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爱达·魔都号”总设计师陈刚:为什么中国要造大型邮轮?

“爱达·魔都号”总设计师陈刚:为什么中国要造大型邮轮?

10月前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型邮轮一直是中国船舶工业唯一没有攻克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产品。2024年1月1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开启商业首航,这标志着我国顺利摘得这颗船舶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巧合的是,混沌与爱达·魔都号将有一次特殊的相遇。从2024年4月9日到4月13日,我们包下了整艘邮轮,邀请中国5000名创业、创新者,共同度过五天四夜的海上商业游学。

爱达·魔都号全长323.6米,总吨位13.55万吨,拥有2125间客房和套房,满载可容纳5246名宾客。

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爱达·魔都号的总设计师、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总经理陈刚老师做客混沌直播间,与我们分享关于这艘国之重器的特色设计以及造船背后的故事。

对4月9号即将登船的5000名混沌同学,他说:“感谢大家选择体验中国首艘大型邮轮,畅想中国经济的未来。因为你们都是创业、创新者,也欢迎大家共同为中国邮轮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访谈嘉宾 | 陈刚 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总经理 爱达·魔都号邮轮总设计师

持人 | 魏潇雅 混沌商业研究员



爱达·魔都号设计和建造背后的故事


主持人: 其实刚知道我们混沌包下爱达·魔都号的时候,我就有一个问题,这艘船名字背后有什么寓意?

陈刚: “爱达”是邮轮运营公司的品牌名称,“魔都”本身就是上海的网络昵称,这个名字有一些时尚和流行元素。爱达·魔都号的寓意是“从上海出发,爱达世界”。

主持人: 大家都说邮轮就像海上城市,相较于其他邮轮,爱达·魔都号有哪些独特的设计呢?

陈刚:邮轮被称为海上的五星级酒店或移动的海上城市,是因为它具备提供各种服务的功能,满足饮食、住宿和医疗保障需求,各种娱乐设施也是一应俱全的。爱达·魔都号主要服务中国客人,所以在设计上融入了许多中国元素,比如说外观融入敦煌飞天元素、开设了火锅餐厅,设置了开心麻花剧组的表演。近期邮轮举办的敦煌文化讲座,特别受乘客欢迎。

爱达·魔都号是中国首次建造的大型邮轮,我们注重客户化定制,满足中国乘客的需求,这是我们与其他邮轮的区别之一。此外,我们还强调了国际资源的整合,以及对技术和设计的深度研究,这些都是爱达·魔都号的独特之处。

主持人:爱达·魔都号邮轮从开始立项到最后成型落地,最终花了多少时间呢?

陈刚:从我们进行市场摸底、立项的认证策划到商业模式的确立、商业合同的签署,再到最后的交付,历时10年。我们是从2014年开始启动的,最后到2023年底全部完成。

主持人: 这个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挑战?

陈刚:邮轮的建造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巨系统工程。我们需要综合利用国际、国内的资源,协同合作,才能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在设计建造的高峰时段,船上工作的人员超过了5000人。如何有机地协调这些人员,保证工作有序进行?其实这衍生出了大量的工程管理问题。邮轮的客户化定制也是一个挑战,需要深入研究中国乘客的需求,并整合国际资源来满足这些需求。

过去几十年中国造船人不断挑战难度大的船型。爱达·魔都号的成功建造表明中国造船业已经初步具备了建造大型复杂工程装备的实力,这是一项值得骄傲的成就,但仍需持续努力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主持人: 现在整个市场来看,大型邮轮的主要产业布局大概是怎样的?

陈刚:其实在中国决定踏入大型邮轮的设计建造之前,近代邮轮已经有差不多40年的发展历史了。邮轮的设计建造,以及整个产业链基本上已经慢慢集中在三个国家: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然而法国的大西洋造船集团,德国的迈尔集团以及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三个国家的三大造船集团,总共也只有五六个厂区能生产这样一艘大型邮轮。

我们决定进入市场,也是因为从2006年开始,国际邮轮公司进驻上海。2006年开始到2018年,中国乘邮轮的人数持续增长,市场高速增长,但所有在中国海域运营的邮轮都是被跨国公司垄断的。

现在邮轮票价随着国际邮轮公司竞争变得更便宜,但从长远看,考虑到中国未来老年社会的消费能力持续提升等影响,我们认为这将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这也是我们决定进入邮轮设计、建造和运营的出发点。

虽然全球疫情给邮轮产业带来了灾难性打击,但从2023年开始,运营数据变得相当漂亮,全球邮轮乘客超过3000万,超过了2019年历史最高数据。

主持人: 从国外引进技术,到消化吸收再到创新的过程中,我们突破了哪些技术关卡?

陈刚:从刚开始引进技术,我就参与了当时的技术引进谈判。我们通常将邮轮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船型平台,一个是品牌部分。船型平台围绕整个邮轮的航行性能设计,我们引进的是2012年芬坎蒂尼集团推出的船型平台;品牌部分则是船型平台下的公共区域和房舱,根据不同的市场和客户群体定位进行设计。

我们的船型平台围绕邮轮的航行性能、基础系统功能设计,包括电力供应、水供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功能设计。这些工作花费了我们大量时间和精力。虽然单项技术有其难度,但通过首艘船项目,我们对许多系统设计有了新的认识。我相信经过学习和几艘船的实践,我们会逐渐熟悉这些技术,捅破窗户纸,从不懂到懂,需要一个过程。

另外,我们在和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的持续交流中,也发现了一些软实力上的差距。例如从验收到交船,涉及的检验条目超12万条,仅仅是交流过程中产生的各方意见反馈都超过了100万条。按以往常规船舶数千条过程意见的信息管理方式,我们可能只需要一个Excel表格进行管理就可以了,但100万条过程意见处理,那就需要更强大的信息化的管理平台。

主持人: 邮轮和普通客船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建造难度这么大?

陈刚:造船行业主要以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和气体船等船只建造为主。尽管设计要求有所不同,但这些船只基本上遵循相同的设计标准。邮轮是定制化的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到修改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与普通船只的生产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主持人: 邮轮制造技术一开始是从意大利那边引进过来的,在跟外方合作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合作上的挑战?

陈刚:客观来讲,我们花了两年左右的时间进行市场摸底,其实主要的一个任务,也是在寻找合作伙伴。最终,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有意跟我们合作,但是我们也是斥巨资引进了船型平台的设计。

对于他们来说,也是第一次跟一个中国伙伴合作。在过去这些年,双方一直在努力,不断寻找契合点,都希望能够合作成功来支撑中国船舶集团,实现首次大型邮轮的打造。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有很多文化上的冲突,但双方也都是工程师,也都理解对方,互利互让。我们过去这些年从芬坎蒂尼的工程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合作越来越顺畅,对展开新一轮的合作也在继续探索。

主持人: 关于邮轮的安全性问题,其实也是很多人比较关注的。在安全性这一块,爱达·魔都号做出了哪些独特的设计,或者说考虑?

陈刚:我们整个造船工业是基于规范来设计的,这些规范是怎么来的?都是人类在探索新的装备设计过程中,在一场场事故后,诞生的一些新的规范、规则要求。比如说泰坦尼克号事故,就衍生出来了SOLAS公约。SOLAS公约就是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出现了有关救生艇的一些要求。

安全返港其实也是基于邮轮在运营过程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船级社提出了很明确的一个原则性要求,在邮轮发生任何事故的情况下,在海上它仍然能以6节(每小时6海里)的航速,能够到达1500海里之内的任何一个港口,最终确保每个乘客的生命安全。

一个形象的说法是,邮轮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救生艇。那么这就对整个船的机电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设计要求,这是跟其他的产品非常不一样的。我们统计过,全船基本上95%的系统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备份和冗余设计要求,这样来说,在极端情况下,无论是火灾也好,部分区域进水也好,它仍然能确保即使主系统失效,备份系统马上投入工作,来确保整个船舱的安全。

在接下来的2号船上,我们要整体上在设计端从零开始,全面开展正向设计,继续努力探索怎样去实现安全返港的要求。

主持人: 咱们还有哪些可以说是超越了国外原有水平的技术成绩?

陈刚:整体来说,造船行业本身,它是工业文明之大成之作。我们是做系统集成,我们不去开发,每一个系统都自己做,那不可能,没有那么多能力。在不同系统领域自身有一些新的发展之后,要及时应用到装备上。

因为爱达·魔都号是在2018年签的合同。尽管我们购买了芬坎蒂尼集团在2012年的一个船型平台,但是一些新的功能、新的应用出来后要及时跟上,包括我们有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应用。再比如,这艘船是全球第一艘应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智能空调机组的邮轮,这些都是第一次实践和应用。

另外,爱达·魔都号剧场里面应用的音响系统,也是最顶级的音响系统,比咱们杭州亚运会使用的音响系统级别还要高一些。我们还将电力系统的一些技术,比如PMS电站管理系统等一些最新的技术应用进去,这比前面一代的船型平台用的都要更高级一些。

时代是在不断进步的,从设计的角度,我们要持续地思考,怎么样将更多、更新的技术在船上应用。

主持人: 在我们现在的邮轮设计上,有没有什么卡脖子的一些关键技术?

陈刚:其实对我们来说,有挑战的就是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一条。从目前来说,我们并没有看到卡脖子的问题,因为就邮轮制造本身来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立完成全链条的供应链,它本身走的就是一条全球化的道路。

对我们来说,第一,估计要花10年左右的时间,把设计技术全面掌握。第二,船舶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仅是内卷,是全球一起卷。建造大型邮轮,是对我们整个制造能力的综合检验。你形成了交付能力,别人可能交付比你快,我们也要不断提升效率。所以在总结爱达·魔都号项目的时候,有人提出来说,这是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我还不太认可这种说法,因为我们只是实现了0的突破,到1的能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谁设计和建造了爱达·魔都号?


主持人: 作为邮轮的总设计师,当时接到任务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能分享一下您个人的成长经历吗?

陈刚:压力肯定是有一点。从我本人来说,我是2001年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之后,就来到了外高桥造船。从学校出来之后,我的职业生涯就一直在做工程师,从一个结构工程师开始,做到了副总师,做到了总师,然后项目副总经理。

具体来说我是做海洋工程装备的,也经历了很多大的工程项目的考验。我个人非常幸运,我们这一代70后都比较幸运,赶上了祖国发展的大好时光,一些大的工程项目,我都参与了。在2007年到2011年,也参与了一个很大的项目,是“海洋石油981”(中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到2014年,我被任命为外高桥造船的副总经理,开始组建团队参与到邮轮工程。在2018年签约之后,我被任命为工程的总设计师和现场总指挥。事实上当我被任命为这艘邮轮的总设计师时,已经围绕邮轮前后工作好几年了。对我个人来说,有压力,但是它也是一种责任。我们在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之下,把任务完成,整个团队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一个提升。 

主持人: 与陈总一样,其实我们混沌邀请到这艘邮轮的人,也都是一些在中国商业领域不断创新,不断挑战自己的这样一批人。那么在邮轮制造过程中,您是怎么保持着一路以来的对于技术的热爱,不断提升自己的呢?可否给我们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陈刚:我是设计出身,也非常幸运地经历了最近这20年中国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创新无止境,其实就从我们船舶工业来讲,我们讲自己很“内卷”,因为我们是完全参与全球竞争的,不仅在国内和所有的船厂之间互相激烈竞争,而且要在国际市场上和韩国、日本的船厂来进行竞争。

船舶工业是一个周期性行业,它跟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市场好的时候,大家可能一起依靠自己的技术去拿下市场订单,来赚取利润。那市场不好的时候,竞争就更加残酷,如何一直活着,都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所以要持续创新,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经常对同事说,怎么样保证我们外高桥造船厂这个品牌永远在市场上有地位,就是我们工作的一个出发点。客观地讲,确实压力很大,但我们对船舶工业未来这10年的发展还是相当看好的。

之前一代一代的造船人用了40年来把我们培养出来,现在碰到一个好时机,那我们当然要义无反顾地担负起责任,一方面在高新领域突破,另外一方面把团队带出来,持续保持我们国家在造船工业方面的市场地位。

主持人: 在造邮轮的过程中,有没有让你特别难忘、感动的故事?

陈刚:2014年,我们是从零开始,慢慢地组建出了一支团队,到现在团队已经有800多人了,很不容易。我印象里,我们遇到的最大一次挑战,发生在2022年上海疫情期间,当时我们基本上两个半月没有任何施工。5月份,我们的外方合作方发来了一封很严肃的信。这封信件的要求写的很隐晦,让我们立即启动B计划。他们认为我们不可能在2023年底交付这艘船。那如果无法按时交付,从2024年1月1号开始,就有一项新的强制性规范要生效,就意味着邮轮要进行重新设计,花费的巨大成本,是不可想象的。

这就是整个工程项目面对的最艰难的一次考验,我们整个外高桥造船班子成员反复讨论,整个项目组层面也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评估。最后由我这个总设计师来拍板,形成了共识:我们必须要在2023年底把船交付出去,也有信心能在2023年底实现交付。

所以我们在那一个月也对整个工程进行了很详细的任务分解,然后设定了4个120天的计划来拆分整个工程的阶段性目标,再确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抓落实,还成立了专项计划,针对每一个具体的系统进行深度的攻关和最终的完工管理及调试等工作。

现在回想起来非常不容易,在第二个120天结束之后,整个外高桥造船的班子成员,每人每周至少在公司住1天督导整个团队,员工每天两班倒。整个2023年的工作,就是每天你干了多少任务,和原来的目标有多少差距,怎么样达到预期目标,非常精确,我们一步步按照目标来实现了整个计划。现在看起来,它是靠一套科学的策划和无数具体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的。

主持人: 在这些项目背后,人员管理是一个重要问题。管理人员的过程中,您是否遇到了挑战,以及是如何解决的?

陈刚:从管理角度来看,我们在与外方的交流中感受到了一些差距。我记得,从2013年开始,我们就与欧洲的三大集团进行了合作尝试。

有一次,我与法国大西洋船厂的总经理交流时,他对各国人的特点做了精彩的总结。他认为法国人天性浪漫,因此设计感较强;德国人以制造业闻名,特别擅长制造;意大利人善于成本控制,代表了威尼斯商人的特性。而我们必须找到中国人自己的长处,既要在设计、制造,又要在成本控制上想清楚,才能在邮轮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我们需要通过投入和创新,加强科研和全产业链的国产化替代,以及供应链本土化的发展,来保持竞争力。上海也规划了邮轮产业集群,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设计能力、工程管理能力和供应链本土化水平,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主持人: 在整个组织的创新能力打造过程中,您有没有一些经验可以分享给混沌的朋友们?

陈刚:我可以谈谈个人体会。我最近在看《埃隆·马斯克传》,他就是一个创新的楷模。我觉得首先要有对自己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这点非常重要,尤其在复杂工程中,执着的热爱能支撑你持续走下去,增强信心和决心。其次是团队文化的形成,需要领导者全身心投入并深度介入团队遇到的问题,并且具备快速决策的能力。

主持人: 最后可否请您对我们4月9号即将登船的这5000名中国的创新、创业者们说几句话?

陈刚:首先,感谢大家选择体验中国首艘大型邮轮,畅想中国经济的未来。因为你们都是创业、创新者,也欢迎大家共同为中国邮轮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扫描上方海报二维码咨询、登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混沌学园

相关新闻

“爱达·魔都号”游客突破15万人次;缅甸发现鱼类新种长鳔游鳔条鳅丨科技早新闻“满清花盆底”勇闯巴黎时装周?设计师想做一个国际化的“中国设计师品牌”!网友:但这很难评!无奖翠录西北下车:我为什么要「攀登」名校?“因为它就在那里” | TD申请案例越优秀越焦虑的大学生,为什么总觉得自己“要完了”?为什么中国有些生意爱“扎堆”?金灿荣:中国核潜艇要“下饺子”了?肖磊:中国股市到底要不要“救”?冯仑:我们为什么还要向「东」学习?卫网君:中国版“星链”还要十年?AI正大规模进入太空;SpaceX发射伽利略卫星;商业航天企业将持续获得这些支持......幼儿通识1001夜 | 不可思议的人体世界:为什么大人总叫我“多喝水”?“我有罪,对不起人民!”中国高铁总设计师被判死刑,庭审现场含泪忏悔公众号推荐内容泛滥,我们为什么还要「订阅」?佛州出发“维多利亚女王号”邮轮爆不明疾病 ,CDC:逾百人上吐下泻突然哑火!从人气爆棚到低价甩舱:昔日豪华“邮轮游”,竟成“吃苦训练营”?嫦娥八号总设计师意外揭秘:没找到阿波罗盆地?美载人登月再受质疑谷歌、OpenAI 都搞起了AI “造人”?创始团队:开源AI基因编辑器只是冰山一角英伟达,崩了!3天市值蒸发4万亿元,黄仁勋连续减持,已套现6.9亿元!造富神话要“熄火”了?你会去买“老破小”吗:为什么中国房屋寿命只有30年?为什么中国经销商要“逼宫”保时捷?用电还能赚钱:欧洲的“负电价”,为什么不可能在中国出现?[围观]Costco要建房了!闯房产市场,狂造800套房!加拿大网友:“刚需”Costco要建房了!闯房产市场,狂造800套房!加拿大网友:“刚需”深访行云季宇,“新中式”英伟达,要怎样炼成?|3万字《中国力量》播客Vol .1陈刚:“我因司法部失败的‘中国倡议’而受到错误指控。(但)众议院法案将恢复它”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