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细述心脏病学百年进展
虽然早在17世纪William Harvey便指出了血液循环及心脏的重要作用;1816年RenéLaennec也已初步描述了听诊器。但直至1895-1905年,血压计、心电图和放射学三项临床重要技术的发展才导致了心脏病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诞生。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心脏病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汇总了心脏病学的百年进展,以飨读者。
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医生是全科医生,随后部分医生会定期为患者进行血压测量、心电图检查和胸部X线检查,并为心脏和肺部疾病患者进行肺活量检查,逐步演变为心血管专科医生。当时的治疗仅限于有症状的心脏病患者。Osler推荐心脏病患者进行健康、有规律的生活,避免过度兴奋或担忧,进行适量健康饮食,可适度吸烟,但不能饮酒。唯一可行的心脏手术是心包粘连剥离术。在随机对照试验中,对于心脏病患者的管理多基于临床经验而非前瞻性试验假设。此时,已经开始进行各种心脏病患者的登记试验,且多聚焦于慢性心脏疼痛的病因上。
美国心脏协会(AHA)创始人之一Paul D.White博士强调了明确和记录各种心脏疾病自然史的重要性。随后,预防心脏病学概念被引入,心血管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迅速发展。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特征是由炎症和变性引起的血管斑块和动脉壁增厚,可累及冠状动脉并导致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是ASCVD的另一种表现,当时认为其是一种严重但罕见的疾病,有冠脉血栓引起。尸检发现,主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髂股动脉也出现了动脉硬化。慢性ASCVD的治疗策略包括减轻体重和血压,减少盐摄入量。除卧床休息、流质饮食和一般支持措施外,没有针对急性心梗的具体治疗措施。
2.高血压
1924年高血压被定义为血压>160/95 mmHg,主要考虑遗传(家族性)、肾脏疾病和感染三种病因。尽管多数高血压患者很多年都没有症状,但慢性高血压会导致左心室肥大,恶性高血压还可能会导致心衰和早逝。当时建议高血压患者减少工作量,降低压力、盐摄入量和体重,每周用温水沐浴,并冲洗结肠1-2次。硝酸甘油和亚硝酸钠也可使用,且进行了高血压相关的试验。
3.瓣膜性心脏病
当时瓣膜性心脏病较为常见,尤其是风湿性心脏病,多伴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狭窄/反流。梅毒是主动脉瓣反流的主要原因;细菌性心内膜炎也会导致瓣膜反流,且在抗生素问世前,通常可致命。严重瓣膜畸形可导致心衰,尽管可通过卧床休息、洋地黄、无盐饮食、弱利尿剂、静脉切开术、吗啡和腿部置Southey管,来减轻水肿,治疗心衰,但预后较差。
4.心律失常
心电图可用于心律失常检测,包括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不明原因的猝死通常可归因于室颤。洋地黄和奎尼丁可用于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但没有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方法。
20世纪中期,ASCVD,包括急性心梗,已成为工业化国家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冠脉危险因素的明确导致了一级和二级预防措施的出现,从而降低或延缓心血管疾病发布或死亡风险。目前,可应用相对较低的费用安全地降低高血压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Cournand和Ranges因右心导管插入术而获得诺贝尔奖,并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包括左心导管插入术和冠脉造影术,提高了心血管疾病诊疗的准确性。
目前可以通过植入起搏器来控制心律失常,还可通过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来预防猝死,即使晚期心力衰竭也可通过有效的药物治疗、心脏移植或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来控制。
超声心动图、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和核心脏病学等心血管成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心脏疾病的无创检测以及心脏结构和功能评估。
在过去25年中,心脏病学实践发生了显著变化。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减少了对诊断性心导管插入术的需求,基于导管的经皮介入治疗减少了先天性、瓣膜性和冠心病的手术需求。在极其复杂和严重的患者中,心脏手术仍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当时缺乏临床数据和经验,但心脏病学先驱们明确将心脏病学确定为一个重要的医学专科,使我们能站在可巨人的肩膀上。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心脏病学取得了巨大进展,尽管如此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全球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未来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接下来,我们应该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更广泛地预防ASCVD发生,包括在生命初期进行零级预防,以及应用基因组学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来预防或治疗ASCV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