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校已经陆续放寒假了。不少爹妈正在着手计划自己的寒假遛娃大业,国内线、国际线、冰天雪地线、热带海岛线……能想到的想不到的应有尽有。曾经,我也是“行万里路”家长中的一员,当时觉得孩子还小、学业轻,该拔腿时就拔腿,省得以后追悔莫及。但几次带娃旅行的大项目搞下来,我得出一个教训:带娃出门看风景,等到风景都看透,爹妈的命也得凉透。去年,儿子六岁、女儿不到一岁时,我们就安排了一次全家旅行。考虑到女儿年纪小,不便去太远的地方,我们就挑了一个离家自驾三小时的度假村去玩。舒服的独栋别墅、独立游泳池、水上公园……够孩子撒野放电一整天了。为了确保行程顺利,我和老公早早就开始规划。我拿着纸笔写写算算,老公对着地图指指点点:几点启程、行驶多久后能赶上女儿上午补觉的时间、醒来后哪里有落脚的地方可以吃饭换尿布、要带哪些东西来对付两个睡醒吃饱后觉得无聊的娃......儿子认真翻阅着喜爱的漫画书,女儿安静欣赏着窗外的风景,车里放着抖音神曲,车外阳光明媚、晴空万里......《末路狂花》里Thelma的那句“Let's keep going!”在我脑海中应景响起。开了二十分钟,女儿“如约”入睡。如果按照预想的那样,老公一脚油门开到休息站,刚好女儿醒来吃饭、换尿布,稍作休整后一鼓作气到达目的地,这部“公路片”就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了。没想到度假范儿没支棱多久,就被前方的交通事故锤塌了。汽车走走停停,蹒跚了半小时也没挪动几步,导航上显示的到达时间越来越晚。女儿果然不负所望,闹腾起来一整个翻天覆地,奈何我们被困在高速公路上,手无缚鸡之力。烦躁的儿子也开始作妖,一遍又一遍地大声质问我们:“到底什么时候到啊!”一家四口被迫滞留在逼仄的车里,外有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堵车,内有幼崽们撕心裂肺的吼叫。那一刻,我跟我老公彷佛瓮中之鳖——无处可逃。车子再次跑起已是三十多分钟后,女儿在我的投喂下逐渐平复情绪,儿子看着车窗外快速滑走的电线杆内心稍许安慰,车里终于安静下来,只剩下欢快的音乐声。岁月静好不过十几分钟,女儿突然开始哼哼唧唧,儿子大叫一声“虎妞好臭!”距离最近的高速服务区还有一段路程,而被屎糊一屁股的虎妞难受得嚎啕大哭。我用微弱的理智,遏制住自己想要解开安全带、从前排一步跨去后排的冲动,在车速70迈的高速公路上,我内心默念“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经过一番折腾,我们比预计时间晚了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连开几小时车的老公,早已被一路折腾浇灭了游玩的兴致,刚到住处立马在房间躺平。只剩下我一个人继续坚守岗位,带着两只刚刚被激活的幼崽四处奔走。有过一两次这样的经历后,我真心觉得,愿意带幼崽(尤其是两个幼崽)出行的家长,是真正的勇士啊!“有没有必要带年幼的孩子去旅行?”是一个在网上长久争论不停的话题。一方家长认为,旅行是一种生动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孩子亲身体验不同地域文化,感受不同风景气候。他们通过实地观察和探索,可以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了解书本以外的事物。年幼的孩子也许未必能记住,但旅行的影响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长久沉淀下来有助于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他们还认为,出门旅行可以培养孩子适应新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参与感,比如帮忙收拾行李、和父母一起制定旅行计划等。更重要的是,旅行是一种家庭共度时光的理想方式,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对孩子而言,虽然辛苦,但这些经历都会成为珍贵的家庭回忆。另一方家长认为,带娃“长见识”“见世面”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孩子年幼时——尤其是四、五岁以前对事情难以形成记忆、认知力和体力都薄弱的时候,出远门旅行就是孩子折腾、家长受累。网上不乏有家长吐槽带幼崽旅行的痛苦经历:孩子不吃不喝、哼哼唧唧、要抱要背,家长累到炸裂,非常影响旅行的体验。其实,有没有必要带幼崽旅行这个问题,就像每个家庭的教育观,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对于我们家来说,带孩子出去玩,没那么多所谓的“意义”,也没什么想要追求的结果,更不是大人有多想玩(知道玩不好),只是单纯因为在家带娃带腻歪了。既然娃不能换,那就偶尔换个地方吧。而且我深刻明白,带娃旅行就和买教辅一样,钱花出去了约等于学过了。至于有没有拆封、孩子做了几页不重要,沿途看了几眼风景、这些经历能沉淀出几两人生智慧也不重要,老母亲花钱求个心安罢了。虽然携幼崽旅行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但总有勇士爹妈们愿意挑战自己,即便立flag再也没有下次了,一到假期立马好了伤疤忘了痛,“flag是什么?”
总结自己不堪回首的经历,我发现带幼崽旅行想要顺心,做好这些准备很重要:
首先,从环境上选择对孩子包容、对家长友好的地方。
比如带娃出去旅行,我会慎重考虑韩国,因为那里不少餐厅、咖啡馆有“NO KIDS ZONE(无儿童区,不让12岁以下的孩子进入)”的限制。作为顾客,我能理解商家为了服务好其他顾客设置这项要求的初衷;但作为家长,“无儿童区”流行的地方会给带娃出行的我们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我不会优先考虑。👆图源:Woohae Cho/The New York Times/Redux另外,如果是带低龄娃出行的家庭,最好提前了解一下目的地是否有无障碍通道、亲子卫生间、母婴室等设施的普及。不少家长带幼崽出行,要换尿不湿时,找不到亲子卫生间;要给孩子喂奶时,找不到母婴室;推着婴儿车要上楼时发现没有电梯,只能一手抱娃一手提车走步梯......在手忙脚乱的情况下,实在是让人窝火。其次,带娃出去玩最好降低期待值,把“操心”换成“咋都行”。老大三岁时,我们第一次带他去迪士尼玩,一路上紧张兮兮的。为了让他好好吃饭、按时睡午觉、晚上准点上床,我和老公一路没少吵架。最近放假,我们带七岁的儿子和快两岁的女儿二刷迪士尼时,我心态放平很多(何止放平,简直都可以“出家”了):女儿不想吃、不想睡觉——随意,反正她饿了自然会要吃的,困了自然会睡觉;
儿子不想吃正餐,就要啃一个比自己脸还大的甜甜圈——随意,反正一个甜甜圈也不会怎样;排队的时候,俩孩子对着栏杆摸来摸去,然后开始啃手指甲——随意,反正退烧药和拉肚子药我都备好了。👆作者供图:困到扛不住的女儿和开心的啃甜甜圈的儿子带娃出门旅行,爹妈有时候就得“装瞎”。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要留出足够的容错空间,几天吃喝拉撒作息乱点无所谓,安排好的行程被耽搁也无所谓,用“咋都行”的心态去看风景,身上和心里的担子都会轻很多。这次带娃出门,我还坦然接受了电子产品做自己的帮手。虽然平时我会谨慎拿出电子产品、严格控制孩子的使用时间,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漫长的旅行途中,它真的可以片刻解放家长(我)。这次出门前,我在iPad 里下载了很多他们喜欢的节目。虽然我们也带了孩子喜欢的玩具和书籍,但在关键时刻,以上工具都没有电子产品好使。尤其是在机场候机、飞行途中、排长队的时候,只要亮出iPad,我的世界瞬间耳清目明。不过,家长也要提前和孩子定好使用规则,比如可以观看哪些内容、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看、一次最多能看多久等。这次五天玩下来虽然也累,但只累身体、不累心。带娃出行,家长要学会适当“偷懒”,才能保存精力继续前行。在旅行即将结束时,我们一边对这次旅行后悔不已,一边又对下一个假期充满期待,这也许就是爹妈带娃旅行的真实心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