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最新上海百人所数据:动态平衡,预期谨慎
作者 | 智合研究院 蔡爽
来源 | 智合
2023年,上海执业律师人数首破4万人(截至本文发布前,最新人数已达41465人)。根据司法部公布的相关信息,2020年上海成为国内第五个执业人数超过3万人的省级单位。自此不过三年,已经再次破万人。
回顾上海律师行业的发展历程,自1979年中国律师制度恢复以来,上海律师数量从零起步逐步增长至2万人,历经了近40年的持续发展。然而,进入2020年后,随着政策和经济的推动,律师数量的增长速度急剧加快,为上海法律市场带来了空前的蓬勃发展。
2023年1月4日,智合发布了一份关于上海法律市场规模化的数据观察报告(可参阅《政策指引,区域下沉——2022年魔都“百人所”的扩张路》)。
时隔一年,疫情结束的第一年,法律市场的恢复情况如何?
*注:
1. 本报告内所有信息为均为手动检索,其中数据均来自于公开渠道,包括全国律师执业诚信信息公示平台以及各律师事务所官网、公众号等,平台数据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的情况,因此凡有遗误或不当之处,敬希各位读者谅解并留言斧正,不胜感激。
2. 本文相关数据检索日期为2024年1月4日。
行业整体情况
百人所的发展动向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行业发展的前沿动向.
根据东方律师网最新消息,2023年全上海总律所数量为1916家,同比增长3.84%,低于全市律师人数增长速率7.73%。
其中上海百人所从53家增至55家,增速为2.87%,近4年百人所增长均较为稳定,已连续三年保持同一增长速率;
2023年上海执业律师总人数达41313人,相较于2022年的38348人,涨幅为7.73%,100(含)人及以上律所总人数为14252人,占全市34.49%,相较于去年38.81%略有降低,但是仍超全市三分之一的总数。
以下为具体数据:
我们将2023年58家百人所榜单数据与2022年对比得出下表。
观察上述数据,归纳总结可得出以下结论:
1、百人所人数变化幅度相较去年变小
2023年的数据统计下来,较为直观的感受是,律所人数呈现动态平衡。
55家百人所的2023年平均增长率仅为6.41%,相较于去年的16.11%有大幅降低。去年和今年年在人数规模上都位居榜首的锦天城,人数基本保持一致。人数浮动在10%以内的律所有35家,占据整个榜单的63.6%。
变化幅度最大的律所为中联律师事务所,从2022年的149人增至208人,涨幅达39.6%;其次为浩天上海分所,2022年律所规模刚过百人,今年增至146人。
在律所发展的历程中,通常会选择先规模化再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少数如建纬等专业所,则是先在专业领域达成一定成就,后在全国范围内逐渐铺开。
随着律所规模的扩大,服务质量的提升成为必然的趋势。在面对日益复杂的法律需求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律所必须灵活调整战略,2023年的律所趋势可以较为明显的反应当下经济环境下律所的避险思维:降本增效。
2、头部律所排名稳定,市场结构逐渐形成
相较前一年,上海规模排名前五的律所仍保持了稳定。而在前十的律所中,申浩取得了相对更大幅度的人员增长,跃升至排名第4。其余前十的律所名单中,金杜、海华永泰略有下降,德禾翰通、金诚同达排名有小幅上升,跻身前十。其中德禾翰通2023年人数跃升较为明显。
整体而言,上海TOP10的规模所排名中,锦天城、盈科、大成、申浩、中伦、国浩、汇业这七家律所基本稳定在前十内,其他律所想要短时间内突破格局较为困难。
3、百人所总部均为北上,比例约为1:1.2
梳理上海所有百人所,除去本地律所,其余律所均为北京律所,总部位于上海的律所共有32家,总部位于北京有26家,58家百人所均被京沪律所承包。
2023年新晋升百人所榜单的律所有5家,分别为:北京冠领(排名28)、北京两高(排名38)、北京中闻(排名49)、上海联合(排名50)以及北京中凯(排名54),超一半为北京律所,北京律所的规模化依然全国领先。
2023新设分所布局
我们以全国律师执业诚信信息公示平台及律所官网为基础,统计2023年百人所榜单中的上海律所的国内新设分所。
2023年百人所榜单中,共20家上海律所在国内其他城市新设共50家分所。数量最多的律所一年内设立了四家分所,这几家律所为:汇业、汉盛、德禾翰通、海华永泰、兰迪、融力天闻;
将新设分所数据统计梳理:
1、二线城市昆明成为分所设立热门
昆明为2022新设分所热门地点,上榜4次,其次为南京、南昌,分别上榜3次。
从地理位置来看,昆明地处西南,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桥梁;从战略上看,昆明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节点,更是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门户。
疫情结束后,全球市场重新洗牌,中国无疑仍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但另一方面东南亚国家彰显的潜力也不容小觑。
随着国际加工产业大转移,东盟国家投资日益趋热,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不断发展,呈现出迅速攀升态势。“一带一路”东盟法律服务大通道建设正被越来越多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律师事务所重视。
2、分所布局颗粒更加精细
新设分所的布局中,可以更加显著地观察到,与2022年类似,2023年的律所新设布局,少见一线,更多的是颇有发展潜力的二线城市,市场逐渐下沉与细化,区域市场的竞争也逐渐展开。
一线城市的法律市场潜力显著,但是在大所云集的北上广深,新设的分所在市场认可度和占有率方面的拓展会增大阻力。
新设分所中,一线城市设立四家,分别为汉盛(广州)、融力天闻(北京、广州)、金茂(北京)三家律所;
而值得注意的是,新设在二线+三线城市的分所占据了总数的68%,超过三分之二,凸显律所对于市场多元化和地域扩展的战略调整。
关于律所后续发展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的讨论层出不穷。然而,另一个备受关注的视角是适度规模化,这在2023年得到了进一步的突显:一些律所在对未来预期持谨慎态度的情况下,纷纷关闭了经营状况一般的分所,以确保整体业务的稳健发展。
这种灵活性和务实的调整策略,更能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在未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的布局策略将继续为律所在复杂多变的经济背景中生存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法务区趋势成热门
近年来,法律服务行业经历了急速的规模扩张、产业深化和资源集中化的发展,法律服务集聚区、产业园、中央法务区等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热词,这种将商务、金融、科技等融合联动的综合体在国内飞速发展,展现中国法律服务业由分散逐渐走向集聚的发展趋势。
经过梳理,截至2023年6月,全国范围内已设立了14个法务区,大部分正在建设中。
以上海为例,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作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国家战略,具有去串联长三角各大城市、辐射全国的优势。2023年6月,虹桥中央法务区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已经有北京炜衡、上海建纬、上海段和段、广州广信君达等律所以及公证处、上海律协等机构签约入驻虹桥法务区。
2023境外布局
律所是否成立境外分所,最终决定取决于国际政治经济动态。
司法部数据显示,中国律所的境外分所过去几年增长态势明显,由2020年约150家增至次年的167家,在2022年提升至180家。
2023年,由于国际形势动荡及经济发展等原因,海派律所去海外拓展版图的意愿并不强烈,仅有为数不多几家律所新设办公室。
相较于海派律所,北京大所整体对待扩张整体更为大胆:
· 德恒律师事务所在4月、7月,于韩国首尔与老挝万象成立办公室。
· 盈科律师事务泰国曼谷与南非约翰内斯堡市办公室开业盈科律师事务所在泰国曼谷与南非约翰内斯堡市办公室。
· 2023年6月,汉坤首次踏出国门,成立新加坡办公室。
· 2023年,京师启动瑞典、澳大利亚、墨西哥、新西兰、马来西亚、乌兹别克斯坦等多个国家办公室筹备仪式。
直投、直营海外分所,对于律所来说意味着更大的营收压力和更高的运营要求,去年收录的北上海外分所对比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北上的发展倾向差异明显。
整体而言,在未来几年经济态势尚不明确的2023,律所对于出海的态度更加谨慎。
这一状态到2024年可能会有所好转,2024伊始,已经有数家律所官宣海外分所:君合设立西雅图分所,京师老挝、菲律宾分所正式筹建,海华永泰悉尼办公室启用、休斯顿办公室签约…
主打“国际化”名片的上海在1月4日,发布了2024年新举措——《发挥城市功能优势 做强律师事务所品牌 加快推动上海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通知》),其中包含诸多支持律所提升涉外业务能力的举措,强调完善律师事务所境外布局:
支持律师事务所通过并购、联营、品牌输出等方式,在我国对外投资合作较多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服务网络,按照规定给予补贴。在“一带一路”沿线和东南亚国家(地区)设立法律服务中心,为律师事务所了解和开拓当地法律服务市场提供便利。绘制律师事务所海外服务网点地图,建立与“走出去”企业的常态化对接机制,支持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业务合作。
在政策引导下,上海律所的海外分所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更好地护航中国企业“走出去”。
总结
整体而言,律师行业在2023年并未达到预期规划的恢复速度,这一现象主要受制于经济大环境的滞后效应。
——大所人数的增长速率明显降低,同时律所对分所新设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思路,这些趋势在上海律所的2023数据表现明显,这一谨慎态度体现了对经济不确定性和市场波动的忧虑,仅有为数不多的律所敢于冒险开设新的分所,而且多数选择在相对稳定的地区进行尝试,这种选择显示了对风险的高度警惕。
律师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充当着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而上海的律所则代表着国内领先市场的发展情况。因此,通过观察上海大所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前经济形势对律师行业的影响。
在未来,随着经济逐渐稳定,律师行业有望迎来更为积极的发展,但谨慎的态度和审慎的发展策略仍将是大所们应对不确定性的重要举措。
注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