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清华教授说大学越来越像工厂?中产父母的最大悲哀,是费尽一切培养“城市做题家”

清华教授说大学越来越像工厂?中产父母的最大悲哀,是费尽一切培养“城市做题家”

10月前

“如果用8个字概括现在的学生,特别是清北的精英学生,那就是疲惫、焦虑、未老先衰。”这是清华大学甘阳教授日前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说的话。

他还说:大学越来越“工厂化”了。我们不是在培养人,是在培养学习机器。

一直以来教育界都有“应试教育VS素质教育”之争,很多家长会说:我们也知道素质重要,孩子从小钢琴、运动什么的培训班不知上了多少。可到了高年级,这些必然和考试学习产生冲突。等孩子考上好大学,再去搞素质不就行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不是也说了,要先保证找到工作、满足生理、安全需求,再去搞自我实现啊。

可是正如清华大学教授所言,被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到了大学,或许已经丧失了“自我实现”的能力。

马斯洛理论

其实,“先考上大学再谈自我实现”的马斯洛式思维逻辑,未必适合这一代孩子。

因为这一代孩子生在经济丰裕的时代,生理、安全、社交、尊重……等等需求完全不成问题,只能“自我实现”了;

其次,近年来,马斯洛理论已经被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取代了,这才是目前人类动机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图解

这个理论,正好可以用来解释为何孩子们普遍缺乏内驱力,而家长们又无从下手的困境,也可以为解决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两难处境提供一条思路。

 曾经满格的自驱力,
 为什么逐渐消失?

植物要存活,必须有大量的水和土壤,但如果缺乏氮和镁等微量元素,还是无法存活。

同样,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类如果如果想过上幸福、充实的生活,除去要吃饱穿暖外,还需要满足三种核心需求:



自主感(autonomy)

或称自主需求,是指人们感觉自己行为是自发的,并且完全出自自己选择,它强调的是人们对主动权的感受;



胜任感(competence)

或称胜任需求,是指人们对行为或行动能够达到某个水平的信念,相信自己能胜任该活动,它强调人在与环境互动时,希望能够产生有效反馈;



归属感(relatedness)

或称关系需求,是指人们感觉到自己与别人有关联,是一种在意别人,也同时希望受到别人在意的感觉,它强调人们希望与他人发生关系的渴望。

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物质条件当然是很不错,但这三种核心需求却受到了极大的压制。可以说水分、土壤都很充足,但 “微量元素”却减少了。

这就导致,孩子天生满满的自驱力,随着年级的升高,面对着越来越高的学业挑战, 反而逐步降低了。 


 自主、胜任、有归属感 
 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培养这三种核心需求呢?

▷自主感

经常有人宣传,学习是反人性的,所以需要自律/延迟满足/坚毅来拯救。这当然并非事实,所谓的学习能力,其实就是一种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如果不爱学习,人类早就灭绝了,或者永远无法“走出非洲”。

适应环境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所以两岁大的孩子才会说:”我自己来!”而四岁的孩子则会说:“凭什么要听你的?”

可是到了学龄,孩子们就必须坐在自己没法选择的班级里、听被随机分配来的老师授课,还要和随机分配的同学相处;他们必须整齐列队、服从安排。而且随着一年一年课业和评价体系的加重,日常生活中的自主感就更低了。

如果孩子们只是古代一样帮忙干农活或者像维多利亚时代那样去煤矿工作,缺乏自主倒也没大关系,但是学习是需要一个人全身心投入的智力活动,而投入程度会造成结果的极大差别。

自主感被压制,会造成孩子的两种负面反应:

无因的反叛,也就是心理逆反(psychological reactance)。当人们感觉自主被剥夺时,往往通过做出与要求完全相反的事来重申其自主权,“让他往东偏往西”。

家长都知道,孩子被告知不能玩某个玩具时,就会突然觉得那个玩具更具有吸力,非玩不可。

青春期无欲症,也就是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如果第一种策略失败,孩子试图收回自主控制却不能成功,他逐渐明白自己对结果无法控制,就会陷入毫无积极性的状态。

我们现在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青春期的孩子变得无欲无求,既不爱学习,但也不捣蛋,提前进入了随波逐流的状态。

▷胜任感

这是一项很容易被父母误解的需求,它并不是指真正地把事情做好,而是一种认为自己能把事情处理好的感觉。

比如说,孩子一定要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才会下定决心去学习,否则没有尝试的道理。我们的信念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目标——它是有可能实现的,还是纯属浪费时间与精力。

那么胜任感又来自哪里呢? 来自你过往是否有成功的经历。反过来, 你现在是否有胜任感,也决定了你未来是否会继续成功,也即“自我实现的预言”。

而学校的考试和评价体系,从本质上就决定了,除去排名靠前的孩子,大部分孩子是无法获得胜任感的。所以表面上看到的孩子对学习不投入,其实只是TA内心相信反正不会成功,所以下意识地觉得根本不需要努力。

好在,把任何事做出色都能得到胜任感。社交、体能、情绪、艺术、组织、和创造……这么多能力,孩子总有几项擅长的,也能学会用自己擅长的方面来定义自己(比如“我体育很好”“我很幽默”“我朋友很多”)。

但是如果没有给孩子多领域的发展机会,只是死磕某几门考试, 那么孩子可能就真的得不到胜任感,那表现出来的就是不仅对学习,甚至对于其他一切也都都不上心不努力了。

而且,需要通过强大的信心来成功处理的,并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到了青春期,孩子开始面对许多成年人的问题:友谊、恋爱、志趣、独立……能否成功地处理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时所养成的胜任感。

▷归属感

这看起来好像是个人际关系的概念,其实对于孩子的自驱力也有很大影响。梁漱溟很多年前就说过“一心向上之心强,一为相与之情厚”,也就是说,归属感的增强 (相与之情厚),无形中就能增强孩子们的自我驱动力( 向上之心强)。

归属感是人类天生需要的,同时又是需要付出努力去寻找的。如何在群体中获得认可呢?一个隐藏的因素是你与周围人的相似程度。人们与你越相似,你就越喜欢他们。

这对于现在孩子的生活来说反而是个难题。本来他可以在周围的同学中得到归属感,但是因为现在的教育有很强的个人色彩和竞争色彩,学习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与考卷的一对一战斗,和同学之间则是竞争关系,那么就很难找到归属感了。

那么能在家庭中寻找归属感吗? 假如家长只是要求孩子们按照考试进度努力学习,孩子就会发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家长没有什么相似性,觉得家长根本不理解他们。这也是很多家庭亲子问题的根源。

从这一点来说,对家长来说有个建议:如果你希望孩子对学习感兴趣,那么你也得是喜欢你的工作的那类人,才能增强亲子之间的相似性,让孩子拥有归属感。硅谷创业家保罗·格雷厄姆曾经这样说:

如果某人选择无聊的工作是为了让全家人生活得好一点――很多人也真的是这么做的――那么他的孩子很可能受其影响,也认为工作挺无聊的。而如果父母能为自己多考虑考虑(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哪怕以牺牲全家人的生活质量为代价),教出来的孩子反而会好一些。热爱工作的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昂贵的房子无法带来的。

 如何培养有自驱力的孩子 

按照上面的“自我决定理论”的框架来分析,“小镇做题家”这些孩子,就是在三种核心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长大的。

多年来全心以应试为生活中心,必然缺乏自主感,根本不知道高考之后自己往哪个方向努力。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对研究毫无兴趣的孩子去考研,把自我驱动力的缺乏用一场新的考试掩盖过去。

应试能力只是一个人能力光谱中的一部分而已,进入高校和工作后会发现自己的很多其他能力缺失,那么面对未来就缺少了胜任感,不禁感到彷徨。

而如果要在大城市立足,就得和身边的人和环境产生归属感,那么就得找到与互动伙伴之间的相似性,或者了解他们的喜好,才能建立关系。

而除了考试外对新环境的不了解,使得他们发现大城市的生活很难融入,又不愿回到童年的小镇, 就不免纠结了。

南京一中之前采取的素质教育,具体内容当然可以商榷,但是老师注重这一点,却体现出对孩子更长远的未来的关心。

因为所谓的“素质教育”并不是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是个应对未来的工具箱,能给孩子提供“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胜任感。

比如说,现在流行的项目制学习,其实就是:

  • 在过程中允许孩子设计(满足自主需求)

  • 处理比做题目更复杂的多种挑战(提高胜任感)

  • 与同组同学密切协作(增强归属感)

学生从中获得的,比明面上的项目成果大多了。

再比如,高中参加篮球队等团体运动,孩子可以通过协调学习和运动来自主掌控自己的时间管理,通过体能和技巧训练来提高胜任感,通过队友间的配合来增加归属感,这都是比仅仅提高某项运动技能或体力更长远的益处。

△“小镇做题家”缘起于豆瓣小组“985废物引进计划”,一群毕业于985和211的学生自称「Five(废物)」,分享自己“失学失业”的故事

现在很多大城市的中学为了提高升学率,也反向学习县中模式,那么城市的丰富资源和家庭的经济殷实,也许只是提供了全心投入应试的物质条件而已。

以后,就自主感/胜任感/归属感几个维度来比较,未来的“城市做题家”可能还比不上“小镇做题家”呢。

小镇做题家是因为客观的环境所迫,而城市做题家的诞生,只能归咎于家长的短视了。


本期福利

👇👇欢迎扫码加入我们的“国际教育群”,及时接收最新直播预告,还有关于AP、Alevel资料、DSE、签证、牛娃故事等一手信息。


还有升学资讯&牛娃分享讲座,尽在广深妈妈圈家长群 !还有超多独家K12干货、择校地图等大礼包分享!
找资源、听讲座和更多牛娃故事
👇关注“爸爸真棒”探索更多👇


懂教育的家长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爸爸真棒

相关新闻

那个碾压清北学霸跻身全球前30的中专生:是“小镇做题家”还是超强“扫地僧”?“小镇做题家”二代成长的新选择是什么?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是“假强势”的父母,养出了“真弱势”的孩子……一个中国学者在印度做教授:看见邻国的精英与“做题家”「遥遥领先」的华为智驾,最大的风险是什么?饶毅:国内引进的一批国际正教授几乎被“清零”!西湖大学国际正教授已超北大清华,除浙大外,大部分国内大学都接近放弃招聘国际正教授年轻老师自杀令人痛心 | 清华教授:在“既要又要还要”的考评体系之下,怎能不焦虑?「亿万富豪」最多的美国大学原来是它!和大佬做校友,是怎样一种体验?华男栽了!父母给的生活费不够 为留在美生活去做诈骗“捞快钱”反转!谷歌清华女学霸被家暴致死案真相曝光:精英男士,是最该警惕的“杀猪盘”大熊猫的粪便是“清香味”的?外国小哥知道后震惊了美国教育界公认的「好大学」是哪些?竟与U.S.News不成正比......一不小心被开除?这些“小事”是美国大学的雷区,新生必看!央视暗访小升初“掐尖”招生:教育由畸形演变为变态,是“双减”之后的最大悲哀。专访|谢爱磊:“做题家”也可以拥有宽广的人生亚洲最没有“班味”的城市!大学像植物园,抛开调休和996,散步才是正经事!特稿丨走在世界前列!这一“全球最大”是怎么做到的?今年爆火的“冰冰裤”是什么鬼?清凉显瘦又百搭,洋气死了!为什么诗人说“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当下最热门的技术,如何让人越来越像“废物”?驻马店14岁女孩“聚众淫乱案”:最大的问题是父母电动车“三轮”革命,最大的机会是什么?“同时遗传父母的缺点是什么体验?”网友人设都好炸裂!对打工人最大的恶意,是说他们“装什么装”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