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锦华 | 踏进春节档的影院前,建议先听她怎么说
今年春节档,你是否正在摩拳擦掌、翘首以盼?
无论是跻身新片想看榜第一名的《热辣滚烫》:传闻在短时间内极速瘦身的贾玲,让人倍加好奇;还是“含腾量”100%的《飞驰人生 2》:原班人马加上喜剧扛把子,谁能不被吊足胃口?亦或是大咖云集的《第二十条》:案件、谜团、真相、家庭,令人目不暇接……
图/视觉中国
在直觉之外,看完一部影片,我们要如何不人云亦云地给出自己的判断?普通人又能如何看出台词之外的语言?
踏进春节档的影院前,建议你先听戴锦华老师怎么说——
在北大,她被学生尊称为“戴爷”,她的课座无虚席,学生们愿意排队两小时但求一座。
曾任华语电影金马奖评委的戴锦华,是如今中文世界最具权威的电影评论者。
▼点击下图,走近这位电影大师▼
“当梁朝伟和张曼玉同在一个空间场景当中的时候,导演通常使用很多的手段,比如浅焦镜头,造成视觉画面的双人中景当中的一实一虚,以致他们不可能在一个双人中景当中构成一种共享生命空间、情感空间和心灵空间的视觉表述。”
王家卫还经常借用镜子呈现出亦真亦幻的错位的画面,“表达故事中不仅是婚姻身份和位置的错位,更是一种关于真实与想象,关于道德谴责的力度与情感追逐的力度之间的错位,是一个不断持续的多重层面的错位所形成的一个巨大的永远解不开的谜团和缠绕。”
“我一直在各个影片当中提示大家说,如果你们爱电影,如果你们想以相对专业的方式去观看和研究电影,如果你们想从电影当中得到更多的乐趣,请你们千万不要忽略片头字幕。很多电影的叙述,电影的意义的确立,电影艺术的挑战,和电影视听结构的确立,是从片头字幕衬底的那个时刻就开始的。”
这种故事一直在讲。不光是对贾樟柯,也不光是对中国导演,其他国家的一些导演,凡是在国际电影节频繁得奖的,都会面临这类议论。比如说他们是“某一个电影节的宠儿”,是“某个电影节的嫡系”。所以我觉得这种讨论没有太大意义。贾樟柯受到戛纳电影节持续的认可,这与他跟法国艺术电影趣味不期然的吻合有关。
“第六代”导演最早的创作,呈现出来的是独立电影的基本特质,比如对社会边缘群体的关注。而贾樟柯,打开了电影叙事或者说电影关注的新面相,就是小城。这些四线以下小城小镇的生活图画,与此前“第六代”共同关注的社会边缘人又有不同。而且,贾樟柯从《小武》开始,又一直在坚持,不断地把这种生活画卷开掘下去,它和法国艺术电影倡导的作者电影就形成了呼应。
长按扫描图中二维码即可订阅课程 👇
新春特惠99元
日常价168元
(活动时间:02.05—02.11)
105节北大学生排队两小时才能听到的大师电影课;
105篇课程重点的文字整理,包括导演介绍、相关作品、专业名词和金句整理,可以反复听反复读;
52个周末的观影陪伴和大师视角的解读;
课程亮点
1、结构全面,带你深入电影
2、类型多样,扩张你的电影视野
3、细腻解读,打开你的心灵体验
课程大纲
长按扫描图中二维码即可订阅课程
新春特惠99元
日常价168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