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为什么我总陷入痛苦的关系”:内在小孩的成长,从关照自我开始

“为什么我总陷入痛苦的关系”:内在小孩的成长,从关照自我开始

5月前





很多人在感情中都有这样的困扰:总放不下负面、消耗型的关系。

反复被PUA,不管换了多少男友,对方还是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


决心离开习惯冷暴力的伴侣,可一旦对方示好求和,便选择原谅……


对他们来说,似乎有某种强烈的动力驱使着自己坚持留在不舒服的环境里——
 
尽管痛苦,却心不由己、无法潇洒转身。
 
类似的关系模式背后,究竟在发生什么呢?


 

这让我想到一位女性来访的故事。
 
这位女士因为要打离婚官司,需要向法庭提供一些证据,通过收集和整理,她找到了三段和不同男性的电话录音。

这其中包括她的丈夫,以及另外两位和她关系曾经非常亲密的男性。

当她听完录音后,十分惊讶地向我诉说:

我发现这三段录音里面,我对他们三个说的话一模一样;

并且,他们给我的回答也几乎一模一样。”


原来,这位女性都曾问过对方类似的问题:

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我做错了什么,你要离开我?
你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

而她得到的答案都是:


“难道不是你的问题吗?都是你自找的,这不就是你想要的?”


但录音的时间,确确实实是在她不同的情感阶段中,且三位男性也并无关联。


而这,其实是一种“强迫性重复”


——不管经历多少段关系,还是会陷入同样的感情循环里。


会因为同样的问题产生争吵,相处模式越来越趋于一致,因为同样的原因走向分手。


而这样一次又一次的重蹈覆辙,其实也是我们内在小孩受伤和混乱的体现

很多时候,并不是一定经历了严重的创伤,才会形成糟糕的内在小孩的体验。

如果你长期在精神上被忽略,即便满足了基本的温饱,你的内在还是会反复地触发伤痛。

就像是:

小时候考了98分依然被父母批评,不停苛责你粗心丢掉的2分;

长大后不管自己取得多少成绩,还是会自我攻击。

或者,

父母感情不和谐,母亲都是通过讨好来维系家庭;

长大后也不敢让自己感受到幸福,总在卑微的位置上祈求别人的爱。

这些都会让我们经历一次次消耗型关系的轮回。


这也让我想起另一个案例中的小玥。

小玥很想拥有能够保护她,关心她,给她支持的男友。

这些要求在关系中看起来并不过分,甚至非常基本。

但小玥觉得这样的伴侣很难得,“我觉得他能陪着我,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所以,很多时候,对方只是表现出一点很微小的照顾与关心,她就会非常开心和感激,迫不及待地建立恋爱关系。

但也常常因为接触时间短,了解不够深入,很快这段关系就会结束。

后来,在我与小玥的交谈中,我发现她在恋爱时,会对男友会投注一种期待:

“他不要走就好了,只要他在我身边,一切都可以。”


这个期待,其实源于小时候她对父亲的一种期待。

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小玥作为乡村留守儿童,经常在学校被欺负。

那个时候,她就会常常想着:

“如果我爸爸在这里你就不会欺负我了,你们就不敢欺负我了。”

所以她的内在小孩,其实一直停留在小时候脆弱、无助的时候,希望有人可以陪着她,从天而降拯救她。

这也成为她感情中的执念,只要对方在这段关系里,在她身边,她就别无所求。

正是这些对曾经达不到的愿望的固着,变成了在每段关系里的强迫性重复。
 
但这丝毫无助于弥补「早期」的遗憾,却会让人在「现实」中损失更多。
 
因为执着于没得到过的甜,将自己牢牢锁死在过去,无法走向未来。





如果你也像上文提到的案例,在关系中由于某些未完成情结,正在经历一次次消耗型关系的轮回…… 

这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荣格曾说:

“内在小孩是一切光之上的光,是疗愈的引领者。”

重新养育我们的内在小孩,是走出痛苦循环的开始。

大多数受伤的内在小孩,通常是因为早年养育者的忽略,没有体验过接纳、涵容的爱与氛围。

如果说早年父母的缺位令人感到遗憾,好在,我们还可以借助咨询师去做到这一点。


作为一个从业9年的咨询师,我也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心理咨询是运用哪些方法帮助我们的。

1.镜映的功能

咨询师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向来访反射他的情绪和行为,帮助他看清自己。

具体是怎么反射的呢?我在这里举个例子方便大家理解。

常常有来访在咨询过程中,不断地察言观色,小心翼翼试探我的反应,想要了解我的感受,不停地夸奖我。

但我看到这些时,其实会觉得有点心酸,有点心疼,因为这已经是他固化的一种模式。

他可能在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身边的人,他的内在小孩是在讨好的。

我作为一面镜子,就可以把他不曾发觉的这些告诉他,回应给他。

他可能在现实里不认为自己是个讨好的人,但我可以帮助他看清自己,了解到他对别人目光的在意,对自己内心的压抑。

他那些不曾被看见的需求和情绪,就可以重见天日,流动起来。

2.抱持的功能

有的伙伴可能会说:“我也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察觉到我的行为不对,但我怎么就无法化解呢?”

这里就涉及到温尼科特所提出的“抱持”。

如果你从小到大都在被苛责地对待,当你感受到自己的需求、情绪时,其实很难从自己的角度去关照自己。

的反应会是父母反应的一种内化,会觉得:

“爸爸妈妈也很辛苦,也很不容易,所以你要理解,你要听话。”


于是慢慢演化成自我攻击或是自我批评。

但在咨询中,咨询师不会和你去讲特别多的道理,也不会批判你的这些行为。

而是,“我和你一起看看你的内在小孩发生了什么?”

  • 当你听到父母要求你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 你觉得父母的严苛是对你好,你是不是也很想多被他们关注和爱?

随着咨询师耐心地共情、倾听、看见,我们情感的通道也会被慢慢打开。

你可以信任自己,信任咨询师,你可以慢慢放下顾虑去表达,表达真实的你。


3.提升你的内在父母功能

当我们在咨询中发展出来的一些好的关系,一些好的东西;


我们也会学着如何成为自己的内在父母,更好地抚慰和关照我们自己。


可能一开始,我们的内在父母功能,还是被现实中父母糟糕的关系模式内化:


会指责、批评自己做的不够好,作为成年人太过于情绪化......


但你体验了咨询师的涵容和无条件的接纳后,你也会把咨访关系中的一些深刻、美好的瞬间内化进现实的关系。



在这个过程里, 内在小孩会被安抚,哭闹受伤的小小自己会安静下来,他会感到舒服。


与此同时,你的内在父母也在成长,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运用理智,发挥责任感;


也会给内在小孩提供足够的空间去容纳真实的情绪和需求。


就这样,当你把在咨询室里的力量,一点一点地带到了你的现实的生活当中去,


你会感受到自己既可以做纯真简单的孩子,

也能在遇到困境时为自己提供父母的关爱与支持。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都是复杂的,在自我探索和觉察的初期,往往伴随着创伤被再起唤起的体验。


如果你在自我成长的路上,需要内在小孩的创伤被看见,被给予力量;

想要在一个安全、受保护的空间里不断发展自我的功能。


我也在这里。


希望可以陪伴你感受温暖与支持,不再纠缠过去,恐惧未来,可以从内在自由地活在当下。


作者介绍


本文的观点和素材来自曾铮老师的直播讲述。


如果你的童年也经历过一些不被爱和创伤,“内在小孩”容易跑出来打扰到你现在的生活,或是在婚姻家庭、情绪管理和个人成长方面有一些困扰,也欢迎和我们的曾老师一起聊聊。


曾铮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注册催眠咨询师

↓点击小程序,立即预约


想要了解更多网络/本地咨询师
点击下方小程序

- 广告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武志红

相关新闻

幼儿通识1001夜 | 不可思议的人体世界:为什么大人总叫我“多喝水”?男子“隔空猥亵”多名女童获顶格量刑:陷入“成长暗网”的未成年人贾玲官方「减肥纪录片」:从 0 开始的减肥指南上海女童被当众“扒裤羞辱”事件:我终于明白有的人为什么一生不幸这一次,从女性的视角“凝视”男性叙事:李翊云《我该走了吗》新书分享会回顾阿特斯瞿晓铧:读“无用之书”伴我度过最痛苦的时光“糟糕的家庭,总在小事上消耗孩子”:我突然理解为啥那么多孩子躺平了黄奇帆自述:“我气得拍了桌子”,从上任之初的遭遇战说起《繁花》里的钱:“那个年代,所有人都从地板价开始起跳”写书哥:从村小考上清华,聊聊令我受益匪浅的“费曼学习法”对谈写书哥:从村小考上清华,聊聊令我受益匪浅的“费曼学习法”堪比印钞机!AI总龙头业绩暴增六倍!黄仁勋:“下一场工业革命已开始”;连续20CM涨停!A股这家公司的天花板在哪里?对于让你痛苦的关系,「放弃」也许是种更好的选择刚被哈佛录取的「笨小孩」,让我看清孩子爬藤最缺什么?刚被哈佛录取的“笨小孩”,让我看清中国孩子爬藤最缺什么?刚被哈佛录取的「笨小孩」,让我看清中国孩子爬藤最缺什么?征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什么样的工作是一份好工作?成年后的每段恋爱,都在重演「我和我爸」的关系冯仑:从「人生的废墟」里刨出希望4棵金茶花价值上亿,放银行后离奇失踪!女企业家追讨十多年无果:“那是我一辈子的心血”!当地多方回应美国田纳西州通过法案,允许教师校内持枪!美国的“枪支文化”从何时开始?​央视主持人董浩:从央视“消失”的他,2次被下病危通知书,如今住窑洞生活?成年人的智慧,从刻意“遗忘”开始AI视觉的“大一统”:从CV到多模态,从行业大模型到机器人,旷视如何布局?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