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悉达多》:一个人终其一生,什么最重要?

《悉达多》:一个人终其一生,什么最重要?

8月前



文 | 缺音 · 主播 | 一凡
来源 | 帆书樊登讲书
(ID:readingclub_btfx

有人说:
“全世界的年轻人都爱黑塞。”


心理学鼻祖荣格更是赞叹:
“读黑塞的书,像在暴风雨的深夜,看见灯塔。”


他的代表作《悉达多》自1922年首次出版,已经被翻译为39种语言,并畅销全球。

这本书究竟有怎样的魅力,令无数人为此痴迷?

因为,它讲述的并非只是佛陀的故事,而是我们千千万万寻常人的一生。

人生海海,颠沛流离,每个人都在拼尽全力寻找活着的意义。

可在现实的枪林弹雨和命运的壁垒浩劫前,我们却常常会心生困顿,难掩迷惘。

如果你正被焦虑所裹挟、被迷茫所困扰,不妨跟随悉达多一起去探索。



世界是自己的
与他人无关

小说的主人公悉达多是一位古印度婆罗门的贵族青年,拥有人们所羡慕的一切。

他是父母和家族的荣耀,也是万千女性仰慕的青年才俊。

所有人都热爱悉达多,可是他自己却并不快乐。

他的内心悸动不安,始终为无法找到关于“自我”的答案而困惑不已。

于是,悉达多决定放弃所拥有的一切,跟朋友乔文达一起加入苦行的沙门行列。

在做沙门期间,他学会了诸多克己之法与修炼之道,战胜了饥饿、疼痛、焦渴和疲惫。

但他发现苦行僧式的生活,只是对现实的逃避、对痛苦的暂时麻醉。

犹豫彷徨之际,他遇到了世尊佛陀乔达摩。

乔达摩已经功德圆满,达到了成千上万的婆罗门弟子正在苦苦追寻的境界。

好友乔文达决定追随佛陀,而悉达多却选择独自走上了修行之路。

他说:
“佛陀本身所经历和体验到的秘密、觉悟、智慧,是无法用教授给任何人的。

所以,我要继续走自己的道路,走出自己的解脱之路。”


知识可以传授,而智慧只能自己体悟。

心理学上有个效应,叫“巴纳姆效应”。

指的是人很容易被外界信息所干扰,习惯于用他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而忽视最真实的自我。

而自我知觉,就是不断摆脱外界的影响、了解自己内心的过程。

我们洞察别人的思想,吸收别人的思想,却没有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最终追逐的就是别人的影子,思想成为他人的映射,却从来都不是我们自己。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正如书中所说:
“大多数人仿佛一片落叶,在空中翻滚、飘摇,最后踉跄着归于尘土。

极少数人如同天际之星,沿着固定的轨迹运行。

没有风能动摇他,他内心自有律法和轨道。”

真正的幸福,是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投入生活
即是真正的修行

悉达多在告别乔达摩之后,继续走上了求道之路。

婆罗门的智慧、沙门的戒律和乔达摩的讲道,都让悉达多觉得失去了自我。

只有抛弃这些外界的束缚,才能慢慢地靠近内心真实的自我。

他开始用心去感知世间万物,流光魅影在他眼中闪耀,日月星辰在他心中运行。

他渴望体验尘世生活,向名妓迦摩罗学习爱情,向富商迦摩施瓦弥学习做生意。

前者给了悉达多情欲的极乐体验,后者则带着悉达多步入商界,学会赚钱和花钱。

他利用自己的思想、等待与斋戒这些技能指导生活,并获取了巨大的社会财富。

岁月如流,悉达多在饱食丰衣的日子里几乎察觉不到光阴的流逝。

然而他逐渐沾染了世人的幼稚与胆怯、贪婪与懒惰,堕落于世俗的爱欲与财富。

他不断寻找刺激,试图在醉生梦死的寡淡生活中找到一丝波澜。

他沉溺于赌博,对乞丐不再仁慈,对施舍毫无兴趣,也不再借钱给求助的人。

他学会的恰是他年轻时最难接受、最蔑视的东西。

可悲可叹的悉达多只剩下衰老和疲惫,曾经视为真理的世间,如今却是枷锁和负荷。

一遍遍填满欲望,又一遍遍品尝孤独。

朱德庸说:
“人的欲望就如同牙膏一样,当它被挤出来之后,就很难再挤回去。”

过度膨胀的欲望,让悉达多迷失自我并陷入无止境的贪婪中无法自拔。

悉达多选择了逃离,再一次成为一个修行者。

他厌恶那自我放弃、自我毒害、自我折磨的自己,于是滋生了求死之念。

在绝望地准备跳河自杀之际,他荒芜的灵魂猛然苏醒。

他意识到,只有经历过心理上和生理上真正的体验,才能做到真正的断绝。

他不仅用思想,还用眼睛、心灵和肉体经历了尘世的一切,也庆幸自己经历了它们。

诚如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所言:
“生活不在于拥有,而在于体验。”

真正的自我,就是过去一切体验的总和。

我是我接触过的人、碰到过的物、感受过的欢乐、迷失过的痛苦等等所有的一切,才有此刻的我。

没有体验,就永远不会有觉知。

人生是一场修行,红尘就是最好的道场。



我们终其一生
都在寻找真正的自己

离开世俗生活的悉达多,决定成为一个摆渡人。

他找到当年渡他过河的船夫瓦耶迪瓦,跟他学习划船制桨、耕田劳作。

他每天在河边倾听着河水的声音,领悟生命的真理。

悉达多在这条河中看到自己的一生:少年的悉达多、成年的悉达多、老年的悉达多。

仿佛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一切都是本质和当下。

然而苦难未尽,仍会再次轮回。

在帮助乔达摩弟子渡河的过程中,船夫意外救了因被蛇咬伤的迦摩罗和其儿子小悉达多。

可迦摩罗却毒发身亡,留下小悉达多跟着两位船夫一起生活。

但儿子从小娇生惯养,无法忍受贫穷困苦的生活。

他带来的不是幸福安宁,而是对悉达多的厌恶与折磨。

终于在一天矛盾爆发后,儿子选择了愤然离他而去。

悉达多承受着爱而不得的痛苦,同时也想起少年时期的自己是怎样迫使父亲答应他出门苦修,让父亲心痛的情形。

他幡然醒悟,每个人都要独自走过自己的人生,在漫长的旅途中蒙受玷污,承担罪过,痛饮苦酒,寻觅出路。

他不再与命运搏斗,不再与意志作对,而只是专注于眼前,用心感知当下的每一刻。

最后悉达多彻悟:
“审视世界、解释世界或藐视世界,或许是思想家的事。

我唯一的事,是爱这个世界。

不藐视世界,不憎恶世界和自己,怀抱爱、惊叹和敬畏,注视一切存在之物和我自己。”


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说的:
“要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

要爱生活本身,胜于爱生活的意义。”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最真实的自己。

真正的自我应该存在于真实的生活中,存在于我们能够接触到的当下。

唯有接纳自己、接纳他人、接纳世界,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人生的三大境界: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从第一阶段不知前路几何的迷茫,到第二阶段上下求索的无怨无悔,再到第三阶段真正的大彻大悟,这也正是悉达多的修行之路。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


我们是自己的出发地,也是自己的目的地。


当我们融入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我们拥有的就是有意义的一生。


最后,用《悉达多》中的一句话送给迷雾中的你:

“我不再将这个世界与我所期待的、塑造的圆满世界比照。

而是接受这个世界,爱它,属于它。”

点个在看,愿我们都能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并等待觉醒那一刻的到来。




有书君说

知识可以传授,但智慧不能

《悉达多》并非是佛陀的故事

它讲述了一个人的一生

千万寻常人亦会经历的一生


作者:缺音。来源:帆书樊登讲书(ID:readingclub_btfx),上帆书,听懂好书!有书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有书

相关新闻

《小王子》:人终其一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终其一生,什么最重要?央视热播剧《庆余年2》大结局:人这一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悉达多》:觉醒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成为你自己《蒂凡尼的早餐》:一个人最清醒的活法,是过滤自己《我的阿勒泰》大结局:人这一生,最该看透这5个真相央视热播剧《我的阿勒泰》大结局:人这一生,最该看透这5个真相今晚莫言为何突然发表《什么是真正的悲悯?》:我们到底应如何自渡和渡人《天道》告诉你:什么样的人,是劝不动的?2024高分爆剧《我的阿勒泰》大结局,引无数人热议:一生最该看透,这5条生活真相云南白药原董事长王明辉及多名高管被带走调查?其个人年薪曾达千万元,知情人:或涉国有资产流失《北京人在纽约》王姬:为自闭症儿子付出一生,如今女儿也要走她的老路吗?《甄嬛传》最招恨的女人,看哭无数人:这3种家庭的孩子,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伤?《人间信》:一个人无法选择出身,但可以选择出路七夕 | 哈佛大学75年研究:什么样的人最幸福?答案颠覆你的想象《明朝那些事儿》:一个人强到可怕的6个特征再读《围城》我才明白:一个人命苦,都是自己选的天津美院毕业作品走红:人啊,短短一生,最贵的是什么?架空的内战,异化的记者:《美国内战》究竟在讲什么?巴菲特推崇的投资“真经”:读懂《投资最重要的事》,人生才能长盛不衰在瑞士真实影展谈《电影劳动》:钱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变性、变形、变态,外国人拍《西游记》,能有多离谱?《一个普通人随大流的一生》《自卑与超越》:自卑,是一个人强大的开始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