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替大家试过了,这种生活习惯能去点“班味”

替大家试过了,这种生活习惯能去点“班味”


 
最近在互联网上,年轻人纷纷流行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叫“主题月生活法”
 
简单来说,就是每个月去接触一些完全没有接触过,或者感兴趣的新鲜事物,然后这个月的空闲时间就专注于此。之后,下个月就要换另一件新鲜事来做。

这个事情可以是任何你想做的但一直没做的事情,任何运动、乐器,任何兴趣爱好,甚至纯粹摆烂也行,用一个月的时间让你没有心理压力尝试任何事情。
 
这个方法最初是博主@困困是头小脑斧分享的,她靠着“月主题生活法”把自己的空闲时间好好利用起来,尝试了所有自己想尝试的事情,生活变得不再空虚,非常充实的同时也不会因重复而有枯燥感,每天都有新变化,新尝试,人生也因此变得有期盼。
 

图源小红书@困困是头小脑斧

“主题月生活法”具体操作起来就是,先定主题,再把一个月分为四周,每周都有固定的任务,然后每周就去把任务完成。
 
比如,想学游泳,那么,第一周可以去找个游泳馆,找个游泳教练报班;第二周开始去学习,第三周学会,最慢第四周就可以学会,还有时间就可以多学点泳姿,即便只会一种也算是学会了游泳,有了一个入门的基础。
 
如此,一年下来,12个月足够我们尝试很多种未接触过的事情了,能让两点一线,染上严重“班味”的年轻人减少那么一点点班味,增添一点生活趣味。当然,任务没完成也没关系,一切重在体验,不会有任何生活KPI。
 
“主题月生活法”的好处还不仅于此。
 
接触更多领域后,也意味着你的社交圈子在扩大,能有机会认识志同道合的人,交些朋友。并且,每个月和新鲜事物的接触,更能让自己不断突破舒适圈,为以后的每一次自我突破增加信心和勇气。
 
更重要的好处或许还在于,对于一些对生活没期盼,以及没计划的人来说,月主题生活法简直是“福音”,能让他们每天都有事可做,定好计划后去执行就好,无须再为不知道做什么而苦恼。
 
这对被打工磨平了“文化体力”和生活热情的打工人来说,诱惑力可不小。所以,大家开始围绕“月主题”过起了生活。
 
一些朋友开始体验各种活动了,生活丰富充实了很多。
 
而有一些吃货朋友的“主题生活法”则全程围绕吃——烧烤主题月、宵夜主题月、甜食主题月。从美食开始重燃起对生活的热情,其实也未必不可。
 


有网友则设置小主题,比如1月喝水月,多督促自己喝水,二月读书月,三月减少消费月,四月觉得需要增加运动量,就设为运动月。
 


如此,尽管他们没有接触到新鲜事物,但养好自己,重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在好好过生活,重建自己生活的秩序感。
 
这正是忙于工作,忽视生活的职场年轻人目前缺少的。
 
说要改变,说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说要在空闲时间好好享受自己的兴趣爱好,但真的到了空闲时间,大家却只想宅在家躺在沙发“葛优躺”玩手机,一遍一遍刷着短视频,沉浸在一时的“奶头乐”里,最后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又迎来魔鬼工作日,又没时间做想做的事了,于是内心又开始懊恼,内耗。
 
所以“主题月生活法”的重点不在于一定要干成什么事,而是让人珍视时间,让人感受到做具体事情的意义,只体验当下的感受,而非总是把自己的感受寄托在不知道多远的未来里。
 
在有限时间里,让自己坚持做完一件事,这种成就感让生活失序的年轻人重新对自己,对当下的生活有了真实感。
 
这是年轻人纷纷追捧这种生活方式的原因,通过这种明确性的主题和计划重新找回生活的掌控感和生活秩序感,减少因忙碌工作陷入虚无以及“空心”的生活状态,通过一点点新鲜小事去重燃生活热情,提升人生幸福感。
 
图源小红书@丫丫在成长
总的来说,“主题月生活法”尽管可能在长辈那代人看起来像是三分钟热度,定不下心来,做不出什么大的成就,但在年轻人眼里,正是这种一次次尝试新事物的感受,才让他们真真感受到了当下的时间以及生活的意义。


“主题月生活法”走红的同时,也有不少网友提出了质疑:这是否是一种短视的做法?没有任何成就的学习是否纯粹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
 
1万小时定律深入人心,我们都知道任何人想要从平凡变为世界级大师,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付出至少10000小时的努力。所以一直以来,家长们认为浅尝辄止、三分钟热度是最不值得提倡的。
 
小时候大家总有各种想学的兴趣爱好,但如果坚持不下去,总会被家长批评,所以我们养成了一种做任何事都必须有价值,最好有能说出来的成果,不然就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的观念,这个观念深入我们的内心,以致于长大后的我们做事总考虑各种意义。
 
但有些事的意义并不在一定要有举世的成就才算“有效”的意义。任何事都有意义,只在于我们看到且在乎的是哪个层面。

 
喜欢钢琴的孩子并非要成为钢琴家,也可以简单入个门,然后在每个下班回家后的疲惫夜晚里,能够自娱自乐弹上一首,抒发情绪,陶冶情操,拥有此时此刻的这份快乐和满足就已经足够了。
 
但如果因为赋予钢琴太多世俗名利的价值,我们就会更在乎一定要有成绩。这就导致了学琴这件事带着很多隐形压力和父母的期盼,所以后来我们渐渐忘记学琴的初心可能只是喜欢音乐,只是享受弹琴过程。
 
时间一久,我们做任何事就总想看到实际性的价值,比如名利,比如物质,而忽略了做事的初衷。于是没有做出成绩就会内耗自责,如此,这种心态阻碍我们尝试新事物。
 
所以,三分钟热度背后是敢于尝试的心态,尝试的时间再短也有三分钟的收获。而“月主题生活法”正在尝试延长三分钟热度的时间,让我们尽可能在更长时间里去体验和探索,在多种尝试下去慢慢找到长期目标。
 
而之后,我们也完全可以运用“主题月生活法”去制定自己的计划,去慢慢实现自己的长期目标。

 
“主题月生活法”下,我看到的是这届年轻人对生活、对人生的更多理解——

生活并非只有工作,人生无需一定要成为伟大的人,生活也无需一定要去强求意义,好好感受当下,照顾好自己,好好去做感兴趣的事也是一种不错的生活态度。
 
最近年轻人开始流行逛公园,公园不再是小朋友和爷爷奶奶的天下了,年轻人扎堆逛公园,在公园里感受自然,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吸氧,放松心情,缓解焦虑,提升幸福感,认真感受“20分钟公园效应”的妙处。
 
春天没有比逛公园更重要的事了,所以,我们看到好多社交平台多了很多相关的话题,大家都在分享自己逛公园的感受。
 


所以嘴上说着摆烂,正在内卷的大环境艰难求生的年轻人,也正努力让自己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好,而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多浪费点时间在具体的小事里。
 
年轻人渐渐明白,这不是浪费时间,这是在享受生命。或者更确切的说法是,是在找回对生活的敏感力,找回发现幸福感受的能力。
 
春天赏花,夏天听雨,秋天观落叶,冬天赏雪,这些事可能无法给我们带来物质价值,一定要说它们的意义的话,也许,是让我们从柴米油盐或“两点一线”的固定生活节奏里暂时跳脱出来,去感受生活的浪漫,用一些新鲜感对抗平凡日常带来的枯燥无味。
 
而这,或许才是“主题月生活法”被追捧的真正原因。

感谢您读到最后,点个“赞”+“在看”,并“分享”给更多人看。
 

参考资料:

小红书@困困是头小脑斧

知著网《主题月生活法,对抗庸碌日常的自救之道》

原创:图图
编辑:盼盼
设计:小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我们删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行动派

相关新闻

替大家试过了,“公园20分钟效应”真的管用!“替大家试过了,做离职博主不能重启人生”盘点休斯顿5家景观超棒的餐厅,吃完一身“班味”都淡了~营销周报|借势《繁花》,美团打造「繁花美食」;饿了么「班味」小票大搞「互联网黑话文学」总有种说不出的难受,可能是“班味”太重了和同事谈姐弟恋,这韩剧“班味”太浓了[哎呀]加拿大22岁美女偷偷出去度假,竟找自己双胞胎妹妹替班,结果“杯具”了加拿大22岁美女偷偷出去度假,竟找自己双胞胎妹妹替班,结果“杯具”了京沪高铁上的「班味」,已经超过办公室了京沪高铁上的“班味”,已经超过办公室了创业,是逃脱“班味”的选项吗?| 来点财经范儿厌倦“班味”的打工人,半夜12点的偷感时刻这种癌症是「省」出来的!3 个“致癌”的生活习惯,很多家庭都有【城事】官方发海报教学“如何在毒品交易点附近生活”,小城民众惊了“还有天理吗?”河南濮阳,女子为了赚点生活费,开了个早餐店,卖出了15块钱的油饼,没想到,却被执法人员罚款5万!英国海滩惊现“沙丘”沙虫?!希思罗机场又要大罢工了,多航班取消!官方提醒欧洲杯球迷“少喝点”!网络热梗“班味”是啥味儿?这几件小事可以帮你“去班味”一份给成年人的儿童节礼物:孩子帮你去“班味”儿现在的年轻人都去哪里去“班味”?洗净“班味”的最佳旅行地!小众体验+野奢度假,没人能拒绝它!亚洲最没有“班味”的城市!大学像植物园,抛开调休和996,散步才是正经事!被闺蜜、妈妈夸上天的新中式包包,国风的美,替大家试过了!太华美了!回国三个月,朋友说我“班味”太重。。。打工人洗去「班味」的4个小方法|WEEKLY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