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9.1高分剧,寒假搞定全家老小,还是央视厉害
假期的日子,叮当和表哥们的生活爽翻了,各种吃吃喝喝玩玩,看电视是少不了的。
现在网上垃圾太多了,短视频是万万不能刷的,为了给孩子看些高品质的剧,我们只能先多多筛选。
看电影,我之前有罗列过👉100部适合小学生的高分电影,基本都快刷完了,有继续更新的压力了。
除此,我也会给他们看些有质量的纪录片、精品视频。
比如我之前有b站学习视频篇:
• 真的真的,一定要来B站搞学习
• 被10w+人围观的B站资源,数理化篇来了
还有小学高年级和成人一起看的👉实不相瞒,最近我每晚都会刷这个app,其中【历史调研室】,最近我和两个侄子(初中)刷得很开心~
当然,小学生可以看的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很多,前几天我也罗列了下👉前不久推荐的一部新片,没想到竟然爆了......
发现还有一部优质纪录片忘了介绍,今天补上!
● 有一本书,被鲁迅奉为神作,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史记》;
在我敲下这些熠熠生辉的古籍名时,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心中顿时有一股自豪之情涌现。
它们是几千年来,祖先一直记录下的历史,讲述的故事。
凝聚着前人的心血和智慧,再由人们世代守护,薪火相传,直到精神的血脉绵延至今。
或许,我们曾读过其中几则故事,也买过几本典籍放在书房,还希望咱们的娃儿,也能熟读甚至背诵,感受经典的魅力。
但苦于原著厚重,又有文言文、竖排版、繁体字等压力,让阅读本身,变得相当不易。
不过幸运的是,有档重量级的文化节目,也关注到这点,用通俗易懂的全新演绎方式,来解读我国优秀的传统典籍。
这档节目,便是央视出品的——
《典籍里的中国》
国家话剧院&央视联合出品
一集深入讲解一部典籍
是的,它不是新片了,早两年上映时我就有耳闻,据说制作班底非常强大,由国家话剧院和央视联合出品。
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担任艺术总监,请来大批老戏骨演绎,舞台、剧本、配乐、形式都是一流。
两季评分都相当高👇
不过当时更新比较慢,我想攒着一起看,直到近期,我才有时间陪着叮当刷剧。
还别说,看得真过瘾,跟着剧中人物,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感动洒泪,沉浸其中无法自拔,一集爱上一本古书。
不仅成了妥妥的“典迷”,还眼巴巴等今年要出的第三季,前几天已经看过央视预告节目书单了,好期待。
这个节目特别就特别在,它用多舞台、多空间,沉浸式的戏剧和古今对话的方式,把那些优秀典籍,从纸上跃然到屏幕中。
因此我们会知道:
● 原来我国有如此多举世瞩目的典籍,或为奠基之作,或是开创先河;
● 原来那些典籍,是古人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背后有那么动人的故事;
● 原来为了守护经典,有无数人曾呕心沥血,九死一生。
第一季的书目有:
第二季讲了这些:
用场景演绎
来还原典籍故事
之前说过,节目以“戏剧+影视”的形式来呈现,我们以《史记》为例,来看看它被如何演绎。
这一集看得我泪眼婆娑,数度哽咽。
串讲人撒贝宁,以“当代读书人”的身份最先出场。
他介绍《史记》背景,为西汉司马迁所著,开纪传体先河,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共计130篇。
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约3000年的历史,所以节目挑选了其中5个代表性的故事,进行场景演绎。
有为后世树立华夏民族道德楷模的黄帝。
有统一天下,功过分明的秦始皇。
有人民英雄陈胜、吴广的壮举。
也有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廉颇蔺相如佳话。
这些精彩鲜活的故事,以人物为中心,通贯古今,一一被司马迁记录在册。
那司马迁又是何人?为何著史?他的一生又有怎样的曲折和传奇?
看节目细细道来。
典籍背后的人物和历史
重要节点悉数呈现
◆ 少年时,司马迁的父亲告诉他,修史是司马家的使命,史官不仅要记录先贤,还要实录当下。
耳濡目染下,小司马迁也立志要成为史官,把父亲的告诫牢记于心:“史官要敬畏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
◆ 20岁的青年司马迁,受父命,离家壮游山河。
到九嶷山,追怀舜帝的美德,记下舜帝的忠孝,传至千秋万世。
在会稽山探禹穴,遥想大禹会盟诸侯盛况,也写下《越王勾践世家》,使得“卧薪尝胆”的隐忍,留芳后世。
在汨罗江畔,追念屈原,感受家国情怀。
在乌江之畔,记取项羽的英勇,也反思他的败亡。
◆ 中年司马迁,跟随汉武帝巡视疆土,赈抚万民,见证汉朝的日益崛起。
后又继承父志,续写《太史公书》。
然而祸事不期而至,因受“李陵事件”牵连,司马迁原本按律当斩,一想到青史未就,只能忍辱,选择极刑。
◆ 当看到舞台上,由老戏骨王学圻老师扮演的“老年司马迁”,一字一句诉说那时的心境:
身受极刑,为世人所笑,在家惶惶不安,出门不知所往,每当念起这种耻辱,就会汗透衣背。
音乐一起,所有观众,包括屏幕外的我们,都跟着眼含热泪。
经由详细的演绎,典籍活了起来
带给我们太多感动
是啊,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的《太史公书》,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的。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用他的一生去践行,让《史记》这篇巨著,成为万世不朽。
同样地,这部剧还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动。
在《本草纲目》篇里,李时珍视医学为信仰,“踏万水千山,穿风霜雨雪”,化苦难为动力,成就一部东方药学巨典。
在《徐霞客游记》篇中,徐霞客溯源长江,走遍天下,深受父母的支持。
都说父母在,不远游,但父母逝,可远游时,却已是飘渺一孤鸿了。
在《尚书》篇中,为了保护世间最后一部《书》,伏生一家历尽劫难,他的儿子以命相博,妻子也饥寒交迫,死于伏生怀中。
在《传习录》篇,王阳明与徐爱的师生情,令人动容,徐爱英年早逝,是夫子王阳明一生最大的伤痛,最大的遗憾。
在《孙子兵法》中,有种友情叫【孙武与伍子胥】,彼此都佩服、理解、欣赏对方,这种友谊,如高山流水,千古长存。
在《汉书》篇,作为第一位有史记载的女史,班昭首次采用女性视角,来讲述《汉书》成书始末,彰显女性力量。
从前,我们可能很少去关注典籍背后的人物故事,但看完节目,一切都变得生动亲切起来。
不禁感慨,像古人这种,用一生去完成或守护信仰的情怀,实在太罕见了。
这也更激励如今的青少年,从古人身上汲取力量,去思考人生的意义,立自己的志向。
穿越古今+文化访谈的形式
让戏剧升华,知识更厚重
除了以上亮点,这部剧当然还有很多特别之处。
比如“穿越古今”的形式,从设计上就别具一格。
我们作为观众,能纵向看到古人毕生守护的东西,对现在的影响到底多大。
像李时珍为《本草纲目》奉献一生,却无法等到最终刊印出版。
节目就安排剧中的“李时珍”,真的穿越时空,看到自己的心血被后世传扬,是多么激动又幸福的时刻。
还有《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与“袁隆平”完成“世纪握手”,相隔几百年的两代伟人,都在为共同实现人民衣食富足的大愿而倾尽全力。
每次看到结尾,撒贝宁和先贤们隔着一条长长的走道,两端对视,作揖,都觉得像是回望几千年历史长河,在薪火相传。
再比如“文化访谈”,节目组请来历史、文学领域的权威级专家、学者来做现场讲解。
从他们的解说中,我们可以对典籍,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在谈到《尚书》的重要性时,国际《尚书》学会会长这么说:
所以,它在古代,是历代帝王和官员重要的治国教科书,在现代,又是我们研究上古历史的珍贵材料。
在说到《本草纲目》的编写难度时,中国中医科学院郑老师动情地解释到:
是啊,官修本草,尚且要动用全国的力量,何况李时珍一个人,得拥有多强的意志力,才能完成这部巨著。
真庆幸,央视能投入这么大的心力,去筹备制作这样一档节目,让我们和孩子们观赏,了解典籍,爱上典籍,感受其中的精神力量。
尽管当时播第一季第二集《天工开物》时,网上对“宋应星”装扮有争议。
但瑕不掩瑜,节目本身的初衷,就是想让典籍“活起来”,把中华文明的精神,优秀文化传承下去。
我觉得,它做到了。
观影链接👇
上周末,团队小伙伴们都放假了,我们也回老家了,和家人相聚等待新年。这周开始不定期更新,也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阖家欢乐。
寒假里,需要给孩子补充一点精神食粮的,可以来我们公号翻翻。
书荒的话,可以在这篇大合集里找到你想要的👉这是5年来最想你们看到的一份书单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