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年轻老师自杀令人痛心 | 清华教授:在“既要又要还要”的考评体系之下,怎能不焦虑?

年轻老师自杀令人痛心 | 清华教授:在“既要又要还要”的考评体系之下,怎能不焦虑?

1月前

我一直怀疑,创造性的工作,在一个焦虑的环境中,怎么可能出高质量的成果?


在“既要又要还要”的考评体系之下,大学青年教师怎能不焦虑?

文/劳东燕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原载于微博,转自學人Scholar


看到有高校的年轻老师因为非升即走/即降的制度而自杀的消息,挺痛心的。国内高校目前推行的非升即走制度,使得青年学者普遍很焦虑。我一直怀疑,创造性的工作,在一个焦虑的环境中,怎么可能出高质量的成果?对学术创作来说,大学自身把土壤搞丰厚了,有了水草丰美的土壤,自然就能长出茁壮的大树。


可能有人会认为大学不应该养懒人,但本来就不能指望每位大学老师都成为出色的学者。更何况,大学主要还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吧,学术上不出成果,不意味教学上不行,更不代表就是懒人。目前的这种考核制度,只会造成大学老师在科研上投入更多,而在教学上投入更少。制度设置上的“既要又要还要”,最后只会导致不仅原本的问题没有解决,反而又带来很多新的问题。指望在科研与课题申请上投入更多,同时又不影响教学方面的投入,怎么可能呢?


很多学生吐槽导师对自己的学业管得太少,包括论文指导方面。不排除有少数不负责任的导师,但从普遍情况来看,导师这边也有挺多的无奈之处,尤其是还没解决职称问题的导师。在科研压力之下,再加上客观上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又有各类开会,还必须申请课题,再要挤出大量的时间放在学生培养上,也委实有难度。老实说,在现今的高校,教学基本上就是良心活了。在教学上投入多少,是否愿意付出时间给学生,主要还是依靠导师个人的良心与责任感。


制度改来改去,往往到最后就是各方都更加不满,因为进一步恶化了原先的处境。当然,要说根子就出在大学管理层,可能也有些不公,因为大学自己也被各种考评指标指挥着。但凡在双一流与学科评比上排名落后,大学管理层就会有巨大压力。这应该就是当年外卖骑手困于系统中的文章,让那么多人产生共鸣的缘由吧。


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相对于普通老师,大学管理层需要尽可能多地承担与消解一些压力,而相对于学生,老师这边应该更多地承担与消解压力,而不是层层传递压力,甚至变本加厉。理由很简单,能力越大,责任应该越大。变本加厉地向下传递压力,只会使情势恶化,并与当初制度变革的初衷越来越渐行渐远。什么时候,能试着把压力向上传递而不是向下传递呢?


(微博@劳东燕2004,2024-5-13)


教育领域的很多所谓制度改革,就像是把一个鱼缸里的鱼腾换到另一个鱼缸,号称是要把鱼养得更大,更有利于鱼的生长,实际上就是折腾这些鱼。闹心的是,每过几年都要来一次这样的改革,结果鱼缸的生态环境反而越来越差了。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可能是非如此不足以彰显管理部门的政绩吧。


(微博@劳东燕2004,2024-5-15)


目前国内高校的非升即走制度与教师职称晋升,考评时主要看论文发表、课题申请(国家级或省部级课题)与领导批示。


论文发表方面,对论文发表的刊物有特别的限定,必须发表在本专业权威或核心刊物上。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对专业刊物影响力也有专门的评价排名体系,刊物更喜欢发有知名度的大牌教授的论文,因为这样可以提高引用率与刊物的影响因子,而不怎么情愿发年轻学者的论文。这使得年轻学者很难在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


课题申请方面,大学教师为了完成非升即走与职称评定的指标,必须要有国家级或省部级的课题。国家级的课题,在自然科学领域主要是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在人文社科领域则主要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的课题总量也相当有限。全国这么多高校教师,几乎人人都需要手头有课题,僧多粥少之下难免竞争激烈。课题能不能申请成功又有很大的偶然性,不一定取决于自身的学术实力。


领导批示方面,级别越高的领导所做出的批示,对在高校的留任与职称晋升的帮助就越大。当然,各个高校具体做法不一,赋予的权重会有所不同。一位兄弟院校的同行曾与我提起,在其所在的大学,高层领导的批示可以替代顶级刊物的论文,甚至还能折抵数篇。这样的考评指标之下,就难免会有一些大学教师把精力花在如何获取领导批示上。


在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考评体系之下,大学教师放在教学与指导学生上的时间与精力自然大受影响。为了防止教师在教学方面投入不足,有的大学又会设置相应的指标进行倒逼,提教学方面的要求,甚至搞一票否决。这样的层层捆绑之下,大学青年教师群体怎么可能不焦虑?


(微博@劳东燕2004,2024-5-16)



END

推荐阅读

新书绪论 | 给民主另一种可能,扬长避短的新方案

新加坡模式的隐患:李光耀生前重大警示会否成真

特朗普卷土重来,美国大选是2024年全球最大风险?

潘光旦:真正的自由不是散漫和放纵,而是自知和自制

北大教授钱理群:伪精英的六种病征,他们一旦掌权,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十点公社

一个时代的记录

自由评论

只为苍生说人话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一个时代的记录

相关新闻

KPI就是“既要、又要、还要”?说明你真的不懂管理既要又要还要?品牌如何满足「贪心」消费者|中国案例教授体系:北大清华全面实行十年的制度,是否应该推广全国?突发!在澳留学生的“末日”要到了?澳洲将狂砍签证,还要禁止外国人买房?揭秘篇:英国伦敦“最令人神往的社区”在哪?“精致抠”,这届打工人如何做到既要又要还要?高考713分的搬砖男孩,曾被嘲“考入清华也没用”,如今怎样了?热议:“加拿大令人绝望的教育,竟然不教知识?”华人妈妈直接回怼昨晚莫言在公号发表余华的投稿:这对 “狗头大师”何以如此可爱?Kimi一度火到宕机!“90”后创始人、清华“学霸”杨植麟套现数千万美金?最新回应:不实延寿到130岁?Nature子刊:国人团队发现,年轻血液中这种成分,是实现“返老还童”的关键怀孕三个月考上北大,40岁身价上亿:这个“蛇精脸”的三胎妈妈,为什么让人讨厌不起来?重磅!加拿大官宣:“在北美读大学,自动送绿卡”!留学生的春天要来了?!突发:华盛顿大学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者将解散营地;西雅图国际电影节奖颁了一个大奖给“弟弟”;华州火山会在我们有生之年再次爆发吗?清华教授说大学越来越像工厂?中产父母的最大悲哀,是费尽一切培养“城市做题家”突发:竞选华州州长遭遇“李鬼”,真佛格森逼退两名假佛格森;西雅图的首次购房者在哪里?有些人已经放弃;贝尔维尤男友醋劲大发被捕记国内车企新一轮降价潮来袭!小米“立功了”?贾跃亭点评上热搜,网友:你这几年造的车还没雷军一天多“大盘在涨,我却爆亏?”见证巨变!A股极端两级分化!微盘跌,大盘涨!股民:是一个时代的落幕。要擦亮眼睛,重新看布局了!机票:国航在中美线上推出“品牌运价”,最低行李额为1件~大家买票的时候要看清楚|买了票加行李怎么省钱?给乌克兰发“安慰奖”?北约被曝:要在乌克兰设立新事务常任特使怒了!温哥华还要在医院开设“吸毒区”?!列治文注射屋悲剧重演!明天,“最后的武士”还要坚持!?冯仑:我们为什么还要向「东」学习?卫网君:中国版“星链”还要十年?AI正大规模进入太空;SpaceX发射伽利略卫星;商业航天企业将持续获得这些支持......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