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莫言:千万不要掉入“自证陷阱”

莫言:千万不要掉入“自证陷阱”

7月前


文 | 有书乔木 · 主播 | 杨杨


网上看过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

“如果被关进精神病院,你要如何证明自己没病?”

大吵大闹跟医生说“我没病”?


那是你没有自知力,你的话没有可信度,要治!


破罐子破摔跟医生说“我有病”?


得嘞,那正好,快点乖乖吃药吧!


一个正常人,如果被关进精神病院,最吊诡的一点在于,无论你做了什么,好像都会以病人的名义解读。


电影《你好,疯子》中,有一句台词:

“让一个正常人证明自己正常,这件事情本身就不正常!”

其实,人这一生,总会遇到让你百口莫辩之事。


有些看起来非常荒诞、可笑,甚至没有缘由。


被误解、被质疑是人生常态。


而当你回应的那一刻,就掉入了“自证陷阱”。


与其自证,不如转身。



不自责


被别人质疑时,你的第一反应是反思自己吗?


“凡事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这是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听到的一句教诲。


但遇到问题总是习惯性反思,陷入自我纠结的人,活得最痛苦。


因为他们会想方设法地向对方证明自己的“清白”,证明自己不是对方说的那样,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越是善良敏感的人,越容易自责。


他们会编织一张大网,把自己困在其中。


曾经刷到过一条视频。


上海一个小女孩因为好玩,双手扒在了商场电梯扶手处的外沿。


没想到,随着扶梯上升,她整个人也被传送带从一楼上升到二楼,双腿逐渐悬空。


稍有不慎,整个人就会从扶梯上摔下来。


惊惧之下,小女孩哭着大喊“救命”。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商户老板丁先生和弟弟冲了过来,成功救下了女孩。


这本是一件好事。


然而却有不少人对他口诛笔伐。


有人嫌他救人的速度太慢了,还有人说他的手放在了不该放的位置,有“猥亵”的嫌疑。


他去解释,可别人根本不理会,一直揪着他话里的漏洞不放。


丁先生非常委屈,店里的生意也受到了影响。


他无数次问自己:

“我真的做错了吗?”

后来,在接受采访时,他直言这件事对自己影响很大,以后也不知道会不会救人了。


每个人或许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


可能会因为领导的一句“你的工作效率怎么这么慢”怀疑自己;


因为父母的一句“你怎么这么没用”丧失勇气;


因为伴侣的一句“你怎么变胖了”自卑羞愧。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里说: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如果他人的声音是一把利剑,那么过度自责就是伤害自己的第二把利剑。


在痛苦里太过纠缠,最终折磨的还是自己。


只有停止自我攻击,才能将自己从他人质疑的沼泽中拽出来。




不生气


王蒙在小说《雄辩症》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病人来医院看病,医生很有礼貌,请他坐下。


病人不乐意:

“为什么要坐呢?


难道你要剥夺我站着的权利吗?”

医生见状,只得转移话题:

“请喝水吧。”

病人又开腔道:

“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喝,假如你在水里下了毒呢?”

这句话顿时让医生哑口无言。


接下来无论医生说什么,病人都会找个理由“刺激”他。


终于,医生忍无可忍,直接问他:

“你有什么病?”

没想到病人毫不客气地说:

“你才得病了呢,我说过我得了病吗?”

这场对话,最终以医生的失败告终。


生活中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你跟他摆事实,他跟你谈感情;


你跟他谈感情,他又跟你扯立场;


你跟他扯立场,他又跟你提道德……


莫言在《吃的耻辱》里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经历。


有一次,他请人吃饭。


酒足饭饱之后,桌子上还剩不少没吃完。


莫言不想浪费,便又拿起了筷子继续吃着。


结果,有人嘲讽他说:

“瞧瞧莫言吧,非把他那点钱吃回去不可。”

这句话说得莫言脸上火辣辣的,好像挨了一个响亮的耳光。


出于本能,莫言想反驳,话到嘴边,还是忍了下来。


回家以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


母亲建议他,以后赴宴之前,先喝两碗稀饭,吃上两个馒头,在宴席上吃慢一些,少吃一些。


莫言等到下次吃饭时,特意放慢速度,细嚼慢咽。


没想到,耳边又传来一道刺耳的声音:

“看看莫言那假模假样的劲儿,好像他只用门牙吃饭,就能吃成贾宝玉似的。”

莫言听后很生气,但转念一想:


这种毫无意义的反驳与辩解,并不值得往心里去,更不值得去辩驳。


如果为了所谓的自尊、名誉去反击,到最后只是在为难自己。


卡耐基说过:

“天下只有一种方法能得到辩论的最大胜利,那就是像避开毒蛇和地震一样,尽量去避免争论。”

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也不是所有人都站在同一高度。


和不同层次的人争辩,不过是一种无谓的消耗。


争执下去,便会落入对方的圈套。


哪怕最后证明了自己是对的,也不过是一场枉然。




不回应


看过一段对话。


有人请教余光中:

“该怎样应对那些天天追着骂你的人?”

余光中说:

“他天天骂我,证明他生活中不能没有我。


而我不搭理,证明我的生活可以没有他。”


余老的一句话,看似没有道理,实则饱含了阅尽千帆的豁达和智慧。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因为诙谐幽默,又接地气的法律科普视频而走红。


短短半年,粉丝量突破千万。


但即便如此,依然有不少人攻击他,说他道貌岸然,满口虚伪的仁义道德。


甚至有人生怕他看不到,锲而不舍地在评论区点名骂他。


有一次,他像往常一样把自己的读书笔记分享到网上:

“要珍惜德行,却不要成为荣誉的奴隶。

因为前者是永恒的,后者却很快消失。”

仅仅一句话,便被人恶意曲解。


一向在讲课时引经据典的他,选择了沉默。


他没有过多回应,而是在简单交待账号转由学生管理后,干净利落地退出了微博。


留下一句“误解是人生常态,理解本是稀缺的例外”作为自勉。


往后的时间里,罗翔继续在其它平台更新普法视频,对慈善基金的捐赠也丝毫没有落下活得谦卑而通透。


村上春树说过:

“世上存在着不能流泪的悲哀,这种悲哀无法向人解释,即使解释人家也不会理解。”

不解释、不回应,不是默认别人的质疑,而是心怀坦荡,问心无愧。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也没有永远过不去的坎。


人这辈子,满打满算不过三万多天,与其将时间花在向别人解释。


不如沉淀自己,慢慢蓄力,时间自会大浪淘沙,辨明黑白。



罗永浩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


他说,自己这辈子只有碰到两种情况,才会去解释:


第一,是法院、警察误会他了,他要去解释,不解释就会出事;


第二,是挚友亲朋误会他了,他要去解释,避免他们伤心;


剩下的什么泛泛之交、点头朋友,随你误会,懒得解释。


的确,生活在自己手里,不在别人的嘴里。


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我们解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辩驳。


无论何时何地,记得你的珍贵。


遇到小人,不必与他争个高低。


避其锋芒,远离是非,才是最高明的处世方式。


点亮在看愿我们都能不纠结、不生气、不回应,把时间留给真正值得的人,活得坦然无畏,热气腾腾。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有书

相关新闻

被网友怼“要好好练发音”,知名英语博主破大防,被迫掉入“自证陷阱”…一代中国孩子正在掉入“低欲望陷阱”:斯坦福博士考公,985高分报二本警校…人生建议:千万不要在职场上当“学生”卷疯了!IB满分10门AP成牛剑藤标配?平和万玮校长却说:千万别掉进“有限游戏”陷阱!印度和富士康“握手言和”?外媒:莫迪将最高荣誉颁发给了富士康莫言:“让恶狗不再咬你的方法,不是喂肉讨好,也不是躲着他,而是左手棍棒,右手提刀,打不服,就宰了它!”美国海岸惊现大量“长尾眼球状”诡异生物,专家警告:千万不要碰!昨晚莫言在公号发表余华的投稿:这对 “狗头大师”何以如此可爱?OpenAI宫斗剧番外篇: “Ilya与Altman联手对抗微软大帝,扫除黑恶势力”,“余华”和“莫言”犀利点评北大放榜!“蔡元培”复试第一,“莫言”复试第二“蔡元培”复试第一,“莫言”复试第二!姜萍不用“剖腹自证”,但阿里巴巴必须“自证清白”房价超万元一晚!世界最贵万豪酒店遭洪水袭击,游客:“死亡陷阱”打工供女友考研男子婚礼前去世,患病后拒绝和女友“领证”:想让她有个退路...i-Refill | “不要下车”:让工作变得独特又有意义的简单方法打折季不知不觉就掉入“黑色”陷阱?商家的如意算盘打得真是响啊……“拔尖陷阱”:这群中国教育制度下的优胜者,正在被成功学反噬银行员工,千万不要“炫富”“不要,来!不要,来!”哈里斯告诉无证移民“不要来”美国,至少800万人还是来了...pig是猪,oil是油,但“猪油”可千万不要翻译为pig oil!李彦宏警示“超级应用陷阱”:数百万智能体,比一个10亿日活的APP更重要北大光华院长刘俏毕业致辞:拒绝“叙事陷阱”,远离“观点病毒”毕业致辞:拒绝“叙事陷阱”哪吒汽车IPO:“老是自嗨”果然不行,那卷海外吧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