮菜融合的代表。
剧里,你会发现黄河路上,包括金美林在内的每家本帮菜都会做干炒牛河、龙虾伊面这样的粤菜港菜。(到现在,上海人各种宴席上仍少不了龙虾伊面这个硬菜)
宝总范总谈生意,也多次约在广式早茶(虾饺是必点的)。
粤菜里的大菜,至真园请来香港大厨做的高端古法粤菜“仙鹤神针”(乳鸽包鱼翅)在上海不算常见,但大王蛇可以说是风靡当时的本帮菜馆。
这个菜的深入程度到了什么地步?我们采访了几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大家甚至分不太清这到底是粤菜还是本帮菜。
包括菱红爱啃的川沙鸡爪,并不是本帮经典的糟卤味,看着也是粤式虎皮凤爪的红烧咸甜调味。

真理啊:只有鸡zuo zi和老酒是真的。
除了国内菜系,上海作为当年重要的对外贸易经济中心,舶来的西洋饮食也很流行,走在全国时髦前线的那种。
比如说咖啡厅,就是《繁花》里男女热衷的约会场所。
北方的秦小姐在至真园饭局散后,跳完舞还邀阿宝一同去吃咖啡;连小毛的娘都知道:相亲要去咖啡馆的。👇
这里提到的东海咖啡馆,是上海的第一家咖啡馆,1934年由一个犹太人创设,最初叫“马尔斯”,开在南京路沙市路口。
店里有美式,也有虹吸壶的手工咖啡,在当时算是高档消费,时髦男女谈恋爱,就喜欢去这种洋气地方。
有咖啡,自然也少不了西式的面包、蛋糕
原著里写小毛第一次吃面包,时间在60年代左右。而且小毛当时住在长寿路大自鸣钟,阿娘只是帮佣赚点小钱,家里条件很一般,但也能接触到面包——可见这些西方食物在上海的普及时间之早、范围之广。
要知道,1855年,英国商人爱德华·霍尔就在“原租界”开办了上海第一家面包工场,上海自此成为全国最早吃面包的城市;到了1985年,随着中外合资静安面包房的法式面包在沪上盛行,各类面包也在上海大行其道。
蛋糕同样是上海开埠后传入,只是比面包晚,大概在1920年左右,这一时期创立的老大昌、凯司令都有奶油蛋糕。1930年,很多优渥的家庭就会在生日时买蛋糕来吃。
剧中,梅萍给爷叔送礼,最喜欢送凯司令的奶油小方。
原著写60年代初,沪生拉小毛第一次去见姝华,然后同阿宝和蓓蒂一起给小毛过生日,在桌上摆一只奶油蛋糕,热闹又洋气。
繁花大结局:汪小姐庆祝第一桶金,在27号请同事吃大蛋糕。
到了90年代,蛋糕已经成为大家的日常饮食,中英合办的红宝石就是当年的“网红店”。原著讲陶陶终于和芳妹成功离婚,回家时特意买来红宝石蛋糕和日本栀子花。
蛋糕花样也不少,剧中93年左右,范总站百货商厦门口跟人聊天,一边就吃着黑森林奶油蛋糕
在咖啡、西点之外,各色西餐也早早就融入了上海人的日常。
原著里写50年代沪生一家,“自然灾害”期间物资供应紧缺,表面响应配给政策,买来黑面粉、山芋等来烧粥,私下仍吃黑市流通的舶来品,各种蛋糕、烤鸡胸肉、咖喱卷、通心粉、番茄肉酱等。
90年代的上海,大型宾馆都会设立西餐厅、中型西菜馆、西式快餐、咖啡馆、酒吧。在四五星级的酒店,你还能吃到英法意美等不同风格的西餐。
比如成功嫁给荷兰人的小保姆,请李李和原雇主章小姐吃饭,就约在波特曼底楼的自助茶园西餐厅(波特曼算是当年最高档的豪华酒店之一)

西餐与本地饮食的结合,甚至形成了独特的海派西餐诸如炸猪排、罗宋汤、土豆色拉……都是很多上海人从小吃到大的熟悉滋味。
到1989年,肯德基在东风饭店开业,上海人开始吃上炸鸡和土豆泥了👇。那时候的上海小囡,要是能在六一节吃顿肯德基,就是最高规格的节日礼物呢。
* * *

聊了这么多饮食细节,最后的最后,我们还想说说原著里,一根不太起眼的热油条

阿宝的童年玩伴蓓蒂,家里有个帮佣的绍兴阿婆。后来阿婆病重,突然想吃热油条。仓促之间,油条并没有买到,但离死亡一步之遥的阿婆,却从这一刻开始“活过来了”。

在网上连载的初稿中,阿婆很早就后来受网友跟帖启发,金宇澄老师改成了如今的情节。

黄河路上的“仙鹤神针”、“火焰大王蛇”,和背后的种种跌宕故事,固然是波澜壮阔,富贵迷人眼。

但在命运的洪流里,也许还是寻常的一根热油条,最能代表人们对俗世烟火的深深眷恋。


文 - 徐大半、+7
责编 - 穗穗
感谢way、zhiwei等对本文的帮助!!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博物

相关新闻

一部剧带火上海美食!《繁花》火出圈,都是老上海人记忆里的味道...《繁花》时代:上海“老八股”往事营销周报|借势《繁花》,美团打造「繁花美食」;饿了么「班味」小票大搞「互联网黑话文学」8.4分太低了!二刷《繁花》,才读懂这部华语“天花板”!《繁花》后,上海美食爆火!《繁花》“黄河路”开街,沉浸式体验90年代霓虹夜景《繁花》“偷偷偷走”了“一只小小鸟”?演一辈子硬汉,却在《繁花》里“晚节不保”!46岁娶小9岁娇妻,如今和女儿一起晒幸福《繁花》电视剧与上海沉重的偶像包袱演一辈子硬汉,却在《繁花》里“晚节不保”,46岁娶小9岁娇妻,如今和女儿一起晒幸福盘点《繁花》里的上海美食!排骨年糕你馋了吗馋哭纽约网友! 扒一扒“舌尖上的《繁花》”…90岁的游本昌,靠什么让《繁花》风云人物“爷叔”爆火?《繁花》火了,“绿蛙”的眼睛又红了?跟着“宝总”赚钱!《繁花》同款,还能撬动多少生意?​游本昌:52岁出演“济公”一夜成名,58岁陪妻抗癌,90岁却成为《繁花》中最大的“宝藏”关于《繁花》的“一万吨弹幕”,还没吵完跟着《繁花》明星学拜年,“宝总”先教→热播剧《繁花》男主得的这种病,曾经影响 30 万上海人王家卫御用剧照师,拍出了《酱园弄》最“丑”的章子怡帮你们扒一扒《繁花》里的上海滩“老钱”们都戴什么表?看看也是好的...《繁花》里的钱:“那个年代,所有人都从地板价开始起跳”“90后”的他,被称为《繁花》最大的惊喜!“90后”的他,被称为《繁花》最大的惊喜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