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龙年祝福,为什么是跃龙门
中国人一直都很喜欢龙,也被称为龙的传人。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都离不开龙。辽宁查海遗址出土的文物显示,距今约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就用花岗岩堆塑出了龙形[1]。
过端午,划龙舟;度新春,舞龙灯。吉祥富贵,惯称“龙凤呈祥”,抚育儿女,父母“望子成龙”。
千百年前,龙是一国之君的象征。如今,“雪龙2号”、“蛟龙号”、“鲲龙”等国之重器,也以龙为代号,承载科技创新的梦想。
龙年将至,如果用一种与龙相关的成语送出祝福,你会选择哪一个?龙马精神?龙腾虎跃?人中龙凤?
对每个普通人而言,“鱼跃龙门”大概是最好的龙年祝福。
跃龙门,中国人传承千年的梦想
要知道,虽然龙的地位尊贵,但龙并不是生来就高高在上的天潢贵胄。
早在汉代的《辛氏三秦记》中,就有了“鱼跃龙门”的记载:“河津一名龙门,禹凿山开门,阔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车马。每逢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过者便化为龙。”[2]
意思是,每年农历春天,在黄河龙门附近,都有鲤鱼逆流向上游进发。如果能顺利越过龙门,它就将化身成龙。
到了科举兴盛的大唐,“鱼跃龙门”与天下读书人联系起来,用于比喻进士及第前后身份的巨大反差。进士登科,犹如“鱼将化龙”,拟迹庙堂,有所作为,指日可待[3]。
古人用鱼跃龙门比喻读书人考上进士 / 图虫创意
渐渐地,跃龙门成为了一种美好的期许。它告诉我们,只要拥有勇敢改变自己人生的自驱力,普通人也可以变得卓尔不凡。
而这种美好的精神,实际上根植于真实的中国历史,比“鱼跃龙门”的记述诞生得还要早。
战国时期的《孟子·告子》就提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闲,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4]——百里奚被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从市井之中换回,成为一代名相前,已是70多岁的高龄了。
这些人发迹之前,或家境贫寒,或身有伤残,或老病将至。然而凭着一股不肯低头认命的自驱力,他们最终都鱼跃龙门,实现了自己的抱负。
龙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因此龙型浮雕也被雕刻在许多传统建筑上 / 图虫创意
这样的精神,也体现在民间传说和通俗文学里。
无论是服下灵药、托身于天的“嫦娥奔月”,还是拉开弓弦、与天相争的“后羿射日”,亦或是脱胎于灵石,大闹天宫的孙悟空,都展现着一种高亢的精神力量。
奔向月亮的凡人,射落太阳的勇士,自封齐天大圣的石猴,这些“越过龙门”的人物背后,本质上是一种蹈高望远、踊跃奔腾的龙文化基因。
心理人类学的相关理论指出,人类的行为就像语言的语法,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模式(pattern)[5]。不同的文化,往往会塑造不同的人格。
因此,在这样坚韧的历史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人,心底往往也都埋藏着跃龙门的梦想。
跃龙门,需要“不服”作为buff
所谓跃龙门,可以是阶层、职位、财富的跃升,也可以是生活状态、精神境界的焕新,本质上,跃龙门就是一种历经积累之后的跃迁式发展。
因此,不是只有取得了世俗成就才叫跃龙门。关注自己的感受,让自己更快乐,也是一种跃龙门。
要想实现跃龙门式的人生状态改变,需要“不服”的态度。
这种“不服”,不在于和别人攀比高下、较量输赢,而是不认命,不肯被动地接受安排好的剧本,从而在自驱力的支持下,专注地追求自身发展。
前者是一个负面的转轮,只会耗竭心力;后者则能够不断自我驱动,打破桎梏,达成良性循环。
“不服”本质是一种自驱力,能够让人打破桎梏,实现跃龙门 / 图虫创意
这个时代也有跃龙门的故事。
改革开放后的近35年间(1981-2016),中国的贫困发生率从88.3%下降至0.5%,为全球贡献了超过70%的减贫人口[6]。
过去的十年时间里(2012-2022),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3%,超越经济增长速度[7]。
按照联合国标准,走过“繁花”年代的中国,人民生活已进入相对殷实富足阶段。
这些看似不可能的跨越式发展背后,是全体中国人不服唱衰之声,所作出的长期努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 / 图虫创意
除了国家的发展前途,每个人的命运其实也把握在自己手中。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不服”往往是一种自我驱动、取得发展的助推器。
对学生来说,拥有“不服”的精气神很重要。在此激励下,拥有了长期自驱力的学生,更可能不断取得且持续保好成绩,实现鱼跃龙门[8]。
一项教育心理学研究显示,学生越是依靠自驱力接受教育,其学业表现也会越好[9]。
对打工人来说同样如此。
在职场当中,相比于自驱力较低的员工,不甘于摸鱼度日,因而具备高自驱力的打工人从工作中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小,能够将心理健康维持在较高的水平[10]。
同时,自驱力与工作绩效、工作创新都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1]。
就算在减重这件事上,“不服”同样是一种正向buff。
研究证明,当超重者出于“我可以”“我能够”的心态自主选择减重,而非在压力和紧张感的逼迫下,顶着“我应该”“我必须”的心态参与减重,他们减重的效果和维持体型的效果都会更好[12]。
“不服”式的自驱力能够给人们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 / 图虫创意
事实上,“不服”的关键就在于自主、自发。“龙门”所代表的目标不必多远大,只要选择和行动都是出于个人意志,这种牢牢把握人生方向盘的感觉,就能给我们带来正面影响。
类似的例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方说,人类作为群居动物,需要社交,如果长期独处,身心健康都会遭到损害。
然而,《自然》杂志的发布的一篇论文指出,如果一个人在完全自愿且不受外力胁迫的情况下选择独处,其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都不会降低。[13]。
年轻人也很擅长跃龙门式的生活实践。
比如最近流行的“重新养育自己”,就是不再停留在童年的痛苦中,等待一声或许永远不会到来的道歉,而是做出行动,自己为自己抚平创伤、满足渴望,弥补曾经缺失的爱。
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不服”其实是一种buff,促使着我们将视线投向“龙门”,迈出脚步。
正是这样自我驱动、不断前行的状态,缔造了中华民族持续数千年、绵延至今的辉煌。
龙年将至,跃龙门正当时
因为“不服”而自我驱动,实现鱼跃龙门的,不只是中国人,还有红旗汽车。
红旗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自我超越、跃过龙门的历史。
1886年,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卡尔·本茨将人们领入汽车时代;1913年,亨利·福特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条汽车组装生产线并投入生产。
但直到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动工兴建,新中国的汽车制造业才姗姗入局,艰难起步。
中国汽车制造业经历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才取得突破性进展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接到了研制小轿车的任务。
对于当时只有卡车建制的一汽而言,开发国产轿车的条件堪称“四无”,无资料、无经验、无工装、无设备,一切都要白手起家。
时值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与技术封锁,中国人想依靠自己的力量造出轿车,被视作痴人说梦。
但面对如此不利的开局,一汽人并没有被吓倒,反倒是燃起了“不服”的熊熊斗志。
1957年,国产轿车研制项目全面启动。
没有模具,一汽人就自己做泥模,从总布置图拆分到零件图,在半年内定下了设计图纸;没有场地,就用玻璃在卡车装配车间隔出空地;没有器械,就靠工人们手工敲制,完成了车身塑造与零件加工[14]。
1958年5月,第一辆中国人自己生产的轿车东风CA71试制成功,车标正是一条闪闪发光的小金龙。一汽人的“不服”,化而为龙,横空出世。
这辆顶着小金龙的CA71也成为了红旗车的前身。
东风CA71是中国第一辆自己制造的小轿车
同年,中国人自己的第一辆高级轿车红旗CA72问世。7年后,全新设计的第一辆红旗CA770诞生,并于1966年正式量产,从此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出行乘用车[15]。
经典款红旗车,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
从简单模仿到技术创新,从产品开发到批量制造,更新换代的红旗轿车,见证了艰苦年代里中国人腾飞的壮志。
时至今日,红旗车依然走在时代前列。
2023年,站在百万用户规模的新起点上,红旗推出了红旗H6、红旗HS3等车型,致力于满足用户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美妙出行”的需求。
其中,以风尚潮流引领豪华新境的红旗H6,上市后接连收获了行业认可及用户好评。
红旗H6凭借卓越的性能获得行业认可,征服了众多用户
在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评选中,红旗H6荣获“2023年中国十佳底盘”。
在第四届“中国汽车风云盛典”中,红旗H6荣获“最佳设计车”奖项。从设计制造到行驶品质,红旗H6都已经获得了广大用户、尤其是年轻群体的喜爱。
秉可为之志、汇聚向上力量的红旗HS3,则在2023CCPC中国量产车大赛中,荣获紧凑型SUV组年度总冠军,以优异性能,彰显“中国智造”的硬核实力。
红旗HS3不仅性能优越,外观设计也充满了力量感和动感
从1958年到2024年,六十六载砥砺前行,红旗始终走在时代前沿。面对万千困难,依然奋勇向前、依然“不服”,一次又一次地跃过龙门,才能一直打造出中国人喜欢的好车。
2024年是中国本命的龙年。红旗与嘻哈歌手宝石Gem合作,用一曲《锦鳞跃龙门》,唱出了中国人积极又热血的人生态度。
(点击上方视频,即可观看)
“一叶轻舟已过万重山,纵然重难,金色被红染。不负千万锦麟跃龙潭,让红旗招展,翻过一山又一山。”
红旗和中国人一起,抛开所有的消极与桎梏,充分利用自己能调动的所有力量,主宰自己未来的方向。
在即将到来的龙年,红旗与你,携手跃龙门。
网易文创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微信编辑 | 孙硕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浪潮工作室长期招聘作者,稿费千字300到800
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