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败仗中的真英雄》有感
在此,引用《败仗中的真英雄》结束语作为我文章开头语:
值此清明节之际——
向英勇作战、绝境突围、忍辱负重的448团战友致敬!
向为国捐躯的448团战友和所有那场战争中牺牲的英烈致敬!
向同甘共苦的全体参战老兵、民兵和支前父老乡亲致敬!
中国军人万岁!
老兵陈松所著《败仗中的真英雄》一书读过多遍,每读一遍,仿佛又见英雄们孤军作战,兵败异国、身陷敌营。每读一遍,又多一份对英雄的敬仰。
1979对越还击战,至今45周年,硝烟散去45年,烈士长眠南疆45年。在45周年南疆祭奠行中,我看见了烈士陵园累累墓碑,看见了龙州烈士陵园中英名墙上和那坡烈士陵园民兵烈士英名墙上,一方方烈士英名,是逝去英雄留在人间的刻痕。
45年前那场战争,子弟兵和民兵遵从国家号令,走向战场,浴血奋战。战争所固有的法则,令置身战场的每一个军人都无法躲避,他们中有人牺牲、有人伤残、有人被俘、有人幸存。
一场战争下来,不管你的经历如何,你都是英雄,因为你去参加战争和战斗了,你面临过随时随地但可能发生的死亡,被你保护的身后人,就没有这个英雄行为。
448团是新扩编的队伍,战友们相互间不熟悉,有的新兵甚至不能熟练使用手中武器。就这样一支部队,出境三天,打进敌纵深、摧毁敌火力点、攻占敌高地、打退敌进攻、缴获敌多种武器,战绩可圈可点,多人立功受奖。
《败仗中的真英雄》一书指出,一支部队打胜战,是上级正确指挥的结果。反过来,上级错误指挥,指战员再英勇,也无法打胜仗,甚至要打败仗。
从《败仗中的真英雄》一书中,我们了解到,在这支英雄部队回撤指挥上,由于上级轻敌,主观臆断,使448团回撤部队陷入敌军重重包围,上级复又从大局考虑,多次救援行动半途终止。
当国家对外宣布完成撤军时,448团部分指战员仍战斗在敌心脏,英雄末路,最终,332人战死,218人落入敌手。
45年前,人们对军人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理念中。448团官兵的战争、战场遭遇,被国民白眼、网民指责。没有人理会散落于异国他乡的英雄遗骸,没有人理解身陷敌营的英雄悲壮。
靖边战争结束,改革开放开始。解放思想,让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世界、重新认识传统中的精华与糟粕、重新认识那场战争的影响和战争中军人的付出。
历史发展中,总会有人站出来说真理,总会有铁肩担起道义。经过多年思考、多年走访调查,老兵陈松拿起笔,撰写了《败仗中的真英雄》一书,果敢地提出,败仗中也有真英雄的论断,没有突出重围的448团指战员,虽败犹荣,虽死犹生。
什么是成败?达到了就是成功,没有达到就是失败。448团在回撤途中,500余人没有突出重围,或牺牲或被俘,这么大的部队损失,在局部战场就是失败。
作为军人,谁都不愿意打败仗,尤其是败仗中的军人。但是,胜败不是每一个参战军人能够决定的。
我们推崇英雄,不看他的胜败,而是看他在逆境中身上所具有的顽强不屈的精气神。
项羽兵败乌江而死,埋没不了他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概。
文天祥兵败被俘,在狱中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绝句,我们能否认他是英雄吗?
448团自出境参战以来,各级指战员,始终坚决服从命令,指哪打哪,哪怕是刀山火海,也在所不辞。在敌人层层包围,没有救援的情况下,广大指战员不后退,血战到底,弹尽粮绝,所表现出来的军人气质,不亚于胜仗中的英勇。
今天,我们再读《败仗中的真英雄》一书,就是要懂得两个道理:
一是败仗中牺牲和被俘军人,都是英雄;二是要想不打败仗,就要在败仗中汲取教训,成为胜仗的基础。
是《败仗中的真英雄》一书,给予了对越还击战中没有突出重围、英勇战斗的烈士和战俘英雄称呼,给448团正名,让世人重新认识了败仗中军人的英勇与付出。
掩卷深思,45年前的那场战争,眼前硝烟早已散尽,但对军人、英雄、烈士和战俘的思绪,却是那样绵长。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