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也能得学分?哈佛、斯坦福把顶流做成了一门课,我看见美国大学,令人神往的一面
本文授权转载自:谷雨星球(ID:guyujihua2021),作者:Bluer
2024年伊始,就发生了一件让不少人难以理解的事——
无数年轻人买票在电影院蹦迪,拿着荧光棒一边跳一边唱,大荧幕里是全球流行音乐天后泰勒·斯威夫特(霉霉)近3小时的演唱会视频。
这就是近期全球最火电影之一《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国内也上映了。
据说,当时霉霉在开这场演唱会的时候,由于粉丝在现场太嗨,导致了西雅图发生了2.3级的地震。
■这场电影是霉霉2023年世界巡演的集锦,吉尼斯认证她的演唱会为「史上票房最高巡演」。
目前,这部电影在美国点评网站烂番茄上的新鲜度,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00%,并且在全球收获2.5亿美元票房,登顶史上票房最高的演唱会电影,在国内也是预售最快破千万的进口片。
歌手霉霉,不仅只是一个艺人,而是一种影响全球年轻人的文化。
早从几年前开始,美国越来越多大学开设了霉霉相关的课程,比如斯坦福、纽约大学、伯克利等。
最新消息,明年春季哈佛也将开设一门关于霉霉的文学课。
消息一出,有人批评大学正在无条件迎合年轻人。
但在研究完课程大纲后,我却深深为这些课程着迷,遗憾自己为什么不能坐在教室里:
这些课程披着「追星」的外衣,但内核却是音乐、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有趣之余,还有广博的视野和社会的纵深。
正如斯坦福大学一位老师所说的:
这些新奇和深度兼备的课程,让学生拥有了「在盒子之外Out of Box」成长的可能。
哈佛:300多同学选了这门课
哈佛要开的霉霉课程,叫做「泰勒·斯威夫特和她的世界(Taylor Swift and Her World)」宣,目前已经有300多名学生选了课。
《哈佛深红报》、《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采访了这门课的老师,哈佛英语教授斯蒂芬妮·伯特。
她坦言,2009年霉霉发行的《You Belong with Me》歌曲就引起了她的关注和兴趣。
随着霉霉越来越红,伯特教授灵机一动:
霉霉歌曲中的某些灵感来自于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为什么不以此为契机,吸引学生探索经典文化呢?
比如在歌曲《The Lakes》中,霉霉就提到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如果要更好地理解霉霉的创作想法,就需要去读一些华兹华斯的书籍来补充知识背景。
因此在课程学习中,学生们不仅要列出自己最爱的霉霉曲目,也要深入研究其音乐、歌词,以及与之相关的许多作家的作品,学习如何进行文学和美学分析。
■威廉·华兹华斯的诗集
除此之外,伯特教授也希望将学生的目光聚焦于更为广阔的美国文化背景之中。
霉霉从乡村音乐转向流行乐的音乐生涯,与其在阶级、地区和身份之间的转变息息相关。
所以对霉霉的研究,也可以成为透视美国女权文化、中产阶级观念的一个窗口。
教学大纲中也提出,学生将学习「如何思考白人文本、南方文本、跨大西洋文本和酷儿文化」。
课程的必读作品包括威拉·凯瑟的《云雀之歌》(The Song of the Lark)、詹姆斯·韦尔登·约翰逊的《前有色人种自传》(The Autobiography of an Ex-Colored Man)等等。
不过,这门课的作业负担并不轻松,总共要写三篇论文,最后一篇是期末考试。
伯特教授说,哈佛学生的日程安排都特别忙,如果不采取一点措施来保证他们必须阅读,有些学生可能就会遗憾地放弃阅读。
最重要的是,伯特教授希望学生能通过这门课程思考自身的成长路径,以及如何处理受到众多关注的问题。
不得不说,这样的安排非常「哈佛」了。
■霉霉出身于一个中产之家,母亲是全职主妇,父亲是券商经纪人,从小就展现出音乐才华,父母非常支持,为她做音乐而多次搬家,并且通过家庭教育以适应她的巡演安排。
斯坦福:允许学生自由开课
在斯坦福大学,有一个特别让人羡慕的规定:
每学年都会提供一些由学生教授的课程,让学生自由地探索感兴趣的领域,成绩并不会影响学生的GPA。
因此,热爱霉霉又希望拓展为学术课程的学生,就可以大展拳脚了。
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大二学生艾娃·杰夫斯(Ava Jeffs),她将在2024年开设一门新课程——
《最后一位伟大的美国作曲家:通过巡演与泰勒·斯威夫特一起讲故事The Last Great American Songwriter: Storytelling With Taylor Swift Through the Eras》。
这门为期10周的课程将讨论霉霉的10张专辑,包括其在歌曲创作和专辑呈现上的变化、参考的文学作品、使用的叙事技巧,并将之与霉霉不同时代的文化故事结合起来。
杰夫斯还将授课经历发布在了TikTok上,浏览量达到了数十万,许多人希望能一起学习这门课。
■今年是美国《时代》周刊创刊100年,霉霉也成为了100年历史上首位单人被授予年度人物称号的艺人。而此前的年度人物都是奥巴马、默克尔、马斯克等。
不过,杰夫斯开课的过程并不顺利。
她花费了几个月时间构思教学大纲,并给英语系的每一位教授发了邮件,花了一段时间才找到一位感兴趣的教授来加入。
这位教授说,「斯坦福大学有一个专门研究古典文学和经典作品的系,这些经典作品经常谈论与泰勒在歌曲中谈论的主题相似的主题。
她只是以现代的形式来做这件事。」
■杰夫斯观看霉霉The Eras巡演
无独有偶,同样开设霉霉课程的学生,还有诺娜·亨盖特(Nona Hungate)。
她的课程叫做「All Too Well(十周版本)」,全程只围绕霉霉的一首歌曲《All Too Well》,深入探讨其中的歌词、器乐、图像、色彩等创作,为期10周。
亨盖特非常坦诚地分享了开课的原因——
在过去的音乐理论课学习中,她总因课程的枯燥而难以参与其中,因为课堂中分享的往往是几百年前的音乐,由此她产生了通过当今的流行音乐来学习音乐和文学分析的想法。
看到这里,羡慕二字不必多说。
斯坦福真的是身体力行地贯彻自己的校训: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让自由之风肆意地吹)。
怪不得有人说,在斯坦福,自由才是你最大的挑战。
■斯坦福关于霉霉课程的大纲。
音乐、心理学,也有新视角
在2024年的春季学期,TOP30佛罗里达大学将开设一门为期13周的霉霉系课程——
《讲述泰勒·斯威夫特和其他代表性女性艺术家的音乐故事(Musical storytelling with Taylor Swift and other iconic female artists)》。
而且,这门课程被列在较难的荣誉课程中,只有15个名额,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10秒内就被抢光了。
课程将重点关注霉霉的歌曲创作,不仅将其精彩绝妙的歌词与著名女歌手进行比较,并通过观看经典音乐剧《On Your Feet!》等作品,与学生共同探讨不忠、衰老、双重标准等话题。
还有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今年秋季学期已经上线了一门与霉霉相关的心理学课程。
课程名为《泰勒·斯威夫特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前沿主题Psychology of Taylor Swift-Advanced Topics of Social Psychology》。
课程会将霉霉音乐中的创作主题与社会心理学的前沿内容结合起来,比如家庭、朋友、名誉等。
例如霉霉2017年专辑《Reputation》,其创作背景来自另一个名人卡戴珊与霉霉的纠纷,当时她遭受了许多非议,就用这张专辑来进行回应。
这张专辑的名字以及收录的歌曲《...Ready for It?》《Look What You Made Me Do》都带了点复仇的意蕴。
这个话题就延伸到了社会心理学:人们为什么喜欢复仇?又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复仇?
■「泰勒·斯威夫特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那些新奇的课程
在盒子之外成长
恰如同霉霉课程的老师强调的一般:
这里并不是霉霉的粉丝俱乐部,霉霉更像是一个引子,提升学生学习复杂心理学概念的积极性。
在传统观念里,大学里只有传统的心理学、物理学、文学,对于从小接触大量新鲜事物的年轻人来说,仿佛深深书柜里的老学究。
为了让学生爱上学习,老师开始在数字时代,用流行文化争夺注意力。
■漫威的超级英雄们,超英片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像加州大学的欧文分校和戴维斯分校也引进热门IP,通过超级英雄进行创新式教学,从奇幻的超能力来帮助学生学习真正的科学原理,分别开设了两门课:
物理学课程「从超级英雄到全球变暖的科学(Science from Superheroes to Global Warming)」;
材料学课程「材料奇迹:超级英雄的科学(Materials Marvels: The Science of Superheroes)」。
在课程中,学生可能会惊讶地发现,科学进步或许真的有可能让超能力应用于现实。
■MOOC上也有这门课
末世题材也十分受人欢迎。
密歇根州立大学2012年开设的一门课程名为《在即将到来的丧尸世界中生存——灾难与人类行为Surviving the Coming Zombie Apocalypse—Disasters, Catastrophes, and Human Behavior》。
学生将被分为不同的幸存者小组,通过模拟丧尸爆发,来探索如何在丧尸世界中生存。
人类学、社会学和地质学等学科知识将贯穿整个课程,同时也有黑死病、流星撞击地球等灾难事件的模拟和相关讨论。
学生将进一步了解灾难事件的性质、范围和对个人、家庭、社会、文明以及地球造成的影响。
在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变得越发复合,文理兼修、交叉专业等越发吃香,比如我们之前介绍过的哲学与认知科学专业。
■有人专门研究《哈利波特》,还写了一本心理学著作,很有意思。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π型人才」。
太多研究表明,如果能把课堂教学与切实生活联系起来,不仅能更好进行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增加幸福指数。
流行文化或许正是这样一种可能的解药——
当学生感到教学文本与自身的疏远时,大学正在试图不断打破象牙塔的边界,帮助他们找到某些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如同一名霉霉课程的教授就说:
「我希望能在课堂上借用她的音乐,去做到许多学者尝试过但未能做到的事情——让学生真正兴奋地学习一些东西。」
可供探索的文化资源还有许多,下一个登上高校课堂的,又会是谁呢?
本文授权转载自“谷雨星球”
邀你一起做内卷下的教育长期主义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