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未来的AI座舱?
几年前,英伟达曾给出这样的定义:基于开放和可扩展软件定义的车载娱乐和人机交互功能,并且基于集中的高性能计算架构;同时,整个平台还可以为后续的体验优化和新功能,预留足够的计算空间。
而在行业普遍看来,去年开始上车的高通8295计算平台,就是典型的全新一代AI座舱基础算力架构,也被视为智能驾舱3.0时代的开山之作。
数据显示,高通8295平台的基础AI算力达30TOPS(高性能版可以达到60TOPS),GPU性能相比上一代8155提升两倍,3D渲染能力提升三倍。
这其中,60TOPS的AI算力意味着什么?
比如,可以支持AI大模型“上车”、超清一体大屏的更丝滑触控、语音AI算法全量本地化,同时还可以支持更多的车端智能化设备。这些都是上一代座舱计算平台无法解决的性能瓶颈。
其中,去年上市的极越01,就率先实现了百度文心一言的AI大模型“上车”;公开数据显示,每车日均调用文心一言服务达7.1次,占日均语音交互次数比例约11%。
作为去年率先在国内市场实现高通8295座舱平台规模化量产交付的头部供应商之一,东软已有极越01、银河E8两款热门车型连续落地。
截止今年2月底,东软已经累计交付高通8295座舱域控系统超过6000辆(累计出货超万台),仅次于安波福、伟创力,排名中国本土供应商首位。
在东软看来,下一代智能座舱平台能够助力车企集成更多元化的智能功能上车,打造高阶智能座舱差异化,并且实现更有情感、主动式、“类人”化的人机交互新体验。
而对于用户来说,高通8295座舱平台带来的更为直观体验是:更加绚丽的画面显示效果、系统运行流畅性以及反应速度,此外还有大型车载游戏带来的全新娱乐体验。
不过,高通8295仅仅是一个开始。
去年,亿咖通与AMD合作,双方基于AMD锐龙嵌入式V2000处理器和Radeon RX6000系列GPU打造的高性能计算平台,将在今年首发量产上车smart精灵。
公开数据显示,AMD V2000的CPU算力大约是高通8295的两倍,达到394K DIMPS;7个GPU计算单元内核,比特斯拉搭载的V1000系列,图形性能提升高达40%。
Radeon RX6000系列GPU则是采用全新升级的RDNA 2架构,比上一代有高达50%的性能提升,并支持硬件光线追踪加速。
与此同时,亿咖通还是TOP10供应商中,唯一一家实现从芯片、计算平台、域控制器到软件的全栈垂直整合。
此外,基于高通8155平台实现座舱域控制器市场份额持续领跑的德赛西威,也在逐步强化自身的软件能力。
目前,德赛西威针对驾舱的软件业务包括自主研发的蓝鲸生态系统、系统级和基础软件,以及提供“平台+服务+中间件+设备+运营服务”的全栈个性化定制解决方案。
最新财报显示,2023年德赛西威的网联服务及其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21亿元,同比增长167.39%,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由上年同期的4.06%提升至7.4%。
而随着终端用户对智慧出行需求进一步升级,也将对智能座舱硬件的算力体系和软件的设计能力提出更高的挑战。
尤其是进入AI驾舱时代,软件价值占比和挑战急剧上升。这其中,东软拥有30余年汽车软件研发经验,6000+汽车软件研发人员。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累计牵头或参与60余项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定。
在实际落地方面,东软已量产交付项目覆盖吉利、红旗、奇瑞、长安、长城、奥迪、沃尔沃、smart等多款车型,涵盖智能座舱、智能通讯、全球导航等多类型产品。
同时,新增定点项目覆盖吉利、红旗、长安、长城、上汽大通、赛力斯、奥迪等国内外多个品牌车型,进一步扩大客户群。
在核心的软硬件架构设计能力方面,东软采用自研SOA软件架构,基于AI算法,融合多领域生态,并提供多维解耦升级的全栈智能化交互解决方案。
此外,从整体市场数据来看,座舱域控赛道也在从过去的1.0时代(物理集成,降本增效)进入2.0时代(算力大幅提升,软件差异化成为主角)的拐点。
其中,作为1.0时代的座舱计算平台标杆,高通8155的上车数据变化,也进一步凸显市场的下一波趋势即将来临。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8155芯片交付新车206.23万辆(部分为双8155配置),同比增长238.3%。
而随着以高通8295为代表的新一代座舱计算平台的前装上车,新一轮高阶智舱域控市场的竞争,也已经悄然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