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习惯就好”,小城里的高频安慰词

“习惯就好”,小城里的高频安慰词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文|读者:Jeremy木讷

在决定回到老家以前,我曾对未来生活持有过苍凉的态度。或许人一旦回到曾经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便会按照东亚家庭的传统,被迫卷入社会范式的洪流中,“公考生”、“相亲市场边角料”、“房屋首付债务人”的标签将会滞留在我身上许久。但事实却不以为然,“独居青年”、“咖啡馆常客”、“月光族精致穷”的影子依旧在我身上挥之不去。即使这里的所有人都在跟我说:习惯就好,而我却无论如何都习惯不了。

同事:工作久了你就会习惯

说起来,决定我回来小城市最大的因素不是长辈的耳提面命,而是一份意外的工作offer。当时非媒体专业出身的我,一心想从广告营销转去记者编辑,却在大城市里到处碰壁,直到无意中刷到老家某媒体相关的社招岗位,反而无心插柳柳成荫,也就决定回来试试。本以为能在编辑路上大展拳脚,却被现实打得猝不及防。

入职前的转岗调动、工作节奏的不适应以及职场过于冗余的人情世故,都让我觉得工作难以高效开展,所有事情的进度都被迫延长。与大城市的快节奏、高强度相比,看似工作量锐减,但其实被无限拉长的战线更消耗精气神,人只能如同机械般接受“一令一动”的指示,毫无主观能动性可言。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剧照

尽管我曾多次向同事或前辈提出简化流程、提高效率的想法或措施,但最终都以“不合规矩”“领导不喜欢”等让人费解的理由而驳回,似乎比起以结果为导向的争辩,大家更倾向于循规蹈矩。即使是关系比较好的同事,也仅是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工作久了,你也就会习惯了。

原来在这种能者多劳却没有多劳多得的框架下,无人在意结果到底如何。

小城市的下班时分(作者供图)

好友:多待几年你就习惯了

我在职场上的烦恼多半会与身边好友倾诉,但地理位置的变动到底是会影响交际圈,能出来当面一起聊工作、聊人生的好友寥寥,而约会的地点也无非是彼此的住所、熟人的店铺以及仅有的两个商圈。看话剧、蹦live、听音乐节、线下面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复从前,精神生活逐渐感到枯竭。身边的朋友甚至可以为了停车方便,一个月内每周末都约在同一个商场,在相同的店铺里逛了一次又一次,最后选择在绝不会踩雷的饮食、娱乐店铺里消费。

在回来的第三个月,我俨然已经有了小城生活里的“三点一线”:家——工作单位——家附近的咖啡馆,生活中的所有时光都几乎消磨于此。像我这样更喜欢独处的INFJ,与其跟同样的朋友去逛同样的商圈,还不如在熟悉的咖啡馆天马行空地创作写稿。至少在这家咖啡馆里,永远有素未谋面的顾客出现,永远有未曾听到过的鲜活故事上演。

《我的解放日志》剧照

我曾认真地问过身边的朋友,为何大学时总是一副“不羁放纵爱自由”的他们会放弃尝试更多的可能性,直接回来小城市工作,明明自己也时常抱怨生活的无聊,甚至隔三岔五回一线城市与朋友们相聚,却总能自我调理好。而他们给出的答案几乎大同小异:如果注定最终总会回来,何为从一开始就一步到位呢?也许,等你在小城市里多待几年,你也就习惯了。

原来比起享受“过程”中的精彩纷呈,他们更看重一步到位的“结果”。

常去的咖啡馆(作者供图)

长辈:适者生存,你要习惯它

为了保持生活空间与生活节奏的互不干扰,我回到小城以后也依然选择自己租房,继续我在大城市时所习惯的独居生活。但总的来说,与长辈见面的频次会随着地理位置的缩短而相应增加,不可避免会谈到我回来之后在工作与生活上的变化。

回来的决定虽与长辈无关,但也算是顺了他们想我留在这里的期待。本以为他们会因此减少关于“为你好”命题下的说教,但事实上这种东南亚家庭的“教育准绳”并不会轻易消失。在每一次的吃饭聚会上,长辈在我未来道路该如何走的问题上,依旧有一种过人的执着,开始滔滔不绝地为我的人生“排兵布阵”,眼神里似乎闪耀着一种高度自我认同的自豪感,让人无所适从。

《耀眼的你啊》剧照

所以,每当我尝试向长辈聊自己在职场上、在生活上遭遇的不快时,他们从不追问背后的原因,更不会关心我当下的情绪状态,通常只会以一句“适者生存,你要习惯它”概括所有。而他们千篇一律的好为人师也让我开始丧失分享欲,不再想跟他们聊具体的事,取而代之只剩下一句:都挺好。

长辈最会做的事情不是提供物质价值与情绪价值,而是让我们在不适感中自省。

回到小城市,然后呢?

回来以后,无论是同事的开导、朋友的安慰,亦或者是长辈的劝诫,大家都在指向同一件事——习惯。好像只要我一旦习惯了当下,就不会纠缠职场工作的结果,不会在意生活范围的局限,更不会反驳长辈那些多年以来引以为傲的人生信条,生活的一切都将会变得好起来。

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这样的行为听起来更像是掩耳盗铃,只要我不去听人性的丑恶,这个世界依旧是完美无瑕。

《我的大叔》剧照

而关于对“习惯”的争论,哲学家们早有较量,从亚里士多德与康德对“习惯”的各执一词便可见一斑。尽管这种行为的重复与稳定有助于形成正义、节制、勇气等美德,但一味受习惯所驱使,这种不思考的机械性行动也会限制我们的理想与自由。或许我在多年以后也会走向习惯,但绝不会是现在,也绝不是习惯于他人指定的生活范式。

也许终其一生我们依旧平凡无奇,但比起一眼到头的生活,历尽千帆后走向偏安一隅的精彩过程,更能成为我们每一个平凡人独一无二的英雄梦想。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树树 / 审核:小风

三联人物故事征稿
投稿要求
故事须真实可靠,可以是亲身经历,也可以是身边看到或听到的故事,要求故事性强,能打动人心,或者具有现实意义。以第一人称叙事为佳,有相关图片更佳。

请作者保证投稿作品为自己的原创作品,作品(包括图片)不含任何编造、伪造、抄袭、融梗、洗稿及其他侵犯他人财产权、肖像权、知识产权问题,不涉及国家机密及他人商业秘密。若作品发生侵权或泄密问题,一切责任由作者自负。如因作者侵权等事项给本刊造成直接间接经济损失,本刊保留向作者依法追偿的权利。

【非常重要!!!】请自行复制以下征稿说明中的【作者投稿原创承诺书】,打印、手写签字后扫描或拍照上传,与投稿共同附于附件中,文件名为【xx投稿原创承诺书】。未按要求上传该承诺书的,本刊不予用稿。

详细征稿要求请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征稿说明】

投稿方式
稿件字数5000字以内为佳。
稿件请同时发送至: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稿件示例
来稿请注明联系电话,方便沟通。一经采用,我们将提供有竞争力的稿酬。
期待你的文字。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相关新闻

“香菇”的英文词里为啥有个“shit”?原来是日语。。。为啥酒店里的“免费”不是 free,而是这个词?“说下架,就下架!”窗口期已不足1个月,这些产品陆续停售!有险企代理人频发消息“把握现在的高利率产品”[日签] ​成年人的词典里没有“容易”二字“民营经济”成地方两会高频词“睡觉用眼镜布盖肚脐?!”那些刻在中国人血脉里的习惯...中国最“野”的美味,竟藏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五线小城里?iWanna「背景提升」项目能对接到什么样的岗位?|高频问答[干货] “凡事有度”里的“度”,英文咋说?“垃圾时间”里的“油罐车”“低门槛”留学的“高代价”除湿袋里的“水”,喝上一口会发生什么?(别试!)毕业季,年轻人收藏的“破烂儿”里有什么“啥都往这儿堆!”垃圾堆成十几米高的“山”,多地发现“跨省倒垃圾”,最新曝光→象棋里的“砲”,是种什么武器,金军如何用它来攻破北宋都城最“高冷”的富二代极星,装不下去了!印度的「高增长」,自己人都觉得荒唐印度的“高增长”,自己人都觉得荒唐中国唯一泡在“海”里的城市,花多到不值钱,每天都是情人节,超适合养老,​重刷10000次都不够!一年学费50万,他们咬牙把孩子送进开在北京的“美高”,3年后真香了……《泰坦尼克号》里的“船长”,去世了那些被“限高”的新消费创业者,几分天灾几分人祸“会长高”的无线风扇,桌立2合1,展开吹凉整间房!最靠北的边陲,一座逃荒者崛起的“混血”小城,成为年轻人最向往的地方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