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复旦哲学教授解读“躺与卷”:人不是只有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

复旦哲学教授解读“躺与卷”:人不是只有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

6月前
这几年,大概没什么流行词
比“内卷”和“躺平”更具生命力——
一经提出,就入选了2020年度
《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

至今仍被频频提起。

卷不动又躺不平,
是独属于我们这代人的难题吗?
长期陷入内卷,会有哪些弊端?

在躺与卷之外,是否还有别的出路?

带着这些问题,
我们拜访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张双利教授。
这是《更好,从提问开始》系列内容的第二问,

由特仑苏、一条和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联合出品。

Q:一条

A:张双利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张双利

Q:内卷目前已经成了普遍的生命状态和时代情绪,张老师是什么时候关注到这个话题的?它在哲学层面上有没有历史渊源?为什么会在这几年流行起来?

A:我第一次接触到“内卷”这个词是 2020 年,当时在给学生做访谈的时候了解到,中国年轻人普遍用它来讲述自己当下的生命状态。这个词看似是新的,但它背后的问题早在 100 多年前就已经被思想家们关注到了,归根结底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切断;而当你只剩下自己,系统来对你进行拣选。

第一次把这个话题戳破的是马克思,他在 19 世纪就已经讲了,资本推动的现代社会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物化,变成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

马克思之后,最重要的就是韦伯了,他进一步讲到,在这样的竞争关系中,每个人都把“被拣选”当作生命的唯一追求。现代社会看似放飞每个个体的自由,但实际上是一个高度科层制的社会,由各行各业被拣选出来的技术官僚们主宰一切,在这个强大的体系中,个体希望自己被拣选、被承认,内卷就加剧了。

对它进行直接概括和充分阐发的,是 20 世纪初的那批知识分子。他们生长在一个资本主义高度成熟、合理化进程已经充分展开的状态下,感觉到生活既紧张又空虚,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在文学、哲学和各种艺术形式上的表达。

对于中国社会,在 90 年代我读大学、开始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的时候,内卷还不是我们基本的生命状态;最近十多年,现代化过程在各个领域充分展开,个体的内卷就开始了。

Q:内卷之后,更多人用“卷不动又躺不平”来描述自己的状态。从内卷到躺平,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吗?

A:很多人觉得卷着卷着就卷不动了,因为系统对社会成员进行拣选的背后机制是,只拣选极少数人;再加上技术不断更新、产业不断转型,大量制造着“产业后备军”,意味着一些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内卷”流行起来之后,它的孪生姐妹“躺平”也立马成了热词。如果尚未被压垮,人大概率会在卷和躺之间处于一种充满节奏感的状态,卷一阵躺一阵。大多数人会在这个过程中,选择一种”倾斜“的生命状态:卷意味着难以跟上的节奏,和难以对齐的标准,但作为小小的个体又不具备躺的资格和条件,于是被动地适应环境,勉强地进行自我保护。

Q:在躺和卷之间,选择 45 度角倾斜的状态,是一种解法吗?

A:很多人觉得,找到倾斜的状态,只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就是从错误的生活趋势中走出来了。但实际上,这种“自己做主”是和外部生活切断的。我们在和他人打交道、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才能慢慢体会到自己适合的、喜欢的事情,光是说“我喜欢”,会流于空疏的。

所以,不管是卷、躺,还是斜,实际上都是在大趋势中主动放弃、被动适应,将生活的发展趋势当作是生活原本的样子。

Q: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在个人和社会层面产生什么样的弊端?

A:人会活得很轻,生命状态不饱满。生命状态的饱满度往往由两个要素构成:做的事情是自己愿意投入的,且不仅仅对自己有意义。哲学早已把这个道理讲清楚了:人之为人,在于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中获得自我。

现在年轻人为了谋求自己的发展,觉得自己背负了很多东西,没有精力去谈恋爱、成立家庭、养护后代;如果家庭条件在自己看来不完全匹配发展,甚至会要断亲。这意味着人行动和生命的出发点,只是跟别人切断了联系的自己。没有和他人、和社会之间的真实关联,生活就没有厚重感。

肉眼可见的结果就是:第一,当人的职业走到瓶颈期,该争得的岗位、该有的收入都有了,眼前没有能够进一步谋得的更高目标了,会进入中年危机;

第二,我们的社会正经历着重大的结构性转型,整个现代文明正处于危机的关口,它需要有人去介入、去博弈。如果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们、精英们,都处于缺乏厚重感的生命状态,那谁来把社会转型的任务扛起来?

Q:如果说躺、卷、斜都不是好的选项,那么我们的出路到底是什么?

A:我们必须认清,我们身处的现代社会,以及正在经历的现代社会重要转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而不是只在自己身上下功夫。

比如,2008 年以来,资本主义危机问题成了西方具有马克思主义底色的社会理论的主题。我曾问过这些学者:看到危机带来的对政治的破坏、对社会的撕裂,甚至战争的灾难,会不会陷入悲观?很多学者的看法正好相反,他们本以为,资本主义版本的现代社会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不可变了,但 2008 年以来深入人心的危机感,让他们意识到,变化再度被提上日程。

我们现在面对的,同样是一个正在经历重大变动的时代。顺着旧的内卷的趋势走,的确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这个时代恰恰呼唤着我们从当下的生命状态中走出来,所谓的出路,并不是个人积极地承担“厚重”的责任、过一种饱满的生活就可以。技术一定只能被资本绑架吗?一定会不断助力内卷的发展趋势吗?我们要有思考和反思的能力。

另一个重要的出口是,从自己的真实的生命经验出发,在长大成人之后,肩负起对周围人或大或小的责任。不要界定自己跟别人只有契约关系,彻底从温暖的、厚重的关系中抽离出来。你是在别人的担当和支撑中长大的,进入现代的职业领域后,不要自我欺骗说这些都不存在。

Q:落到具体的实践层面,我们可以从哪里开始做起?

A:突破内卷式的生活,在任何一个工作岗位上都可以展开。比如,作为一个高校老师,过卷的生活很容易:把所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考核指标中,积累论文、积累项目,不在意是否真实提升了社会认知;或是仅仅完成教学工作量,不关注教学究竟对学生意味着什么。但当你站在讲台上,可以选择不只是简单地应付课时。

当内卷仍是普遍的外部生活环境,你可能在短时间内显得不那么成功和出类拔萃。但我们把职业生涯当作长线来看,难道工作只为前面 15 年,后面的几十年都是无意义的反复吗?

与学生交流中

我儿子今年 25 岁,在一个卷的领域读博士;我周围的学生也都大概在这个年龄,处于这种状态中。我对他们的交流只有两个,第一是“清醒”,必须睁眼看世界,不能盲目地、狭隘地只看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人才是一批一批地,不是一个一个地成才,不是非要在周围人群中竞争得你死我活。一代人才能扛起转型的重任,让新兴的产业落地,在这个复杂的结构中做出可见的变化。

第二是“真实”,真实做事、真实成长。真实的成长,不仅是指动手操作某种技术的能力,更是当一个任务、一个责任到来时,是否能够扛得起。不要在内卷当中,因焦虑而更消耗、因消耗而更焦虑。

如果再加一个额外的建议,那就是“温暖”。先把人当作可以达成温暖关系的他者,而不是先划清界限,才会有温暖关系的延展。

其实,一旦你去提问“为什么这一代人对内卷的感受如此强烈”,就已经在开始思考它的来龙去脉。在高度合理化的现代社会当中,面对这样一种普遍的生命状态,如何赢得更好的人生?我觉得反思极端重要,而在反思的基础之上,更重要的是要有勇气去走出自己的节奏。

本期内容是由特仑苏、一条和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共同推出的哲学公共教育项目——《更好,从提问开始》的第二问。我们相信,问题再多,都不麻烦,麻烦的是不再有问题。

“更好”的内涵是什么?怎样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如何共同走向更好的未来?这些年轻人的普遍困惑,也是特仑苏不断探索的内核。身处一种不合理的生活趋势时,记得并非只有“顺应”这一个选择,我们身上还有反思的责任和改变的勇气。

正如张双利教授所说,提问和反思必须要真实和真诚。这个五月青年月,我们以每周 1 位哲学大咖、1 个时代议题、1 支话题短片的形式,解读 5 个在这个时代具有共鸣的问题,为当下的每个你我,带来走向更好的力量。

《更好,从提问开始》往期回顾:

第一问👉 王德峰教授:如何守护中国人的闲暇?

广告

点个在看,走出自己的节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一条

相关新闻

复旦哲学教授王德峰,解读紧绷的年轻人:休息是一种能力复旦哲学教授孙向晨:浓人淡人,为什么突然流行?武志红:好的人际关系,靠的从来不是“情绪稳定”看了“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的近况, 我懂了复旦教授的儿子为什么自杀看了“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的近况,我懂了复旦教授的儿子为什么自杀睡眠与表型年龄呈“U形”关系,要睡在拐点处!最新研究:每天7小时睡眠是最佳“保养品”,过多/少的睡眠时间都会加速衰老可复用的“企业AI人才梯队搭建”方法论:《数智时代的AI人才粮仓模型解读白皮书(2024版)》发布!| 极客邦科技双数研究院宇宙人(1537期)美国防部:5年内将100颗“星盾”卫星纳入其通信网络;萤火虫ALPHA火箭复飞成功;软银与银行商讨借贷事宜听复旦教授解读古代历史:明事理、辨善恶、知进退人与人最长久的关系:1个字!一个家庭最舒服的关系:可以说“废话”和中国“关系不一般”的欧洲领导人被曝受支持,要接任北约秘书长征集:你眼中「健康的人际关系」,是什么样的?特斯拉“不是手册的手册”,哪些值得复刻? |【经纬低调分享】盘点饮酒与心律失常那些“千丝万缕”的关系 | 高分综述美高官:支持亚方与俄“断绝”关系复旦教授:英美德如何应对民粹主义的挑战?武志红:再好的关系,都会毁在没有「边界」“为什么我总陷入痛苦的关系”:内在小孩的成长,从关照自我开始人总高估自己对“无爱的关系”的忍耐度官宣了,人先欠着,等一段 “完美” 的关系“与30-50名不同的男性发生关系”,男子故意传染艾滋病被判30年专家指出 让年轻人留在教会的「关键」是代际关系和归属感西川:诗歌与身体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与哲学有何不同?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