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主权基金,中国持仓曝光!
中国基金报 吴娟娟
2023年,全球最大主权基金——挪威政府养老金全球基金录得投资回报率16.1%,期间投资收益达22220亿挪威克朗,折合人民币15191.73亿元。截至去年底,基金规模为157650亿挪威克朗,折合人民币107784.67亿元。若以挪威克朗计,2023年基金投资回报额创历史新高。尽管如此,基金回报率跑输参照基准18个基点。
根据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网站(Global SWF)排名,截至目前,挪威政府养老金全球基金为全球最大主权基金。
不同资产类型方面,2023年挪威政府养老金全球基金的股票投资回报率为21.3%;同期,固定收益投资回报率为6.1%,未上市的地产亏损率为12.4%,未上市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率为3.7%。
截至2023年底,基金70.9%的资产投资于权益资产;27.1%投资于固定收益资产;1.9%投资于未上市房地产;0.1%投资于未上市的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挪威政府养老金全球基金是少数将超过三分之二的资产投资于权益资产的全球主权财富基金。
挪威央行投资管理公司CEO尼古拉·坦根(Nicolai Tangen)表示,尽管全球通胀高企,地缘政治风波不断,但部分资产表现不俗。其中,科技股表现尤其突出。挪威央行投资管理公司负责运营挪威政府养老金全球基金。
此外,挪威克朗相较于主流的货币贬值,这使得以挪威克朗计的基金市值增加了4090亿挪威克朗。
来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一篇研究报告显示,挪威政府设立挪威政府养老金全球基金,是为了解决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减少短期石油收入的波动对经济造成的影响。按照规划,未来挪威石油资源枯竭以后,挪威政府可从挪威政府养老金基金中按照不超过4%的比例提取财政预算。
加仓中国
2023年9月7日,挪威央行投资管理公司在官网宣布将关闭上海代表处。
这一决策引发市场关于“挪威政府养老金全球基金是否会改变其投资布局”的猜测。对此,挪威央行投资管理公司表示,这一决策基于运营考虑,不会影响对中国的投资。
针对中国基金报关于“关停上海办公室对外部管理人有何影响”的问题,挪威央行投资管理公司副总裁(deputy CEO)Trond Grande表示,这是纯粹的运营决定,不会影响外部投资委托决定。
挪威央行投资管理公司位于奥斯陆和纽约的团队负责跟进外部管理人相关事宜,上海办公室从不参与外部委托相关决定,因此关闭上海代表处对外部投资委托决定没有影响。挪威央行投资管理公司称,挪威央行投资管理公司的决策考虑且仅考虑投资性因素。
挪威政府全球养老金基金中国股票投资规模变化,来源:NBIM官网。
年报数据显示,挪威政府养老金全球基金对中国的投资不减反增。
截至2023年底,挪威政府养老金基金持有中国股票3396.1亿挪威克朗。较2022年底的3283.25亿挪威克朗有所增加。不过,截至2023年底,挪威政府养老金全球基金中国持仓仅占其组合的2.1%,仓位较轻。
考虑到指数表现,2023年,挪威政府养老金基金持有中国公司股份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截至2024年1月31日,过去一年跟踪MSCI中国指数的ETF MCHI下跌31.5%。
来源:根据挪威政府养老金全球基金年报数据整理。
发布年报的同时,挪威政府养老金全球基金亦更新了其持仓数据。截至2023年底,挪威政府养老金全球基金中国股票持仓的前15位包括腾讯控股、阿里巴巴、拼多多、美团、中国建设银行、百度、贵州茅台、京东、工商银行、比亚迪、招商银行、安踏、携程、网易、万华化学。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基金对部分公司进行了显著加仓。例如,对拼多多的加仓幅度高达117.9%。同时,对京东的减持幅度超过50%。截至2023年底,京东位于其中国股票持仓的第8位,截至2022年底其位于基金中国股票持仓的第4位。在前十五大之外,基金对中国石油的加仓幅度近170%。截至2023年底,中国石油位于其中国股票持仓的第19位。
据了解,在自主投资外,挪威央行投资管理公司委托外部管理人来布局部分市场。结合官网信息和记者从业内了解到的信息,挪威央行投资管理与新加坡资管机构APS、润晖、第一北京投资、碧云资本管理、常春藤资产管理、凯思博、高毅、Red Gate Asset Management、淡水泉、行健资产管理等管理人合作进行中国市场(包括离岸和在岸市场)投资。
来源:根据挪威央行投资管理公司官网信息整理
全球主权财富基金增加新兴市场布局
包括主权财富基金在内的资产所有者位于全球资产管理行业的上游。一方面,作为大型投资者,他们通过持仓对全球市场施加影响。例如,挪威政府养老金全球基金持仓中含有8859家公司,遍及全球72个国家。挪威政府养老金全球基金致力于做积极股东,通过积极干预来改变持仓公司的治理,影响公司在环境、社会等相关议题上的表现。另一方面,他们与外部管理人合作,影响全球资产管理行业。
《2024全球主权财富基金报告》(简称:报告)显示,地缘政治因素下,部分主权财富基金依然积极作为。在投资原则指导下,他们持续在中国投资。例如,报告显示,尽管以交易量和交易额计,2023年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投资活动环比分别减少37%、46%,但是因为收到了来自新加坡中央银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1440亿美元的资金,它需要将这笔资金投入使用。2023年,GIC虽然减少了发达市场的交易活动,但是它在印度、中国、巴西和印度尼西亚等地的投资活动仍较为活跃。
报告显示,主权投资者的地区偏好呈现多样化的特征。2023年,重新关注新兴市场成为新的趋势,包括沙特、土耳其和阿联酋以及印度、巴西、中国和印尼等新兴市场受到关注。在前十大最活跃的基金中,有五家更倾向于新兴市场而非其他地区:PIF(公共投资基金)、GIC(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淡马锡、QIA(卡塔尔投资局)和ADQ(阿布扎比控股公司)。其中,GIC的投资偏好呈现显著变化。2023年,它投资于发展中国家的金额是2022年的2.6倍。
报告进一步指出,2023年,主权投资者根据最新趋势和宏观情景调整其行业偏好。例如,海湾地区的投资者对工业企业集团的投资大幅增加,这有助于其国内基础设施发展。
审核:许闻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