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即可免费领书哦👆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通威的股东
来源:雪球
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已经严重到全行业亏损的程度,成为光伏行业最突出的问题。隆基在去年5月份上海展会上明确指出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一半以上的公司会退出,可是其产能扩张一点也不含糊,一次就规划了450亿的产能计划。通威在去年下半年的四川光伏会议上也指出行业产能过剩,而通威在2023年至少规划了600亿的投资计划。中环在融资收紧的政策环境下顶着深圳交易所的三次问询函,也要坚持发债券融资来投电池片产能,中环是一直以专业化为战略,明确表示绝对不投资电池片与自己的客户竞争的。合盛硅业刚准备进入光伏行业,一次性就规划了40万吨硅料,甚至连光伏玻璃等都一次规划了。难道大家不知道产能已经严重过剩?还是说大家不知道产能严重过剩的后果就是大家都没好日子过?能够拿出几十亿投资的,谁不是社会精英?可以说,雪崩之下没有哪一片雪花是无辜的。那么,这样飞蛾扑火式的非理性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商业动机是什么?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数据表明头部一体化企业2021年组件出货量在20GW (隆基高些38GW),2022年上升到40GW,2023年估计到达60GW。2024年行业增长速度20%到30%,考虑到头部企业的竞争优势和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头部企业的组件出货量能够到达80GW的历史新高(晶科的出货目标是100GW到110GW)。由于光伏产能扩大的时间周期长,爬坡的时间长,所以需要提前安排好产能规划才能不影响公司业务的正常发展。以最低限度,5家头部企业在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环节都增加20GW,那么就是各100GW新产能。光伏行业的一体化策略具有供应链安全的保障、成本优势和运营效率优势(参考通威邱博士得PPT,姓邱应该没错,具体名字记不住了。对一体化和产业大基地的优势分析得很全面),在这里我就不多论证了。在一体化的进程中,各个公司有早有晚,隆基、金科和晶澳比较早,才能布局相对完善。而天合、通威等比较晚,中环和爱旭才刚刚起步。天合的硅片产能缺口很大,通威只有与天合合作的15GW产能,这些公司一体化在持续的推进过程中,相应的产能扩大按照中长期战略不断增加。当然这一部分的总量相对少些。2022年N型市场份额只有8%左右,2023年N型的市场份额呈现快速上升的态势。有二个现象充分说明了这个判断,一是N型硅料对P型硅料的溢价从2023年年初的3000元每吨到年中的6000元,再到年底的8000元,从价格表现说明N型的硅料需求的增长;二是集中式组件的招标量看,年初N型只有20%左右,年底已经超过了50%,甚至有些招标中N型已经超过80%。2023年-2024年是P型向N型快速转换的二年,大量的P型产能,需要N型产能来替换。这个新产能建设的总量非常大,相当于把多年来形成的P型产能全部换装一次。以硅料为例。目前硅料在产的厂家有17家,增加了2家,加上已有规划的达到27家。在2024年1月2日,协鑫科技的投资者交流会上,朱共山提到:“现在市场上只有通威、大全,还有我们协鑫三家企业可以提供N型硅料。”随后,朱共山又补充说:“新特也有一点。其他的N型硅料产能在哪里呢?没有的。”足以说明P型硅料的旧产能严重过剩而新产能需要进一步增加。再看看电池片环节,现有perc产能大约508GW,其中2024年仍然能用的不足100GW。400多GW的产能或者升级或者直接淘汰。金科表示其perc产能将在2024年保留,满足存量订单的交货。通威有大约65GW的perc产能,其中25gw直接淘汰,40GW升级到TOPCON。隆基去年投产了34GW的HPBC和30GW的TOPCON。存量50GW的旧产能(其中还有166的PERC)目前还没有得到如何处置的信息。爱旭39GW的产能中有3GW的ABC和36GW的PERC,前几天刚公告了投资TOPCON产能的公告。应该是先把新产能建起来再处置旧产能。以上用一些公司的情况说明这次新旧产能转换的量非常大,我们现在看到的产能数据,其中一半是即将退出的旧产能,而不足一半的是新产能。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总产能超过总需求一倍以上的内在结构。现在众多企业都在向上游拓展,面对自己的客户纷纷成为自己的同行,那么未来产品销售的问题就产生了。例如中环是专业做硅片的,沈总多次强调绝对不与自己的客户竞争。如今头部企业都自己生产硅片了,中环在压力下选择向电池片延伸。所以我们看到中环在资本市场融资收紧的情况下,顶着深圳交易所三次问询函也要坚持融资投资电池片项目。爱旭的情况也是一样,期望通过ABC技术拓展组件业务。还有一个案例,合盛硅业是工业硅的龙头企业,有100多万吨的工业硅产能和170万吨的有机硅产能。工业硅的主要用途是有机硅、铝合金和多晶硅。近几年需求增量主要是光伏的多晶硅。但多晶硅企业纷纷投资工业硅项目。协鑫、大全已经有了工业硅产能,通威规划了几十万吨的工业硅产能,那么合盛硅业的工业硅销售就出现问题。怎么办?合盛硅业一次性投资了40万吨多晶硅产能。如果成功实现多晶硅的销售,那么不仅解决了40多万吨工业硅的出路,还增加了利润来源。如果合盛硅业的多晶硅销售依然困难,那么40多万吨的工业硅销售问题解决不了,还增加了固定资产折旧的负担和巨大的财务压力。这一部分也增加许多产能。光伏行业参与的企业太多,行业逐步整合成几家公司共存的状态。我们长期的跟踪研究,经历了家电行业的整合,牛奶行业的整合,啤酒行业的整合,工程机械行业的整合,输变电行业的整合,结果都是三、四家公司保留下来形成稳定的产业结构。体系了大工业赢家通吃的特点。光伏行业在P型向N型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淘汰赛已经开始,行业整合正在进行中。龙头企业需要准备更多的产能来接管其他企业退出而让出的市场份额。出于对光伏行业发展前景的看好,跨界企业纷纷进入。6大家电企业全部开启光伏新征程。卖牛奶的、做服装的、产汽车的。这些企业其本身所在的行业遇到了发展的瓶颈,为了寻求新的增长路径,纷纷加入光伏行业,这些企业过往的成功让他们带着充分的自信,所以一开始就是大规模建设产能。以上6点是我总结的新产能快速增加的内在原因,处于光伏行业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个状况必然会出现。产能过剩严重到一定程度,出现很多企业销售出现困难,同行之间已经无法和平共处。为了完成产品的销售,纷纷低价销售,出现价格战。一旦出现价格战,必然是全行业亏损,能够在价格战中保持赢利的企业凤毛麟角。价格战迫使竞争力弱的企业减产或者停产,以成本和资金实力来平衡短期供求关系。为了在残酷的竞争中让自己活下来,有条件的企业会增加研发投入和新产能的投资,目的是让自己的产品具有技术性能和成本优势。现阶段技术战的主战场是电池技术,客观上,我们从来没有看到电池片转换率的提升速度象今天这样快的时候。半年前TOPCON电池的转换率还在25.8左右,三个月前到了26.1,现在又到了26.7左右。谁也不甘心落后,谁也不愿意被淘汰出局,竞争的压力转化成技术进步的动力。同样是为了活下来,单独竞争力不足的公司通过商业联盟来增加竞争力。特别是非一体化的专业公司,通过联盟构造产业协同的竞争力。还有二、三线企业通过商业联盟来抗衡一体化头部企业。能否成功渡过危机,需要大的格局和商业智慧。有个实力强劲的大股东支撑,能够活得轻松很多。没有大股东支撑的企业,如果朋友圈能够得到外援,同样是很好的。这方面无法分析,看平时做人做事的情况和社会资源的调到能力了。总之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在产能出清之前竞争会非常残酷,为了活下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当价格战发展到一定程度,众多企业出现市场价格持续低于公司产品的现金成本的情况,眼看着资金不断消耗、不断减少。心里压力巨大,而且对未来看不到希望,这时就选择减产。减产就意味着能耗、人工成本等进一步上升,亏损继续扩大,最后只能停产,停产一段时间就是遣散员工,这个时候麻烦事情不断,供应商来讨债,追要应付账款。银行想保全资产。地方政府来谈当初招商引资是公司的产值和税收等方面的承诺。走到这一步基本上就出局了。技术性淘汰是没有战火、没有硝烟的黯然退出。第一步是没有技术储备、没有资金来源的P型产能,产品的市场消失了,黯然退出。第二步是在技术进步中落后了的企业,产品缺少竞争力而失去市场而出局。估计每个环节大约有300GW左右的产能在2024年推出。这种推出基本上是永久性推出。一体化头部企业掌握了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垄断了海外市场和国内的集中式光伏市场,凭借品牌、质量和服务优势在分布式市场扩大地盘。众多的二、三线企业的市场被不断蚕食,最后逐步退出。我们借用行业知名人士的观点。隆基的钟总在去年5月指出一半以上的光伏企业会出局。协鑫的朱总认为硅料能够供给N型硅料的只有通威、大全和协鑫,其他的就算了。阿特斯的高管指出最后光伏主产业链只有5家左右的企业存在。通威的刘总的观点是市场会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平衡供求关系。以他们的行业地位肯定不是随便说说,而是深入思考的结论,值得我们重视。本人对此也做了思考。我比较注重产品的竞争力和一体化商业模式。光伏行业本质上就是制造业,企业的利润来源于产品的销售。从过往看,产品的竞争力是最重要的。隆基前几年成为行业龙头就是因为其硅片的竞争力,隆基当时硅片的毛利率是27%,而第二名的中环毛利率左右17%。自然隆基就是硅片的龙头。同样,因为隆基的PERC电池的转换率高,隆基自然也是组件的龙头。通威能够保持6年电池片出货第一,也是因为其电池片的转换率行业第一。这二年晶科连续高增长,取得组件行业第一的地位,得力于其TOPCON产品的竞争力。天合能够高增长得力于其大尺寸的产品优势。从各个环节的产品竞争力看,硅料环节不能大规模生产N型硅料的企业将非常困难,到2025年面临生存压力。硅片环节是竞争最激烈的环境,同质化程度高,供给端大扩容,需求端向上游延伸、产品自供。结局难料。电池片环节TOPCON保持3到5年市场主流的地位,HJT2024年会有个大发展,竞争力显著提高。组件的产品竞争力主要依靠电池片的转换率。晶科在2024年保持领先地位,天合、晶澳继续在前列,隆基我在2023年写过二篇文章,至今没有出现好的转变,没有再花时间讨论的必要。通威、正泰和一道后劲很足,值得关注。光伏行业的总需求在未来将保持高速增长,光伏发电已经具备了替代传统能源的成本优势。制约光伏发展的储能问题得到缓解,储能的方式多样化和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升,光伏发电的经济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特别是绿色工厂的建设,自己发电自己用,不给电网带来压力。值得关注的是高能耗行业的光伏应用,云南铝业首开先河,安装120MW光伏发电,直接用光伏直流电来电解铝,效果很好。现在中国铝业也开始做了。将来高能耗企业,象电解铜、电解铝、钢铁、水泥、工业硅、硅料等企业自己发电自己用,不给电网添麻烦。轻工业更是可以完全依靠光伏发电满足电力需求。过几年高速公路光伏发电,电动卡车在休息站和物流仓库换电,一边发电一边储能,总之光伏的应用场景不断增加,行业发展前景光明。当下的产能过剩只是阶段性过剩,产能出清后光伏行业的集中度提高,行业会出现大市值的公司。2024年是光伏行业产业整合的关键性一年,是优秀公司发展壮大的一年,让我们期待吧。
行业基金怎么选?欢迎加入雪球官方出品的雪球基金第1课!小雪1对1亲密陪伴式教学,7天时间教你一套系统的基金投资方法!让你能够明明白白地认识投资!
还有长期的社群可以交流心得,让我们共同等待市场的上涨!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课程为雪球基金发起,仅作为投教科普,不构成投资建议。
雪球基金是获证监会核准的持牌基金销售机构,提供安全高效的基金投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