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全球首条纳米银线黄光触屏量产线达产,「纳美达」获5000万元A+轮融资|36氪首发

全球首条纳米银线黄光触屏量产线达产,「纳美达」获5000万元A+轮融资|36氪首发

9月前

目前国内唯一实现中小尺寸纳米银线触摸屏量产出货的企业。


陈敏 张子怡
编辑张子怡

封面来源企业官网

硬氪获悉,江苏纳美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美达”)完成5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由银鞍资本领投,美丽境界资本、为溪创投和聚铖创投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生产线建设、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
纳美达由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多位博士联合创立,主要从事纳米光电材料和器件研发。纳美达创始团队自2014年即启动纳米银线的产业化开发,2015年开始企业化运作,在中小尺寸纳米银线触屏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回顾触摸屏材料的演化发展历程,2007年苹果智能手机的发布,带动了电容式触屏技术的快速发展。ITO(氧化铟锡)材料凭借优秀的光电性能,成为电容触屏的首选材料,迎来巨大的需求增长。
“ITO材料的导电性能远低于金属,材料和成膜成本较高,材质不耐敲击和弯折,因此产业界一直在积极寻找ITO材料的替代品。”纳美达创始人兼董事长范江峰告诉硬氪。
范江峰回忆称,当时有不少国内外企业上门拜访其当时供职的单位,讨论新材料替代ITO材料的可能性。经过对技术和市场的充分调研,纳米银线以其高导电率、高透过率、低成本、耐敲击弯折等特性,成为最有前途的ITO替代材料。
硬氪了解到,纳米银线触屏可以设计成采用柔性轻质盖板的触屏结构,使其厚度、重量均可降低80%以上。
2015年,由于折叠屏手机样机出现,纳米银线迎来了一波热潮。纳美达开始正式进入产业化阶段,从纳米银线的制备纯化,延伸到纳米银线薄膜的生产。通过大量的实验探索,纳美达掌握了核心的涂布配方和工艺,能很好的控制涂布的均匀性,大幅改善薄膜的缺陷。
“由于纳米材料的精密涂布对配方和工艺的要求非常高,对设备的要求也很高,因此,绝大多数的纳米银线创业企业都被卡死在了这个环节上。而目前纳美达纳米银线薄膜的缺陷,能控制到很低的水平。”纳美达创始人兼CTO刘腾蛟告诉硬氪。
在纳美达看来,仅仅做出纳米银线薄膜还远远不够。公司计划打造从纳米银线墨水、薄膜、触屏到应用场景的闭环。“只生产新材料,不为下游开发解决方案,切入市场会很困难。国内做新材料产业不能只做一环,要打通整个纵向通道,从场景挖掘新材料需求。”刘腾蛟告诉硬氪。
相关数据显示,触屏市场可分为10-20亿的大尺寸和千亿级的中小尺寸市场。大尺寸市场主要产品为教育黑板和会议白板;中小尺寸产品则较丰富,包括手机、Pad、电脑、车载屏、工控屏、随心屏等。
中小尺寸触屏市场也是纳美达主攻领域。而中小尺寸触屏对纳米银线的抗氧化性和光学外观的要求苛刻。“如果纳米银线不能用到中小尺寸触屏,就说明纳米银线不能替代ITO成为主流方案。”刘腾蛟告诉硬氪。
过去数年,纳美达都在尝试解决纳米银线在中小尺寸触屏中的大规模应用问题。首先,通过对纳米银线配方、工艺到器件的系统研发,解决了纳米银线中小尺寸触屏的耐候性问题。“在过去两年,纳美达共出品了一千多个型号的纳米银线中小尺寸触屏,涵盖了工控、笔电、PAD、扩展屏等产品领域,经受住了严苛的市场考验。”范江峰告诉硬氪。
其次,纳美达推出无硬盖板的纳米银线触屏解决方案,降低了触屏的重量、厚度和成本。据公司介绍,目前已同合作客户投入应用到移动智慧屏等产品中。
最后,纳美达突破纳米银线黄光制程的瓶颈,建成全球第一条纳米银线黄光量产线。范江峰告诉硬氪,“理论上,纳米银线的封装保护结构与黄光制程的蚀刻工艺存在矛盾,因此,绝大多数尝试纳米银线黄光制程的公司,都失败了。纳美达基于纳米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自主合成能力,开发了独特配方和制程,成功实现黄光制程的量产。”
硬氪了解到,黄光制程可以大幅改善纳米银线触屏表面散射发白、蚀刻痕重等外观问题,使其可与ITO触控屏幕、In-cell触控屏幕媲美。纳美达还开发了卷对卷的黄光制程,使其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可制造超窄边框产品。纳米银线黄光制程的量产,使得纳美达有望将纳米银线触屏技术拓展到PAD、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领域。
目前,纳美达以苏州为总部,已在北京、常德、张家港和深圳等地先后布局了研发中心、触屏生产基地、纳米光电薄膜生产基地和市场销售中心,工艺流程和产能建设正持续完善中。
团队方面,纳美达核心成员均拥有10年以上的光电行业从业经验。
“A+轮融资完成后,纳美达将继续推进触显一体化技术开发,加快纳米银线黄光线量产,建设纳米光电薄膜精密涂布产线,与客户合作推出更多高性价比的触显一体化解决方案。”刘腾蛟告诉硬氪。

独家、深度、前瞻,为1%的人捕捉商业先机

36氪旗下精选公众号

👇 真诚推荐你来关注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36氪Pro

相关新闻

成立半年融资破亿,线控底盘厂商「坐标系」再获北极光领投5000万元融资|36氪首发自研半导体应用PTFE材料,「美氟科技」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36氪首发专注超表面光学产品,「纳境科技」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36氪首发外贸B2B卖家获客平台「跨境魔方」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企业注册量已超10万|36氪首发「心永科技」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连续血压监测产品升级、量产|36氪首发「钛虎机器人」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人形一体化关节已实现多场景量产应用|36氪首发「奥创光年」半年内再获1500万美元A+轮融资,加速AI全链路营销产品迭代升级|36氪首发专注于巧克力制品赛道,「斑马与巧BAN&CHOC」完成2000万元A轮融资|36氪首发打破传统家纺格局,高端生活方式品牌「SIDANDA诗丹娜」获近亿元A轮融资|36氪首发主攻大数据生物育种平台,「迈泽裕丰」获中信、巢生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36氪首发覆盖全国九成冷库产业信息,冷链数据平台「链库」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36氪首发深耕日本市场,商用清洁机器人「奇勃科技」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36氪首发推动超高清视频产业链路国产化,「博雅睿视」获亿元级A轮融资|36氪首发研发全球首台皮升电喷雾质谱仪,「华仪宁创」获数千万Pre-A+轮融资|36氪首发首创国内家用1450nm点阵激光美容仪,「易科美」母公司获千万级Pre-A轮融资|36氪首发新绿碳和获千万元级天使轮投资,首条固碳加气砌块产线落地广州|36氪首发一键成片,内容商业AIGC视频应用平台「筷子科技」完成近5000万元B1轮融资|36氪首发给机器人装上大模型大脑,「若愚科技」获超5000万天使轮融资|36氪首发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聚强智能」量产新型激光雷达|36氪首发AI数据服务公司「整数智能」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业务拓展至全球范围|36氪首发「仁烁光能」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持续推动钙钛矿组件量产|36氪首发「芯算科技」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主营高维光计算|36氪首发51Sim获5000万元A轮融资,聚焦自动驾驶仿真与合成数据|36氪首发智能乐器厂商「戴乐科技」获峰瑞资本领投Pre-A轮融资,旗下「Aeroband」品牌在全球乐器展亮相并获追捧|36氪首发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