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學人Scholar(ID:isixiang)
心理暴力是杀人不用刀的暴力。《我们与心理暴力的距离》一书中提到:心理暴力的表现是言语攻击、威胁、骚扰和持续的批评,也是更为微妙的手法,比如恐吓、羞辱和操控。
而无论哪种情况,心理暴力都是一种具有伤害性的关系形式,会使一个人的思想、意志、行动和决定受制于另一个人。
没想到,心理暴力与我们的距离如此之近。学会健康的适应机制,建立积极平等的关系,更好地保护好自己成为我们的重要课程。
01
心理暴力,大多是藏在行动和语言下的;与身体虐待不同的是,语言暴力总是更加隐蔽且难以评估,并且在孩子身上更为显现。心理暴力对人的伤害、羞辱、折损,就像钉到墙里的钉子,即使时过境迁,即使拔钉而出,但痕迹永远都在。克洛伊是一位出色的年轻企业家,难过的是她的童年充斥着父亲——一名高级公务员的心理暴力。父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看看你让我变成什么样子了。这可能毫无缘由,又或者因为很多细小的事情,比如在饭桌上手肘放错了地方或是考了糟糕的分数,他随时都会都大发雷霆。
在无数次殴打和暴力的话语之后,总会有这句愧疚的话,意思是所有的一切都不是他的错;全都是女儿的错,未成年的女儿是一个没能达到这个伟大男人期望的不听话的女孩,他很懊恼:我做了什么要遇见你这个什么都不能得人。在辱骂完以后,他会强行给克洛伊一个拥抱,并解释说我做了错事,他想要把女儿抱在怀里,因为很爱她。犹如《银河补习班》中的一句经典台词一般:世界上没有比“我爱你,是为了你好”更恐怖的话语了。如果有人是全然无辜的并任由这个世界的暴力摆布,那一定是孩子,而不是成年人。经历过暴力并因暴力的持续而受创的人,会在寻找自己经历的意义和避免所有与创伤性事件相关的回忆或情感需求之间摇摆不定。尤其是受虐待的儿童,他们很快就会对他人的肢体动作产生一种非常强烈的敏感性和过度警觉,这种情况会,直持续到他们成年后。朋友的妈妈,今年50岁了,她总是不停地贬损比她年长的女性,不会和别人和平共处,这让朋友很恼怒。后来朋友才知道,原来妈妈在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她的姐姐得到了父母最大的关注和爱,而她总是被羞辱和轻视,她经常会感到自己几乎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这种心理伴随了她的一生,每当她发现其他年龄比自己大的女士受到宠爱或者偏爱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受到轻视的恐惧感,并引由出生或者愤怒的情感来。这种状态导致她心理上极其的疲惫,令她难以集中注意力进行工作和生活,有时还会引发抑郁症状。
然而,生命是一种馈赠,一份完全免费的礼物,这份礼物被包裹在一种无条件之爱的形式中是弥足珍贵的,世界上没有一个孩子对赋予他生命之人有任何的亏欠,即便是父母。02
与孩子相比,成年人经受心理暴力中身体虐待更为明显。全国妇联曾做过两次大型抽样研究,2000年的结果显示:全国29.4%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2010年的调查则发现,婚姻生活中,24.7%的女性遭受过各种形式的家暴,其中5.5%涉及明确的肢体暴力。家暴事件发生时,总有一些人会质问受害者:“既然你这么痛苦,为何不反抗、不逃离?”。未经历的人们不知道的是,长期遭受家暴的人,除了身体上的痛苦,还会陷入一种“习得性无助的情绪困境。
《我们与心理暴力的距离》中,艾玛就是如此,她的经历让人后怕,不过幸亏她逃了出来。艾玛是一名创业者和艺术家,她刚刚借着怀孕和堕胎的机会走出一段控制型关系。与未婚夫相爱时,艾玛是他的助理,仅仅一个月后,两人就住在一起了,他们分享一切,这种初期的融合很是融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便开始逐渐露出原型。两人在一起六个月后,他逼迫艾玛跟他一起买一套公寓,虽然艾玛一百个不情愿,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让步。然而事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糟;未婚夫经常暴怒,开始控制艾玛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工作到外出甚至是朋友。早上,他经常会询问艾玛一天的日程,并且诋毁艾玛已经因为他开始疏远的家人和朋友;因为按照他的说法是他们试图破坏我们的关系”。艾玛感到自己正在一点点地失去自我,但是却对此无能为力;每次醒来都怕自己说错、做错什么会惹得他大发雷霆。未婚夫会因为她和妹妹通话的时间超过4分钟而怒砸了艾玛的手机,更会因为她出去喝杯咖啡而狂躁说她非常自私。艾玛无法再为自己考虑,满腹心思地考虑如何让他满意。艾玛幡然醒悟是在发现自己怀孕的时候,这个消息让未婚夫平静下来,但这只持续了几天;几天后他利用早孕期变本加厉地遏制艾玛:你趁机不去工作,你只想偷懒耍滑。那一刻玛丽突然明白了,过多的容忍只会让对方更加肆无忌惮。犹如书中所说:心理暴力的重复导致了一种心理死亡:你不再知道你是谁,你的价值观是什么,你内心最深处的期望,你喜欢什么,你需要什么,你是如何运转的。有时甚至连你的日程安排都显得无足轻重或完全被忽略,以至于你忘记了自己的约会并无法再承担自己的责任,你逐渐生活在一种弥漫着恐惧和过度警惕的氛围中,因为害怕攻击会重复发生。如有遭遇被控制迹象包括死亡威胁,无论是真实的、象征性的,还是心理上的;要立刻拯救自己,如果可能的话,立即离开。03
很多曾经遭受或仍在遭受心理暴力的人们,都会倾向于告诉自己,不想让任何人知道,永远都不想,因为会觉得很丢人。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忘掉一切,试图表现得正常,试图“想开”;但是这样根本无法帮助到自己,只能会让自己一次又一次地陷入这种虐待中跳不出去。在《我们与心理暴力的距离》一书中,给了具体的方法,让我们远离被施暴,治愈那颗曾被暴力伤害的心灵。暴力受害者协会认为:对受害者来说,说出来是迈向重建的第一步。即使后果可能是痛苦的,因为说出自己的遭遇,受害者需要的是共情,而不是评判,尤其当暴力被“掩盖”或“面目不清”时。对你最好的朋友或家人说出自己的遭遇,寻求第三方的帮助,是向前迈进的一大步。因此在决定离开暴力环境时,你身边要有对此具有清醒认识的人,他完全尊重你这个人和你的决定,并且无论你为了走出困境做出什么决定都会支持你的人。学会设置界限,不要让自己陷入会让自己停滞在暴力关系、辩解、适应他人或任何形式的心理能量损耗的模式中。更不要犹豫和你的家人重新建立联系,一定要和相处起来最舒服的朋友或任何其他能映照出你的积极形象的人在一起,毕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腾出精神空间,重新集中注意力并清醒地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过的是怎样的生活。非暴力沟通中的一个观点是:你感受和情绪的源头不在于观察到的情况或他人的行为,而在于你内心深处的需求,在于对你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在于你选择与你感觉到的情绪。通常,当我们感到愤怒、沮丧或烦恼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寻找罪魁祸首,并且为了摆脱这些不愉快的情绪,会冲着他人发泄。这也是心理暴力实施者所使用的方法,所以我们必须对此具有充分的意识,因为我们时不时地都会是潜在的施暴者。04
《我们与心理暴力的距离》一书中的案例与理论让我们能够在任何情况下识别出心理暴力,并培养我们的生存责任和情绪自主性。无论是从幼童到成人,还是从初坠爱河的情侣到共度风霜的老夫老妻,我们都要学会照顾自己,学会尊重自己和受到尊重,学会不把心理暴力强加给别人。愿我们在所有关系和所有的关系中都会发挥作用,成为心理平定的使者,成为心灵关系的使者,建立一种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真实、直接、充满敬意和滋养人心的关系,没有操控,也没有伤害。
▍往期回顾
美国心理学家:许多孩子一生最大的痛苦,是父母“太过完美”
放弃清华附中,留学瑞士,没想到儿子刚来就惊动了心理医生....
父母开明、幸福家庭的孩子为何也出现心理问题?答案太扎心。
曾经以为青春期是父母退场的时刻: 最新心理学研究发现你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